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弯刚度折减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度,系数,排架,弹性,线性,混凝土,异形。
抗弯刚度折减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肖从真,邓飞[1](2018)在《框架-核心筒结构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取值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取值的大小会影响结构的抗侧刚度与地震响应,从而影响到地震作用在核心筒与框架之间的分配比例,最终将影响连梁的设计内力和配筋。首先改进了预设屈服模式设计方法,在一次设计后,通过设防烈度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计算各连梁的实际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并利用该系数对结构进行二次设计。通过对比罕遇地震下结构弹塑性性能,发现二次设计后,结构的最大基底剪力和最大层间位移角均有所减小,且剪力墙的损伤程度得到改善,而二次设计对结构的配筋量无显着影响。其次,探究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初始值对设计结果的影响。计算表明,当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初始值分别为0. 7、0. 6和0. 5时,经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各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计算值相差较小,二次设计后的配筋量亦较为接近,说明该设计方法受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初始值的影响较小。最后,研究了改进的预设屈服模式设计方法的迭代收敛性,结果表明,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计算值随着迭代设计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收敛于一系列稳定的值,并且该值与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初始值无关。通过计算发现,迭代设计的收敛性较快,一般进行两次迭代即可使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取值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吴乃森,吴志坤,赵艳艳,王元生[2](2012)在《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直观地研究钢管混凝土构件中钢管和混凝土对整体抗弯刚度的贡献,进行了5根矩形钢管混凝土简支梁的受弯试验,并结合相关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抗弯刚度迭加理论中的折减系数进行研究。发现矩形和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对整体抗弯刚度的贡献优于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中的混凝土。最后,根据回归结果讨论了几个常用规范的使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2年08期)
罗鹏飞[3](2010)在《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形柱一般是指截面为T、L、十和Z形的钢筋混凝土柱。异形柱框架结构是我国建筑工程结构领域内一种特有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室内不突棱角、建筑内部美观、结构自重轻、房间有效利用面积增加,特别适用于城市的多层及小高层住宅建筑。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在我国居住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美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ACI318-08)和加拿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SA-A23.3-04)采用折减刚度法来考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特征。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也将折减刚度法作为在需要时的一种考虑二阶效应的补充方法纳入,其中构件刚度折减系数取值为:对梁类构件刚度取0.41,柱类构件取0.6 Ec I ,剪力墙类构件取0.45 Ec I (不区分剪力墙是否开裂)。但我国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范仍用偏心距增大系数法来考虑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非线性特征。本文采用数值积分法,运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截面双向压弯柱截面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程序( M -Φ程序)。在此基础之上,采用数值积分法编制了荷载—位移程序( P -Δ程序)并根据已有的试验结果对其进行了验证。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的比较表明,两者吻合较好,说明了编制的程序安全可靠,可以用于异形截面柱的分析。此外,还在异形柱截面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程序的基础之上,采用数值积分法编制了计算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程序( m -α程序)。本文通过编制的M -Φ程序和m -α程序,分析了叁种截面形式的不等肢T形截面柱、等肢T形截面柱在荷载角为90°和荷载角为270°,和等肢十字形截面柱在荷载角为0°(90°、180°、270°)和荷载角为45°(135°、225°、315°),以及不等肢十字形截面柱在荷载角为0°(180°)和荷载角为90°(270°)时,混凝土强度等级、轴压比、配筋率、长细比、肢厚、箍筋间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影响规律。通过计算分析可知:荷载角对抗弯刚度折减系数有影响;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配筋率增加,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增大;轴压比、长细比增加,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减小;肢厚、箍筋间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变化,对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影响不大。最后,提出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特征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抗弯刚度折减的建议系数。(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0-06-12)
刘毅,朱占友,魏巍,白绍良[4](2007)在《排架柱抗弯刚度折减系数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构件折减刚度考虑二阶效应的弹性有限元法是新纳入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较先进的结构分析设计方法,该方法的准确程度主要依赖构件折减刚度取值的合理性.鉴于该规范尚缺乏确定排架柱相应折减刚度的分析研究成果,以单跨工业厂房变阶排架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一系列典型排架结构算例进行最不利荷载条件下的非弹性有限元全过程模拟,并采用折减刚度的弹性二阶分析所得柱顶侧向位移与非弹性有限元模拟的柱顶位移等效为条件,选定了适用于排架柱的刚度折减系数后,再以所选刚度折减系数完成的弹性二阶分析所求得的各控制截面内力与非弹性有限元模拟结果的相符性证实了初选排架柱刚度折减系数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抗弯刚度折减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更直观地研究钢管混凝土构件中钢管和混凝土对整体抗弯刚度的贡献,进行了5根矩形钢管混凝土简支梁的受弯试验,并结合相关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抗弯刚度迭加理论中的折减系数进行研究。发现矩形和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对整体抗弯刚度的贡献优于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中的混凝土。最后,根据回归结果讨论了几个常用规范的使用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弯刚度折减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肖从真,邓飞.框架-核心筒结构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取值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
[2].吴乃森,吴志坤,赵艳艳,王元生.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回归分析[J].工业建筑.2012
[3].罗鹏飞.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
[4].刘毅,朱占友,魏巍,白绍良.排架柱抗弯刚度折减系数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