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载催化剂论文-史学峰

担载催化剂论文-史学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担载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BiFeO_3,Co_3O_4,复合材料,光催化

担载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史学峰[1](2019)在《担载催化剂的铁酸铋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首先采用共沉淀和水热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纯相BiFeO_3,然后针对BiFeO_3半导体催化剂催化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复合等方法制备出Co_3O_4/BiFeO_3和Bi-BiFeO_3复合催化剂。研究了反应时间对催化剂制备的影响,半导体复合之后能带结构的变化;并讨论了光催化以及催化还原过程中催化剂所起的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共沉淀水热法制备BiFeO_3及表征本论文选用共沉淀和水热结合的方法,改良工艺制备得到纯相BiFeO_3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得到的BiFeO_3具备较好的结晶度,能够吸收可见光,并且在可见光照射下,将Cr(Ⅵ)还原为Cr(Ⅲ)的光催化效率约为20%。2.Co_3O_4/BiFeO_3异质结复合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机理分析本论文选用湿浸渍法构筑p-n异质结结构Co_3O_4/BiFeO_3复合催化剂。这类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Cr(Ⅵ)为Cr(Ⅲ)的活性与纯相BiFeO_3相比较高,并且当Co_3O_4负载量为0.8wt%时,光催化效率高达98%,而相同条件下纯相BiFeO_3光催化Cr(Ⅵ)为Cr(Ⅲ)的效率约为20%。同时,在NaBH_4存在下催化还原4-NP的效率在7min内高达99%。在Co_3O_4和BiFeO_3二者接触后,能带位置改变使得在二者界面处形成p-n异质结结构,催化性能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这种异质结结构,它可以使光生电子-空穴有效地分离。3.Bi-BiFeO_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本论文采用水热法成功的将Bi还原在BiFeO_3颗粒表面。还原出的Bi颗粒呈类球状,分散程度较好。实验结果表明负载Bi以后,反应100s内Cr(Ⅵ)的催化还原效率达到70%。180s内对MB的催化还原效率达到80%,180s内对RhB的催化还原效率达到60%。(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6)

程优优[2](2017)在《二氧化硅微球做担载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二氧化硅微球的高比表面积和大空容的特点,二氧化硅微球被越来越多地用做负载型催化剂的载体——担载催化剂。二氧化硅微球是一种无定型白色粉末,微结构为球形,一般是絮状和网状的准颗粒结构,是一种常用的无毒、无味、无污染的非金属材料。本文介绍了二氧化硅微球的性能特点,归纳了二氧化硅微球的主要制备方法,并综述了制备二氧化硅微球做担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工业》期刊2017年03期)

林奕璐,李军燕,瞿广飞,宁平,马懿星[3](2013)在《110离子交换树脂担载催化剂净化低浓度PH_3》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10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载体,Pd(Ⅱ)-Cu(Ⅱ)为主催化剂,制成担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以N2为载气,对反应温度、氧含量、催化剂用量3个因素进行催化氧化净化低浓度PH3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氧含量为3.7%,温度为72℃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高;PH3净化效率随催化剂用量增大而提高。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考察催化剂以CO为载气时催化剂对PH3的净化效率,虽然净化效果比以N2为载气时差,但反应较稳定,持续时间较长,有较好的抗杂毒性,且催化剂具有再生性能。(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刘清丽[4](2013)在《M(=Zn/Ni/Mn)-Mo-S非担载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加氢脱硫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环境法规对油品中硫和芳烃含量的最低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为达到要求需要改进加氢脱硫处理的过程,或者使用更高脱硫活性的催化剂。然而改进加氢脱硫处理过程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成本,相比之下,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高效加氢脱硫活性的催化剂。由于传统的负载型催化剂受到载体上负载量的限制,很难使其活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不能满足环境法规的相关要求。在化学催化领域中,纳米粒子的一些重要特性,如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大量的空价原子缺陷等,导致表面活性很高,这些特性都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选择性和反应活性,从而引起了催化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首先用四水合钼酸铵、硫化铵合成了原料四硫代钼酸铵,再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单源前驱体M(en)3MoS4(M=Zn、Ni、Mn; en=C2H8N2),然后采用了制备纳米催化剂的传统方法焙烧法和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M-Mo-S双金属硫化物体系。通过UV-Vis, FTIR, XRD, TG-DTA, N2adsorption-desorption, SEM, TEM等多种表征手段对材料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不同的焙烧温度、反应气氛条件以及溶剂热反应所用溶剂极性对产物形貌、结构以及催化性能方面的影响,并采用硫含量为86.8ppmw的苯并噻吩/正辛烷溶液作为模型化合物,对其脱硫催化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焙烧Ni(en)3MoS4、Mn(en)3MoS4得到了孔隙丰富、呈层状结构的Mn-MoS2和Ni-MoS2复合物,并且两种催化剂的XRD表征中都出现了MoS2的(002)晶面,这表明MoS2沿c-轴方向堆积层数较高,Ni/Mn物种分散较好,分散于MoS2棱边位,与MoS2相互作用形成所谓的"Ni/Mn-Mo-S"相,产物有良好的加氢催化活性,脱硫率分别为71.2%和56.8%;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得到结论是采用强极性溶剂-水作为溶剂热反应介质(即水热反应)得到了催化活性较好的Zn-Mo-S及Ni-Mo-S复合物,分散性较好,呈球状结构,颗粒尺寸分别在30-50nm,ZnS和NiS在体系中主要起到了分散MoS2的作用,通过XRD表征分析得到的复合物并不是两种硫化物的简单机械混合,脱硫率分别为77.7%和42.4%。最终可以得出结论,在N2/H2气氛下焙烧得到的Ni-MoS2和水热合成法得到的Zn-Mo-S复合物催化活性很高,与传统的负载型催化剂NiMo/y-Al2O3相比,脱硫率提高了约20%,这为开发新的高效纳米催化剂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01-01)

戈军,石斌,郭龙德,郭智慧,田华[5](2011)在《同步溶胀-担载催化剂对烟煤-重油共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e(NO3)3和Na2S分别作为催化剂前体和原位硫化剂,在20℃下分别用水、甲醇(M)、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亚砜(DMSO)对神华烟煤溶胀12 h,同步溶胀-担载催化剂后的烟煤脱除溶剂后与轮古常渣(LGAR)和杜84超稠油(Du84)在2∶1油煤质量比,8 MPa冷氢压,420℃,1 h的条件下进行加氢共处理.结果表明,神华烟煤经过溶胀处理后与两种重油共处理的液化率都明显提高,煤的转化率明显增大;叁种有机溶胀剂相比,DMF同步溶胀促进液化效果最好,其次为DMSO,甲醇最差.两种配油相比,Du84比LGAR更适合煤-重油共处理.XRD分析表明,同步溶胀-担载法制备的溶胀煤载铁催化剂以非晶态和高分散的状态存在于溶胀煤表面,在共处理中催化剂最终转化为Fe1-xS.在煤-重油共处理中,经DMF同步溶胀-担载的催化剂失活,结晶相对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11年03期)

李东媛[6](2011)在《介孔碳原位担载催化剂制备与表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孔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序结构以及孔径均一可调等特点在纳米科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介孔碳基纳米复合物材料集合了主体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和客体材料的催化活性,因此强化介孔碳材料载体与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进一步研究复合物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硬模板法,以苯胺为碳源,过硫酸铵为聚合引发剂,通过液相浸渍的方法原位合成出介孔碳材料担载硫化镉和介孔碳材料担载铁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同时对生物质作碳源制备不同孔径介孔碳进行初探研究。所得到的复合物经X-射线粉末衍射、N2等温吸附线、热重分析、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对纳米复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系统的表征。结果如下:1.以SBA-15为模板,采用液相浸渍的方法将氯化镉引入复合材料的前驱体溶液中,过硫酸铵既做聚合引发剂又提供硫源,原位制备出CdS/CMK-3复合物。结果表明:氯化镉加入量不同的介孔碳基复合物均具有类似CMK-3介孔碳的二维六方结构,其比表面积在295.4-137.3m2/g之间,孔径分布集中在3.7nm。2.以SBA-15为模板,将二茂铁溶解在苯胺中,过硫酸铵引发聚合,原位生成Fe/CMK-3复合物。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反相复制了SBA-15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着Fe担载量的增大有所降低。3.初步研究了以二氧化硅球为模板,木质素为碳源制备孔径可调的介孔碳材料。结果表明温度和加料次数对二氧化硅球粒径大小具有调控作用,并考察了模板处理方式对介孔碳材料孔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王甲琴[7](2008)在《聚合物形态对其担载催化剂催化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以下叁章组成:第一章文献综述本章从叁方面综述了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中担载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1)引言,简单介绍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发展历史、反应特点、应用领域及其氧化剂类型,并总结常用氧化剂如过氧酸、H2O2和氧气等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 (2)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机理,阐述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由Criegee提出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机理,并根据文献总结出烷基迁移(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的一般规律; (3) 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中的担载非均相催化剂,重点介绍高分子担载催化剂在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中的应用,按照担载催化剂载体的不同,从无机高分子(β分子筛、水滑石,坡缕石、蒙脱土等)担载催化剂及有机高分子(氯球、氨球、纤维素、壳聚糖等)担载催化剂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综述。第二章不同形态氨球担载树状高分子Sn(II)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首次以载体的形态为研究对象,选用不同交联度或孔径的氨球作为载体,以SnCl2·2H2O中的Sn为金属离子,采用固相合成方法,合成7个系列共计21种对羟基苯甲醛(HBA)修饰的树状高分子锡配合物○P -PAMAM-HBA (1.0~3.0G)-Sn(II) (○P为氨球,PAMAM为聚酰胺-胺树状分子,HBA为对羟基苯甲醛,G为代数),并对此类配合物用IR、ICP和XPS方法进行了表征。将合成的配合物应用到2-金刚烷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中,各系列催化剂都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以30%H2O2为氧化剂,配合物○P -PAMAM-HBA(3.0G)-Sn(II)为催化剂(保持相同的Sn含量),2-金刚烷酮为模型底物优化反应条件,并在最优条件下考察各配合物对其他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以及考察催化剂载体形态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考察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其金属Sn的担载量随载体形态的不同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但当各催化剂中Sn含量保持一致时,载体的形态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影响不大,其中15%交联度大孔氨球担载的树状高分子Sn配合物的催化活性要比其他催化剂的好。在催化剂的重复利用中发现,载体的交联度越大,催化剂可重复利用的次数越多,流失的金属的量越少。这为其他人研究此领域的催化剂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以便于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载体。第叁章:SnCl2·2H2O催化下H2O2对酮类的Baeyer-Villiger氧化首次将SnCl2·2H2O作为催化剂应用到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中,以30% H2O2为氧化剂,催化氧化环酮得到相应的内酯,选择性高达100%,此外,还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nCl2·2H2O作为一种均相催化剂,对2-金刚烷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有着很高的催化活性,对其他环酮的催化活性一般,此催化体系最大的优点是:催化剂SnCl2·2H2O廉价易得,购买后不需要任何纯化就可以直接使用,避免了以往催化剂合成中的繁琐过程,而且氧化剂为低浓度的H2O2,使用时安全便利,反应副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符合现代绿色化学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王韧韧[8](2008)在《聚合物形态对其担载催化剂催化醇氧化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章:文献综述本部分对于近两年金属-催化剂对于醇进行催化氧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在这一部分中,简单介绍了利用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氧化剂—双氧水、氧气进行醇的催化氧化的机理;然后以金属钌、铬、钨、金、钴、钼等催化剂为例,介绍了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对其进行功能化研究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以及金属配合物在醇的催化领域的各种不同应用,提出了目前以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的研究领域内的主要研究热点,金属配合物研究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第二章:氨甲基树脂担载金属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本部分以七种不同孔径或交联度的氨球(氨甲基聚苯乙烯, aminomethyl polystyrene)为母体,通过1,10-邻菲罗啉对其外围氨甲基的修饰制得了高分子配体○P -phen,并通过其与过渡金属离子钌配位反应合成了七种金属配合物○P-phen-Ru,然后运用IR、ICP、XPS、SEM等分析手段对所得的高分子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第叁章:催化剂中聚合物形态对醇的催化氧化性能影响以配合物○P -Phen-Ru-①,○P -Phen-Ru-②,○P -Phen-Ru-③,○P -Phen-Ru-④,○P -Phen-Ru-⑤,○P -Phen-Ru-⑥和○P -Phen-Ru-⑦作为温和条件下醇氧化催化剂,考察所得化合物的催化性能。因为这些配合物的载体——氨球的形态不同,所以对醇的催化效果会有所不同。使用GC、GC/MS等色谱分析手段定性鉴定了所有氧化过程的氧化产物及其选择性,并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和底物的投料比、反应溶剂等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体系中产物的选择性、产物的分配率、底物的转化率以及催化剂在该体系下摩尔吸氧量的变化情况,提出了最佳反应条件。然后在七种最佳的反应条件下,分别研究了这七种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对不同底物氧化时的催化性能。催化氧化实验的结果表明,交联度越大的氨甲基树脂担载的催化剂金属含量越少。相同交联度的大孔的氨甲基树脂所担载的金属的量要多于相应小孔的氨甲基树脂所担载的金属的量。所有Ru(III)配合物对醇的氧化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以PhIO为氧化剂,许多醇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高产率和高选择性的被氧化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就它们对于不同醇的催化活性来看,总体表现为对环醇及长链醇的催化活性很好,而对二苯甲醇及其衍生物(除4,4-二甲氧基二苯甲醇以外)的催化活性一般。研究中还发现,在氧化2-甲基苯甲醇和4,4-二甲氧基苯甲醇时,相同交联度的小孔氨甲基树脂担载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要强于相应大孔氨甲基树脂担载的催化剂;但是当氧化脂肪醇时,结果正好相反。从催化剂的重复利用的角度看,大孔径的,交联度越大的氨甲基树脂担载的催化剂重复利用率越高。第四章:AlCl3为催化剂对醇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首次将AlCl3作为温和条件下醇氧化催化剂,在使用氧气和双氧水作为氧化剂的同时,对于醇的氧化有非常好的活性。AlCl3/ H2O2氧化体系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它们的反应条件温和,中性条件下就可以使反应定量进行,反应时间短,而且对产物的选择性高。另外使用双氧水作为氧化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现代绿色化学的要求。AlCl3/ O2氧化体系最主要的优点在于条件温和,实验方法简单;由于要激活分子氧所需的温度比较高,所以反应温度比AlCl3/ H2O2氧化体系高一些,反应时间相对也稍长;但是使用分子氧作为氧化剂,氧气原料来源丰富,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吴韬[9](2007)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非担载催化剂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催化剂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是影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重要因素。本文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制备作了有益探索,使用柠檬酸叁钠为保护剂在超声环境中制备了非担载型Pt Black以及Pt-Ru Black电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法(CV)以及线性扫描法(LSV)表征了电催化剂基本性质,采用单电池测试(SCT)评价了催化剂使用性能。通过考察制备过程中主要因素的影响,确定了其工艺参数,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1、柠檬酸叁钠需要在溶液pH值为8,反应温度为50℃的情况下,以其电离出来的C_6H_5O_7~(3-)在摩尔比为1∶1的情况下与体系中的Pt盐进行作用,反应时间为1小时。2、超声空化作用在Pt粒子的还原过程中起到控制催化剂粒径、防止颗粒团聚的作用。合成的电催化剂的最优超声环境为:超声功率密度15W/cm~2、频率40kHz。NaBH_4水溶液是本实验体系的最佳还原剂。3、XPS分析结果表明,Pt Black催化剂表面吸附有部分有机物,热处理能够很好的除去它们,但是由于热处理过程中的Pt Black催化剂颗粒生长迅速,催化剂的表面积随之减小,导致催化活性降低。因此热处理并不适用作Pt Black催化剂的处理。4、将自制Pt Blcak催化剂与Johnson Matthey公司同类商业产品的比较,自制催化剂各项性能与该商业催化剂相当;而超声保护法制备Pt-Ru Black的结果表明,该法在制备非担载型Pt基催化剂上有很好的适用性。超声保护剂法操作、流程简单,条件易于控制,制备出的非担载催化剂催化活性高,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7-06-30)

张莹,陈健,籍远明[10](1997)在《杂质对ZnO/Ni反担载催化剂表面H化学吸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紧束缚近似下,利用格林函数方法和ES化学吸附理论研究杂质对H在反担载催化剂ZnO/Ni表面化学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扰Δε<0的杂质削弱化学吸附,Δε>0的杂质增强化学吸附,并且杂质位于载体第一层时对化学吸附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7年04期)

担载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二氧化硅微球的高比表面积和大空容的特点,二氧化硅微球被越来越多地用做负载型催化剂的载体——担载催化剂。二氧化硅微球是一种无定型白色粉末,微结构为球形,一般是絮状和网状的准颗粒结构,是一种常用的无毒、无味、无污染的非金属材料。本文介绍了二氧化硅微球的性能特点,归纳了二氧化硅微球的主要制备方法,并综述了制备二氧化硅微球做担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担载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史学峰.担载催化剂的铁酸铋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2].程优优.二氧化硅微球做担载催化剂[J].中国粉体工业.2017

[3].林奕璐,李军燕,瞿广飞,宁平,马懿星.110离子交换树脂担载催化剂净化低浓度PH_3[J].环境工程学报.2013

[4].刘清丽.M(=Zn/Ni/Mn)-Mo-S非担载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加氢脱硫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5].戈军,石斌,郭龙德,郭智慧,田华.同步溶胀-担载催化剂对烟煤-重油共炼的影响[J].煤炭转化.2011

[6].李东媛.介孔碳原位担载催化剂制备与表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7].王甲琴.聚合物形态对其担载催化剂催化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

[8].王韧韧.聚合物形态对其担载催化剂催化醇氧化反应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8

[9].吴韬.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非担载催化剂的研制[D].中南大学.2007

[10].张莹,陈健,籍远明.杂质对ZnO/Ni反担载催化剂表面H化学吸附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标签:;  ;  ;  ;  

担载催化剂论文-史学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