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拔营以下干部试行“五公开”(论文文献综述)
王冠,任建明[1](2021)在《新时代巡视制度的改革绩效、政治功用与政策建议》文中认为巡视制度是重要的党内监督制度,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形势任务需要不断强化巡视制度,使这一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政治制度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分析表明,巡视制度在组织结构、领导体制、制度建设、职责定位、巡视范围、工作机制、巡视成果等七个方面均有明显创新。其绩效突出表现在惩腐治庸以建构政治新秩序,贯彻政治意志以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其重要功用表现在畅通信息传导以获取案源线索,强化中央权威以调整领导关系。下一阶段,深化巡视巡察机制应着力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意见》,加强上下联动;二是强化整改落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三是加强系统集成,发挥协同高效。
滕炫毅[2](2020)在《曲靖市税务系统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古至今,世界各国都对公职人员的考核过程十分重视,而我国的公职人员管理考核制度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的先秦时期。从那个时期开始,几乎每一个朝代均设立了自身特有的公职人员考察机制。而“绩效考核”一词的出现需要追溯到1970年-1980年间,西方发达国家发起的一次致力于改革公共行政事务的活动。由于该次活动对于政府工作绩效的评估方面的巨大意义,该次运动又被称之为世界上的首次“公共管理运动”。发起该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业绩,进而克服政府长时间未解决的管理、财政以及满意度不足等问题。人们关注绩效考核不仅仅在于其能够反映公职人员的工作情况,而且在于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我国考评其税务系统的公职人员的最主要的依据就是试行的《公务员考核规定》,该规定的颁布也意味着公务员的考评机制变得更为正规。然而,该规定并不能全方位客观反映出公职人员的工作状态,其原则以及考评的层次也十分局限。种种弊端导致着考评的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公职人员的实际工作状态,且考评结果也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如何打造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公职人员绩效考评体系,对于我国目前政府机关的绩效突破而言,是一个有巨大现实意义的课题。在本论文中,重点研究了曲靖市税务机构中的客观情况,并对其公职人员的绩效考评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过程基于绩效考核基础知识,并辅以西方先进的绩效概念,全方位综合地考量了我们国家的公务员绩效考评机制。此外,本论文针对曲靖市税务体系中的绩效考评中存在的不足,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领导与下级的沟通、公职人员的工作过程与群众相结合的政策主张,力求打造一种科学完备的公职人员考评机制。
栗晨雪[3](2020)在《河北省A县农村两委干部腐败问题及惩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向基层和小微领域推进。2020年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反腐败工作作为良好的政治环境保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两委干部作为最贴近群众的基层干部,解决其自身存在的腐败问题,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政治形象。论文从河北省A县农村两委干部腐败现状出发,以权力寻租理论、权力制衡理论和制度预防腐败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现有研究成果,以河北省A县农村两委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为依据,将农村两委干部腐败的特点、造成的后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经历和调查研究的结果,在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从队伍建设、管理方式、惩治力度、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农村两委干部腐败治理研究的一些建议和对策,为河北省A县村级腐败治理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丰富我国农村腐败治理研究的内容。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於天禄[4](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演进研究》文中指出群众监督即人民群众依法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履职行为进行的监督。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演进历程主要包括调试开拓阶段、接续完善阶段及创新发展阶段。三个阶段紧密衔接,体现了从赓续传统到制度先行、从科学落实到系统优化、从重点布局到全面深化的发展全过程。
熊芸[5](2020)在《新时代党政干部分类及其选拔任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政之道,首在得人。党政干部作为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这个历史性的阶段,更加需要党政干部的领导和组织,以此促进并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但如何将党政干部进行分类,并且将优秀的党政干部相应合理地选拔任用出来,一直以来是个难题。“选”干部是基础,只有选拔出优秀的党政干部,才可以稳步推进后续管理,而选拔出优秀党政干部的前提是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我国法律和政策在完善分类体系的实践中,摸索出几大分类角度和结果,包括从职位类别角度、单位性质角度、岗位性质角度、职位权利重要性角度和掌握资源角度对党政干部进行划分。与此同时,党和国家为了能将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党政干部顺利选拔到各级岗位上来,还逐步推进并形成了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考任制、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但目前我国党政干部分类及其选拔任用机制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即适合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分类体系尚未建立、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单一和党政干部分类与选拔任用方式的错配。本文通过分析现存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理清新时代新型党政干部分类与分类选拔任用机制匹配的逻辑关系,提出一种对新时代新型党政干部分类及其选拔任用机制的构建建议。本文基于当前现有的政策文件,综合前人研究和实践发展,以党政干部岗位职责重要性不同为分类依据,创新性地构建出新时代新型党政干部分类体系,将党政干部分为领导成员类、非领导成员类、已任职级党政干部类和初任职级党政干部类。并针对这四类党政干部,相应构建出不同的选拔任用机制,以期对此领域的完善贡献微薄之力。本文提出的新时代党政干部分类及其选拔任用机制的构建建议,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壮大提供科学指导,有助于在实践中简便易行、有效管用地选人用人。
李贵兴[6](2020)在《C市税收管理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推进政务公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是加快建设阳光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C市(县级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100个县(市、区)试点地区之一。近年来,C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积极试点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尤其是不断推进税收管理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促进工作提质、执法规范和服务增效。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纳税人的增多,税收管理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遇到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以C市为例,综合运用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系统研究等众多研究方法对税收管理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基于税收管理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的社会背景及其研究意义,评述国内外研究成果,指出研究思路和方法,点明论文的创新之处。其次对政务公开标准化等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以及这一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等理论基础。再次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C市税收管理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情况,介绍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然后介绍国际税收管理政务公开的做法和启示。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五公开”标准化、加强平台建设、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强化队伍建设等具体建议,以期解决当前税收管理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为当前全面开展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提供一定的参考。
訾爱涛[7](2020)在《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事业单位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管理、工勤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重要载体,是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而各事业单位能否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队伍,能否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发展高质量的好坏。《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自2006年1月1日开始施行以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和有力落实,已经变为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渠道,但是站位新时代,面临新的形势,X市在公开招聘宏观层面的政策研究、微观层面的考试组织实施细节都面临着新的复杂形势和新的要求,务必需要继续进行深层次改革和优化考试环节各个程序,对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也需要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来满足新时代各个事业单位对优秀人才的急切需求。故此,为进一步摸清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本文通过对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考生进行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刻原因,尝试着从宏观制度层面、微观操作层面等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以期X市能够立足实际,进一步完善公开招聘的体制和机制,优化具体程序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大力度,“栽好梧桐树”,打造“X市标杆”,在全国“抢人大战”中抢先一步,“引得凤凰来”,着力为X市各个事业单位打造一支数量足、质量好、结构优的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为X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孙贵林[8](2020)在《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民主思想,既是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理论指南,也是因应世情、国情与党情变化的必然结果,还是对二战后各主要国家经济实践进行深刻反思的最终产物。研究邓小平的经济民主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入和拓展邓小平理论研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从1923年6月旅法勤工俭学到积极投身于革命武装斗争,是酝酿萌发阶段;二是1952年7月调往中央以后从支持将经济建设提到重要地位、重视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到关注分配问题、主张根据劳动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资的高低、贯彻平等和自由原则,是积极探索阶段;三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支持农村开展的生产责任制改革到要求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打破单一所有制结构以及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是初步形成阶段;四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强调“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到1992年春南巡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以及确立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价值目标,是成熟完善阶段。邓小平的经济民主思想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主要表现为:其一,经济民主的制度保障是所有制、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等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是经济民主的根本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民主的实现方式和最重要标志,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促进的经济成果的公平分配是经济民主的价值体现和基本目标。其二,经济民主的基本任务是经济管理民主化。经济民主要求人民在经济活动中拥有独立的经济自主地位,享有自主的经济管理权和经济利益权。“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民主集中制”、“责、权、利相统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经济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既注重推进宏观经济的民主管理,处理好党政关系、上下关系、政企关系、政社关系,又注重推进企业民主管理,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使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其三,经济民主的关键环节是经济决策民主化。在经济决策的过程中,要从民主制定、民主执行、民主检验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全面推进经济决策民主化。即在经济决策制定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必要条件,群众路线是基本方法,民主集中制是重要保证;在经济决策执行过程中,“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是动力之源,“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是必然选择,“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重要原则;在经济决策检验过程中,“实践”是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具体标准。其四,经济民主的实践成效是经济行为的民主化变迁。即生产行为从行政调控向自主经营转变、交换行为从计划调拨向市场配置转变、分配行为从平均主义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消费行为从计划调节向适度可持续转变。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表现为:经济民主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物质前提是发展生产力,价值诉求是人民自主,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特点表现为:经济与民主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统一、经济自由与经济平等的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主要表现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持续推进经济民主事业的重要指南;其实践价值主要表现为:努力创设有利于经济民主的政治法律环境,积极推动经济管理、经济决策的民主化进程,积极推动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事业不断向纵深推进。
张晓容[9](202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和现实研究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社区党建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党建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与形势任务要求相比,当前城市社区党建还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引领社区治理的作用发挥不突出,社区党组织的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社区党员队伍能力素质不强等问题,逐渐成为中共加强基层党建中需要破解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要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城市建设和发展,就必须强化城市社区党建的引领作用,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为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要在推动城市治理中展现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破解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所要面对的新问题,需要结合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从理论解析和实践探索层面上进行探究。伴随居委会到社区的变化,城市基层党建也从居委会党建进入社区党建的阶段。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许多新情况,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分化,大量人口向城市流动,利益矛盾逐渐增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要随之扩大等等。这些问题考验着城市社区党组织的能力水平,给城市社区党建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城市社区党建科学化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更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有鉴于此,我们需从理论溯源、探索历程、经验总结和路径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在理论溯源方面,在厘清社区、社区组织、城市社区组织、城市社区党建、城市社区党组织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进行系统梳理,为新时代中共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奠定理论根基。同时,对不同时期中共城市基层党建的探索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从中汲取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历史经验。在现状分析方面,以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为导引,全面介绍福州“133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调查研究和现场访谈,对存在的困境和成因进行分析,进而以前瞻性视角探索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路径方法。研究基于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既注重对中共在不同时期加强基层党建经验得失的历史梳理,又基于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展开理论分析,试图实现历史与逻辑、理论研究与实证探索相统一,旨在探寻新时代中共城市社区党建的现实路径,实现城市社区党建与城市社区治理深度相融合,引领社区善治。提升城市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政治意义上,以历史思维审视在探索城市建设历程中的曲折与成就,必然能够自觉增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同感。在实践层面,这一工程需要以建构城市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新格局为目标,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为核心,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为重点,以协调社区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关系为基础,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筑牢根基,进而为中共城市社区党建提供创新思路与合力效应。
翟磊[10](2020)在《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离不开基层视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基层实践。基层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根基之所在,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活力源头之所在,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薄弱环节之所在。作为最基层一级政府,乡镇政府是国家权力和政府权威的地方代表,承担着落实国家意志,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重大责任。乡镇政府能否秉公用权、依法行政,直接影响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进程和法治国家建设的整体水平。本文以乡镇(街道)政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主要行动者,以基层政府权力为考察对象,立足于乡镇政府权力运行的过程,剖析我国乡镇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法治现状与法治问题,旨在构建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制度框架。本文以“山西洪洞封灶禁煤”“上海市违法群租治理”为例,提出我国乡镇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价值目标悖论和主体角色悖论。在价值目标层面,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存在“合法性”与“有效性”的价值冲突,合法性和有效性之间存在张力。在主体角色层面,基层政府既是推动基层法治建设的核心力量,同时稍不注意,也往往成为破坏法治建设的关键主体。本文研究重点是聚焦规范约束基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力争在理论上提出实现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合法性和有效性统一的方案。在规范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认为,基层政府权力存在执行性、非完整性和裁量性;在社会实证分析基础上,基层政府权力运行一定程度上存在滥作为、不作为与慢作为的异化现象。基层政府力异化现象背后,是权力配置失衡、权力行使公共性缺失、权力监督弱化的制度根源以及法律工具主义和行政特权观念的思想根源。聚焦以上问题,本文尝试构建基层政府权力配置、权力行使和权力监督法治化的三维制度架构,为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价值统一提供实现路径。权力配置法治化是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先决条件。为破解基层政府“职权与责任”“财权与事权”“人事权与工作任务”的权力配置失衡问题,“强镇扩权”改革试图回应基层政府的权力需求,提高乡镇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强镇扩权”改革也存在合法性质疑与有效性困境。本文认为,区县政府与乡镇基层政府权力关系重构应当着眼于结构性改革,为乡镇政府权力配置提供系统完整的法治化路径。乡镇基层政府权力配置法治化须遵循“功能适当原则”“职权法定原则”和“权责一致原则”;以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基层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实现基层政府权力配置法治化的关键是探索制定专门《乡镇政府组织法》。以中央立法形式对乡镇法律地位、组织机构、职权范围、区县与乡镇分权原则、区县与乡镇行政关系、区县与乡镇财权关系、乡镇政府人员编制、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权等权力配置核心条款加以明确规定,最终实现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化。权力行使法治化是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关键环节。基层乡镇政府权力行使具有非独立性、非常规性和责任主导性等现实特征,面临“运动式运行”“压力型运行”和“权责失调型运行”的法治困境。推进基层政府行政规范、行政决策与行政执法的制度建设是破解基层政府权力行使法治困境,实现基层政府权力行使法治化的关键。通过限定“红头文件”规范内容、加强程序规制、建构实施后评估机制以实现基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治化;通过健全决策程序机制、建构跟踪评估机制、建立责任倒查机制以推进基层政府行政决策行为的法治化;通过理顺行政执法体制、优化行政执法资源、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健全执法协调联动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以实现基层政府行政执法行为的法治化。权力监督法治化是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重要保障。基层乡镇政府权力运行存在违反法律规范的“硬腐败”,以及不作为、慢作为和懒政懈怠等“软腐败”现象。实现权力监督的法治化,重点是要将权力运行的廉洁性监督与效能监督结合起来,构建权力运行协同监督制度体系。针对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廉洁性监督,通过实行“垂直管理制”“任期制”“交流制”“高配制”来完善基层纪检监察监督制度;通过扩大信息公开范围、规范信息公开流程、打造信息公开平台来完善基层政府信息公开机制;通过权责清单制度、分工制约制度、任职限制制度、重大事项申报与公开制度以加强对基层党政“一把手”的监督。针对基层权力运行效能性监督,重点是要回应绩效考核指标内容科学性与考核基础信息失真问题,以及考核过程中基层政府博弈与投机问题,通过基层绩效考核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绩效考核的适度激励与适度问责机制、提升基层政府的法治考核权重,完善基层政府绩效考核与效能监督制度。展望我国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未来前景,本文秉持“法治现实主义”立场,主张践行基层法治建设的渐进式改革与发展之路。基层法治建设需要正视法治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在推进基层法治过程中,既要旗帜鲜明批判“法治虚无主义”,也要警惕“法治浪漫主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背景下,基层法治建设势在必行,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进程等不得。同时,法治也不是万能的,世界上也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层法治建设模式,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也急不得。本文认为,要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背景、秉持法治现实主义的渐进改革立场,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基层法治建设之路,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
二、选拔营以下干部试行“五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选拔营以下干部试行“五公开”(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巡视制度的改革绩效、政治功用与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巡视制度的改革发展 |
(一)组织结构 |
(二)领导体制 |
1. 领导方式 |
2. 汇报条线 |
(三)制度建设 |
1. 核心法规 |
2. 配套制度 |
(四)职责定位 |
(五)巡视范围 |
1. 巡视覆盖面 |
2. 巡视纵深度 |
3. 巡视对象 |
(六)工作机制 |
(七)巡视成果 |
1. 成果运用 |
2. 宣传报道 |
二、新时代巡视制度的主要特征及绩效表现 |
(一)新时代巡视制度的主要特征 |
(二)新时代巡视制度的绩效表现 |
1. 惩腐治庸,建构政治新秩序 |
2. 贯彻政治意志,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
三、新时代巡视的政治功用 |
(一)畅通信息传导,获取案源线索 |
1. 巡视是中央畅通信息传导的重要方式 |
2. 巡视是纪检监察机关获取案源线索的主要渠道 |
(二)强化中央权威,调整领导关系 |
1. 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巡视全覆盖,调整“央地关系” |
2. 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巡视全覆盖,调整“央部关系” |
四、政策建议 |
(一)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意见》,加强上下联动 |
(二)强化整改落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
(三)加强系统集成,发挥协同高效 |
五、结语 |
(2)曲靖市税务系统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绩效与绩效考核 |
二、公务员绩效考核与绩效考核制度 |
三、税务系统公务员绩效考核 |
第二节 税务系统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理论基础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
二、政府再造理论分析 |
三、激励理论分析 |
第三节 税务系统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实践经验 |
一、国内外税务系统绩效考核制度实践 |
二、经验启示 |
第二章 曲靖市税务系统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运行效果评价 |
第一节 曲靖市税务系统机构人员概况 |
第二节 曲靖市税务系统绩效考核制度运行现状 |
一、对税务系统集体的绩效考核 |
二、对税务系统个人的绩效考核 |
第三节 曲靖市税务系统效考核取得的成效 |
一、考核机制得以优化 |
二、岗位职责更加明晰 |
三、人员积极性不断提高 |
第三章 曲靖市税务系统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曲靖市税务系统绩效考核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一、绩效考核理念方面存在问题 |
二、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曲靖市税务系统绩效考核制度运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一、传统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 |
二、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 |
三、人员素质与结构的影响 |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四章 完善曲靖市税务系统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体系 |
第一节 考核的基本原则、对象、内容和方法 |
一、考核基本原则 |
二、考核对象 |
三、考核内容 |
四、考核方法 |
第二节 构建考核指标体系 |
一、关键绩效指标 |
二、根据不同类别考核对象确定绩效指标 |
第三节 考核周期和流程设计 |
一、个人述职 |
二、考核 |
三、审核 |
四、公示 |
五、反馈 |
六、复核 |
第四节 正确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
一、建立凭绩效提拔干部的任贤机制 |
二、建立凭绩效进行奖励的激励机制 |
三、建立凭绩效进行调训的培训机制 |
四、建立凭绩效进行教育的诫勉机制 |
第五节 加强曲靖市税务系统公务员绩效考核的保障措施 |
一、加强绩效文化建设 |
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三、优化人员结构和岗位设置 |
四、强化内外部监督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3)河北省A县农村两委干部腐败问题及惩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惩治农村两委干部腐败问题的理论基础 |
2.1 农村两委干部腐败的界定 |
2.1.1 农村两委干部 |
2.1.2 腐败 |
2.1.3 农村两委干部腐败 |
2.2 农村两委干部腐败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权力寻租理论 |
2.2.2 权力制衡理论 |
2.2.3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 |
2.3 惩治农村两委干部腐败问题的重要意义 |
2.3.1 提升村两委干部队伍素质 |
2.3.2 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
2.3.3 实现“三不”一体推进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河北省A县农村两委干部腐败与惩治腐败现状 |
3.1 河北省A县近年腐败问题基本情况 |
3.1.1 河北省A县经济社会情况 |
3.1.2 河北省A县近三年腐败问题基本情况 |
3.1.3 河北省A县近三年农村两委干部的腐败问题基本情况 |
3.2 河北省A县惩治农村两委干部腐败的基本措施 |
3.2.1 拓宽信访举报渠道 |
3.2.2 日常监督和政治巡察相结合 |
3.2.3 突出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 |
3.2.4 注重办案安全和办案实效 |
3.3 河北省A县农村两委干部腐败问题主要特点及危害 |
3.3.1 “能人式”腐败 |
3.3.2 “寻租式”腐败 |
3.3.3 “变通式”腐败 |
3.3.4 “挥霍式”腐败 |
3.3.5 “专权式”腐败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河北省A县农村两委干部腐败问题的成因 |
4.1 农村两委干部综合素质不高 |
4.1.1 农村两委干部人员结构不合理 |
4.1.2 农村两委干部纪法意识淡薄 |
4.1.3 农村两委干部待遇不高 |
4.2 农村两委干部管理宽松软 |
4.2.1 村级监督系统发挥不到位 |
4.2.2 村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
4.2.3 村级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 |
4.3 惩处农村两委干部效果不明显 |
4.3.1 惩处农村两委干部腐败问题力度不够 |
4.3.2 处分结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和效果 |
4.3.3 回访教育不到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河北省A县惩治农村两委干部腐败的对策 |
5.1 提高农村两委干部整体队伍水平 |
5.1.1 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 |
5.1.2 加强村级廉政文化建设 |
5.1.3 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 |
5.2 强化农村两委干部管理 |
5.2.1 转变农村两委干部工作方式 |
5.2.2 落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 |
5.2.3 做实做细监督职责 |
5.3 加大对农村两委干部惩腐力度 |
5.3.1 精准研判信访举报问题线索 |
5.3.2 充分运用“四种形态”进行追责问责 |
5.3.3 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 |
5.4 建立健全预防腐败长效机制 |
5.4.1 完善拒腐防变教育机制 |
5.4.2 健全小微权利清单 |
5.4.3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4)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赓续传统到制度先行: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调试开拓(1978-1992年) |
(一)健全民主法制:为群众监督提供先决条件和制度基础 |
(二)完善制度依据:依法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 |
(三)推进制度落实:恢复设置群众监督辅助性机构 |
二、从科学落实到系统优化: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接续完善(1992-2012年) |
(一)提升信访工作制度化水平 |
(二)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
(三)探索构建群众监督协同配合与权益保障机制 |
三、从重点布局到全面深化: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创新发展(2012年至今) |
(一)推动党内巡视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 |
(二)进一步强化信息公开制度和开门接受监督制度建设 |
(三)制定和完善更加细密周详的群众监督反馈和保障机制 |
四、结语与思考 |
(5)新时代党政干部分类及其选拔任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二章 党政干部分类及其选拔任用机制理论分析 |
一、党政干部分类理论分析 |
(一)从职位类别角度分类 |
(二)从单位性质角度分类 |
(三)从岗位性质角度分类 |
(四)从职位权利重要性角度分类 |
(五)从掌握资源角度分类 |
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及其优劣理论分析 |
(一)选任制的优劣分析 |
(二)委任制的优劣分析 |
(三)考任制的优劣分析 |
(四)聘任制的优劣分析 |
(五)公开选拔的优劣分析 |
(六)竞争上岗的优劣分析 |
第三章 当前党政干部分类及其选拔任用机制问题研究 |
一、适合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分类体系尚未建立 |
(一)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干部选任分类体系 |
(二)已有分类因角度不同导致分类结果不一致 |
(三)当前缺乏从选拔任用角度划分党政干部分类体系 |
(四)少数单位根据需要随意分类,分类缺少规范性 |
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单一 |
(一)选拔方式单一 |
(二)任用方式单一 |
三、党政干部分类与选拔任用方式的错配 |
(一)不同类别的党政干部用同一种方式选用 |
(二)选拔任用党政干部方式匹配存在随意性 |
(三)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被滥用 |
第四章 新时代党政干部分类及其选拔任用机制的构建建议 |
一、新时代新型党政干部分类与分类选拔任用机制匹配的逻辑关系 |
(一)党政干部合理分类为建立分类选拔任用机制提供基础和前提 |
(二)党政干部合理分类是解决分类选拔任用问题的有效途径 |
二、新时代新型党政干部分类体系的构建建议 |
(一)领导成员类 |
(二)非领导成员类 |
(三)已任职级党政干部类 |
(四)初任职级党政干部类 |
三、新时代党政干部分类选拔任用机制的构建建议 |
(一)领导成员类党政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构建建议 |
(二)非领导成员类党政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构建建议 |
(三)已任职级类党政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构建建议 |
(四)初任职级类党政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构建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C市税收管理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和内容 |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
二、研究内容的创新 |
三、研究对象的创新 |
第二章 政务公开一般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
二、税收管理基层政务公开 |
第二节 政务公开理论基础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三、后工业社会理论 |
四、信息共享理论 |
第三章 C市税收管理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基本情况 |
一、高位统筹谋划,及时启动试点工作 |
二、深入调查研究,理清试点工作思路 |
三、编制标准规范,构建公开制度体系 |
四、州县联动协同,有序推进试点实施 |
第二节 主要做法 |
一、整合资源,畅通政务公开渠道 |
二、立足实际,做好改进提升求实效 |
三、集成创新,探索政务公开新模式 |
四、注重实效,以公开促服务质效提升 |
第三节 典型经验 |
一、全面贯彻落实公开规定 |
二、积极拓展丰富公开内容 |
三、做好信息公开保密审查 |
四、不断健全完善公开方式 |
五、规范优化公开流程 |
六、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为起点 |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第四章 税收管理政务公开的国际借鉴 |
第一节 国外税收管理政务公开的主要做法 |
一、美国税务公开的做法 |
二、英国税务公开的做法 |
三、法国税务公开的做法 |
四、日本税务公开的做法 |
第二节 国外税收管理政务公开做法对我国的启示 |
一、要建立政务公开立法保障 |
二、要用法条明确公开和不公开的范围 |
三、要建立统一的公开平台 |
第五章 推进税收管理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推进“五公开”标准化 |
一、加大标准化规范化清单的试点完善力度 |
二、加大基层法理审查试点力度 |
三、加大标准化规范化流程的试点完善力度 |
四、加大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公开的试点力度 |
五、加大标准化规范化基层政务公开特色内容的试点力度 |
第二节 加强平台标准化建设 |
一、标准化建设管理层级网站 |
二、提高层级网站“互联网+政务”信息化水平 |
三、加强层级网站与其它媒体之间协同联动 |
四、拓宽层级网站公开内容维度 |
第三节 提高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程度 |
一、细化政务公开公众参与事项范围 |
二、优化政务公开公众参与互动模式 |
三、注重政务公开公众参与效果 |
第四节 强化政务公开组织队伍建设 |
一、健全政务公开领导机制 |
二、加强政务公开人才工作 |
三、强化队伍考核评估工作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综述 |
(三)研究理论工具与方法 |
1、理论工具 |
2、研究方法 |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创新与不足 |
1、研究思路 |
2、创新之处 |
3、不足之处 |
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相关概述 |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和功能特点 |
1、事业单位的概念 |
2、事业单位的功能特点 |
3、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 |
(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概念、原则、意义 |
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概念 |
2、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原则 |
3、公开招聘的作用 |
三、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发展现状 |
(一)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现状调查 |
1、调查设计 |
2、调查目标 |
3、调查方法 |
(二)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调查结果分析 |
1、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成效 |
2、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存在的问题分析 |
四、完善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对策建议 |
(一)强化政策规范,提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制度化 |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2、大胆创新突破,探索符合X市实际的配套措施 |
3、增强微观程序的科学性 |
(二)突出分类,提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科学化 |
1、完善分级分类,积极探索招聘考试形式多样性 |
2、增强笔试测试的内容针对性 |
3、提高面试工作的规范性 |
(三)扩大政策宣传,提高考生参与权知情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二 :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调查问卷(考生版) |
附录三 :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调查问卷(管理人员版)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0.2 相关概念解析 |
0.3 研究现状分析 |
0.3.1 经济民主思想研究现状 |
0.3.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现状 |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0.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章 体系生成: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形成背景和过程 |
1.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背景 |
1.1.1 时代背景:世情、国情与党情出现新变化 |
1.1.2 历史镜鉴:对二战后各主要国家经济实践的深刻反思 |
1.1.3 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
1.1.4 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经济民主思想 |
1.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 |
1.2.1 酝酿萌发阶段 |
1.2.2 积极探索阶段 |
1.2.3 初步形成阶段 |
1.2.4 成熟完善阶段 |
第2章 制度保障: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民主 |
2.1 所有制与经济民主 |
2.1.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经济民主的根本前提 |
2.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经济民主内涵 |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民主 |
2.2.1 经济主体的基本含义 |
2.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 |
2.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民主内涵 |
2.3 分配制度与经济民主 |
2.3.1 重新确立物质利益原则 |
2.3.2 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拨乱反正 |
2.3.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经济民主内涵 |
第3章 基本任务:经济管理民主化 |
3.1 经济管理民主化的提出 |
3.2 经济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 |
3.2.1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原则 |
3.2.2 “民主集中制”原则 |
3.2.3 “权、责、利相统一”原则 |
3.2.4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
3.2.5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原则 |
3.3 宏观经济民主管理的全面推进 |
3.3.1 给政府分权:处理好党政关系 |
3.3.2 给地方分权:处理好上下关系 |
3.3.3 给企业分权:处理好政企关系 |
3.3.4 给集体经济组织分权:处理好政社关系 |
3.4 企业民主管理的全面推进 |
3.4.1 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
3.4.2 让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 |
第4章 关键环节:经济决策民主化 |
4.1 经济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
4.1.1 经济决策在党和政府决策中的地位 |
4.1.2 经济决策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4.1.3 经济决策的重要作用 |
4.2 经济决策民主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4.3 经济决策民主制定 |
4.3.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决策制定的必要条件 |
4.3.2 群众路线:经济决策制定的基本方法 |
4.3.3 民主集中制:经济决策制定的重要保证 |
4.4 经济决策民主执行 |
4.4.1 “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经济决策执行的动力之源 |
4.4.2 “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经济决策执行的必然选择 |
4.4.3 “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经济决策执行的重要原则 |
4.5 经济决策民主检验 |
4.5.1 “实践”:经济决策检验的唯一标准 |
4.5.2 “三个有利于”:经济决策检验的具体标准 |
第5章 实践成效:经济行为的民主化变迁 |
5.1 生产行为从行政调控向自主经营的变迁 |
5.1.1 计划体制时期行政调控下的生产 |
5.1.2 改革开放后生产向自主经营的转变 |
5.2 交换行为从计划调拨向市场配置的变迁 |
5.2.1 计划体制时期计划调拨下的交换 |
5.2.2 改革开放后交换向市场配置的转变 |
5.3 分配行为从平均主义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变迁 |
5.3.1 计划体制时期平均主义下的分配 |
5.3.2 改革开放后分配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转变 |
5.4 消费行为从计划调节向适度可持续的变迁 |
5.4.1 计划体制时期计划调节下的消费 |
5.4.2 改革开放后消费向适度可持续的转变 |
第6章 理论解析: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和特点 |
6.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 |
6.1.1 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制度基础 |
6.1.2 中国共产党:经济民主的领导核心 |
6.1.3 发展生产力:经济民主的物质前提 |
6.1.4 人民自主:经济民主的价值诉求 |
6.1.5 人的全面发展:经济民主的终极目标 |
6.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特点 |
6.2.1 坚持经济与民主的统一 |
6.2.2 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
6.2.3 坚持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统一 |
6.2.4 坚持经济自由与经济平等的统一 |
6.2.5 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
6.2.6 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 |
第7章 现实观照: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当代价值 |
7.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理论价值 |
7.1.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7.1.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是持续推进经济民主事业的重要指南 |
7.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实践价值 |
7.2.1 进一步创设有利于经济民主的政治法律环境 |
7.2.2 全面深入推动经济管理民主化进程 |
7.2.3 全面深入推动经济决策民主化进程 |
7.2.4 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和现实研究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城市社区党建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节 城市社区组织的内涵界定 |
一、城市社区的概念及其类型 |
二、城市社区组织的概念及其类型 |
第二节 城市社区党建的内涵界定 |
一、城市社区党建的概念诠释 |
二、城市社区党建的逻辑边界 |
三、城市社区党建的功能定位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思想阐释 |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形式 |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 |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制度 |
第二节 列宁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阐述 |
一、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设置 |
二、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方式 |
三、党的基层组织的队伍建设 |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 |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城市基层党建的探索实践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基层党建的新场域 |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城市基层党建的摸索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城市基层党建的曲折发展 |
第二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城市社区党建的探索实践 |
一、改革开放起步和全面展开时期城市社区党建的探索实践 |
二、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城市社区党建的探索尝试 |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城市社区党建的新阶段 |
第三节 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新进展新挑战 |
一、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创新推进 |
二、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基本特征 |
三、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现实挑战与存在问题 |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经验 |
一、必须始终发挥全面领导作用,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
二、必须强化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 |
三、必须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破解党组织“三化”问题 |
四、必须适应社会结构阶层变迁,持续创新组织设置方式 |
五、必须以社区党建为基础,构建城市大党建格局 |
六、必须突出社区党建引领功能,提高社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
第四章 城市社区党建的福州实践 |
第一节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
一、完善党的组织设置 |
二、强化党支部堡垒作用 |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
四、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 |
五、加强党内制度建设 |
第二节 党的十八大前的实践探索:福州市鼓楼区“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 |
一、强化一个领导 |
二、建设三支队伍 |
三、健全五项机制 |
第三节 新时代的实践探索:“13335”军门社区工作法 |
一、坚持党建引领 |
二、健全三项机制 |
三、搭建三个平台 |
四、强化三项保障 |
五、打造“五在社区” |
第四节 福州市鼓楼区社区党建的实证调查 |
一、设计思路与样本分析 |
二、调查现状 |
三、成因分析 |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城市社区党建的对策思考 |
第一节 以城市基层治理基层党建新格局推进社区党建新发展 |
一、从破解城市基层治理新难题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
二、从扩大城市基层党建覆盖面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
三、从增强城市基层党建系统性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
第二节 以协调社区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关系推进社区党建新发展 |
一、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 |
二、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治理中的自治作用 |
三、提升社区工作服务站专业水平 |
四、增强社会组织参与主体性 |
五、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 |
第三节 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推进社区党建新发展 |
一、正确认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定位 |
二、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职责 |
三、严肃社区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 |
四、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
第四节 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进社区党建新发展 |
一、区域化统筹整合服务资源 |
二、精细化项目拓展服务内涵 |
三、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
四、系统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
结语 |
附录1 福州市鼓楼区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问卷调查(社区居民) |
附录2 福州市鼓楼区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基层法治离我们有多远? |
二、基层治理的法治悖论 |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四、基本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限定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方向 |
第一节 基层政府的职能与职权 |
一、基层政府职能与职权的规范分析 |
二、基层政府职权的法律特征 |
第二节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现状分析 |
一、基层政府失灵与政府权力异化 |
二、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异化之根源 |
第三节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价值塑造 |
一、基层政府治理的理念误区与极端倾向 |
二、合法性: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价值底线 |
三、有效性: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价值重塑 |
四、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三维架构 |
第三章 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化 |
第一节 基层政府权力配置失衡及其解决路径 |
一、问题意识:纵向权力配置失衡 |
二、制度性根源:法定职权与管理的错位 |
三、关于基层乡镇政府地位的理论主张 |
第二节 强镇扩权:基层政府赋权改革探索与反思 |
一、改革历程与实践样本 |
二、行政性分权:强镇扩权改革的路径反思 |
第三节 基层政府赋权的法治化路径 |
一、确立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 |
二、明确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目标:建设基层服务型政府 |
三、健全基层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保障 |
第四章 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法治化 |
第一节 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实践图景——以上海群租治理为例 |
一、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现实——群租治理的真实场景 |
二、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依据——群租治理的政策推进 |
三、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过程——群租治理中的街镇角色 |
第二节 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现实特征 |
一、基层政府权力的“运动式运行”困境 |
二、基层政府权力的“压力型运行”困境 |
三、基层政府权力的“失调型运行”困境 |
第三节 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法治化建构 |
一、基层政府权力行使的法治框架 |
二、基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法治化 |
三、基层政府行政决策的法治化 |
四、基层政府行政执法的法治化 |
第五章 基层政府权力监督的法治化 |
第一节 基层政府权力腐败的表象与根源 |
一、基层政府权力腐败:硬腐败与软腐败 |
二、基层政府权力廉政监督与效能监督的统一 |
第二节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廉洁性监督 |
一、基层政府权力腐败的危害性 |
二、基层政府权力运行腐败的根源分析 |
三、价值导向:从事后惩戒转向事前预防 |
四、基层政府权力监督的制度化构建 |
第三节 基层政府权力效能监督的法治化 |
一、基层政府效能监督的实证分析:以2019年D区街镇考核为例 |
二、基层政府效能监督的法治困境 |
三、基层政府效能监督法治化的改进路径 |
第六章 余论: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未来展望 |
第一节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法治虚无主义批判 |
一、基层治理中法治虚无主义的新变异 |
二、基层法治虚无主义的形态与后果 |
第二节 警惕基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法治浪漫主义 |
一、法治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 |
二、法治浪漫主义的迷惑性与危害性 |
第三节 坚持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的法治现实主义 |
一、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背景 |
二、秉持法治现实主义的渐进改革立场 |
三、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的渐进实现路径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兼怀人生四十 |
四、选拔营以下干部试行“五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巡视制度的改革绩效、政治功用与政策建议[J]. 王冠,任建明. 领导科学论坛, 2021(10)
- [2]曲靖市税务系统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研究[D]. 滕炫毅.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3]河北省A县农村两委干部腐败问题及惩治对策研究[D]. 栗晨雪. 燕山大学, 2020(07)
- [4]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演进研究[J]. 於天禄. 理论导刊, 2020(11)
- [5]新时代党政干部分类及其选拔任用机制研究[D]. 熊芸.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2020(12)
- [6]C市税收管理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D]. 李贵兴.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 訾爱涛. 郑州大学, 2020(02)
- [8]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D]. 孙贵林. 湘潭大学, 2020(12)
- [9]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社区党建的历史和现实研究 ——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D]. 张晓容.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10]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法治化问题研究[D]. 翟磊.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