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家结构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家,形式,结构,联邦制,制度,特别行政区,共和制。
国家结构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桂新,江国华[1](2016)在《特别行政区制度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单一制与联邦制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将法律意义上的主权统一配置于中央,后者则使其在联邦政府与成员政府之间分享。这一根本区别还通过宪法安排中一系列其他重要区别体现出来,如成员政府(地方政府)权力受宪法保障的程度、地方是否享有一定的宪法自治、地方政治实体在中央被平等代表的制度设计以及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改变方式和权限争议的解决方式等。特别行政区制度虽然是我国宪法制度中的一大创新,但其在上述方面均符合单一制国家的宪法安排,因此仍然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之下的一种宪政建制。(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王允武[2](2015)在《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视角——读《统一·自治·发展——单一制国家结构与民族区域自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统一·自治·发展——单一制国家结构与民族区域自治研究》(戴小明等着,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就单一制国家结构与民族区域自治间的关联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作者认为,我国属于复合型单一制国家,设立特别行政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等充分体现了"复合"性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应是成功而正确的制度创新,应予继承、完善和发展。基于对民族区域自治(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周刚志[3](2014)在《“过度分权”与“过度集权”: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悖论”及其宪法释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国家结构形式存在"过度分权"与"过度集权"的"制度悖论",源于中国的两套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组织系统,此即:具有过度分权之"联邦制"属性的人大组织体制,和具有高度集权之"单一制"品格的政党组织体制。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制度调整"过程说明,人大组织体制与政党组织体制的"合作成效",大体上决定了中国宪法制度实施和变革的实际效果。充分考虑宪法文本和宪法惯例的"规范组合",乃是中国宪法规范诠释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交大法学》期刊2014年04期)
叶正国[4](2014)在《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反思与重构——基于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结构形式是一国内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国家作为一个组织的外在表现形态,其实质是国家结构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组织关系。目前,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联邦制与单一制,但其划分标准已经明显滞后,应提出"形式—实质"的二元标准。文章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指出由于特别行政区制度并没有改变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只丰富了其内涵,所以据此判定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复合单一制。(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马玉祥[5](2014)在《民族区域自治,基于国家政体和国家结构的制度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新中国第一部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法,它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受到了各民族人民的衷心欢迎和拥载。《(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4-05-30)
何梦笔[6](2010)在《国家结构与制度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中国经济不久,我就注意到当时的经济学文献忽视了一个中心问题,那就是国家结构和制度变迁之间的交互关系问题。这不仅涉及有关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而且也涉及九十年代初有关(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0年12期)
殷啸虎[7](2010)在《论特别行政区制度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别行政区制度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这一制度的提出与确立,引发了人们对特别行政区制度是否改变了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思考和争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关键还是对单一制与联邦制形式实质的理解不同以及对国家结构形式的"误读"。单一制与联邦制区分的本质是权力来源的不同,而不在于自治权的大小。事实上,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本质上是中国特色(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具体实践,它并没有改变特别行政区权力来源于中央政府基于宪法的授权这一事实。至于特别行政区所享有的自治权的大小那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不涉及国家结构形式的问题,更不会改变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本文来源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舒云[8](2005)在《巧记政体、国家结构、政党制度叁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叁政治常识中有关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类型的知识纷繁复杂,而学生对各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知之甚少,因此学习起来十分吃力,做题倍感棘手。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们认为记忆是关键,那么如何记住记牢呢?下面这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许能给你帮助。(本文来源于《第二课堂(高中版)》期刊2005年11期)
侯德泉,侯晚梅[9](2005)在《民国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选择与实践行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国建立前后,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有过从联邦制到单一制的转变。此后经北洋军阀统治到国民党统治,国家结构形式在制度形态上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单一制。民国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实践表明,中央集权缺乏相应的权威,地方分离割据势力是中央政府无法消除的心痛;地方自治举步维艰,往往为中央或地方的官僚政治所利用。以独裁为特征的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都是一种官治,而官治则是民国时期国家结构形式实践中的病原。(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05年03期)
魏红英[10](2004)在《列宁的国家结构制度思想及其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宁关于国家结构制度的思想在十月革命前后有所变化。他根据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局势和俄国的民族特点,用联邦制主张代替了原来的单一制主张,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他的有关思想的特征是:将联邦制作为一种过渡形式,最终由民族联邦制发展为民主集中制。列宁联邦制思想及其特点对我们处理民族问题和国家结构制度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国家结构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统一·自治·发展——单一制国家结构与民族区域自治研究》(戴小明等着,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就单一制国家结构与民族区域自治间的关联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作者认为,我国属于复合型单一制国家,设立特别行政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等充分体现了"复合"性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应是成功而正确的制度创新,应予继承、完善和发展。基于对民族区域自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家结构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刘桂新,江国华.特别行政区制度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J].湖北社会科学.2016
[2].王允武.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视角——读《统一·自治·发展——单一制国家结构与民族区域自治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3].周刚志.“过度分权”与“过度集权”: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悖论”及其宪法释义[J].交大法学.2014
[4].叶正国.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反思与重构——基于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5].马玉祥.民族区域自治,基于国家政体和国家结构的制度创新[N].中国民族报.2014
[6].何梦笔.国家结构与制度变迁[J].读书.2010
[7].殷啸虎.论特别行政区制度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
[8].舒云.巧记政体、国家结构、政党制度叁类型[J].第二课堂(高中版).2005
[9].侯德泉,侯晚梅.民国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选择与实践行程[J].社会科学辑刊.2005
[10].魏红英.列宁的国家结构制度思想及其特点[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