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论文_刘丹,贾慧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直肠,肛门,畸形,先天性,因素,儿童,结肠。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论文文献综述

刘丹,贾慧敏[1](2019)在《环状RNAs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相关基因及通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是小儿外科常见消化道畸形之一,其发病率为1/(5 000~1 500)~([1]),产前诊断多难发现,大部分在新生儿期才可做出诊断。据统计,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2]),且50%以上患儿常合并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及胃肠道畸(本文来源于《发育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安静,胡玲,孙杨丹[2](2019)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量表对患儿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疾病临床分型、排便障碍、居住地是影响ARM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针对疾病临床分型、排便障碍、居住地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帮助患儿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张黎,何玲[3](2019)在《MRI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I检查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7月行MRI检查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36例,其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1例,年龄范围为2月~10月,中位年龄为3月。入组患儿均已于新生儿期行一期横结肠双腔造瘘术,二期术前均行MRI检查。结果:36例患儿中包括高位闭锁3例,中位闭锁13例,低位闭锁21例。25例男性患儿中,有22例合并泌(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段泽猛,刘远梅[4](2019)在《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发生原因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Ss)是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手术是惟一能够治愈该畸形的方法,排便功能障碍是ARMSs患儿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排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便秘及便失禁,研究表明排便功能障碍主要与盆底横纹肌复合体(SMC)、骶髓和骶神经、肠神经系统发育不良、手术中损伤骶神经和肛门括约肌以及合并相关畸形等因素有关。对于术后排便功能障碍治疗有Malone顺行可控性结肠灌洗术、电刺激及3D生物打印等。(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胡慧勇,王海荣,许云峰,蒋海燕,徐伟珏[5](2019)在《新生儿盆底叁维超声重建技术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盆底叁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3DUS)重建技术检测直肠盲端与周围肛提肌的关系,以及肛提肌厚度对诊断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CARM)分型的价值。方法:采用盆底3DUS检查56例CARM,测量直肠盲端(distal rectal pouch)至肛门隐窝(perineum)的距离(P-P间距)、直肠盲端至肛提肌(levator ani muscle)的距离(P-L间距)、肛提肌厚度和肛门括约肌厚度,并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评价其中42例CARM患儿盆底肌肉发育情况,分析3DUS对CARM的分型、比较3DUS与MRI测量CARM盆底肌肉各径线以及两者对CARM伴瘘管的诊断效能。结果:3DUS诊断测量P-P间距、P-L间距和肛提肌厚度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US测量56例CARM的P-P间距、肛提肌厚度和肛门括约肌厚度平均值分别为(10.65±4.62)、(2.14±0.40)和(1.36±0.41)mm,其中42例MRI检查测量P-P间距、肛提肌厚度和肛门括约肌厚度平均值分别为(11.47±4.84)、(2.12±0.36)和(1.32±0.38)mm,两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手术结果对照,3DUS提示诊断CARM伴瘘管28例,不伴瘘管7例,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5.1%、53.8%和62.5%;MRI提示诊断CARM伴瘘管21例,不伴瘘管5例,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3.6%、55.6%和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940)。结论:新生儿盆底叁维超声重建技术可直观、立体地显示扩张直肠盲端与周围肛提肌的关系,准确测量肛提肌的厚度,完善了以往超声单一测定扩张直肠盲端距肛门隐窝距离的不足,可提高超声对CARM诊断分型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肿瘤影像学》期刊2019年03期)

吴财威,杨少波,朱海涛,董岿然,郑珊[6](2019)在《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不同结肠造瘘方式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新生儿期结肠袢式造瘘术、乙状结肠分离式造瘘术及其改良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48例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肠造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115例,女童33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 240±572)g,平均胎龄(38.07±1.1)周,根据造瘘方式分为3组:A组采取结肠袢式造瘘(A1组:横结肠袢式造瘘术;A2组:乙状结肠袢式造瘘术);B组采取乙状结肠分离、远端缩窄式造瘘;C组采取单纯乙状结肠分离式造瘘。对各组手术时间、造瘘口脱垂、造瘘口内陷、远端粪石残留、Ⅱ期术前评估及手术难易等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3组患儿出生体重、胎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术前行远端肠造影成功仅3例(20.0%),A2组术前远端造影成功4例(66.7%),B组术前行远端肠造影成功46例(79.3%),C组术前行远端肠造影成功20例(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34,P<0.001)。B组出现远端造瘘口闭塞3例,A、C组未出现远端闭塞病例。所有患儿于二期肛门成形术中发现直肠盲端积粪扩张16例,其中A1组13例,A2组3例;B组和C组均未发现直肠盲端积粪扩张,3组远端肠管积粪扩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76,P<0.05)。A组中有5例发生腹壁伤口感染,而B、C组各有1例发生腹壁伤口感染,3组腹壁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5,P<0.05)。A组有1例出现造瘘口肠管脱垂,该例无肠管内陷;B组有3例出现造瘘口肠管脱垂,脱垂肠管为近端;C组有2例出现造瘘口肠管脱垂,均为造瘘近端肠管。3组肠管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808)。结论新生儿期先天性肛门闭锁单纯乙状结肠分离式造瘘效果优于结肠袢式造瘘及乙状结肠分离远端缩窄的造瘘方式。乙状结肠近降结肠处造瘘,可降低二期手术难度。(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赵焓滨,侯金平,侯金凤,迭小红,孙静[7](2019)在《先天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合并脊髓发育异常患儿排便功能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脊髓发育异常与先天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 ARMs)的关系及其对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2月我科148例经分期手术治疗的ARM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腰骶部MRI检查结果分为脊髓发育正常组和脊髓发育异常组,分析脊髓发育异常在各类型ARMs中分布的差异及对肛门直肠周围肌肉发育情况、肛门直肠测压和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①本组148例ARMs患儿中34例(23.0%)检查结果提示脊髓发育异常,包括终丝脂肪变21例(61.8%)、椎管内脂肪瘤7例(20.6%)、脊髓空洞1例(2.9%)、椎管内囊性占位3例(8.8%)、混合型2例(5.9%);②按照Krickenbeck国际分类法对患儿的肛门直肠畸形进行分型,合并有脊髓发育异常的病例包括肛管直肠狭窄1例(占20.0%)、ARMs不伴瘘管5例(25.0%)、ARMs伴复杂直肠会阴瘘1例(20.0%)、ARMs伴直肠尿道球部瘘8例(22.2%)、ARMs伴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6例(18.2%)、ARMs伴直肠膀胱颈部瘘1例(25.0%)、ARMs伴直肠舟状窝瘘8例(24.2%)、ARMs伴直肠阴道瘘2例(66.7%)、一穴肛2例(22.2%),各病理类型组间脊髓发育异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4);③145例患儿在术中进行了肛门直肠周围肌肉发育情况评估,其中有26例肛门直肠周围肌肉发育好、105例发育良、14例发育差,脊髓正常组和异常组间肛门直肠周围肌肉发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④44例患儿关瘘术6个月后行肛门直肠测压,脊髓发育正常组和异常组肛管静息压分别为(35.0±14.8)、(27.9±14.3)mmHg(P=0.268),脊髓发育正常组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ectoanal inhibitory reflex, RAIR)引出率低于脊髓发育异常组(45.9%vs 7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⑤按修正的Rintal评分量表随访患儿的排便功能,脊髓发育正常组和异常组间排便功能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6)。结论脊髓发育异常与ARMs肛周肌肉发育情况有关,提示ARMs患儿均应常规行腰骶部MRI检查以明确是否合并先天性脊髓发育异常。(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张敏[8](2019)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合并畸形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1/5000~1/1500,男性略高于女性~([1,2])。其常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发生率为28%~72%~([3,4,5])。目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矫治手术越来越成熟,临床治疗效果也显着提升;但家属往往因为ARM的合并畸形而放弃治疗。因此,医师初诊时评估ARM患儿合并系统畸形的种类、严重程度及转归情况尤为重要。有学者认为ARM病理类型越严重其合并畸形可能越严重~([6]),并建议早期临床干预一些严重的合并畸形;也有学者认为ARM复杂程度并不能预估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的情况及复杂程度~([7,8])。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5例行分期手术的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合并其他系统畸形情况、严重程度及转归,为术前评估患儿系统畸形及治疗提供参考。目的: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的情况及转归,为评估患儿并发系统畸形转归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05例行分期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ARM病理类型、合并系统畸形情况及转归。结果:(1)105例ARM患儿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率为98.10%(103/105),常见合并畸形种类为心脏结构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脊髓神经系统畸形、骨骼系统畸形。(2)86例ARM患儿初诊心脏彩超提示82例存在心脏结构畸形,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arteriosus,PDA)44例(53.66%)、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12例(14.63%)、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45例(54.88%);一期术后6~9个月复查24例仍存在畸形,PDA、VSD、ASD的自愈率分别为95.45%、41.67%、66.67%,3种心脏结构畸形的自愈率并不相同(P<0.05);愈合组与未愈合组在出生时心脏结构畸形缺损孔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05例患儿行泌尿系统超声及体格检查提示59例异常,其中肾积水(>10 mm)7例,单侧肾缺如7例,融合肾3例,单侧肾发育不良6例,尿道下裂9例,两性畸形1例等。一期术后6~9个月复查提示4例肾积水恢复正常。(4)根据Krinkenbeck分型并结合Wingspread分型将患儿分为高位组和中位组,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类型ARM患儿在心脏结构畸形及合并系统畸形种类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统计我院39例行一期经会阴肛门成形的低位ARM患儿其并发畸形情况,与行分期手术的中高位ARM患儿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M患儿常易合并多系统畸形,以心脏结构畸形最常见;部分畸形具有自愈倾向,可随访观察;对于合并复杂心脏畸形、严重肾积水、脊髓栓系等严重畸形,应严密随访适时干预治疗。(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段泽猛[9](2019)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便秘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发生便秘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8年3月诊断先天性肛门直畸形明确并成功随访的177例患儿临床资料,男患114人,女患63人,中高位患儿36例,低位141例,其中直肠会阴瘘94例、肛门狭窄7例、直肠前庭瘘41例、直肠尿道瘘27例、直肠阴道瘘3例、无瘘5例(球形结肠1例);手术方法:会阴肛门形成术(PO)132例,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SARP)23例,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LAARP)22例;合并畸形患儿91例,无合并畸形86例,手术时间<90min116例,≥90min61例;肛门伤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148例,乙级愈合21例,丙级愈合8例;直肠盲端有神经节细胞者110例,无神经节细胞者64例。177例患儿中术后发生便秘者55例,无便秘122例。对其临床分型(中高位&低位)、手术方式(会阴肛门形成&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是否合并畸形(有&无)、手术时间(<90min&≥90min)、伤口愈合等级(甲&乙&丙)以及直肠盲端是否有神经节细胞(有&无)进行统计分组,并对其术后是否发生便秘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者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发生便秘的影响因素。结果:177例患儿术后发生便秘者有55例(55/177,占31.07%),其中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发生30例(30/141,占21.28%),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发生25例(25/36,占69.44%);PO手术组发生便秘47例(47/132,占35.60%),PSARP手术组发生便秘6例(6/23,占26.08%),LAARP手术组发生便秘2例(2/22,占9.09%);合并畸形者发生便秘44例(44/91,占48.35%),无畸形者术后发生便秘11例(11/86,占12.79%);手术时间<90min发生便秘35例(35/116,占30.17%),≥90min便秘20例(20/61,占32.79%);甲级愈合者发生便秘42例(42/148,占28.38%),乙级愈合者发生便秘10例(10/21,占47.62%),丙级愈合者发生便秘3例(3/8,占37.50%);直肠末端有神经节细胞组发生便秘41例(41/110,占37.27%),无神经节细胞术后便秘53例(53/67,占79.10%)。单因素分析结果:临床分型中的中高位者术后便秘率较低位者高(P<0.05),手术方式中会阴肛门成形术较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和腹腔镜手术术后便秘率高(P<0.05),合并畸形者较没有合并畸形者发生便秘较高(P<0.05),肛门伤口愈合情况中的乙级和丙级愈合术后便秘率较甲级愈合高(P<0.05),乙级与丙级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盲端无神经节细胞术后便秘发生率较有神经节细胞术后便秘发生率高(P<0.05),手术时间≥90min与<90min术后便秘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临床分型(OR=1.512,95%CI:1.301~3.551)、手术方式(OR=1.586,95%CI:1.189~3.586)、合并畸形(OR=1.187,95%CI:1.131~6.835)、伤口愈合情况(OR=1.234,95%CI:1.159~5.961)以及直肠盲端有无神经节细胞(OR=1.215,95%CI:1.114~9.156)是术后发生便秘的影响因素。结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分型、手术方式、合并畸形、伤口愈合等级以及直肠盲端有无神经节细胞是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发生便秘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吴德超,刘磊[10](2019)在《腹腔镜辅助与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合并泌尿系统瘘的男性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辅助和后矢状入路两种术式治疗合并泌尿系统瘘的男性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ARM)中的并发症及疗效,并做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了深圳市儿童医院普外科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1例合并泌尿系统瘘的ARM的男性病例。其中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21例(以下简称LAARP组),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30例(以下简称PSARP组)。合并直肠膀胱瘘13例,合并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25例,合并直肠尿道球部瘘13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例在二期肛门成形术期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肛门直肠功能评价。结果两组病例资料在随访时间、疾病种类分布、骶骨比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ARP组在二期手术期间的术中出血量更少(14.77±6.02 mL vs. 20.33±5.56 mL)、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0.24±2.21天vs. 14.13±2.43天)、术后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更高(33.3%vs. 6.67%)、合并直肠膀胱瘘的手术时间(2.37±0.35 h vs. 2.76±0.26 h)和合并尿道前列腺部瘘的手术时间(2.10±0.26 h vs.2.53±0.31 h)更短、合并尿道球部瘘的手术时间(3.30±0.46 h vs. 2.34±0.39 h)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5),在肛门直肠功能评价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治疗男性合并泌尿道瘘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一种创伤更小、安全可靠的方法,尤其适合于合并直肠膀胱瘘和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的病例,但术后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较高,在是否适合治疗合并直肠尿道球部瘘的病例方面存在争议。(本文来源于《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量表对患儿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疾病临床分型、排便障碍、居住地是影响ARM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针对疾病临床分型、排便障碍、居住地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帮助患儿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丹,贾慧敏.环状RNAs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相关基因及通路的研究进展[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19

[2].安静,胡玲,孙杨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3].张黎,何玲.MRI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诊断中的应用[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4].段泽猛,刘远梅.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发生原因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9

[5].胡慧勇,王海荣,许云峰,蒋海燕,徐伟珏.新生儿盆底叁维超声重建技术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价值[J].肿瘤影像学.2019

[6].吴财威,杨少波,朱海涛,董岿然,郑珊.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不同结肠造瘘方式的对比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

[7].赵焓滨,侯金平,侯金凤,迭小红,孙静.先天性复杂肛门直肠畸形合并脊髓发育异常患儿排便功能的临床研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8].张敏.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合并畸形的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9

[9].段泽猛.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便秘影响因素分析[D].遵义医科大学.2019

[10].吴德超,刘磊.腹腔镜辅助与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合并泌尿系统瘘的男性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对比分析[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肛门直肠解剖图1 概述-图9-1 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男,2天...1 概述-图9-2 先天性直肠肛门闭锁。男,1天...肛门直肠狭窄-图8-1 肛管狭窄。主要由于肛...肛门直肠狭窄-图8-2 肛门狭窄。主要由于外...肛门直肠狭窄-图8-4 环形外痔激光术后肛门...

标签:;  ;  ;  ;  ;  ;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论文_刘丹,贾慧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