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图式论文-汤芳,姜媛,方平

道德图式论文-汤芳,姜媛,方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图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德行为,道德认同,自我控制损耗,道德图式可及性

道德图式论文文献综述

汤芳,姜媛,方平[1](2016)在《道德认同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道德图式可及性和自我控制损耗的中介与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个体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如诚信行为、欺骗行为、攻击行为、助人行为等。道德认同是指个体将道德有关的图示(道德行为脚本、道德的标准等)内化的程度。近叁十年来已有大量的研究都己证明了道德认同与道德行为之间的显着相关性,尽管如此,但是对于道德认同影响道德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目前仍不太清楚。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观的视角,随机选取86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eed和Aquino(2002)的道德认同量表以及Green等人(2009)的诚实行为研究范式,考察了道德认同对道德行为(诚实行为与不诚实行为)的影响,探讨了道德认同影响道德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本文共包括叁个研究:研究一考察了道德认同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二引入道德图式可及性这一变量,探讨道德认同影响道德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叁考察了自我控制损耗与道德认同对道德行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1)低道德认同组被试的不诚实行为显着高道德认同组被试。(2)道德图式可及性在道德认同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中具有显着的中介作用。(3)损耗组被试的不诚实行为显着高于无损耗组。自我控制损耗与道德认同对道德行为的交互作用显着。道德认同低分组被试在损耗条件下的不诚实行为显着高于无损耗条件下;道德认同高分组被试在损耗条件下与无损耗条件下都表现出了诚实行为。(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郑航[2](2009)在《道德教育中道德图式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图式是个体对知识、经验等加工而建构起来的道德知识结构,在儿童的道德发展中起着过滤、解释、定向、整合作用。基于现代图式理论,在道德教育中,教师了解儿童原有的道德图式及其发展水平、关注儿童的道德经验和生活环境、重视意识与无意识的交互作用、引导多维度的道德学习,并通过激活道德叙事、引发道德对话、增进道德体验等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促进道德图式的建构。(本文来源于《课程.教材.教法》期刊2009年02期)

刘向阳,董静,刘善仕,胡晓灵[3](2008)在《外来经商人员的道德图式构建及道德教育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来经商人员是广州个体和小商业者的主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道德图式的角度,采用定性与定量两种分析手段对广州外来经商人员经商道德认知进行探讨,构建了外来经商人员的道德认知图式。外来经商人员的道德图式由利己行为合理化、市场规范认知、市场竞争认知和行业氛围认知这四个道德单元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代表性样本的外来经商人员有着较为积极的经商道德认知。(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易法建[4](1998)在《道德图式初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式及图式理论有其完整的发生、发展历史。道德图式是主体在道德实践活动中所累积的、经由整理、类化、加工而形成的、组织化了的道德经验知识结构,其种类既可分为个人道德图式、自我道德图式、角色道德图式和事件道德图式,也可分为事件道德图式、场景道德图式、角色道德图式和故事道德图式,并表现出组成的单元性、结构的层次性、表征的广泛性、内容的价值性、加工的类比性、活动的主动性、外化的工具性、内在的组织性八大特征。(本文来源于《武陵学刊》期刊1998年04期)

吕耀怀[5](1994)在《论道德图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吕耀怀:论道德图式道德图式是个体参与社会道德生活的内在制约机制。不同的社会个体,对于道德现象的内涵会有不同的领悟,会作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善恶评定.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不同的道德图式。道德图式是若干具有价值导向性的道德意识单元的则L组合。各个道德意识单...(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1994年02期)

吕耀怀[6](1993)在《论道德图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道德图式是个体参与社会道德生活的内在制约机制,研究道德图式能揭示个体领悟道德内涵的心理基础和升华道德境界的运行轨迹。本文把道德图式界定为若干具有价值向性的道德意识单元的有机组合,各个道德意识单元以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于人的意识中,道德图式具有过滤功能、解释功能和定向功能。道德图式的演化有历时性和共时性两种类型,从历时性角度看,道德图式的发展要经历完全他律、低级自律和高级自律叁个阶段。从共时性角度看,道德图式的转换可以是部分的、非根本性的、也可以是整体的、根本性的。(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1993年06期)

吕耀怀[7](1993)在《论道德图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的社会个体,对于道德现象的内涵会有不同的领悟,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善恶评定。导致这种评定差异的主体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有着不同的道德图式。道德图式,是个体参与社会道德生活的(本文来源于《湖湘论坛》期刊1993年04期)

吕耀怀,赵新[8](1993)在《道德图式结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图式”范畴引入道德研究领域,并分析了它在道德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道德的“内核”和“外周”。(本文来源于《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期刊1993年02期)

道德图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道德图式是个体对知识、经验等加工而建构起来的道德知识结构,在儿童的道德发展中起着过滤、解释、定向、整合作用。基于现代图式理论,在道德教育中,教师了解儿童原有的道德图式及其发展水平、关注儿童的道德经验和生活环境、重视意识与无意识的交互作用、引导多维度的道德学习,并通过激活道德叙事、引发道德对话、增进道德体验等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促进道德图式的建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图式论文参考文献

[1].汤芳,姜媛,方平.道德认同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道德图式可及性和自我控制损耗的中介与调节作用[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2].郑航.道德教育中道德图式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9

[3].刘向阳,董静,刘善仕,胡晓灵.外来经商人员的道德图式构建及道德教育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易法建.道德图式初论[J].武陵学刊.1998

[5].吕耀怀.论道德图式[J].哲学动态.1994

[6].吕耀怀.论道德图式[J].学习与探索.1993

[7].吕耀怀.论道德图式[J].湖湘论坛.1993

[8].吕耀怀,赵新.道德图式结构解析[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1993

标签:;  ;  ;  ;  

道德图式论文-汤芳,姜媛,方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