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氮肥品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肥,水稻,产量,品种,小麦,高产,密度。
氮肥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杜亚君,王福玉,陈贵菊,王秋云,滑端超[1](2019)在《小麦新品种济宁17号氮肥追施期对生产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济宁17号分蘖成穗率中等,穗型较大的特点,在多年多点试验研究和大面积示范的基础上,提出了济宁17号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技术包括:在中等及以上地力条件下,适度适时增施氮肥,适期早播,中量播种,控制群体大小;增施磷肥,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及粒重。在中等地力以下条件下,适期早播,增施氮肥,增加播种量;春季适期早追肥。在施足基肥条件下,春季氮肥分2次施用能够显着地提高结实粒数,并且保持较高的千粒重,显着地提高产量。(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10期)
张巧凤,陈明堂,付必胜,吴小有,张树斌[2](2019)在《不同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耐迟播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宁麦资126的最适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以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播期(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3个种植密度(225万、300万、375万株/hm~2)、3个施氮水平(187.5、225.0、262.5 kg/hm~2)、3个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7∶1∶2∶0、5∶1∶2∶2、3∶1∶3∶3)、2个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对宁麦资12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播期和密度对宁麦资126的生长及产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宁麦资126全生育期缩短,群体茎蘖数逐渐减少,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但迟播(11月25日播种)也能获得高产;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茎蘖数逐渐增加,产量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呈显着增加趋势;氮肥运筹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处理产量最高。宁麦资126在江苏淮南地区种植以11月15日左右播种、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氮肥用量为262.5 kg/hm~2、氮肥运筹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宁麦资126是一个耐迟播、耐肥、高产小麦新品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郭叁妮,郭晓敏,李晨阳,曹洋,王燕[3](2019)在《不同氮肥水平对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不同品种产量的影响,本试验用6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种植的方式,进行无、低、中、高氮等四个氮水平的试验。结果表明:无氮水平产量最低,晚熟品种冀张薯8号推荐低氮施肥,冀张薯12号、冀张薯14号、2007-2-1、夏坡蒂等中熟品种适于低中氮水平施肥,早熟品种荷十五高氮水平施肥。不同生育期的马铃薯品种推荐施肥量应遵循:晚熟品种少施氮肥,中熟品种合理施入氮肥,早熟品种重施氮肥的规律。(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印彩霞,张泽,苏维,南小琴,谭红[4](2019)在《基于品种和氮肥的棉花叶色值、叶片氮含量及产量估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棉花叶色和叶片氮含量在各生育时期的变化规律,研究叶色、叶片氮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基于棉花叶色和叶片氮含量的产量估测。【方法】以新陆早45号、新陆早58号、新陆早62号、新陆早50号、鲁棉研24号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对照)、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20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1)叶色值在全生育期变化趋势为吐絮期>铃期>花铃期>盛蕾期>现蕾期,叶片氮含量在全生育期变化趋势为花铃期>铃期>吐絮期>现蕾期>蕾期;(2)棉花叶色值、叶片氮含量、产量均呈线性正相关。其中棉花叶色值与叶片氮R~2达0.37~(**),叶色值与产量的R~2达0.56~(**),叶片氮含量与产量的R~2达0.61~(**);(3)通过产量对叶色值和叶片氮含量的响应特征,可基于二者实现棉花测产,产量估测方程为Y=363.48-65.175~*S+274.079~*N,R~2达0.69(S指叶色值,N指叶片氮含量,Y指产量)。【结论】各棉花品种均在N3处理下产量最高,且通过叶色值和叶片氮含量实现棉花产量估测,在棉花测产中是较其它估产更精准的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江雅,胡润,朱勤[5](2019)在《杂交水稻新品种氮肥利用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目前水稻大田生产主流杂交水稻新品种徽两优166等5个组合进行氮肥试验,通过高、中、低不同氮肥施用量与不施氮肥进行对比,研究当前主栽杂交稻新品种氮肥需要量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能够增加各品种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均以中高氮水平产量最高。各品种氮肥农学利用率均表现为中氮>低氮>高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孙志广,王宝祥,剧成欣,杨波,邢运高[6](2019)在《黄淮稻区水稻品种氮肥利用效率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适宜黄淮稻区的18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田间种植,设置4个施氮水平(0、225、300和375 kg/hm2),研究各品种氮肥利用率和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各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其农艺性状差异显着;株高、有效穗数和全生育期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结实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关系;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单株谷重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随氮肥的施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隶属度函数和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综合评价氮肥利用效率最高的3个品种为连粳16117、连粳15号和新粮12号。(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王建贺,刘丹,王从磊,时晓伟,石斯发[7](2019)在《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对小麦新品种‘津强7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推广过程中,更好的发挥春小麦‘津强7号’的优质、强筋、高产特性,为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的氮肥配比,对小麦‘津强7号’的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数、产量进行测定,从而明确小麦‘津强7号’的最佳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津强7号’的产量、穗长、小穗数均比较稳定,在不同密度和氮肥施用方式上未出现显着变化;其株高、穗数受到了种植密度的影响,而千粒重、穗粒数受到了种植密度和氮肥使用方式的影响。低密度下千粒重和穗粒数显着增加,拔节期施用氮肥75 kg/hm~2,抽穗期施用150 kg/hm~2,植株较矮。450万苗/hm~2的种植密度、拔节期一次性施氮肥150 kg/hm~2,是‘津强7号’最佳栽培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1期)
贾冬梅[8](2019)在《不同施氮肥量对水稻新品种蒙松138产量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肥用量多寡是影响水稻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试验设5个施用氮肥处理,研究蒙松138的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肥量13.5 kg/667 m2,其产量较高达699 kg/667 m2,本项试验仅是1年结果,对蒙松138品种是否最佳施氮肥量,尚须进一步试验研究,以获得更为科学、准确的施氮肥量。(本文来源于《北方水稻》期刊2019年04期)
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杨子博,冷苏凤[9](2019)在《播期、密度和氮肥运筹对高产品种‘淮麦33’产量和品质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高产小麦品种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群体调控和氮肥管理策略,以‘淮麦33’为材料,采用2个裂区设计,播期密度试验主区为5个播期,裂区为3个密度;氮肥试验主区为2个氮肥用量,裂区为4个氮肥运筹方法,对其籽粒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淮麦33’的籽粒产量均有显着影响。5个播期中,10月11日播种的籽粒产量最高,10月1日、10月21日也取得较高产量,10月31日播种产量明显下降,11月10日播种产量下降最多。密度为225万/hm~2时产量最高。蛋白质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和播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增加氮肥用量和后期施肥比例不仅可以提高‘淮麦33’产量,亦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10月11日播种、225万/hm~2基本苗、施氮量300 kg/hm~2、氮肥运筹5:3:2时高产品种‘淮麦33’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9期)
樊青峰,李宝强[10](2019)在《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新品种精华2号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肥是水稻产量形成所需的主要元素,本试验通过对不同氮肥用量对精华2号产量的影响研究旨在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6个不同施氮量处理中,以施纯氮202.5 kg/hm2处理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1 191.2 kg/hm2。(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氮肥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明确宁麦资126的最适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以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个播期(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3个种植密度(225万、300万、375万株/hm~2)、3个施氮水平(187.5、225.0、262.5 kg/hm~2)、3个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7∶1∶2∶0、5∶1∶2∶2、3∶1∶3∶3)、2个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对宁麦资12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播期和密度对宁麦资126的生长及产量均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宁麦资126全生育期缩短,群体茎蘖数逐渐减少,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但迟播(11月25日播种)也能获得高产;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茎蘖数逐渐增加,产量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呈显着增加趋势;氮肥运筹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处理产量最高。宁麦资126在江苏淮南地区种植以11月15日左右播种、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氮肥用量为262.5 kg/hm~2、氮肥运筹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宁麦资126是一个耐迟播、耐肥、高产小麦新品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肥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1].杜亚君,王福玉,陈贵菊,王秋云,滑端超.小麦新品种济宁17号氮肥追施期对生产指标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9
[2].张巧凤,陈明堂,付必胜,吴小有,张树斌.不同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耐迟播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郭叁妮,郭晓敏,李晨阳,曹洋,王燕.不同氮肥水平对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4].印彩霞,张泽,苏维,南小琴,谭红.基于品种和氮肥的棉花叶色值、叶片氮含量及产量估测[J].新疆农业科学.2019
[5].江雅,胡润,朱勤.杂交水稻新品种氮肥利用效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6].孙志广,王宝祥,剧成欣,杨波,邢运高.黄淮稻区水稻品种氮肥利用效率比较分析[J].作物研究.2019
[7].王建贺,刘丹,王从磊,时晓伟,石斯发.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对小麦新品种‘津强7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8].贾冬梅.不同施氮肥量对水稻新品种蒙松138产量影响试验研究[J].北方水稻.2019
[9].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杨子博,冷苏凤.播期、密度和氮肥运筹对高产品种‘淮麦33’产量和品质的调控[J].中国农学通报.2019
[10].樊青峰,李宝强.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新品种精华2号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