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刚果红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果,聚糖,氯乙烯,羌族,芽孢,丝状,热稳定性。
刚果红法论文文献综述
吴小燕[1](2016)在《刚果红法测定燕麦β-葡聚糖的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燕麦β-葡聚糖是由β-(1→3)和β-(1→4)糖苷键连接葡萄糖残基而形成的线型多糖,其作为一种功能性多糖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β-葡聚糖分析检测方法的发展对更加深入地研究燕麦β-葡聚糖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利用刚果红对燕麦β-葡聚糖含量进行测定,研究各种试验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条件,通过与标准酶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刚果红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仪器分析方法探讨刚果红与燕麦β-葡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方式和构象变化等机理,并研究了刚果红与某些大分子的结合情况,揭示刚果红与多糖结合的一般性规律。实验确定刚果红法测定燕麦β-葡聚糖的最佳条件为:刚果红最终浓度为15 μg/mL,采用pH 7.5、离子浓度0.1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在25 ℃下进行测定。最佳测定波长为550 nm,其吸光度差值与β-葡聚糖浓度在0~10 μg/mL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较低浓度的共存淀粉和蛋白质对测定影响较小。在一定条件下,刚果红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且与酶法测定结果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因此能较准确地测定β-葡聚糖的含量。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激光粒度仪、核磁共振、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探究了刚果红在溶液中的聚集状态。结果表明刚果红在较低浓度即可形成聚集体,其形成可能与疏水相互作用有关,无机盐可以促进刚果红的聚集,升高温度则不利于聚集体的形成。刚果红与燕麦β-葡聚糖的结合机理较复杂。通过改变温度和溶剂,加入尿素等试剂进行研究,发现刚果红与燕麦β-葡聚糖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可能涉及到静电、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离子对复合物的影响存在两个临界浓度,第一个临界浓度C1是引起刚果红分子聚集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第二个临界浓度C2是复合物之间借助刚果红的聚集而形成更大的超分子结构,造成吸收峰红移。不同离子的临界浓度不同,其规律符合Hofmeister序列。刚果红以多聚体的形式与β-葡聚糖发生结合,产生诱导圆二色谱信号。动态光散射、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实验表明刚果红与燕麦β-葡聚糖形成复合物后颗粒变大,散射增强,表面形貌也发生了变化。研究表明,刚果红可以与多种具有不同糖苷键的多糖发生结合。刚果红与多羟基化合物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氢键在结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刚果红与羧甲基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的结合则反映出燕麦β-葡聚糖与刚果红之间可能具有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6-06-01)
张楷正,吕开斌,邓楷[2](2016)在《改良刚果红法检测分析羌族咂酒中的β-葡聚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标准酶法和改良刚果红法,以市售啤酒为参照酒样,对2种传统羌族咂酒和2种新型咂酒(工业化咂酒)中的β-葡聚糖进行了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羌族咂酒富含β-葡聚糖,其中传统咂酒中β-葡聚糖含量较高,为61.68~70.33μg/m L,高于普通型新型咂酒(52.48~56.38μg/m L)和清爽型新型咂酒(42.23~45.86μg/m L)的含量(P<0.05);参照酒样百威啤酒和雪花啤酒的β-葡聚糖含量较低,分别为32.83~34.63、15.49~16.29μg/m L。分析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发现与标准酶法相比,除了传统咂酒TZW-W的刚果红法检测数据偏高超过10%以外,其他5个酒样的检测数据偏差均小于10%,表明改良刚果红检测法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且具快速、简便的优点,是一种适合于工厂批量检测酒品中β-葡聚糖含量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敖国龙,赵蓉旭,滕令坡[3](2015)在《刚果红法测定聚偏氯乙烯(PVDC)涂料样品的初始分解温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GB/T 2917.1—2002(等效于国际标准ISO 182-1:1990)《以氯乙烯均聚和共聚物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和任何其他酸性产物的测定刚果红法》,对中远关西的四个聚偏氯乙烯(PVDC)涂料样品进行热分解试验,以测试其脱去氯化氢的初始温度。该标准的原理为PVC共混物或制品试样在密闭条件下,升高到某一温度,样品开始分解生成酸性气体,从而使刚果红试纸由红变蓝。试验证实,该温度可用于表示聚偏氯乙烯(PVDC)涂料样品的初始分解温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涂料》期刊2015年07期)
石志华[4](2015)在《刚果红法测定青海青稞酒中β-葡聚糖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青稞中的β-葡聚糖的含量最高,含量可达8.5%,平均可达5.25%,据此,研究并测定了青海青稞中的β-葡聚糖含量,β-葡聚糖为非淀粉多糖,分水溶性的和非水溶性两种类型。β-葡聚糖的分子量在40~100万之间。(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15年04期)
崔丽虹,李积华,吴浩[5](2015)在《筛选产纤维素酶丝状真菌的刚果红法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立一种耗时短、结果清晰的筛选产纤维素酶丝状真菌的平板法,比较了不同染色方式、不同培养基碳源的叁种刚果红法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纤维素粉和葡萄糖为复合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至菌落形成后,再以刚果红染液染色的方法最好,菌丝生长快、形成的透明圈边缘清晰,直观性强。(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5年01期)
曾婷,蒙蔼,谢晓婷[6](2013)在《刚果红法与流动分析荧光法测定β-葡聚糖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测定麦汁和啤酒中的β-葡聚糖含量采用刚果红法,此方法回收率偏低,使测定结果过低;在不同实验室、不同人员操作之间,重现性较差。本文介绍了流动分析荧光法检测β-葡聚糖,该方法重现性好,回收率高,使分析结果更加精确、可靠。(本文来源于《啤酒科技》期刊2013年05期)
韩玉杰,马建卢,寇永磊,樊伟丽,常文耀[7](2011)在《刚果红法测定乳酸发酵液中的β-葡聚糖类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利用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进行以葡萄糖为基质的乳酸发酵过程中通过外加商品纤维素酶可以显着增加乳酸产量。为探讨其中原因,用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β-葡聚糖标品,建立了刚果红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发酵提取液中β-葡聚糖的稳定体系,用以测定乳酸发酵液中的β-葡聚糖含量。实验证明当Na+浓度为0.025~0.175mol/L,Ca2+浓度为0.001~0.005mol/L,蛋白质质量浓度为0~40mg/L时,这几种杂质对β-葡聚糖测定的干扰可以忽略。刚果红法测定β-葡聚糖的最佳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550nm、pH8.0磷酸缓冲液、测定时间15min。实验结果显示乳酸发酵液中β-葡聚糖含量很低,纤维素酶水解发酵液中的β-葡聚糖类物质不足于显着增加乳酸产量,其增产作用一定另有原因。(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1年10期)
丰水平,赵爱丽[8](2009)在《刚果红法检测麦芽和啤酒β-葡聚糖的缺陷及其操作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麦芽和啤酒的β-葡聚糖是啤酒行业近些年来比较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很多公司已将其作为一个关键的控制指标,但不同实验室检测同一样品的β-葡聚糖含量差别很大,给质量控制带来了困难。本文系统研究了啤酒行业应用最广泛的刚果红法检测β-葡聚糖的误差来源,指出了刚果红法本身的固有缺陷,通过系列对比实验,确定了刚果红法检测麦芽和啤酒β-葡聚糖的若干关键操作细节,对提高β-葡聚糖检测的准确度有显着意义。(本文来源于《啤酒科技》期刊2009年05期)
华天,梅成国,杨健,张冬,陈苏[9](2008)在《采用紫外光谱法和刚果红法研究PVC的热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季戊四醇和山梨醇为辅助热稳定剂,与Ca/Zn稳定剂复配制得无毒聚氯乙烯(PVC)复合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法测试复合材料的稳定时间,研究了多元醇与Ca/Zn稳定剂的协同作用与稳定机理。结果表明,季戊四醇和山梨醇与Ca/Zn稳定剂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能有效地抑制其在使用过程中的"锌烧"现象,并且山梨醇对PVC的热稳定效果优于季戊四醇。通过紫外光谱分析,揭示了PVC降解过程中不同链长共轭多烯烃的形成机理。发现短链共轭多烯烃(共轭双键数小于6)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而急剧增加,同时长链共轭多烯烃(共轭双键数大于或等于6)的增长速率远小于短链共轭多烯烃。(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08年03期)
孔秀丽,张学明[10](2007)在《PVC树脂热稳定性评价方法——刚果红法和白度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PVC树脂热稳定性的两种测试方法——刚果红法和白度法的特点,阐明了应用这两种方法评价PVC树脂热稳定性能的一些观点。(本文来源于《齐鲁石油化工》期刊2007年01期)
刚果红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别采用标准酶法和改良刚果红法,以市售啤酒为参照酒样,对2种传统羌族咂酒和2种新型咂酒(工业化咂酒)中的β-葡聚糖进行了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羌族咂酒富含β-葡聚糖,其中传统咂酒中β-葡聚糖含量较高,为61.68~70.33μg/m L,高于普通型新型咂酒(52.48~56.38μg/m L)和清爽型新型咂酒(42.23~45.86μg/m L)的含量(P<0.05);参照酒样百威啤酒和雪花啤酒的β-葡聚糖含量较低,分别为32.83~34.63、15.49~16.29μg/m L。分析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发现与标准酶法相比,除了传统咂酒TZW-W的刚果红法检测数据偏高超过10%以外,其他5个酒样的检测数据偏差均小于10%,表明改良刚果红检测法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且具快速、简便的优点,是一种适合于工厂批量检测酒品中β-葡聚糖含量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果红法论文参考文献
[1].吴小燕.刚果红法测定燕麦β-葡聚糖的机理探讨[D].福州大学.2016
[2].张楷正,吕开斌,邓楷.改良刚果红法检测分析羌族咂酒中的β-葡聚糖[J].湖北农业科学.2016
[3].敖国龙,赵蓉旭,滕令坡.刚果红法测定聚偏氯乙烯(PVDC)涂料样品的初始分解温度[J].中国涂料.2015
[4].石志华.刚果红法测定青海青稞酒中β-葡聚糖的含量[J].酿酒.2015
[5].崔丽虹,李积华,吴浩.筛选产纤维素酶丝状真菌的刚果红法之比较[J].广东化工.2015
[6].曾婷,蒙蔼,谢晓婷.刚果红法与流动分析荧光法测定β-葡聚糖的对比[J].啤酒科技.2013
[7].韩玉杰,马建卢,寇永磊,樊伟丽,常文耀.刚果红法测定乳酸发酵液中的β-葡聚糖类物质[J].食品科技.2011
[8].丰水平,赵爱丽.刚果红法检测麦芽和啤酒β-葡聚糖的缺陷及其操作改进研究[J].啤酒科技.2009
[9].华天,梅成国,杨健,张冬,陈苏.采用紫外光谱法和刚果红法研究PVC的热降解[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8
[10].孔秀丽,张学明.PVC树脂热稳定性评价方法——刚果红法和白度法[J].齐鲁石油化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