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河特大桥论文_陈强,胡大新,亢继龙,李家奇,栗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滁河特大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桥,横向,桥墩,振幅,拱桥,京沪线,吊杆。

滁河特大桥论文文献综述

陈强,胡大新,亢继龙,李家奇,栗勇[1](2012)在《京沪高速铁路滁河特大桥施工方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滁河特大桥支架体系及全桥施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重点分析了系梁支架体系、拱肋支架体系、混凝土系梁、拱肋、吊杆等部分构件或组件的应力及变形情况;通过对不同钢管内充混凝土方案的比选计算,分析不同灌注方案下拱肋的变形和应力差别,为最终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以成桥状态下的吊杆力设计值为目标进行了吊杆张拉控制力的优化计算,给出了"一次性吊杆张拉"的控制力值,施工过程中吊杆力实测与理论计算结果均较为吻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施工质量得到了良好控制。(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2年15期)

朱国靖[2](2012)在《滁河特大桥桥墩加固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沪下行线滁河特大桥双柱轻型桥墩采用就地浇筑。后经实测,发现其横向刚度不足。分析了桥墩历年加固资料,确定原因,选择加固方案,对全桥进行全面加固。(本文来源于《铁道勘察》期刊2012年01期)

陈强,黎曙文,瞿国召,许叁平,李学斌[3](2011)在《滁河特大桥吊杆张拉控制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系杆拱桥吊索(或吊杆)力张拉的"一步到位",避免后期的索力调整,针对滁河特大桥(尼尔森结构体系)的结构特点,以成桥状态下的吊杆力满足设计要求为目标,提出了优化数学模型及迭代算法实现过程,对吊杆张拉控制力进行了优化计算,给出了综合考虑成桥状态满足设计要求的吊杆张拉控制力,成功地进行了滁河特大桥施工过程控制。实践证明,采用优化的吊杆张拉控制力,能够满足该桥施工过程中拱肋、系梁的强度安全和稳定性要求,避免了吊杆多次张拉及调整方案。(本文来源于《桥梁建设》期刊2011年06期)

王志堂,杨登俊,王伟,王丙尧[4](2010)在《滁河特大桥对河道防洪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1995年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过江通道"五桥一隧"规划,建设中的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接线需在六合境内的主要防洪通道——滁河,建设滁河特大桥。该文首先对滁河流域和滁河特大桥处的水文地理与地质特性进行了介绍;依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和地方水利规划,结合流域防洪标准、水文特性,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法,对滁河特大桥建成后其对流域与河道防洪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大桥建设后桥身的雍水和建设前后河道水流场的计算分析与对比,得出滁河特大桥建成后对流域与滁河河道防洪能力影响较小,且滁河特大桥工程设计满足防洪要求的结论。最后,对大桥建设过程中应当对河道及河堤采取的相应防护工程措施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0年05期)

郭玉法,陈斌,付兵[5](2009)在《滁河特大桥对河道防洪能力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1995年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过江通道"五桥一隧"规划,建设中的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接线需在六合境内的主要防洪通道——滁河建设滁河特大桥,为此首先对滁河流域和滁河特大桥处的水文地理与地质特性进行了介绍,依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和地方水利规划结合流域防洪、水文特性,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法等,对滁河特大桥建成后对流域与河道防洪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通过大桥建设前后桥身的雍水和河道水流场的计算分析与对比,得出了滁河特大桥建成后对流域与滁河河道防洪能力影响较小的结论,与此同时阐述了滁河特大桥工程设计建设的的合理性,并对大桥建设过程中应当采取的相应防护工程措施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09年12期)

陈银柱[6](2009)在《京沪线(下行)滁河特大桥加固及效果测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加固后的京沪下行线滁河特大桥进行振动测试,包括梁体及墩顶横向最大振幅,加固前后墩顶与承台顶实测横向振幅对比,梁端与相应墩顶横向振幅对比,以及桥墩的自振特性。各项数值测试结果均符合《铁路桥梁检定规范》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09年11期)

周迎选[7](2007)在《滑板式液压顶推在滁河特大桥钢混连续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滑板式液压顶推装置作为钢梁顶推动力为纵移到位的施工方法,其最大优点是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劳动强度,钢梁纵移无冲击惯性,安全保证好,可操作性强。(本文来源于《上海铁道科技》期刊2007年02期)

李敏敏[8](2003)在《滁河特大桥双柱式墩身病害整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滁河特大桥墩身混凝土保护层病害整治 ,介绍新材料MCI系列钢筋阻锈剂及HD50砂浆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03年02期)

史良洪[9](2002)在《京沪铁路南京段桥梁横向振动问题和滁河特大桥综合整治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铁道部提速战略的实施,车桥动力作用对桥上运行列车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人门的重视,特别是由于部分桥梁横向刚度不足使列车高速通过时桥梁结构横向振动幅度超标已成为列车提速的主要障碍。本文针对京沪线南京段桥梁横向振动问题及有关整治进行了如下探索: 1.在对广深、沪宁、京秦、沈山、京广干线上不同桥梁结构进行的一系列综合试验的结果分析后认为,我国铁路桥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①桥梁结构不适应列车提速的要求,主要反映为结构横向的动力性能较差;②桥梁结构的耐久性问题;③混凝土梁的横隔板联结方式;④部分桥梁承载能力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思考的对策。 2.通过对京沪线南京段部分桥梁为实现铁路提速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检测、研究和分析,探讨了成为制约干线提速瓶颈的下承钢板梁及半穿式钢桁梁进一步提高运行车速的可能性,为此类结构的桥梁提速提供了可信的依据。 3.通过对滁河特大桥的振动测试分析,确定了该桥双柱式轻型桥墩的加固方案,并针对在不中断行车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了加固施工工艺,高质量地完成了试验桥墩的加固工作,为全桥其他双柱式桥墩的加固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优良方案。 4.针对滁河特大桥所产生的各种病害,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综合整治,有效地提高了大桥的整体稳定性和结构状态,为进一步提高桥隧病害整治的科技含量和推广桥梁养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2-05-01)

史良洪[10](2002)在《滁河特大桥轻型桥墩横向振动分析及加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津浦线滁河特大桥双柱式轻型桥墩横向刚度不足引起的桥墩横向振幅超限进行测试分析 ,并提出加固方案。(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02年03期)

滁河特大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京沪下行线滁河特大桥双柱轻型桥墩采用就地浇筑。后经实测,发现其横向刚度不足。分析了桥墩历年加固资料,确定原因,选择加固方案,对全桥进行全面加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滁河特大桥论文参考文献

[1].陈强,胡大新,亢继龙,李家奇,栗勇.京沪高速铁路滁河特大桥施工方案分析[J].施工技术.2012

[2].朱国靖.滁河特大桥桥墩加固实践[J].铁道勘察.2012

[3].陈强,黎曙文,瞿国召,许叁平,李学斌.滁河特大桥吊杆张拉控制力计算[J].桥梁建设.2011

[4].王志堂,杨登俊,王伟,王丙尧.滁河特大桥对河道防洪能力的影响[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

[5].郭玉法,陈斌,付兵.滁河特大桥对河道防洪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

[6].陈银柱.京沪线(下行)滁河特大桥加固及效果测试分析[J].铁道建筑.2009

[7].周迎选.滑板式液压顶推在滁河特大桥钢混连续梁中的应用[J].上海铁道科技.2007

[8].李敏敏.滁河特大桥双柱式墩身病害整治[J].铁道标准设计.2003

[9].史良洪.京沪铁路南京段桥梁横向振动问题和滁河特大桥综合整治探索[D].西南交通大学.2002

[10].史良洪.滁河特大桥轻型桥墩横向振动分析及加固[J].铁道标准设计.2002

论文知识图

滁河特大桥桥址断面图津浦线滁河特大桥布置(单位:m)表...1 滁河特大桥系杆拱桥桥型布置(单...号块支架客地支架施工处的钢腹板定位(...)②拼各块段的波纹钢腹板在工厂加工完...制梁场规划布置图

标签:;  ;  ;  ;  ;  ;  ;  

滁河特大桥论文_陈强,胡大新,亢继龙,李家奇,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