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表水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系,地表,喀斯特,贵州省,结构,遥感,塔河。
地表水系论文文献综述
安全,贺中华,赵翠薇,梁虹,杨朝晖[1](2018)在《喀斯特分布区小比例尺地表水系提取及阈值分析——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喀斯特峰丛洼地集中连片分布区小比例尺水系提取及该尺度下阈值的合理确定,以精准、快速和经济提取大范围区域主干河网水系为目标,选取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30 m ASTER-GDEM数字高程数据,利用ArcGIS10. 2的Hydrology水文地理分析技术,探讨了无大比例尺水系图参照条件下喀斯特分布区地表水系提取及其合理汇流阈值的确定。结果表明:汇流累积量阈值的大小是决定河网密度的关键因子,阈值由小到大变化过程中河网密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快速降低后渐缓变化的趋势,即河流的数量随汇流累积量阈值门槛的升高而减少。通过分析汇流累积量与河网密度、河流总条数、河道总长之间的关系及其斜率变化,发现汇流累积阈值10 000是一个变点,阈值10 000以下河网密度、河流总条数、河道总长变化剧烈,10 000以上则变化趋缓。取汇流阈值10 000提取的水系迭加在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与研究区互相独立的横江流域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该阈值下的水系基本与现状河流吻合。(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苏绕绕,潘威[2](2018)在《近百年来渭干-库车绿洲灌渠变动对地表水系格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大比例尺的老旧地图、近代新疆地区水利志书、调查报告等历史文献资料与DEM影像,运用老地图河流信息提取、网络分析等方法,对近百年来渭干-库车绿洲灌渠结构变动及地表水系格局进行重建并分析。结果表明:1)1900至1990年代,灌渠呈结构简单化,规整化,硬化发展。2)20世纪50、60年代之后灌区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渠系改造活动对地表水系格局产生强烈影响,包括河流流程、河流形态与水系形状、水系结构等方面。3)地表水系格局变动直接作用于河网调蓄洪水的能力。当前新疆地区的渠系建设应注重与区域自然河流之间的协调。(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10期)
安全,贺中华,梁虹,杨朝晖,曾信波[3](2018)在《喀斯特分布区小比例尺地表水系提取及阈值分析——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区为研究对象,改进的ASTER-GDEM基础数据源,探讨在无大比例尺水系图参照下利用ArcGIS10.2的水文分析技术提取喀斯特分布区地表水系及其合理汇流阈值问题。结果表明:①汇流累积量阈值的大小是决定河网密度的关键因子,阈值由小到大变化过程中河网密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快速降低然后渐缓的趋势即河流的数量随着汇流累积量阈值门槛的升高而减少。②分析汇流累积量与河网密度、河流总条数、河道总长之间的关系及其斜率变化发现汇流累积阈值10000是一个变点。阈值10000以下河网密度、河流总条数、河道总长变化剧烈,以上变化趋缓。③取汇流阈值10000提取的水系迭加在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以及与研究区互相独立的横江流域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该阈值下的水系基本与现状河流吻合。(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喀斯特间歇泉-长顺“潮井”生态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05-04)
张娟[4](2018)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地表水系识别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水系是塔河碳酸盐岩重要的岩溶类型。研究认为,适用于塔河油田的地表水系刻画方法有地震反射特征、古地貌恢复、沿层相干切片及图像边缘检测,这些刻画识别方法可有效表征地表水系形态及结构。地表河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下拉"特征,在古地貌恢复上呈沟槽状负向结构,沿层相干切片上表现为沿河道展布方向连续弱相干属性特征,图像边缘检测上呈明显连续低洼构造特征。(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龚羿文,高华端[5](2016)在《贵州省典型变质岩地区地表水系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质岩地区土层深厚、半风化层极为发育,一旦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程度将大大加剧。研究该类地区的土壤侵蚀环境,准确量化复杂的流域地貌特征,对变质岩地区土壤侵蚀预测评价及水土保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雷山县作为变质岩地区的典型代表,从不同级别水道数目、平均长度、长度比、频度、密度及分支比等方面研究了该类地区的水系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变质岩地区水道密度达6.80 km/km2,水道频度达21.19条/km2,水道平均分支比为4.373,水道平均长度比为2.053,水道分形维数为2.051。与喀斯特地区相比,变质岩地区水系具有水道密集、长度较短,分支能力较强、结构复杂,水系成熟、完善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6年02期)
李圆玥,高华端,罗忠志[6](2015)在《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地区地质、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导致发育形成的流域水系具有自己的典型特点。为了探讨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特征,以贵州省息烽县典型喀斯特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与地貌侵蚀循环理论,研究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地表水系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水系形态上看,该地区在负地形部位发育了相当数量的星状水系;从整个水系网的特征上看,该区发育的地表水系中低级水道数目较高级水道多,且水道平均长度较短,有大量低级地表水系向下发展汇入地下水系,其中一至四级水道均有部分水道汇入地下,形成地下水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5年05期)
李圆玥[7](2015)在《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地区地质、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导致发育形成的流域水系也具有其典型特点。本文拟探讨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特征,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基于两个问题:其一、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结构内部参数特征及其发育规律;其二、喀斯特区地表水系结构的尺度效应。为了探讨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结构内部参数特征及其发育规律,本文以息烽县作为贵州省喀斯特典型地貌,以雷山县作为常态地貌区,相应在其1:50000的地形图上提取出水系,分别计算其内部结构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而对于喀斯特地区水系结构尺度效应研究,以息烽县境内所选取的后和流域和小鹿窝流域,两个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在1:10000和1:50000地形图上提取出同一流域在不同尺度上的水系图,研究其水系结构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的差异性。基于ArcGiS平台及其统计功能,结合Horton-Strahler水系分级原则提取数据,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定量的方法去寻找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结构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喀斯特区,水系形态多样。不仅发育有树枝状水系、辐合状水系,而且在在负地形区发育了相当部分的星状水系。地表水系中,有相当部分低级地表水系向下发展汇入地下水系,其中一至四级均有部分水道汇入地下,形成地下水系。(2)喀斯特区发育形成的水道比较稀疏,表现在水道频度和水道密度特征值小于常态地貌区,喀斯特区分别为6.21条/km2和2.75km/km2;常态地貌区分别为21条/km2和6.86km/km2。结果进一步论证了喀斯特地区水系网较稀疏,地表水资源比较匮乏这一结论。(3)尺度下推,对水系网整体形态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其内部细节是有变化的。随着尺度下推,水道的弯曲程度会增大,形成更加蜿蜒曲折的河流。而且在水系网的边缘,会新生出许多低级水道。(4)随着尺度下推,水系网内部结构特征值均增大,并且水系结构尺度效应具有地域性,在地形比较复杂,相对高差比较大的流域,尺度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差异性更大。地形较简单,相对高差较小的流域,尺度效应并不很明显。(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5-05-01)
师源凰[8](2015)在《基于DEM的地表水系密度空间分异及其对构造等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原区地表水系与构造活动的关系一直是地貌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和水文、水利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平原、盆地等厚层松散沉积物分布区,部分以隐伏形式存在的活断层可以作为潜在的发震构造导致强震甚至巨震的发生。华北地区是我国人口最为集中、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北部的张家口-渤海活动构造带(张渤带)自20世纪80年代被确立以来,一直受到地质地貌和地震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张渤带的陆上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北京、天津、唐山等大中城市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占重要地位,特别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规划区、南堡油田等新兴工业区使该区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震害预测和抗震设防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以30*30m分辨率的ASTER GDEM数据为基础,结合RIVER TOOLS3.0、ARCGIS10.0以及SURFER8.0等相关软件,大面积提取华北地区的水系,并对区域水系做了统计分析,通过RiverTools3.0自动提取区域内2级以上水系的水系密度,将水系密度值输入Surfer8.0生成华北地区水系密度图。通过与Arcgis10.0插值计算生成该区的水系密度栅格图比较,以兹证明通过Rivertools3.0提取水系及其相关水系特征的可信性。其结果显示:由于在生成水系密度过程,两种软件选取的数值范围不同,导致其水系密度的值的范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从宏观上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生成的水系密度图中,高值异常都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的北部及各个盆地地区,且沿盆地边缘平行分布。而低值异常的分布则集中分布在燕山,太行山隆起区及西部的黄土高原上,即河北平原的边缘。最后,将华北地区水系密度成果图,与区域地球物理资料相对应,分析华北水系密度的分布格局对华北隐伏基地构造、布格重力异常、地温场以及渤海湾盆地地震带的响应模式,并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论文的不足之处,以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1)渤海湾水系密度图对沉积厚度的响应表现在:渤海湾坳陷区的沉积厚度大,隆起区的沉积厚度则相对较小。另外在涿县以北,保定南侧,水系密度与沉积厚度存在较大的一致性;在渤海湾盆地的边界转折处多出现水系密度高值。沉积厚度空间的变化与水系密度存在较大的一致性,反映华北地区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构造运动。(2)水系密度对华北地区布格重力异常的响应:沉积层厚度的平面分布同重力异常的形态对应良好,渤海湾盆地重力高异常区对应于水系密度高值区,重力低异常区对应于水系密度的低值区。在水系密度图与总体轮廓一致性较好的情况下,北京的东南部,天津西北侧,宁晋一任县一带,大城,沧州附近等地布格重力与水系密度对比出现符号相反的异常。(3)渤海湾盆地地温梯度较高,变化范围较大。地温梯度的高低与它们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关,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渤海湾盆地的西部,地温等值线梯度大,正好对应水系密度图的NNE向高梯度带。沿太行山隆起多分布在冀中坳陷、临清坳陷边缘,及与区内隆起区的交界处,地温分布与水系密度异常分布,与水系密度对基地构造的响应也基本相符。(4)第四纪以来,华北地区的构造活动十分活跃,渤海湾盆地则是华北地震活动中最为强烈的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引发灾难性大地震。对照华北地区水系密度图可以看出:华北地区地震的频发处正好处于水系密度梯度带的转弯部位及两个延伸方向的交接部位,这一结论对地震的预测,对华北山麓的沉积平原地震灾害的预测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方俊[9](2014)在《矿区内地表水系破坏特征及其治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开采过程中,会对地表水系造成较大的破坏,特别是矿区内的地表水环境会受到严重的损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恢复矿区地表水系。本文就分析矿区内地表水系破坏特征,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供有关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4年24期)
邓雪柯,张学翠[10](2013)在《地表水系除锰菌株的筛选和除锰能力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从高锰地区地表水系的水样和淤泥中分离得到了6株具有Mn(II)氧化能力的菌株MBR1~MBR6,利用甲醛肟法对6株菌株的除锰能力进行比较,发现MBR6>MBR5>MBR3>MBR1>MBR2>MBR4,其中MBR3、MBR5和MBR6的除锰率均在30%以上,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科协论坛(下半月)》期刊2013年09期)
地表水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大比例尺的老旧地图、近代新疆地区水利志书、调查报告等历史文献资料与DEM影像,运用老地图河流信息提取、网络分析等方法,对近百年来渭干-库车绿洲灌渠结构变动及地表水系格局进行重建并分析。结果表明:1)1900至1990年代,灌渠呈结构简单化,规整化,硬化发展。2)20世纪50、60年代之后灌区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渠系改造活动对地表水系格局产生强烈影响,包括河流流程、河流形态与水系形状、水系结构等方面。3)地表水系格局变动直接作用于河网调蓄洪水的能力。当前新疆地区的渠系建设应注重与区域自然河流之间的协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表水系论文参考文献
[1].安全,贺中华,赵翠薇,梁虹,杨朝晖.喀斯特分布区小比例尺地表水系提取及阈值分析——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区为例[J].水利水电技术.2018
[2].苏绕绕,潘威.近百年来渭干-库车绿洲灌渠变动对地表水系格局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
[3].安全,贺中华,梁虹,杨朝晖,曾信波.喀斯特分布区小比例尺地表水系提取及阈值分析——以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区为例[C].中国南方喀斯特间歇泉-长顺“潮井”生态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2018
[4].张娟.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地表水系识别技术[J].石化技术.2018
[5].龚羿文,高华端.贵州省典型变质岩地区地表水系结构特征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6
[6].李圆玥,高华端,罗忠志.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结构特征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5
[7].李圆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结构特征研究[D].贵州大学.2015
[8].师源凰.基于DEM的地表水系密度空间分异及其对构造等的响应[D].辽宁师范大学.2015
[9].方俊.矿区内地表水系破坏特征及其治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4
[10].邓雪柯,张学翠.地表水系除锰菌株的筛选和除锰能力比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