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光学系统杂散光系数分析与计算

成像光学系统杂散光系数分析与计算

论文摘要

光学系统成像过程中,探测器上能接收到的光束除按正常光路进行的光束以外,还存在少量非成像光束,这些非成像光束在探测器上扩散的现象称为杂光现象。杂光的存在会导致光学系统成像质量下降,因此,杂光分析和杂光抑制是光学系统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详细研究了光学系统杂散光分析的基本理论,对光学系统杂光评价指标杂光系数(VGI)和点源透过率(PST)做了细致的分析。长期以来,人们致力于杂光系数的准确检测,并从理论与实验上相继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一般情况下,杂光系数都是在光学系统加工装调完成之后,才运用实测方法得到,且如果实测结果达不到设计时的要求,需对光学系统的杂光抑制方法进行调整以增强其抑制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光学设计阶段求得杂光系数的方法。该方法运用光学仿真软件TracePro为光学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光线追迹,运用数学分析软件Matlab对仿真结果进行拟合,最终求得杂光系数。由于折反射式光学系统(如卡塞格林系统、R-C系统等)口径较大、且主镜中心有一圆形孔径,杂光对此类系统的影响十分严重。本文对折反射式光学系统的消杂光措施如遮光罩、挡光环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设计遮光罩时发现,运用传统方法设计的遮光罩要么外遮光罩长度过长,造成光机系统重量和体积严重增加;要么次镜遮光罩口径较大,使系统中心遮拦增大,造成像面上成像光束照度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内嵌式遮光罩设计方法。对一典型R-C型光学系统进行内嵌式遮光罩设计,并与传统方法设计的遮光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内嵌式遮光罩,可使光学系统外遮光罩长度明显缩短,中心遮拦减小,同时杂光抑制能力良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杂散光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杂散光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杂散光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光学系统杂散光分析的基本理论
  •   2.1 折反射式光学系统
  •   2.2 杂散光的来源与分类
  •   2.3 杂散光分析的基本方法
  •   2.4 光学系统杂散光抑制方法研究
  •     2.4.1 光学系统遮光罩的设计
  •     2.4.2 挡光环的设计
  •     2.4.3 光阑的使用
  •     2.4.4 结构表面处理的方法
  •   2.5 小结
  • 第3章 杂散光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   3.1 杂光抑制能力的评价指标
  •     3.1.1 杂光系数
  •     3.1.2 点源透过率(PST)
  •     3.1.3 杂光系数和点源透过率之间的关系
  •   3.2 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
  •     3.2.1 光学传递函数
  •     3.2.2 其它像质评价方法
  •   3.3 光学系统杂光抑制能力与探测能力的关系
  •   3.4 小结
  • 第4章 成像光学系统杂光系数分析与计算
  •   4.1 R-C型光学系统的结构
  •   4.2 结构表面特性建模
  •   4.3 杂散光的光线追迹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R-C型光学系统内嵌式遮光罩设计与分析
  •   5.1 非成像直射杂散光的危害
  •   5.2 传统外遮光罩设计方法的缺陷
  •   5.3 内嵌式遮光罩设计原理
  •   5.4 内嵌式遮光罩对中心遮拦的影响
  •   5.5 设计实例及仿真结果分析
  •     5.5.1 R-C型光学系统的结构
  •     5.5.2 内嵌式遮光罩设计
  •     5.5.3 成像质量对比
  •     5.5.4 杂光抑制能力对比
  •   5.6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发表论文情况
  •   参与项目经历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孙林

    导师: 崔庆丰

    关键词: 光学设计,杂散光,点源透过率,杂光系数,遮光罩,内嵌式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物理学

    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

    分类号: O43

    总页数: 70

    文件大小: 3121K

    下载量: 301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杂散光模型对光刻掩膜特征尺寸影响研究[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2].激光准直系统中的杂散光分析与抑制[J]. 中国光学 2016(06)
    • [3].城市夜光遥感成像系统设计与杂散光分析[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01)
    • [4].小型化全景系统的杂散光分析与抑制方法研究[J]. 应用光学 2020(03)
    • [5].地球同步轨道红外相机的热辐射杂散光集成法(英文)[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05)
    • [6].透射式红外镜头杂散光分析与抑制结构设计[J]. 红外技术 2018(11)
    • [7].可见光光学系统杂散光抑制[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4(12)
    • [8].天基红外成像光学系统杂散光分析与抑制[J]. 中国激光 2015(10)
    • [9].全景环带成像系统的杂散光分析及抑制[J]. 光学学报 2013(05)
    • [10].星载成像光谱仪杂散光测量[J]. 光子学报 2010(07)
    • [11].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20(02)
    • [12].微硅狭缝紫外-可见光谱仪杂散光的产生与抑制[J]. 光学精密工程 2011(03)
    • [13].微型平像场近红外光谱仪的消杂散光设计[J].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10(03)
    • [14].激光测高仪接收望远镜杂散光仿真分析与试验[J]. 航天器工程 2020(03)
    • [15].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杂散光仿真分析[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9(02)
    • [16].空间红外探测系统外部杂散光分析与抑制[J]. 激光与红外 2015(02)
    • [17].激光探潜系统中杂散光抑制措施分析[J].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0(06)
    • [18].单色器杂散光模拟分析与验证[J]. 光谱仪器与分析 2009(Z1)
    • [19].折反射式空间相机光学系统设计与杂散光抑制[J]. 中国光学 2020(04)
    • [20].激光引力波望远镜镜面杂散光测试方法[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9(09)
    • [21].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杂散光校正方法研究[J]. 光学学报 2017(11)
    • [22].一种双波段成像系统的红外通道杂散光分析[J]. 应用光学 2018(02)
    • [23].“实践九号”A卫星光学遥感图像杂散光噪声去除[J].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4(05)
    • [24].低杂散光普及型分光光度计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J]. 现代科学仪器 2008(04)
    • [25].不同结构地基光电探测系统的杂散光抑制[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03)
    • [26].衍射光学元件设计参数对杂散光的影响(英文)[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11)
    • [27].前向临边大气探测成像光谱仪光谱杂散光修正[J]. 光学学报 2018(11)
    • [28].红外光学遥感器内杂散光和外杂散光的综合抑制研究[J]. 光学学报 2013(09)
    • [29].宽视场绝对辐射计的杂散光特性[J]. 光学精密工程 2008(03)
    • [30].试论杂散光对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的影响[J]. 广东科技 2011(02)

    标签:;  ;  ;  ;  ;  ;  

    成像光学系统杂散光系数分析与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