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升金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升金湖,生态环境,保护区范围,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全球环境基金,执法巡查,生态修复,核心区,生态效益补偿
升金湖论文文献综述
,唐馥娴[1](2019)在《我市强力整改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唐馥娴)开展圩口统管、实施生态修复、严格执法巡查、组织科研监测、强化宣传教育……我市以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强力推进升金湖生态环境整治,目前核心区湖面实现“叁无”(无网、无船、无人),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已于9月通过安徽(本文来源于《池州日报》期刊2019-10-31)
张双双,董斌,杨斐,徐文瑞,崔杨林[2](2019)在《升金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升金湖湿地是安徽省内的唯一以越冬鹤类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的影响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鹤类种群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对升金湖湿地的白头鹤、白鹤、灰鹤及白枕鹤越冬鹤类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升金湖湿地1986~2017年间的8期遥感影像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2017年间,升金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显着,斑块数量增加,景观破碎化严重。泥滩地、草滩地、建设用地、水田面积总体呈增加态势,旱地、林地、芦苇滩地及水域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4种鹤类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鹤类主要地理分布区域为水域、水田、芦苇滩地、泥滩地及草滩地;升金湖湿地景观破碎化不断加剧,鹤类地理分布区域面积整体上在逐渐减少,适宜鹤类生境面积减少,直接导致近30年来鹤类数量逐渐减少。(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0期)
张贵友,李广梅,刘良田,姚晓露[3](2019)在《升金湖越冬水鸟在周边农田觅食造成的农户经济损失评估与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省升金湖是一处重要的越冬水鸟栖息地。由于升金湖周边分布着种植水稻、油菜和冬小麦等的农田,越冬水鸟在这些农田中的觅食活动会使种田农户有一定的经济损失,农户因此而对水鸟做出的驱赶或扑杀行动,威胁着水鸟的生态安全。针对这个问题,通过调查造成该区农作物损失的水鸟种类、活动季节以及受损农作物种类、农田受损范围和面积,评估水鸟在农田中的觅食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并结合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农户的相应补偿对策,这对于水鸟种群的保护和湿地恢复及湿地管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水鸟集中取食区的冬小麦田产量的平均受损率为42%;越冬水鸟一般取食区的冬小麦田产量的平均受损率为25%,在保护区外1 km范围内的冬小麦田产量的平均受损率为10%;稻田产量的平均受损率为10%;油菜地产量的平均受损率为10%;采取了分区补偿的方式,计算出相应的补偿标准,提出加强湿地保护能力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和成立越冬水鸟生态补偿办公室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通讯员,池办[4](2019)在《强力保护自然 致力永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池办)根据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继上周开展升金湖突出问题整治情况“回头看”调研后,10月14日,市委书记王宏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再次赴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实地检查,走访了解上岸渔民生产生活情况,调研系统治理工作。她强调,(本文来源于《池州日报》期刊2019-10-15)
宋昀微,周立志[5](2019)在《生境变化对升金湖越冬水鸟群落时空动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适宜生境对于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觅食生境改变影响水鸟取食集团的组成,进而影响水鸟群落结构的稳定。对比2004与2015年2个越冬季升金湖水鸟群落结构以及湿地景观变化,分析了湖泊湿地变化对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004与2015年两个越冬季,分别记录到水鸟7目12科41种33 775只和7目12科44种38794只。越冬水鸟种类和总数量有所增加,虽然优势种群仍为雁鸭类,但豆雁和白额雁取代了小天鹅、鸿雁和针尾鸭成为优势物种,前2种主要分布地点有赤岸、叁千亩、小西湖等地,后3种主要分布在杨峨头、白联圩、舍干、叁千亩、沙山等地。沉水植被的退化可能是导致小天鹅、针尾鸭等浅水取食集团和鸿雁等挖掘集团水鸟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广阔苔草滩的形成使得啄取集团如豆雁、白额雁和小白额雁等草食性雁类数量明显增加;湖区大面积渔塘转变为水稻田,使部分鸭类丧失了适宜的觅食地,但为白头鹤、豆雁、白额雁等水鸟提供了替代生境。实施植被恢复和加强退化湖泊的生境恢复是维持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稳定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江志[6](2019)在《壮美升金湖:人鸟共和谐》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2日,贵池区唐田镇沙山村升金湖湖面烟波浩渺,成群的候鸟在浅滩上或嬉戏、或觅食、或结伴飞舞,一片怡然自得景象。然而几年前这里还存在人鸟相争,保护区内违法建设、湖区围网养殖等问题,致使鸟类栖息地受到影响,大批珍稀水禽因食不果腹而迁徙他乡。为了彻底(本文来源于《池州日报》期刊2019-09-16)
徐建[7](2019)在《同在蓝天下 人鸟共家园》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光潋滟、青山倒映,飞鸟在自由自在地觅食……7月30日中午时分,在已经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之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的升金湖景色旖旎,清澈浩荡的湖面上,是大片大片生长茂盛的芡实。芡实的果实,就是湖中飞鸟口中的美食。“绿盾”行动(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9-08-06)
刘恺[8](2019)在《升金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当下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湿地面积大量缩减,环保问题已成当务之急,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环境的任务迫在眉睫。湿地一向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在湿地、海洋、森林这叁大生态系统类型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湿地是一种由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生长或栖息亲湿地型动植物、季节性或常年性积水等基本特征,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同时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保护措施的现状目前已经由相对局限性的维持和基本改造向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的重心转移。在经济发展飞速发展的当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追求逐渐趋向多元化,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众多家庭假期休憩的第一选择,而随之而来的无节制的旅游开发对大自然的破坏日趋严重。正因如此,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与合理开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逐渐进入主流的景观规划的视野。本论文重点介绍了升金湖湿地公园规划方案和设计相关过程。以升金湖湿地保护区的原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保护、节能、生态为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改造。方案中重点研究了生建筑原理、海绵城市人工湿地技术以及生态节能技术,将升金湖区域原的有动植物种群生长、栖息环境的生态保护和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生态教育等多样性功能合理的结合起来。(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宋昀微[9](2019)在《升金湖湿地景观和农业活动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适宜栖息地对于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食物的丰富度、可获得性及人为干扰程度是影响水鸟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觅食栖息地改变影响水鸟取食集团的组成,进而影响水鸟群落结构的稳定。安徽升金湖经历了因渔业过度养殖,导致湖泊动物栖息地严重退化,尤其是沉水植被基本消失,2018年以来,通过拆除围网、禁止渔业养殖、退耕还湿、水生植被恢复、农作物补偿等措施使湖泊栖息地逐步恢复。本研究通过结合遥感影像数据以及越冬季水鸟同步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升金湖渔业围网、围垦和圩口土地利用模式对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围网和围垦使升金湖湖泊栖息地景观发生改变,湿地由渔业养殖池塘转变为农田,退耕还湿以及停止围网养殖后促进水生植被恢复。1999年至2010年围垦形成的池塘大多在转变为农田,使湖泊水体面积减少了989.1hm2。2017年开始,部分圩口实行退耕,人工恢复水生植被。2018年拆除了升金湖全部的养殖围网,湖泊挺水植被和浮水植被得到快速自然恢复,其盖度达到湖泊面积的40%。2.越冬水鸟的群落组成和集团结构发生改变。水鸟总数量增加,但是种类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04年,2015年和2019年叁个越冬季,分别记录到水鸟7目12科41种33775只,7目12科44种38794只,7目12科36种65308只。其中,2004年和2015年四个取食集团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为捕食集团>挖掘集团>泥滩拾探取集团>草滩拾取集团,2019年四个取食集团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为挖掘集团>捕食集团>泥滩拾探取集团>草滩拾取集团。同2004年相比,2015年捕食集团鸟类数量增长3倍,泥滩拾探取集团鸟类数量相对稳定,挖掘集团鸟类数量减少82.8%,草滩拾取集团鸟类数量增长8.4倍。2019年,记录到游禽5目5科18种50918只,涉禽3目7科16种14390只。3.湖泊栖息地变化显着影响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时空动态。研究期间湖泊越冬水鸟豆雁(Anser fabalis)和白额雁(Ansera albifrons)取代了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鸿雁(Anser cygnoides)和针尾鸭(nas acuta)成为优势物种。豆雁和白额雁主要分布于赤岸、叁千亩、小西湖等地,小天鹅、鸿雁和针尾鸭主要分布在杨峨头、白联圩、舍干、叁千亩、沙山等地。沉水植被的退化可能是导致小天鹅、针尾鸭等浅水取食集团和鸿雁等挖掘集团水鸟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广阔苔草滩的形成使得啄取集团如豆雁,广阔苔草滩的形成使得啄取集团如豆雁、白额雁和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等草食性雁类数量明显增加;湖区大面积渔塘转变为水稻田,使部分鸭类丧失了适宜的觅食地,但为白头鹤(Grus monacha)、豆雁、白额雁等水鸟提供了替代栖息地。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鸭类、鴴鹬类等鸟类数量均有所增加,其主要分布点也有所扩散。4.农田成为越水鸟重要的替代栖息地,对越水鸟群落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未在农田中发现越冬水鸟,2015年发现四种取食集团在农田中均有分布。2019年与2015年相比,农田中四种觅食集团数量均有增加,但捕食集团、泥滩拾探取集团和草滩拾取集团中的鸟类种类有所减少。这表明,湖泊越冬栖息地的退化迫使越冬水鸟群落逐步向农田转移,农田暂时担当了湿地栖息地的缓冲区,分担了越冬水鸟食物资源不足的压力,当湿地栖息地恢复时,农田栖息地中的G2、G3集团水鸟又重新被吸引回湖泊栖息地。(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6-01)
陆寒芳[10](2019)在《治好管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 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陆寒芳)3月20日下午,市长雍成瀚在贵池区、东至县实地调研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时强调,要持之以恒治好管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推动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市政府秘书长吴庆华参加调研。调研中,雍成瀚一路“过筛子”查看(本文来源于《池州日报》期刊2019-03-22)
升金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升金湖湿地是安徽省内的唯一以越冬鹤类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的影响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鹤类种群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对升金湖湿地的白头鹤、白鹤、灰鹤及白枕鹤越冬鹤类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升金湖湿地1986~2017年间的8期遥感影像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2017年间,升金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显着,斑块数量增加,景观破碎化严重。泥滩地、草滩地、建设用地、水田面积总体呈增加态势,旱地、林地、芦苇滩地及水域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4种鹤类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鹤类主要地理分布区域为水域、水田、芦苇滩地、泥滩地及草滩地;升金湖湿地景观破碎化不断加剧,鹤类地理分布区域面积整体上在逐渐减少,适宜鹤类生境面积减少,直接导致近30年来鹤类数量逐渐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升金湖论文参考文献
[1].,唐馥娴.我市强力整改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N].池州日报.2019
[2].张双双,董斌,杨斐,徐文瑞,崔杨林.升金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3].张贵友,李广梅,刘良田,姚晓露.升金湖越冬水鸟在周边农田觅食造成的农户经济损失评估与补偿研究[J].湿地科学.2019
[4].通讯员,池办.强力保护自然致力永续发展[N].池州日报.2019
[5].宋昀微,周立志.生境变化对升金湖越冬水鸟群落时空动态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6].江志.壮美升金湖:人鸟共和谐[N].池州日报.2019
[7].徐建.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N].安徽日报.2019
[8].刘恺.升金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19
[9].宋昀微.升金湖湿地景观和农业活动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D].安徽大学.2019
[10].陆寒芳.治好管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N].池州日报.2019
标签:升金湖; 生态环境; 保护区范围; 自然保护区; 环境整治; 全球环境基金; 执法巡查; 生态修复; 核心区; 生态效益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