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文学论文_李钧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亡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学,作家,抗战时期,亚细亚,纳粹,罗马尼亚,犹太。

流亡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钧[1](2017)在《台湾“流亡文学”的奠基之作——论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的经典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以纯朴自然的笔法描写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辛酸生存状况,书写了知识分子胡太明精神流浪与文化寻根的心路历程。今天的读者也许会觉得这部小说存在种种不足,比如平铺直叙、浮光掠影、想象匮乏、章节不匀、情节突兀、人物性格前后不统一。但从文学史和审美"经典性"角度来看,《亚细亚的孤儿》开掘了"孤儿"的身份焦虑这一文学母题,形塑了台湾"流亡文学"的叙事模式;它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可谓台湾现代"知识分子写作"的开山;它具有"以诗证史"的创作意图,开启了台湾"大河小说"的先河;它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方面均具有实质的创造性,代表了20世纪40年代台湾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期刊2017年01期)

孙嘉星[2](2016)在《西班牙流亡文学通过杂志《松鸡》的修复与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exile literature is a special part of Spanish literature, it had been forgotten for a long time during the dictatorship of Franco. In twentieth Century, an excellent literary magazine called El Urogallo has been studying the values and importances of the exile literature, and start recovering for this past and forgotten culture. In this thesis,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exile literature in the magazine, and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El Urogallo to exile literature.(本文来源于《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期刊2016-06-30)

陈小溪[3](2016)在《体现在德国流亡文学作品中的“灵魂归属”》一文中研究指出1933年至1945年,希特勒推行的法西斯专政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无疑是一场浩劫。大多数德国作家在法西斯专政的迫害下流亡异国他乡,这些流亡者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其诗歌、小说、戏剧深刻反映了他们对法西斯主义的反抗和憎恶,以及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本文来源于《开封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瘦竹[4](2016)在《马内阿的流亡及流亡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的小说《巢》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迪玛大师",这个人物从没有正面出场,却将小说中各个人物串了起来,这个宙斯般的人物他虽然能抛下自己苦难中的情人独自一人远走高飞,却向每一个逃往美国的同胞伸出了援助之手,无论是戈拉、彼得、伊齐、帕拉德、还是路都直接、间接地沐浴过他的恩泽,条件是不能怀疑、挑战他的权威,不能遮挡他发出的灿烂的光辉。(本文来源于《青春》期刊2016年04期)

朱骅[5](2015)在《流亡文学的本体论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亡是人类被迫跨越地理与政治空间的流动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流亡与现代性进程如影随形,流亡书写也随现代性扩展不断壮大,并构成一种特殊的文体类型。从本体论角度看,反抗的精神价值、失去社会影响力的焦虑、故园情怀和一定程度的文化民族主义往往体现在不同语境的流亡文学中;同时,流亡的外位性也使流亡文学具备了双重视角的认识论优势,以及"对位"意识所呈现的丰富内容,这些要素一起构成流亡文学的重要批评框架。(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曾莉[6](2015)在《犹太与南宋流亡文学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亡"这个词可以说在犹太和南宋的民族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所以本文则主要从犹太南宋流亡原因的同与异、作品中流亡因素的反映以及"流亡"因素对犹太和南宋文学的影响等方面来浅析两个民族的流亡悲剧。(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5年10期)

范庆超,于静[7](2014)在《东北流亡文学与沦陷区文学比较研究(1931—1945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1931—1945年)的东北作家文学,存在着"流亡文学"和"沦陷区文学"两支流脉。面对中华民族被欺凌的历史事实,东北流亡作家和沦陷区作家表现出共同的反帝诉求,但由于他们分别身处不同的政治环境,其反帝表达又有直抒胸臆和隐晦曲折之别。对于五四文学的另一大传统——反封建主题,东北流亡作家和沦陷区作家的开掘路径也并非一致。在作品的题材处理上,东北流亡作家和沦陷区作家基于各自的创作语境、阅历心态、政治理解等因素,对于战争、乡土、胡子、工人和知识分子进行了角度不同的书写。(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孙硕[8](2013)在《东北流亡文学中民族意识与民间日常书写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诞生于血与火的年代中的文学现象,毋庸置疑的是,十四年东北流亡作家群的出现和创作是在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的作用下产生的。这群年轻的流亡作家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着东北几千万沦于水火的人民的心声,这种表达是靠着一种自觉而近似于本能的爱国主义热情——对侵略者的恨、对故乡和故乡人民的爱——来实现的。作为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方式,东北流亡文学的民族意识主要表现在对最真实、最广泛的民间群众的日常生活的关注上,这是以民间行为和民间心理维系着的民间社会和民族历史的共同记忆。这种对历史和时代的民间化和日常化描写,表露出东北沦陷区人们渴求生存和生存下去的意志,同时也应和着关注维护民族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在历史的长河中,时代和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足够宽阔的舞台,允许他们借助于文学艺术和个人能力来表现他们生活在其中的那个时代的、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土壤中的欢乐和痛苦。而国家命运和民族意志则为他们的出场提供了有足够分量的价值,对作家以及被描写的对象有着内蕴的影响。与此同时,国家、民族、时代和社会也正需要他们的创作,需要以他们的情感结构和审美体验作为中介来表现这段历史,需要他们笔下所描述的一个垂危民族的最后回声,用以惊动、震撼一切尚未醒悟或已醒悟的人们。十四年东北流亡作家群的写作,表现的正是文学的一种本质特征与普遍化的社会历史功能。但是,在此之外,十四年东北流亡作家群的文学创作中对白山黑水地域景观的描写,对黑土地民间日常的展示,无疑也扩大了新文学的审美特征。(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任国强[9](2012)在《论德国流亡文学研究中的政治化倾向问题——从流亡文学杂志《汇集》风波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德国着名流亡文学杂志《汇集》所引发的风波及相关评论,显示出该领域研究存在着片面的主导思想和评论模式,即以是否公开声讨纳粹为评价标准,这种政治化倾向将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产物简单化,不仅抹杀了流亡文学多样性构成这一客观存在,也否定了与纳粹斗争的多样性及其合法性和有效性。流亡作家的历史定位蕴含在这一称谓之中,流亡业已表明政治取向,作家通过作品来接受历史评价;流亡文学的历史定位不仅取决于对纳粹的挞伐,而且还在于对人道主义的捍卫。(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逄增玉[10](2011)在《历史文化语境与东北流亡文学的忧郁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文学史上的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呈现出浓厚的忧郁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既有现实的由故土沦陷带来的情感冲动的因素,更有很多复杂的历史文化因素导致的从当局到普通百姓对"东北苦难"的无视与漠视给东北作家的刺激,也有流亡处境引发的心理悲剧感受,而东北流亡文学忧郁倾向的历史文化因素在以往的文学史研究中多被遮蔽和"不见"。东北流亡作家文本中表现出的忧郁倾向和其中蕴含的对爱国主义的有限性、政权与国家的非等同性等问题,触及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和中国抗战文学的尖锐主题,达到了现代中国文学特别是抗战文学少有的思想深度。(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2期)

流亡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The exile literature is a special part of Spanish literature, it had been forgotten for a long time during the dictatorship of Franco. In twentieth Century, an excellent literary magazine called El Urogallo has been studying the values and importances of the exile literature, and start recovering for this past and forgotten culture. In this thesis,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exile literature in the magazine, and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El Urogallo to exile literature.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亡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钧.台湾“流亡文学”的奠基之作——论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的经典性[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7

[2].孙嘉星.西班牙流亡文学通过杂志《松鸡》的修复与回归[D].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2016

[3].陈小溪.体现在德国流亡文学作品中的“灵魂归属”[J].开封大学学报.2016

[4].瘦竹.马内阿的流亡及流亡文学[J].青春.2016

[5].朱骅.流亡文学的本体论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曾莉.犹太与南宋流亡文学的比较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5

[7].范庆超,于静.东北流亡文学与沦陷区文学比较研究(1931—1945年)[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8].孙硕.东北流亡文学中民族意识与民间日常书写关系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9].任国强.论德国流亡文学研究中的政治化倾向问题——从流亡文学杂志《汇集》风波说起[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0].逄增玉.历史文化语境与东北流亡文学的忧郁倾向[J].广东社会科学.2011

论文知识图

2.14东北大学四川叁台校区总平面图...

标签:;  ;  ;  ;  ;  ;  ;  

流亡文学论文_李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