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散斑干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字,测量,相移,层压板,平均,时间,耦合器。
数字散斑干涉论文文献综述
李姝欣,杨馥,钟平,陈佳伟[1](2019)在《基于数字剪切散斑干涉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缺陷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利用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技术对复合材料层压板缺陷进行检测,搭建了实验系统和仿真系统,通过与X光探伤技术及超声C扫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所提出方法有效性;通过对不同曲率层压板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此外,本文还提出了相对形变相位阈值作为检测缺陷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并根据此标准推测不同温度加载条件下的缺陷检测能力,为数字剪切散斑技术应用于复合材料缺陷检测加载参数设置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19年05期)
袁腾飞,吴思进,李伟仙,杨连祥[2](2019)在《数字散斑干涉面内变形内窥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阶段数字散斑干涉内窥测量技术只能间接测量物体面内变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路照明的内窥式数字散斑干涉面内变形直接测量的方法,避免了离面变形对面内变形测量的影响。通过在相移式数字散斑干涉技术中结合内窥镜进行测量,并且使用对称分布的多模光纤形成双光路照明,实现了对空腔、深孔或被遮掩物面内形变的高精度测量。实验实现了入口直径为40 mm的空腔内部面内变形直接测量,当工作距离为20 mm时,测量面积可达到300 mm~2,测量分辨率达到68 nm。(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闫浩,隆军,刘驰越,潘淑媛,左超[3](2019)在《数字全息技术及散斑干涉技术在形变测量领域的发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近年来数字全息及散斑干涉技术在形变与位移测量方面的主要技术发展及应用发展进行综述。由于数字全息测量具有准确性高、无损、全场和动态测量等优点,成为形变和位移测量的重要技术之一。最近几年,数字全息技术在形变测量领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字全息形变测量逐步由原来单一维度的形变测量转向多维度的形变测量。尤其是叁维形变的同时测量是近年来本领域的研究重点。其次,形貌形变联合测量的技术受到关注。实际应用中曲面物体常常存在。而曲面物体需要离面与面内形变的分析,这需要获取曲面物体的形貌信息。针对这一需求,学者们针对形貌形变的同时测量方法开展了研究。再次,为了进一步扩大测量视场和深度范围,对基于长波长及远距离的技术进行了探索。与此同时,回顾了数字全息的形变测量技术在应用方面的进展。值得关注的是,在应用方面,数字全息技术从以前工程领域的形变测量向生物医学领域的形变测量发展,测量数据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疾病分析与研究。(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张海燕[4](2018)在《空间载波数字散斑干涉图像处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制造业和工程材料等领域的发展,数字散斑干涉测量技术(Digital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DSPI)急需实现高精度实时动态形变测量。数字散斑干涉测量技术的动态测量性能取决于相移技术,其中空间载波相移技术不仅能实现动态测量,光路结构简单,且更适用于多维形变测量,但目前对它的研究在国内仍在初步阶段,所以对基于空间载波的数字散斑多维形变测量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十分有意义。数字散斑干涉测量技术的测量精度主要依赖于散斑图像处理中的解包裹算法,其中全局算法中的加权最小二乘解包裹算法不仅能产生平滑解,且可以通过由质量图生成的加权系数来抑制平滑误差,但目前的质量图都有各自的缺陷,所以对基于高质量的质量图的加权最小二乘解包裹散斑图像处理方法研究很有必要。本论文对基于空间载波的数字散斑干涉一维、二维形变测量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及实验验证,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可靠度掩模的加权最小二乘解包裹算法,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以及实验验证。首先详细推导了散斑干涉测量原理、一维空间载波散斑干涉测量原理以及二维空间载波散斑干涉测量原理,分析了实验关键,包括实验观察指标和参数。接着分析了散斑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滤波技术和解包裹技术,研究了几种常用的滤波器和解包裹算法的原理以及优缺点。并依据0-1掩模在单位加权区域能获得正确解,零加权区域获得平滑解的优势,以及路径算法中可靠度可以可靠地检测出残差点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可靠度掩模的加权最小二乘解包裹算法。为了验证改进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与实验测试,并采用了枝切法(GBCA)、基于相位导数方差的最小二乘解包裹算法(WLSA-PDV)和相位校正算法(PCA)作为对比算法。首先进行了仿真测试,在仿真包裹相位中加入了实际中可能出现的噪声,包括弱全局噪声、强局部噪声、错位和切断,仿真结果表明在这几种噪声情况下,改进算法不仅在精度上都高于其他叁种算法,且在噪声区域恢复出平滑解,证明了改进算法不仅能有效的抑制平滑误差,且具有强大的处理噪声的能力;然后进行了实验测试,对一幅从空间载波干涉实验中获取的大尺寸低信噪比的包裹相位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无论在精度还是速度上都优于其他叁种对比算法,验证了改进算法对于展开大尺寸低信噪比的实际包裹相位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并且为了验证空间载波散斑干涉测量系统的可行性,搭建了一维空间载波散斑干涉测量光路和二维空间载波散斑干涉测量光路,进行了一维离面、面内形变测量,以及二维离面、面内和面内面外同时测量,验证了一维、二维空间载波散斑干涉测量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实验关键的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12-15)
马银行,蒋汉阳,戴美玲,代祥俊,杨福俊[5](2019)在《基于电子散斑干涉与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法的悬臂薄板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激光光路的光波随机相位扰动,分析了电子散斑干涉实时图像相减时模态条纹图的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振幅涨落测量法。搭建了用于离面振动分析的电子散斑干涉和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测量系统,并对完整和含狭缝的悬臂铝板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时图像相减模式获得的模态条纹图对比度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得到的前10阶模态条纹图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比于电子散斑干涉法,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法对试样局部的刚度变化和缺陷更敏感。(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恒飞,吴思进,李伟仙,杨连祥[6](2018)在《空间载波数字散斑干涉脉动微变形的全场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空间载波数字散斑干涉法测量薄板的离面脉动微变形,实现了对非周期或非规则周期振动的动态定量测量,克服了传统频闪法数字散斑干涉测量对振动频率稳定性的严格要求。理论和试验证明,本方法能够测量微纳米级别的全场脉动变形,最大可测脉动频率与相机帧率和变形幅度相关。(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刘承运,吴思进,李伟仙,杨连祥[7](2018)在《应用于数字散斑干涉测量的相移器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基于压电陶瓷的相移器存在的反射镜偏转和测量误差问题,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数字散斑干涉测量的相移器结构。通过双夹持臂的结构起到导向作用,能够直接减小相移过程中出现的反射镜偏转问题,进而有效降低了传统相移器由于反射镜偏转导致的相移误差,提高了相移器的工作精度。通过计算反射镜偏转所造成的测量误差,对传统相移器和所设计的相移器进行力学性能仿真分析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相对于传统相移器结构,所设计的相移器结构可减少30%的相移误差,大幅提高了数字散斑干涉技术的测量精度。在数字散斑干涉测量中,所设计的相移器结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仪表》期刊2018年07期)
王婷婷[8](2018)在《结合散斑干涉和数字散斑相关的叁维形变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物体表面叁维形变测量在工程材料、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字散斑干涉技术因为具有全场、非接触、高精度等特点而日益得到重视。一般的数字散斑干涉系统只能实现或离面或面内形变的单一测量,本文将数字散斑干涉与数字图像相关结合,一套光路即可实现离面形变和面内形变的同步测量,使用对离面位移敏感的光路,记录散斑变形前后散斑干涉图并重建物波强度与相位,根据物波相位变化可求得离面形变,对物波强度进行数字图像相关处理可求得面内形变。论文详细介绍了散斑干涉与数字散斑相关的测量原理。对散斑干涉中的相位检测进行了仿真,模拟了理想情况、光强不均匀、振动等情况下的相位提取,并计算了不同情况下不同相位检测方法提取出的相位的信噪比,对时间相移技术与空间载波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比较。对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设计和实验验证。根据频谱分离的条件,对光阑直径和参考光入射角度进行了分析设计,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所设计的参考光入射角及光阑直径范围可保证频谱分离。通过实验研究了光阑直径和参考光物光光强比对相位图质量的影响,给出了可取得良好相位图的光阑直径和参考光物光光强比范围。最后搭建了以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为核心的叁维形变测量系统,参物光光强比可调,使用该系统对一块螺旋测微头加载的铝板的离面变形以及对平动铝板的面内位移进行了测量。(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1)
吴思进,杨靖,潘思阳,李伟仙,杨连祥[9](2018)在《数字散斑干涉术和时空叁维相位解包裹用于非连续表面动态变形测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相位解包裹法不能够用于非连续表面的动态变形测量的缺点,在详细阐述基于时空叁维相位解包裹技术的数字散斑干涉术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步骤基础上,应用数字散斑干涉术和时空叁维相位解包裹测量非连续表面动态变形.实验证明,当采用每秒70帧的普通相机拍照时,可实现最快形变速率为25.12μm/s的非连续表面动态变形测量.本文所提方法扩展了数字散斑干涉术的测量范围,增强其应用能力.(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马国峰,吴思进,杨连祥[10](2017)在《基于智能相机的小型数字剪切散斑干涉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相机的小型数字剪切散斑干涉系统,采用智能相机代替传统的图像采集卡+计算机作为图像采集运算一体化装置,使其在相移技术的控制下采集多幅散斑干涉图,计算得到相位图以及反映物面变化的相位差图。实验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可靠性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等特点,可为将来数字剪切散斑干涉仪的小型化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数字散斑干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阶段数字散斑干涉内窥测量技术只能间接测量物体面内变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路照明的内窥式数字散斑干涉面内变形直接测量的方法,避免了离面变形对面内变形测量的影响。通过在相移式数字散斑干涉技术中结合内窥镜进行测量,并且使用对称分布的多模光纤形成双光路照明,实现了对空腔、深孔或被遮掩物面内形变的高精度测量。实验实现了入口直径为40 mm的空腔内部面内变形直接测量,当工作距离为20 mm时,测量面积可达到300 mm~2,测量分辨率达到68 n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散斑干涉论文参考文献
[1].李姝欣,杨馥,钟平,陈佳伟.基于数字剪切散斑干涉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缺陷检测方法[J].应用激光.2019
[2].袁腾飞,吴思进,李伟仙,杨连祥.数字散斑干涉面内变形内窥测量方法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9
[3].闫浩,隆军,刘驰越,潘淑媛,左超.数字全息技术及散斑干涉技术在形变测量领域的发展及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4].张海燕.空间载波数字散斑干涉图像处理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5].马银行,蒋汉阳,戴美玲,代祥俊,杨福俊.基于电子散斑干涉与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法的悬臂薄板振动分析[J].光学学报.2019
[6].张恒飞,吴思进,李伟仙,杨连祥.空间载波数字散斑干涉脉动微变形的全场测量[J].工具技术.2018
[7].刘承运,吴思进,李伟仙,杨连祥.应用于数字散斑干涉测量的相移器结构设计[J].自动化仪表.2018
[8].王婷婷.结合散斑干涉和数字散斑相关的叁维形变测量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9].吴思进,杨靖,潘思阳,李伟仙,杨连祥.数字散斑干涉术和时空叁维相位解包裹用于非连续表面动态变形测量(英文)[J].光子学报.2018
[10].马国峰,吴思进,杨连祥.基于智能相机的小型数字剪切散斑干涉系统[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