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兵(中江县实验小学校四川中江618100)
摘要: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式和方法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在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科学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究发现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有较高的实验能力才能实现。而现实中我们的小学生实验能力是比较薄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2-037-01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材是以儿童身边常见自然现象为基础,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按照一定科学知识编排的。其中的彩色插图、动漫人物常常令中低年级学生喜爱不已。教材中每个实验步骤,文字表述不多,但插图丰富、连贯,学生一看就清楚,这十分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教材这一特点,发挥教材优势,把握每课的特点和要求,创设合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一切事物的源泉,它激励人们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今天很多科学技术成就,都建立在早期科学家对身边事物的十分简单而又执著的观察和研究上。如,天文学的研究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教师要多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讲究使用合适的观察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二种常见的观察方法:一是从整体到部分。如,观察各种各种的植物叶子,先观察整个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再到仔细观察一片叶子的叶柄、叶脉、叶缘。先从大处着眼,再从小处入手地观察。二是比较的方法。
2.了解观察要求
在科学教学中,不同的学段对观察的要求不同。低年级是感官观察,常用的感官是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手触摸、舌头尝。中年级使用简单的工具细致观察,高年级是定量观察。在观察中,学生除了要学会正确的方法,掌握有效的手段外,还要借助有效的仪器进行观察,这就是中高年级观察方法。如,观察空气的存在、大气压力的存在等,可以借助塑料袋、瓶子、水等简单工具。科学观察不仅要定性观察,还要定量观察。通过观察测量,了解事物量的规定性,如,观察太阳高度,风向、风力、温度、体重等活动。要指导学生借助专用仪器、工具,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3.写好观察记录
指导学生写好观察记录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想法随时记录下来。记录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如文字、图画、符号等。还要指导学生对记录进行必要的整理。教师要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对其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比较、分析、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好观察记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注重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1.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每次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先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能,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实验,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然后示范操作,再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观察过程。在实验中,有些学生因物镜与洋葱距离或洋葱放置位置偏差等问题出现影像模糊时,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
2.做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科学课中,有些实验必须多人协作完成,即分组实验。教师必须要求各组长将学生合理分工,轮流操作,既分工又协作。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和结论时,充分采纳全体组员意见。
3.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好处很多,但因时间有限,有些实验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完成,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实验,将实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如,“绿豆发芽实验”“蜗牛的饲养”等实验,有很强的趣味性,十分贴近学生生活,但持续的时间较长,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课外做,并有意识地集中时间讲评。使学生实验的兴趣得到提高,实验能力得到发展。
四、突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将实验程序呈现给学生,学生只需机械模仿,不需要动脑筋,更谈不上创新,而实验的成功率却很高。这种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绑住了学生的手脚,扼杀了学生创新的天分,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传统,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多动手操作实验,掌握基础的实验仪器的使用。在了解每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让学生在自由探究中提高实验水平,培养创新能力。
五、改革评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传统的判定实验是否成功的标准,主要看实验结果是否与教材一致,学生操作是否按教材要求进行。新课标的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中情感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评价标准,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尝试,允许学生失败的实验。当学生实验出现与教材不相符的结果时,教师不要武断地认为实验失败,更不能对学生加以指责和批评,而是应该与学生一起分析不同结果的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如,在教学“摩擦起电”时,通过动手摩擦,大部分学生的玻璃棒都能吸起一定的碎纸屑,而且有一个学生吸住的碎纸屑特别多。但有一个学生的摩擦棒却吸不起一点纸屑。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没有简单地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最后在欢笑声中学生找到了答案:纸屑太大吸不起。而吸得最多的学生不是用教师发下来的玻璃棒摩擦,而是用他自己的玻璃尖棒,由于静电都集中在棒尖,所以引力更大。
总之,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重视实验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基础抓起,教会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方法,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要优化实验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以积极求实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参与实验,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