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戒毒的干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心理教育/咨询、社会支持(社区支持)、药物治疗等,但研究和实践结果显示,至少有60%的吸毒人员会在之后的一年内复吸。如何增强戒毒干预的效果,延缓或避免后期的复吸率一直是各个国家相关研究的重点。近30年来,运动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相对安全性,且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规律性的运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改善情绪、降低焦虑及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因而以运动为主或为辅的戒毒干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运动戒毒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对运动戒毒效果的评价以及运动戒毒的执行方案还存在着诸多争议。本研究就运动戒毒的研究进展、效用依据和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以期为合理的运动处方设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substance*,drug*,misuse,dependen*,abuse"及"exercise、PA、behavior"为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三个学术数据库中查找过去30年内以英文发表的学术论文,查找到相关文献1235篇,通过题目和摘要删去不相关论文306篇,删去动物实验748篇,删去无全文论文81篇和会议等摘要论文48篇,最终得到论文52篇。需要说明的是这52篇文章不仅仅针对本文所界定的"毒品"研究范畴,而是混合了酗酒和酗烟等内容,不适宜做Meta分析,因而选择质性研究方式进行论述。研究结果:运动干预方式目前运动戒毒中多采用有氧运动,如健身操、太极拳、变速跑、踩单车等,而抗阻训练以及其它个性化的干预方式应用较少,但何种运动类型最有效还未知。一般情况下,药物依赖患者多数为静态生活方式者,因此在开始阶段进行中低强度的运动训练有利于患者规律性运动行为的养成。此外,长期吸毒人员其自身营养状况不佳,肌肉力量较差,因此,在有氧运动为主的训练中,适当增加抗阻训练及营养物质的补充对训练效果具有促进作用。运动时长和频率相关研究的干预周期多数停留在2周至6个月之间,频率也从每天几次到一周两次不等。有研究发现,即便5分钟的运动也会有效降低对吸烟的欲望。但对吸毒人员最佳的训练时长和运动频率则没有相关实证辅佐。运动监控及执行多数的运动干预是在专人指导下进行的。对于没有运动经历的药物依赖患者来讲,前期专人指导下的运动更有利于他们体验到运动的魅力,且相对更安全。但专人指导后的自我锻炼行为的养成,才应该是运动干预的重点之一。因此,运动结合健康教育或运动结合身体自尊/身体认知的培养可能会更有利于患者应对消极情绪,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在专人指导下进行的运动干预后期,建议结合一些可穿戴设备进行居家活动监控,从而便于获知此类人群的运动干预效果。评价指标戒毒是否有效,目前最直接的评价指标为干预后三年内的复吸率。但由于环境和自身性格等因素的影响,运动戒毒效果评价的指标显得过于单薄。回顾现有文献资料,不能发现主要的评价指标包括对毒品的渴望程度、戒断人数的百分比、戒断持续的天数等,次要评价指标则包括社会心理学指标如抑郁、焦虑、紧张、自我认知、活动轨迹等,以及体适能等相关身体素质指标。因此,基于现有的评价指标,目前亟需确定运动干预即刻及长期效应的评测指标体系。运动戒毒效用机制分析与探讨本研究认为现存的运动戒毒效用大致可以依托以下两种解释机制:1)运动对神经传导的潜在影响。在酒精依赖患者中,研究发现多巴胺、谷氨酰胺和阿片类药物与神经传递功能障碍、药物渴望和复发有关。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运动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摄取、周转,或受体的密度及敏感性,从而影响神经的传输功能。在人类研究中,焦虑症患者运动后其突触后血清素5-HT2C水平会有所下调,前额叶和边缘/边缘样受体的可用性也会下降。此外,耐力训练被证明可以诱导BDNF分泌,这可能是与神经保护作用及神经可塑性有关。2)运动对心理因素的潜在影响。在普通人群研究中,运动已被证实可以增强抗压能力,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提高自我认知,降低抑郁和焦虑等,其内部机制可能与运动过程中积极的、放松的心理状态有关。此外,研究还发现运动对提高机体的兴奋性及良好的自我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类似药物滥用的主观感受。运动会增加某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如内啡肽、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些物质会帮助产生运动内驱力,从而可以解释为什么运动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运动还能唤醒海马神经,在运动过程中也会增强机体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降低不良精神状态的程度。研究结论:运动干预戒毒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实验研究普遍存在实验设计过于简单,具体表现在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较少,多数研究没有明确汇报运动处方的细节,且样本量较少,不便于研究结果的推广与应用。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国内会议
作者: 赵亚楠
关键词: 运动戒毒,研究,进展,国外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2019-11-01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科技,社会科学Ⅱ辑
专业: 生物学,临床医学,精神病学,体育
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 R749.64;G804.2
DOI: 10.26914/c.cnkihy.2019.030635
页码: 3990-3992
总页数: 3
文件大小: 1627k
下载量: 176
相关论文文献
- [1].省级精品课与“金课”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6)
- [2].区域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决策探索(下) 2020(01)
- [3].宁夏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山西农经 2020(02)
- [4].高校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9(12)
- [5].科学采矿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当代化工研究 2020(09)
- [6].多式联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水运 2020(04)
- [7].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20(05)
- [8].多学科背景下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 2020(12)
- [9].一流高职院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高教学刊 2020(17)
- [10].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研判——基于9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8)
- [11].构建多要素协同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J]. 政工学刊 2020(10)
- [12].青岛交通强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山东交通科技 2020(05)
- [13].大数据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机械职业教育 2020(10)
- [14].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9(01)
- [15].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学理论 2017(12)
- [16].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知识经济 2018(03)
- [17].竞争力视角下“煤炭之都”到“天下大同”战略转型[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03)
- [18].公共机构被动式与主动式能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西部皮革 2018(14)
- [19].智能制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工业经济论坛 2016(06)
- [20].学校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分析[J]. 教育学报 2017(01)
- [21].党的执政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共产党员(河北) 2017(02)
- [22].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6)
- [23].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校企合作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08)
- [24].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的服务能力现状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纳税 2017(27)
- [25].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验证[J].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5(Z1)
- [26].军用车辆空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04)
- [27].我国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综述[J]. 国土资源情报 2014(10)
- [28].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三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广西教育 2020(27)
- [29].微课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方案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4)
- [30].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绿色肥料评价指标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 中国农资 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