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升到新水平

努力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升到新水平

一、努力把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赵娜[1](202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工会是代表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现阶段会员总数已超3.0亿人,基层工会组织超280.9万个,成为中国最大的群团组织。2015年党中央召开群团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工会改革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党的十九大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使命和新要求,强调了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的职责定位。中国工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维护广大职工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推动工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加速演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应深刻体悟“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深化工会改革,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增强改革实效,讲好中国工会故事。在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之中,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本质属性,因此建设服务型工会是这一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党中央对我国工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战略定位。习近平在中国工会十五大上代表党中央的致辞中第一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的目标,由此打造服务型工会成为工会工作史上的重要课题;中国工会十六大进一步明确,要着眼于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需求,努力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的发展目标;2015年7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群团工作会议,在会上做出了群团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着眼新时代新任务,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职工需求导向,健全服务职工体系,拓宽服务职工领域,让工会在职工需要时能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同时将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增写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内容,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职能的第四次调整,即保留了“维护”这项基本职能,传承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工会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增加了“服务”这项基本职能,切实提升了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化解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工会的群众性不足问题。这一战略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的关怀重视,为今后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成为指导新时代工运事业的重要文件。之后围绕服务型工会建设,提升改进工会建设工作,习近平发表多次重要讲话,强调工会要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团组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服务型工会既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工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会组织是党号召团结群众的重要平台,新时期能否发挥好党与群众的纽带作用,直接关系到工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作用的发挥以及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因此,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有利于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理解和变革群团工作。现有关于服务型工会建设议题研究存在内在逻辑解释的碎片化、核心要素探究的模糊化、对策建议的笼统性等问题,且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基于这一研究背景的考量,本文试图在梳理服务型工会发展逻辑的基础上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的核心要义,从而论证服务型工会建设是新时代彰显工会职能的必经之路,并探求服务职能如何在工会实践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以“服务型工会”为研究主题,聚焦于工会的“服务”职能,着眼于服务本身内涵与学理逻辑的梳理,从而将研究重点引向服务本身的深层机理。在具体章节的安排上,文章首先从工会职能与服务型工会等相关概念切入,通过辨析与演绎总结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的内涵与特征,厘定本文的问题域。服务型工会职能的发挥是内在价值的外部表现,也是实践中改革建设可供遵循的机理线索,构成了透视服务内涵与工会服务相关问题的重要基石。因此对相关概念的辨析能够加深对服务型工会相关理论的清晰认知,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历史与比较分析确定能够为本文提供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即通过提炼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工会思想,加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工会思想和论述,共同构成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之相关的科学论断是工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发挥服务职能的理论基石,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依据。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细致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工会的发展历程及其职能的演变,以时间为序列整合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阐释工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点及其主要职能,从而在中国工会整体发展的视角下审视服务型工会作为重要职能的时代背景与战略价值,更成为深刻理解“服务”这一职能的必然趋势。中国工会围绕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丰富形式、优化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呈现出纷繁复杂、丰富广泛的实践图景。基于此,本文论述了中国工会服务的三重蕴涵,不同的属性决定不同的工会服务客体,不同的服务客体要求工会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即工会的政治属性决定工会要服务党政中心、工会的社会属性决定工会要服务基层、工会的社团性质决定工会要服务职工。最后,本文在反思服务型工会建设现状与新时代工会建设的内在规律与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服务型工会建设的相关思考,以期丰富相关理论体系与实践思路,诸如各级工会组织如何发挥服务职能、更好地为会员提供服务、建立服务机制、探索服务方法等问题。服务是维权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服务型工会建设是工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社会发展结构与职工队伍调整的应然举措。总体来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例如,工会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健全、服务阵地规范化;服务项目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内容项目化;智慧平台体系不断成熟、服务流程信息化;服务队伍体系不断壮大、服务能力综合化等。与此同时,服务型工会建设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困境与瓶颈,唯有深入识别并有效化解,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步伐,加快形成构建服务型工会的相关制度,为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工会力量与智慧。

雷江平[2](2020)在《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从建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劳动关系,从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一化三改”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劳动关系领域出台了有关劳动就业、工资分配、劳动保险、社会福利和工会制度等一整套劳动关系政策,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逐步确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双方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晰。中国共产党在劳动关系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对于协调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作为重要社会关系的劳动关系的发展,更需要不断化解在劳动领域的矛盾与冲突,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劳动关系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本研究立足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期实践,对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进行了初探,分析了问题,解剖了案例,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原则目标和对策措施。本研究的主体一共有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理论进行阐释,对诸如劳动关系及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和指标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等进行解读。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的逻辑,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内在联系与逻辑。本章是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实践探索的分析,在对不同历史阶段劳动关系实践的分析基础上,分析建党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成效与基本经验。本章是本文分析的经验基础。第四部分探索分析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建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的中国化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和谐劳动关系的提出,最后总结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生成逻辑和历史地位。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形成的原因,问题主要来自制度体系、协商机制等方面,而形成的原因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人代际更替、新媒体广泛应用,以及“三新”就业模式带来的挑战等。第六部分主要分析地方或基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典型案例,并以此探讨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工会如何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或劳动关系治理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第七部分主要分析面对新挑战或障碍,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方针政策调整和具体的实施对策。总之,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劳动关系总体是和谐的、稳定的。与此同时,也面临诸如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劳动关系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还专门下发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成为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纲领性文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推动实现和谐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吕国泉,张妍延,李羿[3](2017)在《改革开放以来工会调研工作回顾与前瞻》文中提出着眼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不同阶段,运用翔实史料全面客观反映工会调研工作的发展变化,对进一步推进工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工会调研工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改革开放时代背景,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工会重点工作为主线,对中国工会九大以来工会调研工作的发展历程、主要成效、经验特点和问题不足进行了梳理,并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工会调研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毛玉梅[4](2013)在《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劳动保护重要性及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和党都将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劳动保护,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需求,这也是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在"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下,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当前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下,将以人为本为其出发点,要求工会在一切工作中都要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从而把劳动关系协调好,并且使劳动安全卫生权力与健康权益两者有效的维护好,构建安全的健康权益,依法维护安全健康权益的机制,使工会劳动保护机制得到加强,使其重要性更加突显出来。本文从新形势下劳动保护的认知与了解的重要性上出发,对当前企业工会的劳动保护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且对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的对策加强上做了具体的阐述。

孟丽媛[5](2012)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女工研究(1949~1966年)》文中研究指明绪论(一)选题缘起中国工人阶级的出现,不同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随着历史的进程主动现身的,而是与外国列强的入侵、洋务运动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分不开。工人阶级的出现,无疑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谢安邦[6](2011)在《促进安全生产 保障职工权益——访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王俊治》文中认为近年来,面对改革发展中维护职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工作所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强化源头参与,突出工作特色,在拓宽工作领域、完善监督机制、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劳动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新的形势下,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要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劳动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安全生产,保障职工权益。

任秀庭[7](2011)在《创新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态势的日趋激烈,企业体制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日趋复杂,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新形势,创新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如何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

刘丽臣[8](2007)在《浅谈建筑企业工会理论创新与工作创新》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工会工作虽属于基层工作、实际工作、具体工作的范畴,但同样也有加强理性思维、推进理论创新的需要。建工集团工会立足企业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企业工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和工作布局。本着立足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普遍性、适用性;立足研究和把握规律,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立足依法维权、依法治会,努力把有关工作纳入企业管理范畴,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基本思路,在具体工作方式、方法和途径上也进行了不断的摸索与创新。

梁海慧[9](2006)在《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据预测到2050年仍将占50%以上,因此,必须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现实中,虽然大小矿井的具体数目以及有多少矿工在矿井下工作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中国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居世界首位却有据可查,为了煤炭的生产,中国每年要付出六千名左右矿工的生命为代价。中国的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煤炭产量的30%左右,但死亡人数却占80%以上,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死亡总人数的4倍。2004年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3.08,创历史最好水平,却仍旧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印度的10倍。此外在地下数百米、“暗无天日”的矿井里,煤矿工人除了要面临透水、瓦斯爆炸、顶板坍塌等直接威胁生命安全的危险外,还要面对矽尘、煤尘等有害物质,从而染患上严重的职业病,隐性地侵蚀着矿工的身体健康。卫生部的资料显示:中国煤矿的职业危害非常严重,以尘肺病为代表的职业病发病率相当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给中国设置贸易障碍的借口,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无论从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保证国际经济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的角度,都需要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找出对策,扭转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减少或避免对矿工生命和健康的伤害,实现煤矿企业的健康良性运行。从单个企业内部来看,大凡伤亡事故的发生,无外乎可归结为技术的原因或管理的原因。而从中国目前已发生的煤矿重特大伤亡事故调查的结果来看,更多的事故是与企业管理不善有关的,与企业忽视对安全的管理、安全管理的落实不力有关。因此,本文试图针对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不善的原因进行一下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来审视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安排问题,既探讨企业外部管制制度的安排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影响,又深入煤矿企业内部,观察煤矿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机制对煤矿企业安全问题的影响,从而力图找出诸多矿难发生背后的原由所在,为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扭转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做出努力。鉴于制度对人们行为选择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采用制度分析的方法,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种种制度设计进行分析,观察其提供给各相关者的激励约束,然后

桂希惠[10](2005)在《努力把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高到新水平》文中研究说明工会应强化其监督职能,认清其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的作用,全力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合法权益,发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努力把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二、努力把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把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述评
        1.2.2 国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及理论创新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概念界定
        2.1.1 工会
        2.1.2 工会服务
        2.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2.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会建设思想
        2.2.2 列宁、斯大林的工会建设思想
        2.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会建设思想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创新发展
        2.3.1 党的理论创新为工会理论创新提供根本遵循
        2.3.2 中国工运时代主题创新发展
        2.3.3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推进
        2.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深化拓展
第3章 中国工会的发展历程及其职能的演变
    3.1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工会及其重要职能
        3.1.1 中国工会诞生背景
        3.1.2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诞生
        3.1.3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工会的特点及其主要职能
    3.2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工会及其主要职能
        3.2.1 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3.2.2 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工会的特点
        3.2.3 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工会的职能
    3.3 新时期的中国工会及其主要职能
        3.3.1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中国工会
        3.3.2 新时期中国工会的特点
        3.3.3 新时期中国工会的职能
    3.4 新时代的中国工会及其主要职能
        3.4.1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群团工作会议
        3.4.2 新时代中国工会的特点
        3.4.3 新时代中国工会的职能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三重蕴涵
    4.1 服务中心——工会的政治属性决定
        4.1.1 思想政治引领:夯实党的执政之基
        4.1.2 文化价值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1.3 先进典型引领:弘扬劳模精神培养大国工匠
        4.1.4 职工利益引领: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4.1.5 健全机制引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4.2 服务基层——工会的社会属性决定
        4.2.1 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
        4.2.2 促进企业和谐,注重载体建设
        4.2.3 促进企业和职工共成长,培育先进企业文化
    4.3 服务职工——工会的职能属性决定
        4.3.1 精准服务
        4.3.2 普惠服务
        4.3.3 专业化服务
        4.3.4 特色服务
        4.3.5 维权服务
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现状
    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5.1.1 工会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健全、服务阵地规范化
        5.1.2 工会服务项目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内容项目化
        5.1.3 工会智慧平台体系不断成熟、服务流程信息化
        5.1.4 工会服务队伍体系不断壮大、服务能力综合化
    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服务覆盖范围与职工用工形式多样化的矛盾
        5.2.2 服务项目配置与职工群众需求个性化的矛盾
        5.2.3 服务载体更新与信息化发展的矛盾
        5.2.4 服务机制建设与人员队伍素质的矛盾
    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探析
        5.3.1 观念层面因素:群众意识的淡化
        5.3.2 体制层面因素:行政化运行的困境
        5.3.3 机制层面因素:制度供给的不足
        5.3.4 人员层面因素:结构不合理的局限
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主要对策与思考
    6.1 牢记职责使命,着力凝聚服务职工的思想共识
        6.1.1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6.1.2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6.1.3 坚持以效果为导向
    6.2 着眼扩面覆盖,推进完善服务职工的组织体系
        6.2.1 巩固企事业单位已有的工会服务阵地建设
        6.2.2 扩大工会组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人群的覆盖面
    6.3 强化科技引领,打造创新服务职工的载体平台
        6.3.1 推进工会会员信息平台建设
        6.3.2 推进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建设
        6.3.3 推进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移动客户端建设
    6.4 聚焦共享理念,积极构建服务职工的普惠模式
        6.4.1 找好服务角度,实现服务领域全方位
        6.4.2 拓宽服务广度,实现服务内容广覆盖
        6.4.3 强化服务深度,实现服务方式多样性
        6.4.4 加大服务力度,实现服务受众多元化
    6.5 展现改革成果,建立高效服务职工的队伍
        6.5.1 人员结构的专业性、合理性
        6.5.2 人员培训的常态化、经常化
        6.5.3 绩效考核的规范性、激励性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简评
    三、研究逻辑与方法
        (一)研究逻辑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劳动关系
        (二)劳动关系冲突
        (三)和谐劳动关系
    二、基础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在海外的发展
        (三)其它劳动关系理论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逻辑分析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逻辑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由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属性所决定的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所决定的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由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历史逻辑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最高目标
        (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方针
        (三)通过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逻辑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促进企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探索
    一、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过程
        (一)“劳资两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
        (二)调整劳资关系: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
        (三)建立制度体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践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成效
        (一)职工合法权益逐步得到保障
        (二)职工参与制度逐步建构与完善
        (三)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逐步健全
        (四)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逐步建立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经验
        (一)以党的领导为核心
        (二)多方参与,以工会为主体
        (三)以劳资和谐为核心理念
        (四)以协商协调为主要手段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探索
    一、理论探索的基本过程
        (一)和谐劳动关系命题的提出
        (二)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基本形成
        (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在中国的最新发展
    二、理论探索的主要成果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逐步确立
        (二)在宏观层面,积极创新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三)在中观层面,加强区域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
        (四)在微观层面,大力推进劳动争议“大调解”机制建设
        (五)在操作层面,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风险评估机制
    三、理论成果的生成逻辑
        (一)理论成果具有明显的国情特征
        (二)理论成果具有明显的初级阶段特征
        (三)理论成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四、理论成果的历史地位
        (一)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
        (二)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问题剖析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一完备的劳动法律体系尚未形成
        (二)三方协商机制作用发挥有待加强
        (三)冲突事件破坏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所有制结构变化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三)经济下行压力和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
        (四)农民工群体和职工队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五) “三新”模式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六)新媒体广泛应用和外部势力渗透的影响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案例分析
    一、实验探索:正在形成的地方/基层经验
        (一)激活基层工会:深圳工会源头治理劳资纠纷试验区
        (二)培育社会组织:狮山树本产业家园
        (三)前端化解冲突:广州市海珠区“三方联调中心”
    二、有效化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选择
        (一)劳资冲突的化解与路径选择
        (二)实践探索实现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逻辑
    三、适应与变革:中国工会在开放中演进
        (一)演进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局限
        (二)在变革中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完善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和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
        (一)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以互利双赢为目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以法治方式为抓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四)以作风建设为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进一步完善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一)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策体系
        (二)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
        (三)发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
        (四)推动实现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改革开放以来工会调研工作回顾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工会调研工作的历程和成效
    (一) 1978年工会九大至1993年工会十二大期间调研工作
        1. 开展劳动保护调研, 推动工会恢复重建工作
        2. 开展工资福利生活调研, 保障职工基本生活
        3. 开展职工教育调研, 加强职工素质建设
        4. 开展工会自身建设调研, 启动工会改革
        5. 开展贯彻12号文件调研, 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
        6. 开展第一、二、三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 创建常态化调查的工作品牌
    (二) 1993年工会十二大至2003年工会十四大期间调研工作
        1. 开展工会工作总体思路调研, 明确维护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2. 开展工会工作模式与经验调研, 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工会工作新路子
        3. 开展劳动关系问题调研, 贯彻实施《劳动法》
        4. 开展厂务公开调研, 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
        5. 开展国有企业改革中职工权益调研, 促进实施送温暖工程
        6. 开展第四、五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 了解世纪之交职工队伍新特征
    (三) 2003年工会十四大至2013年工会十六大期间调研工作
        1. 开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大调研, 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2. 开展农民工调研,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3. 开展劳动关系矛盾调研, 维护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4. 开展维权调研, 建立健全工会维权机制
        5. 开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研, 实施“共同约定行动”
        6. 开展发挥工会作用调研, 健全服务职工长效机制
        7. 开展第六、七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 把握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职工队伍新变化
    (四) 2013年工会十六大以来调研工作
        1. 开展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调研, 发挥基层工会作用
        2. 开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调研, 提高职工对改革的获得感
        3. 开展工会改革创新调研, 增强工会组织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
        4. 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调研, 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素质
        5. 开展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 探索互联网时代职工发展新趋势
二、改革开放以来工会调研工作的经验和不足
    (一) 工会调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1.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2. 以服务大局为中心, 发挥参谋智囊作用
        3. 以解放思想为前提, 强化先导先行功能
        4.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增强指导工作实效
        5. 以队伍建设为保障, 提升调研质量水平
    (二) 工会调研工作具有鲜明的特点
        1. 调研任务从中央到部门, 厘清层次突出重点
        2. 调研主体从个体到群体, 整合力量形成格局
        3. 调研领域从工会到社会, 拓宽广度开拓视野
        4. 调研内容从单一到综合, 提升高度挖掘深度
        5. 调研方式从定性到定量, 创新工具丰富手段
    (三) 工会调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思想认识不够
        2. 调研质量不高
        3. 成果转化不力
        4. 力量整合不足
三、新形势下工会调研工作的展望和实践
    (一) 工会调研工作面临的形势
        1. 时代发展必然趋势
        2. 工会改革创新要求
        3. 队伍建设内在需要
    (二) 工会调研工作的总体要求
        1. 坚持正确方向
        2. 创新调研理念
        3. 健全调研机制
        4. 改进调研方法
    (三) 工会调研工作的重点任务
        1. 把握工运时代主题,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2.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
        3. 健全服务职工体系, 切实履行维权基本职责
        4.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着力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5. 加强工会对外工作, 推动形成国际工运新秩序
        6. 增“三性”去“四化”, 扎实推进工会改革创新

(4)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劳动保护重要性及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工会劳动保护的重要性
2 当前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对劳动保护的认识不足
    2.2 职工劳动保护的认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
    2.3 劳动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
3 加强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对策
    3.1 坚持依法维权
    3.2 积极开展职工安全教育
    3.3 协调与处理好工会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3.4 加强工会劳动保护队伍建设是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基础
    3.5 坚持开展企业劳动保护的民主管理活动
    3.6 认真监督检查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
4 结语

(5)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女工研究(1949~1966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京女工的基本情况
    (一)北京新中国成立前女工状况
        1. 北京1949年前的工业状况(2)
        2. 北京1949年前女工状况(1)
    (二)新中国成立前夕女工状况
    (三)北京女工的来源
    (四)北京女工的数量
    (五)北京女工的分布
二北京女工的工作状况
    (一)工作环境
        1. 工厂外在环境的变化
        2. 厂里人与人内在关系的变化
        3. 恩赐关系变成互助关系
    (二)劳保与福利
        1. 女工保护
        2. 托儿所
        3. 工人疗养
    (三)工资待遇
    (四)女工组织
    (五)工作态度
        1. 劳动竞赛
        2. 工作态度
        3. 女工所获荣誉
        4. 劳动态度分析
三北京女工的社会生活
    (一)政治生活
        1. 女工的思想教育
        2. 参加国家政治活动
        3. 参加重要大会
    (二)文化教育
        1. 初级的扫盲教育时期(1949~1952年)
        2. 巩固和提高时期(1953~1956年)
        3. 飞速发展与问题并存时期(1957~1960年)
        4. 走向系统化教育时期(1960~1966年)
        5. 小结
    (三)日常生活
        1. 朴素的物质生活
        2. 质朴的婚姻生活
        3. 简单的娱乐生活
        4. 丰富的体育运动
    (一)政策的制定与实际落实的矛盾
    (二)女工内部的明显分层
    (三)国家的意志与个人的代价
    (四)男女平等与不平等
        1.“为社会做贡献”的崇高就业观
        2. 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三)单位制下的女性解放

(8)浅谈建筑企业工会理论创新与工作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层工会工作同样有重视理性思维, 推进理论创新的必需
二、立足企业实际推进理论创新, 增强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自觉性
    1、关于如何认识工会组织的定位和历史责任
    2、关于企业工会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
    3、关于把建设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作为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的总体目标
    4、关于全面理解工会组织维权的基本职责
    5、关于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和维权能力建设
    6、关于准确把握工人阶级内部构成的变化, 加快农民工工人阶级化的历史进程
三、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

(9)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拟创新之处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演进及启示
    第三节 政府管制概念的界定与理论丛林
    第四节 产权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
第二章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状况
    第一节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历史
    第二节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
    第三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国际比较
第三章 中国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伤亡事故原因的分析原理
    第二节 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
    第三节 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的间接原因分析
第四章 外控体系: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依据和体系..
    第一节 政府管制与市场失灵
    第二节 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依据
    第三节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体系
第五章 外控体系: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内容
    第一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事前控制环节—市场准入
    第二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事中控制环节—日常监察
    第三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事后控制环节—事故追究
    第四节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博弈分析
第六章 内控体系:中国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
    第一节 煤矿企业加强内部安全管理的必要
    第二节 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支持体系分析
    第三节 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保证体系分析
第七章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分析
    第一节 执行力概念的提出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
    第二节 中国煤矿企业的人员素质
    第三节 中国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结论和建议
参 考 文 献
后 记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使用授权说明
中文详细摘要

四、努力把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研究[D]. 赵娜. 吉林大学, 2021(02)
  • [2]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雷江平.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9)
  • [3]改革开放以来工会调研工作回顾与前瞻[J]. 吕国泉,张妍延,李羿.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7(06)
  • [4]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劳动保护重要性及问题分析[J]. 毛玉梅. 科技资讯, 2013(36)
  • [5]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女工研究(1949~1966年)[J]. 孟丽媛. 婚姻·家庭·性别研究, 2012(00)
  • [6]促进安全生产 保障职工权益——访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王俊治[J]. 谢安邦.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1(06)
  • [7]创新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J]. 任秀庭. 现代职业安全, 2011(11)
  • [8]浅谈建筑企业工会理论创新与工作创新[J]. 刘丽臣.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07(01)
  • [9]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 梁海慧. 辽宁大学, 2006(10)
  • [10]努力把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高到新水平[A]. 桂希惠. 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论文集, 2005

标签:;  ;  ;  ;  ;  

努力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升到新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