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损耗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滞,模型,磁体,谐波,激光器,超导,正弦。
损耗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瀚[1](2019)在《基于损耗角特性监测干式空心电抗器绝缘故障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心电力电抗器在电力系统中经常出现绝缘故障,并且在故障出现前期不易被发现,导致电抗器长时间匝间短路直至烧毁。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计算损耗角δ在电抗器运行及短路状态下变化的方法对电抗器绝缘故障进行监测。以一台11kV空心电力电抗器为研究对象,编程计算电抗器绝缘故障时各种电气参数并与正常工作参数做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发生绝缘故障时,电抗器的损耗角δ、等效阻抗、电阻等参数中变化最显著的是损耗角δ;电气参数的变化量会随着电抗器短路匝半径的变大而变大;短路匝位臵越接近电抗器中部,数值变化越明显。(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杨培宏,冯士伟,亢岚,李亚[2](2019)在《基于PSCAD的特高压自耦变直流偏磁及无功损耗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特高压自耦变易受直流偏磁电流的影响,随着中国1 000 kV特高压电网逐步投入运行,研究1 000 kV特高压自耦变直流偏磁影响下的无功损耗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我国自主研发的1 000 kV特高压自耦变,首先依据自耦变直流偏磁下励磁电流与磁链的非线性曲线,建立偏磁电流与无功损耗间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厂家所提供的1 000 kV特高压U-I曲线与铭牌参数,在PSCAD平台中建立仿真模型,进行特高压自耦变直流偏磁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特高压自耦变单相无功损耗与单相直流偏磁电流近似呈线性关系,与理论分析的结论一致;最后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获得了自耦变单相无功损耗与单相直流偏磁电流间的比例关系,其中,空载时其比例系数为0.77;额定负载时其比例系数为0.76。(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10期)
王鑫,娄淑琴,邢震[3](2019)在《空芯光子带隙光纤的损耗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降低光纤损耗是当前空芯光子带隙光纤的研究重点。以19芯空芯光子带隙光纤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从光纤结构设计角度出发,系统地研究了光纤结构参数与光纤损耗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包层空气孔层数、包层空气孔占空比以及包层空气孔的倒圆角直径可以有效降低光纤的限制损耗(降低到10-4 dB/km以下);而表面散射损耗的大小取决于芯模和表面模之间的耦合,纤芯壁厚增加以及纤芯扩张系数增大都会导致芯模与表面模的耦合增强,增大光纤表面散射损耗,并且由于表面模的出现也会导致光纤的传输带宽变窄。受光纤结构的限制,19芯空芯光子带隙光纤的光纤损耗难以降到1 dB/km以下,进一步降低光纤损耗,只能通过去掉更多的空气孔,形成更大的空芯结构。研究结果为优化空芯光子带隙光纤结构、降低损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S2期)
刘维红,王永健,周六可,康昕[4](2019)在《基于柔性LCP基板的微带线传输损耗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讨论了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柔性基板的50Ω标准微带线的损耗特性,提出了一种考虑传输线高频特性的建模技术。通过一系列建模流程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实际计算中,并与仿真结果和实测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随着频率升高,由于趋肤深度和表面粗糙度引起的导体损耗计算数据和实测数据有较高拟合度。并且验证了LCP基板有着极低的正切损耗和较低的介质损耗,在高频电子线路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张琪,雷良育,刘国辉,胡峰,孙崇昆[5](2019)在《基于Maxwell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电磁损耗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经常要在复杂的运行工况和恶劣环境下运行,导致轮毂电机电流和内部电磁损耗不断发生变化,对电机温升分析和可靠运行产生严重影响。以1台4 kW轮毂电机为例,利用Maxwell电磁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轮毂电机的电磁有限元模型并对电磁场进行计算。通过选取加速和过载中常见的8种工况进行计算,分析了轮毂电机各部件的电磁损耗分布状态和数值变化规律。由分析结果可知,定子铁耗随转速的上升而增加,随过载倍数增加的变化不大;转子产生的铁心损耗可以忽略不计;永磁体涡流损耗同时随着加速和过载的增加而增加,但加速工况产生的影响更强;绕组铜耗主要受过载倍数变化的影响,占总损耗的比重最大,是主要热源。研究结果为轮毂电机温度场的分析和冷却结构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李琳,宋雅吾,韩钰,刘洋[6](2019)在《非正弦激励下硅钢片的磁滞特性模拟及损耗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硅钢磁环极限磁滞回线测量值推导出起始于极限磁滞回线下降支的一阶回转曲线,从而得到用于模拟磁滞特性的Everett函数,并给出利用Everett函数计算高阶回转曲线的方法,实现了基于Preisach模型的硅钢磁环磁滞特性模拟;然后从磁滞损耗定义出发,对含不同幅值小磁滞回环时的磁滞损耗进行分析计算,并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这种磁滞特性模拟方法能够简化Preisach模型的实现,并能够准确地模拟出磁性材料的高阶回转曲线;利用该方法分析计算得到的静态磁滞损耗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且损耗值与小磁滞回环的幅值呈正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樊振方,徐小清,谭中奇,李成聪[7](2019)在《小尺寸环形气体激光器增益损耗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增益损耗比是气体激光器的重要工作参量之一,它对激光陀螺的整体设计和实际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小尺寸环形气体激光器具有较宽的模间隔,为这一参数的测量提供了便利。根据理论推导,得出增损比的简化计算公式。提出一种测量增损比的实验方法,并对大批量的激光器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现有的高水平光学加工工艺和调腔精度下,环形激光器的平均增益损耗比已经达到3.55。(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11期)
吴敏辉[8](2019)在《基于场路耦合的磁阀式可控电抗器损耗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磁阀式可控电抗器(MCR)因磁阀处铁芯截面积减小而导致局部磁密增大,加之MCR铁芯常工作于饱和状态,因此其损耗较常规的变压器、电抗器大得多。这些损耗引起局部温升过高,影响MCR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过热损坏。不同的磁阀结构对MCR的漏磁、损耗的影响难以通过其等效模型反映,需要采用场路耦合的方法建立电-磁-热多物理场模型进行分析。本文针对集中式、两侧分布式和均匀分布式3种不同磁阀结构的MCR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建立模型研究其损耗特性。此外,考虑到均匀分布式磁阀在实际加工中往往由硅钢片与磁阻材料堆迭而成,对不理想的工艺条件导致的磁阀的不规则分布及其损耗特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理想情况下均匀分布式磁阀结构的MCR漏磁最小,损耗最低;不规则分布磁阀会引起局部损耗过高。最后,分析了均匀分布式磁阀结构MCR的温度场分布,为其实际运维中的温度检测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9年03期)
方乐乐[9](2019)在《高温超导带材的交流损耗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于超导材料应用于电力设备中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强。超导材料零电阻的特性能够大大降低电力设备的损耗,极大的提高其工作效率,能够更好的实现高效节能的目标。然而,超导材料的应用环境较为严格,低温超导的工作温度要求为4.2K的液氦环境,高温超导的则要求77K的液氮环境,因此对于电力设备的结构设计也带来了挑战。同时,由于电力设备中存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不同方向、不同幅值的磁场都会导致超导材料的交流损耗(AC losses)的增加。而交流损耗的存在也会引起超导电力设备的运行不稳定、降低工作效率等。因此,对超导材料交流损耗特性的研究,尤其是对超导材料处于不同磁场环境下的交流损耗特性变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对高温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及和交流损耗的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并且对测试带材特性所需的跑道型背景磁体进行了设计与加工制作。本文首先对高温超导材料的分类及其基本特性进行了阐述,基于临界态模型介绍了带材临界电流的场角依赖特性及其数学模型;对HTS的交流损耗产生原理及其分类也进行了详述,同时对其自场下及直流外场下的交流损耗数学模型进行了介绍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根据高温超导带材的电磁特性,基于H方程对带材交流损耗数值计算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推导得到相应的偏微分方程,并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中进行了建模仿真;在仿真计算时不仅研究自场下交流损耗随传输电流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在模型中加入了直流外场,研究当带材处于特定幅值、特定角度下的直流外场HTS的交流损耗特性。为了能够测量带材在外场下的临界电流及交流损耗特性,本文对新型的跑道型背景磁体进行了设计制作。首先对跑道型亥姆霍兹线圈的空间磁场分布进行分析得到空间磁场分布最优化时的线圈尺寸。其次对其建模仿真,对线圈的尺寸参数进行调整计算验证解析得到的线圈尺寸的最优性。同时,为了使带材能够更好的置于磁体中进行不同背场强度及角度下的特性测量研究,本文还对磁体线圈骨架进行了设计,在线圈固定、带材固定、角度变换等方面都进行了设计。能够为长带材提供一定磁感应强度的背景磁场,同时具备改变磁场与带材之间夹角等功能。以跑道型背景磁体为核心,首先搭建了临界电流测试平台,测量拟合得到样品带材的E-I特性曲线,利用电场判据法得到带材的临界电流值。并对不同背场强度、角度情况下的临界电流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基于锁相放大器测量法原理搭建了交流损耗测试平台,利用该平台测量带材样品无外场下的自场损耗;也对处于直流外场下不同磁场幅值及角度对带材的交流损耗特性影响进行了测量分析研究。将测量结果与数学理论模型的解析值及仿真模型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高温超导带材自场及外场下交流损耗计算公式及仿真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3)
肖帆[10](2019)在《基于Preisach模型的取向硅钢片磁滞及损耗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电工材料磁特性及损耗特性的测量与研究工作,其对于电气设备的制造及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意义重大。随着直流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导致电力系统中引入了直流偏磁和大量谐波,谐波及直流偏磁的引入使铁磁材料的损耗计算更加困难。因此,研究铁磁材料在不同激励下磁特性及损耗特性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磁滞模型作为研究磁滞及损耗的重要工具而备受关注。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777073)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B0902703)的资助下,本文首先采用BROCKHAUS磁性能测量系统中的单片测量仪(SST),分别完成正弦、谐波、直流偏磁激励下,B27R095型取向硅钢片静态、动态磁滞及损耗特性的测量;分析了频率、谐波特征量、直流偏磁量对硅钢片磁滞及损耗特性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非对称极限磁滞回线的一阶回转曲线生成方法,分别生成了基于对称和非对称极限磁滞回线情况下的一阶回转曲线。基于Preisach磁滞模型和损耗分离模型,对不同正弦频率下的磁滞及损耗特性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实现了谐波激励下动态磁滞与损耗特性模拟,并分析了相位差、谐波次数、谐波幅值比对分离各项损耗的影响规律;实现了直流偏磁激励下硅钢片磁滞与损耗特性模拟;同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6-01)
损耗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特高压自耦变易受直流偏磁电流的影响,随着中国1 000 kV特高压电网逐步投入运行,研究1 000 kV特高压自耦变直流偏磁影响下的无功损耗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我国自主研发的1 000 kV特高压自耦变,首先依据自耦变直流偏磁下励磁电流与磁链的非线性曲线,建立偏磁电流与无功损耗间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厂家所提供的1 000 kV特高压U-I曲线与铭牌参数,在PSCAD平台中建立仿真模型,进行特高压自耦变直流偏磁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特高压自耦变单相无功损耗与单相直流偏磁电流近似呈线性关系,与理论分析的结论一致;最后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获得了自耦变单相无功损耗与单相直流偏磁电流间的比例关系,其中,空载时其比例系数为0.77;额定负载时其比例系数为0.7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损耗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瀚.基于损耗角特性监测干式空心电抗器绝缘故障仿真研究[J].电气技术.2019
[2].杨培宏,冯士伟,亢岚,李亚.基于PSCAD的特高压自耦变直流偏磁及无功损耗特性分析[J].高压电器.2019
[3].王鑫,娄淑琴,邢震.空芯光子带隙光纤的损耗特性[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4].刘维红,王永健,周六可,康昕.基于柔性LCP基板的微带线传输损耗特性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9
[5].张琪,雷良育,刘国辉,胡峰,孙崇昆.基于Maxwell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电磁损耗特性分析[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9
[6].李琳,宋雅吾,韩钰,刘洋.非正弦激励下硅钢片的磁滞特性模拟及损耗计算[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樊振方,徐小清,谭中奇,李成聪.小尺寸环形气体激光器增益损耗比特性[J].中国激光.2019
[8].吴敏辉.基于场路耦合的磁阀式可控电抗器损耗特性分析[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9
[9].方乐乐.高温超导带材的交流损耗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10].肖帆.基于Preisach模型的取向硅钢片磁滞及损耗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