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作用论文_张晓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絮凝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絮凝,作用,微生物,絮凝剂,小球藻,细粒,丝状。

絮凝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燕[1](2019)在《无机盐与分散絮凝剂作用顺序对煤泥洗选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矿物可浮性,增加分散絮凝浮选的作用效果,改善细粒煤泥分选方法,本文选择了弱粘煤为研究对象,在分散絮凝的耦合作用下,通过添加电解质以及改变电解质作用顺序,探究了电解质—分散絮凝和分散—电解质絮凝作用下,对细粒煤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电解质后的分散絮凝浮选效果比同样分散絮凝条件下的浮选效果要好;分散—电解质絮凝的处理工艺比分散—絮凝电解质工艺处理后的浮选效果要好;不同电解质中,添加NaCl后的浮选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武林香[2](2019)在《聚合氯化铝的絮凝作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氯化铝是当前研究很热门、在传统铝盐研究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综合论述了聚合氯化铝絮凝作用的优点,以及其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希望该技术能够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大的环境效益。(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雒晓芳,苏强,陈丽华,张巍,于加瑞[3](2019)在《污水中具有絮凝作用丝状菌的分离鉴定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阐明污泥中丝状菌的种类和特性,利用常规培养技术从山东省临淄区金岭回族镇的污水水渠中分离絮凝菌。方法:利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分离出的丝状菌经絮凝率测定和多次富集筛选得到3株絮凝性能稳定且活性良好的菌株,对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对菌株絮凝能力的影响情况。并对其中一株絮凝率高的菌株SP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絮凝率特性分析。结果:经形态学鉴定SQ为青霉属真菌,SR为丛梗孢科某丝状菌,SP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SP在麦芽汁培养基,pH 6.0,150 r/min,培养温度28℃,摇床培养72 h后对5 g/L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67.7%。结论:分离出的草酸青霉菌等菌株在微生物絮凝剂研究及水体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董琦[4](2018)在《多种絮凝剂协同作用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的净化处理一直作为城市建设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水处理的方法研究也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点,而在各种絮凝方法中,化学絮凝可以说是兼顾方便与经济的一种絮凝方法,因此一直被广泛的采用。絮凝剂作为化学絮凝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絮凝剂因其来源和分子结构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种类,在成分较单一的情况下以其分子结构及分子量的不同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而通过实验的研究发现通过从一些絮凝剂中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絮凝剂进行一定的物理化学操作后可以使絮凝效果产生变化,被称为协同作用,而如何利用好协同作用,从而实现絮凝效果“1+1>2”正是研究的重点。在简要介绍水处理的相关技术及目前取得的成绩后,选取高岭土悬浊液作为实验原液,利用常用的絮凝剂进行协同作用,配制多种复合絮凝剂。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使复合絮凝剂和母体絮凝剂对浊度基本保持一致的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絮凝试验,来验证絮凝剂通过协同作用产生的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与单一的母体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的差异。配制了改性淀粉-硫酸铝复合絮凝剂、壳聚糖-氯化铁复合絮凝剂、聚丙烯酰胺-氯化铁复合絮凝剂、聚合硫酸铝-氯化铁复合絮凝剂来代表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及无机-无机复合絮凝剂,并对絮凝的结果进行分析。利用复合絮凝剂对实际水体进行絮凝实验通过对实验样本浊度、COD、氨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得到聚合硫酸铝-氯化铁复合絮凝剂浊度去除率为88%,COD去除率为82%,氨氮去除率为46.3%,总磷去除率为88.7%。发现对于所取的唐山地表水来说,聚合硫酸铝-氯化铁复合絮凝剂具有最好的絮凝效果。图22幅;表4个;参186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4)

陈晓庆,罗国芝,谭洪新,蒙浩焱,吴慧芳[5](2018)在《不同絮体粒径对生物絮凝-水产养殖系统中硝化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了<50μm粒径的生物絮团和>50μm粒径的絮团及不分筛絮团的氨氮转化能力及絮团的微生物组成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絮团对氨氮的同化去除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生物絮体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絮体组在门、纲、属水平上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基本相似,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主要细菌类群隶属于6个纲:Actinobacteria(放线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Bacilli(芽孢杆菌纲)、Sphingobacteriia(鞘脂杆菌纲),<50μm粒径组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菌群显着高于其余两组。碳源添加可以提高微生物群的稳定性、缓冲性,随着DOC的降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张佳琪,曹琬,郑广泰,姜彬慧[6](2018)在《微生物絮凝剂MBFA9对小球藻的沉降作用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对絮凝菌类芽孢杆菌A9(Paebubacillussp.A9)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A9沉降水中微藻的性能进行研究。通过Zeta电位、结合键分析和扫描电镜表征探究MBFA9对小球藻的沉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BFA9对小球藻具有较好的沉降作用,其最佳沉降条件为:在小球藻对数生长期及平稳期添加Ca(OH)2调节pH至9.5,MBFA9添加量(体积分数)为0.2%(质量浓度为6 mg/L),在此最佳沉降条件下,沉降率为82.67%;随着pH升高,Zeta电位相应上升,在pH=9.5时达到最大;投加MBFA9后,分散状态的块状小球藻细胞迅速结合成网状结构,形成大的凝聚体而沉积,从而增大沉降速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祖波,李旺,李振亮,王军[7](2018)在《黏性泥沙受紊动剪切作用下的絮凝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水库运行一直面临着泥沙淤积的问题,而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对泥沙的絮凝有莫大的影响,针对此问题,研发了一套絮凝沉降装置,以叁峡库区长寿河段泥沙为样本,利用多层震动格栅在圆柱形沉降筒中产生各向同性均匀紊流,结合絮凝沉降观测装置,研究分析紊动剪切作用对黏性泥沙絮凝的影响,并得出了基于试验的最优剪切率。结果表明:紊动对于泥沙颗粒的絮凝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且随泥沙浓度的增大(0. 3~1. 0 g/L),絮凝程度也相应地增加;紊动剪切对于中、大颗粒絮体(0. 048~0. 384 mm)的分布具有较大影响;泥沙颗粒在进入沉降柱后可以在几十分钟内快速完成絮凝,在30 min左右即可观测到最大颗粒絮体,随后颗粒最大粒径逐渐下降直至平衡;随着紊动剪切率的增加,其对于絮凝的作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规律。(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杨欢[8](2018)在《考虑絮凝作用下污泥沉降性的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考虑絮凝作用的情况下,使用FLUENT软件,选取改进的RNG紊流模型和Mixture模型对其进行叁维的数值模拟。用PBM(群体平衡模型)来模拟池内污染物颗粒的聚合和破碎。选用PISO算法,对沉淀池内的流态进行数值模拟。选用Wells实验对二次沉淀池内的污泥沉降性进行验证。从模拟的结果来看:本文所选用的模型和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沉淀池内污染物颗粒的絮凝作用,浓度场和污泥絮团的粒径分布。(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8年27期)

张焓,王鸿儒[9](2018)在《新型无机-有机配合物的絮凝作用及絮体回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阳离子角蛋白与聚硫酸铝合成新型无机-有机配合物絮凝剂,对比分析其与单一阳离子角蛋白、聚硫酸铝絮凝剂对皮革染色加脂废水的絮凝效果,收集絮体处理后用作皮革填充剂,研究其对皮革的填充性能。结果表明:新型无机-有机配合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佳,对COD、SS、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4.60%、96.56%、96.14%和98.06%。絮体用作皮革填充剂后皮质柔软丰盈,各项测试性能指标均得到提高,其中坯草的厚度、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升了10.00%、197.20%、15.20%和24.72%。絮体得到有效回用,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皮革清洁生产目的。(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李祎,许艳婷[10](2019)在《絮凝微生物采收微藻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易培养,生长快且应用价值高,普遍用于生物燃料、医学原料、优质食品源及畜牧养殖业等。近年来,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改造设计、高产藻株筛选、代谢通路基因改造等方法实现微藻产量的提高,而在微藻处理的下游过程的研究与创新不足,特别是微藻采收已经成为其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综述了絮凝法在微藻采收中的作用,重点讨论了絮凝微生物在微藻采收中的作用,并对絮凝微生物对微藻的絮凝机制进行广泛探讨,为絮凝微生物采收微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絮凝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合氯化铝是当前研究很热门、在传统铝盐研究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综合论述了聚合氯化铝絮凝作用的优点,以及其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希望该技术能够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大的环境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絮凝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燕.无机盐与分散絮凝剂作用顺序对煤泥洗选效果的影响[J].煤炭与化工.2019

[2].武林香.聚合氯化铝的絮凝作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山西化工.2019

[3].雒晓芳,苏强,陈丽华,张巍,于加瑞.污水中具有絮凝作用丝状菌的分离鉴定及性能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9

[4].董琦.多种絮凝剂协同作用的实验[D].华北理工大学.2018

[5].陈晓庆,罗国芝,谭洪新,蒙浩焱,吴慧芳.不同絮体粒径对生物絮凝-水产养殖系统中硝化作用的影响[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6].张佳琪,曹琬,郑广泰,姜彬慧.微生物絮凝剂MBFA9对小球藻的沉降作用及其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祖波,李旺,李振亮,王军.黏性泥沙受紊动剪切作用下的絮凝效果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8

[8].杨欢.考虑絮凝作用下污泥沉降性的验证[J].居舍.2018

[9].张焓,王鸿儒.新型无机-有机配合物的絮凝作用及絮体回用效果[J].环境工程.2018

[10].李祎,许艳婷.絮凝微生物采收微藻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9

论文知识图

阴极还原的各种类型Figure1.2!恤riou...絮凝时间为巧min时絮体图像及其D:改性灰和壳聚糖联合调理前后污泥压缩...污泥Zeta电位随改性灰投量的变化一3STR对分散生长反应器污泥负荷和产率...一4STR对分散菌体的絮凝作用Fig....

标签:;  ;  ;  ;  ;  ;  ;  

絮凝作用论文_张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