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开花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射干,野鸢尾,异黄酮,含量测定
开花期论文文献综述
辛旭阳,刘晶,邹桂欣,尤献民,李国信[1](2019)在《开花前和开花期射干和野鸢尾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开花前及开花期射干和野鸢尾中6种有效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射干和野鸢尾的最佳采收期。方法:对开花前及开花期的射干及野鸢尾进行采收并采用HPLC法对其6种有效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与开花前比较,花期射干中的射干苷、野鸢尾苷含量无明显差异,野鸢尾黄素含量有所减少,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及白射干素有显着增加;野鸢尾中除野鸢尾苷无显着差异外,其余成分含量均显着增加。结论:提示射干和野鸢尾中有效成分在开花期含量高。(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彤霄,成林,马青荣,刘佳[2](2019)在《河南省干热风发生规律及其与小麦开花期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0—2018年小麦生育期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依据QX/T82-2019确定近29年干热风发生时间和强度,利用数值分析法分析河南省干热风发生规律及其与小麦开花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9年河南省干热风年型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干热风过程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干热风年型和干热风过程在2000—2009年发生站次最多。河南省干热风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北部和中部区域,西部、西南部地区也有一些分布。2000—2009年发生年型增多的主要原因是重度干热风过程的增加,干热风发生面积的增加。干热风最早发生日期平均为儒略日第144天,近29年豫中大部、豫西、豫南局部发生日期有推迟的趋势,其他地区为提前的趋势;不同年代总体趋势呈从西向东、从南往东北延迟的趋势。开花期平均日期为儒略日第126天,近29年河南省冬小麦的开花期日期从北向南逐渐提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干热风间隔天数以延长的趋势为主,且干热风首日变化趋势与开花期间隔时间的变化趋势极显着相关。开花期变化趋势与重干热风过程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石正海,刘文辉,张永超,秦燕,魏小星[3](2019)在《氮磷肥配施对西北羊茅开花期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植物对N、P营养元素的需求,试验设计2个施氮量(0、60 kg·hm~(-2))和3个施磷量(0、60、90 kg·hm~(-2))配施,测定开花期叶片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西北羊茅对氮、磷添加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呈先增后减的日动态变化,下午13:00时高达2000μmol·m~(-2)·s~(-1),且对西北羊茅光合特性的影响大于施肥措施。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强先增后降,其值在800~1000μmol·m~(-2)·s~(-1)时最大;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净光合速率表现一致,胞间CO_2浓度表现相反。氮肥和磷肥配施后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和蒸腾速率均增大,胞间CO_2浓度则减小,表明施肥主要通过调节气孔导度,以促进叶片与环境间交换水分和CO_2,从而增大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强,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显着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显着增加,电子传递速率先增加后降低,但均在400~800μmol·m~(-2)·s~(-1)和大于1200μmol·m~(-2)·s~(-1)后快速变化。氮肥和磷肥配施显着提高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电子传递速率,N_(60)P_(90)处理还提高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在光能分配方面,为减轻强光对光合器官的破坏,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强光化学反应比例降低,天线热耗散和非光化学反应耗散比例增加。施肥主要通过非光化学反应比例减小补偿于光化学反应比例,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综合以上结果,从西北羊茅叶片的光合特性来看,氮磷肥配施通过调节气孔导度,以促进叶片与环境间水分和CO_2的交换和提高PSⅡ反应中心活性,非光化学反应比例减小补偿于光化学反应比例,进而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帅川,张伏秋[4](2019)在《井冈山杜鹃花开花期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杜鹃花是井冈山市的市花,其中映山红是井冈山最早开花的杜鹃花品种,本文通过对2001~2018年该市茨坪镇苗圃附近映山红开花日期进行观测,分析其始花期与前期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的关系,发现映山红的开花日期与当年1月平均气温距平绝对值和2月日照时数密切相关,具体开花日期与3月份晴雨天和日平均气温密切相关;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井冈山映山红开花期预报方程,再根据映山红开花期预测出井冈山杜鹃花开花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张体德,武轲,杜振伟,梅鸿献,刘艳阳[5](2019)在《芝麻开花期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个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仪测定田间主要光合特性参数,同时期取样测定叶绿素含量,研究优良芝麻品种从初花期到终花期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芝麻品种光合生理特性表现基本一致,但是不同品种在不同阶段表现的高低不同。各品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率(WUE)变化曲线一致,呈倒双峰曲线,蒸腾速率(Tr)呈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整个花期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变化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不同品种高含量值出现的早晚有差异,但都出现在盛花期。芝麻单株重与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呈正相关,光合速率与叶绿素a、叶绿素b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9期)
魏雅琪,危文亮,刘道敏,张江江,詹杰鹏[6](2019)在《油菜开花期QTL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辅助选育早熟油菜品种、克隆油菜开花期基因及开发花期分子标记,以已测序的油菜品种中双11 (Z)和重测序的油菜品系No.73290 (N)为亲本构建的含184个单株的BnaZNF2群体为材料,通过分析该群体的基因型数据和F2:3家系连续叁年(2010-2012)在武汉的表型数据,对开花期QTL进行检测和整合,定位到分布在11个连锁群上的14个开花期QTL。其中只有5个QTL能在3年中重复检测到,分别是qDtF.A2-1、qDtF.A6-2、qDtF.C2-1、qDtF.C2-2和qDtF.C3-1,贡献率在7.1%~21.1%之间。通过查阅文献和在拟南芥、水稻等作物网站上搜索,搜集到442个与植物开花期有关的基因。基于油菜基因组物理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本研究定位的QTL区间上筛选到54个可能的候选基因,可以用于开花期基因的克隆。在5个主要QTL区间内分别定位到8、5、4、2和4个候选基因,其中有15个在双亲中存在序列差异,可以开发开花期的功能标记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魏克训,郝蕾[7](2019)在《抽穗开花期需防治谷瘟病》一文中研究指出谷瘟是谷子的主要病害,以叶瘟和穗瘟最重,危害较大。据调查,近期谷瘟病在河北省南宫市普遍发生,尤其是春播谷,已抽穗还未防治的地块,叶瘟发生较重,发病率88%左右,叶片上已现褐色病斑,有的病斑连成一片;夏播谷发病较轻,发病率64%左右,去年发生谷瘟未及时防治的地块有的造成减产100~150公斤,望广大农民及时防治。1.症状。苗期叶瘟多在7月上旬开始发生,谷子拔节后以叶片感病为(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刘春涛,郝翠萍,徐晓亮,侯忠新[8](2019)在《开花期气象因子对樱桃产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青岛市崂山区2000~2016年产量资料,利用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产量业务系统(WAPFOS2015.1.0版本),分离产量资料,选取气象产量与樱桃关键发育期气象因子做统计分析,建立了气象产量与樱桃发芽~开花期气象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对2000~2014年历史产量做统计检验,对2015、2016年产量做预报检验,得到了发芽~开花期影响崂山区樱桃产量的四个主要的气象因子分别是:3月上中旬的旬最低气温,3月中下旬的降雨量,4月上旬降雨量,4月上旬的日照时数。选取的气象因子具有显着的生物学意义,研究结果对开展崂山区樱桃气象服务与科学防灾提供了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许婷婷,石程仁,张智猛,张冠初,慈敦伟[9](2019)在《施用钙肥对盐碱地花生开花期后土壤水分、盐分和速效养分运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黄河叁角洲盐碱土区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出苗和建苗率,田间条件下,设置CaO0 kg/hm2(对照,Ca-0)、180 kg/hm2(Ca-1)和360 kg/hm2(Ca-2)试验,研究盐碱土花生开花期后0~100 cm剖面土壤水分、盐分和速效氮磷养分含量随花生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钙肥可明显降低0~60 cm土层含盐量,80 cm以下土层含盐量明显增加,对0~40 cm土层含水量影响不大,但明显提高开花后6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且较高钙肥用量可降低60~100 cm土层含水量。施用钙肥可明显提高开花期后0~60 cm土层水解性氮和速效磷含量,明显降低土壤水解性氮的淋溶强度,尤以Ca-2处理表现明显。黄河叁角洲盐碱土区,土壤水解性氮含量匮乏,速效磷含量虽然较充足,但受盐碱胁迫、团粒结构缺乏、土壤板结严重等因素制约,不利于花生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土壤磷效率难以发挥,基施钙肥可有效提高0~60 cm土层水解性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水解性氮的淋溶强度,使土壤肥力有效发挥。(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4期)
徐倩,李华雄,黄文沛,鲜小林,李青[10](2019)在《GA_3和Spd对杜鹃开花期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GA_3和Spd对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开花花期和开花品质的影响,研究了外源GA_3和Spd对杜鹃开花期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GA_3对花期有显着的提前作用,Spd对花期有明显的延迟作用,但两者均使花期延长、花径增大且成花率提高。GA_3和Spd处理提高了花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GA_3处理提高了叶片的蒸腾速率(Tr),而Spd使叶片的Tr下降,两者均有效缓解了末花期叶绿素含量的下降。GA_3和Spd处理显着降低了花瓣MDA含量,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并减缓了末花期SOD的下降,有效延缓了衰老进程,延长花期。以1 600 mg L~(–1) GA_3和0.10 mmol L~(-1) Spd处理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杜鹃花的观赏品质。(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开花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0—2018年小麦生育期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依据QX/T82-2019确定近29年干热风发生时间和强度,利用数值分析法分析河南省干热风发生规律及其与小麦开花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9年河南省干热风年型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干热风过程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干热风年型和干热风过程在2000—2009年发生站次最多。河南省干热风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北部和中部区域,西部、西南部地区也有一些分布。2000—2009年发生年型增多的主要原因是重度干热风过程的增加,干热风发生面积的增加。干热风最早发生日期平均为儒略日第144天,近29年豫中大部、豫西、豫南局部发生日期有推迟的趋势,其他地区为提前的趋势;不同年代总体趋势呈从西向东、从南往东北延迟的趋势。开花期平均日期为儒略日第126天,近29年河南省冬小麦的开花期日期从北向南逐渐提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干热风间隔天数以延长的趋势为主,且干热风首日变化趋势与开花期间隔时间的变化趋势极显着相关。开花期变化趋势与重干热风过程显着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开花期论文参考文献
[1].辛旭阳,刘晶,邹桂欣,尤献民,李国信.开花前和开花期射干和野鸢尾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李彤霄,成林,马青荣,刘佳.河南省干热风发生规律及其与小麦开花期的关系[J].湖北农业科学.2019
[3].石正海,刘文辉,张永超,秦燕,魏小星.氮磷肥配施对西北羊茅开花期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9
[4].帅川,张伏秋.井冈山杜鹃花开花期预测[J].中国科技信息.2019
[5].张体德,武轲,杜振伟,梅鸿献,刘艳阳.芝麻开花期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研究[J].种子.2019
[6].魏雅琪,危文亮,刘道敏,张江江,詹杰鹏.油菜开花期QTL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7].魏克训,郝蕾.抽穗开花期需防治谷瘟病[J].农药市场信息.2019
[8].刘春涛,郝翠萍,徐晓亮,侯忠新.开花期气象因子对樱桃产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9
[9].许婷婷,石程仁,张智猛,张冠初,慈敦伟.施用钙肥对盐碱地花生开花期后土壤水分、盐分和速效养分运移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10].徐倩,李华雄,黄文沛,鲜小林,李青.GA_3和Spd对杜鹃开花期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