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论文_付瑞壮

导读:本文包含了颅内肿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肿瘤,颅内,动脉瘤,血肿,合浦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细节性。

颅内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付瑞壮[1](2020)在《颅内肿瘤的CT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和鉴别诊断颅内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经术后病理学确诊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T与MR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效果。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幕上肿瘤32例,占42.11%;幕下肿瘤44例,占57.89%。所有患者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均为颅脑恶性肿瘤,CT检查的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9.47%,80.26%,均明显低于MRI检查的100.00%,100.00%,差异显着(P<0.05)。结论 MRI较CT在颅内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方面明显更高,且能够进行准确定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20年01期)

楚燕飞,王辉,张旋,刘博,郑鲁[2](2019)在《颅内肿瘤术后出血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肿瘤术后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4例硬膜外血肿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8例术区出血沿原手术入路进入术区清除血肿。结果术后第1天复查CT示:血肿完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2例。术后3 d因脑干功能衰竭死亡1例。11例随访1~10年,Karnofsky评分100分3例,60~90分6例,30~50分2例。结论术中彻底止血、全切除肿瘤、缓慢减压及预防术后血压增高等有助于预防颅内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及早发现颅内出血。(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曹传里,王刚,王倩[3](2019)在《广西合浦可县内治疗颅内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曹传里 王刚 记者王倩)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王大叔的儿子感激地对神经外科主任曾文说:“我父亲能够康复,多亏国家的健康扶贫政策和你们的精心治疗。”王大叔今年69岁,是合浦县廉州镇一名贫困户。10月(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9-12-05)

陈桂增,李少鹏,杨彬源[4](2019)在《3D打印技术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经确诊为颅内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治疗前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及CT进行影像学检查再制定手术方案;观察组在利用患者MRI和CT的医学成像通信(DICOM)数据的基础上对其肿瘤进行叁维建模,采用3D打印技术重建患者肿瘤模型并制定手术方案。术后3 d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利用MRI检查患者全切程度和脑梗塞发生率;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患者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参数,同时用卡氏功能(KPS)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在术后出现脑梗塞,对照组中有6例术后出现脑梗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CBV和CBF参数分别为(2.81±0.53) mL/100 g、(65.83±14.76) m 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4±0.89) mL/100 g、(51.24±16.57) mL/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MTT和TTP参数分别为(43.50±5.43) s、(3.04±1.08) 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94±6.31) s、(3.93±1.62) 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KPS评分为(91.67±2.50)分,高于对照组的(81.33±3.7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能够有效模拟和反映患者颅内肿瘤的组织结构情况,方便主治医师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术后脑梗塞的发生情况,为颅内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临床依据。(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窦晓南[5](2019)在《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切除患者术后ICU综合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切除患者术后ICU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并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护理,试验组则实施术前综合护理干预。采用ICU环境压力源量表比较两组患者从神经外科ICU转入神经外科普通病房时的压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住神经外科ICU的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ICU环境压力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的在ICU的平均住院天数显着短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颅内肿瘤患者中,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入住ICU的压力和不良情绪,缩短入住ICU的天数,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1期)

刘海娜[6](2019)在《颅内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颅内肿瘤的患者90例,对术后可能造成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超过45岁、幕下肿瘤、手术时间超过4 h、后颅窝手术、术后卧床时间超过7 d以及术后脑脊液漏是肿瘤切除术后引起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过45岁、术后脑脊液漏以及手术时间超过4 h是肿瘤切除术后引起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超过45岁、术后脑脊液漏以及手术时间超过4 h是肿瘤切除术后引起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护,可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焦建同,孙骏,程超,黄进,黄维一[7](2019)在《血管内介入栓塞合并有颅内肿瘤的动脉瘤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合并有颅内肿瘤的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合并有颅内肿瘤的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行介入栓塞后再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13例患者行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患者行支架辅助栓塞。结果 15例患者介入栓塞手术顺利,未见明显介入相关并发症;患者介入栓塞后,肿瘤切除顺利; 3例患者出现开颅手术相关并发症,但与介入手术无关。对13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动脉瘤栓塞完全,未出现介入和开颅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合并有颅内肿瘤的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健,贾鹏飞,杨韬,许竣[8](2019)在《颅内肿瘤放射治疗CT定位体表标记点选择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颅内肿瘤放射治疗定位体表标记点位置选择对后续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颅内肿瘤患者59例,定位体表标记点选眉间为正中参考点,两侧为翼点,分析体表标记点中心层面到治疗层面之间X轴(左右方向)、Y轴(腹背方向)、Z轴(头脚方向)叁个方向治疗床位移不同距离对摆位误差ΔX(左右方向)、ΔY(腹背方向)、ΔZ(头脚方向)的影响以及总体位移S(分为长距离组和短距离组)对总体摆位误差ΔS的影响。结果:各方向摆位误差短距离组ΔX 1.6±1.5 mm、ΔY 2.2±1.5 mm、ΔZ 1.7±1.2 mm、ΔS 3.8±1.7 mm;长距离组ΔX 2.0±1.7mm、ΔY 2.1±1.1 mm、ΔZ 1.5±1.4 mm、ΔS 3.8±1.3 mm。长距离组和短距离组配准后各方向摆位误差(ΔX、ΔY、ΔZ)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摆位误差(ΔS)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行放射定位CT时,体表标记点常规选择正中为眉间,两侧为翼点,无需对肿瘤相对于体表标记点是否偏移进行判断。(本文来源于《交通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慧,刘梅,王婷,李维佳[9](2019)在《探究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对颅内肿瘤患者治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对颅内肿瘤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70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对照组围手术期持续开展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满意度、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颅内肿瘤治疗的配合度、颅内肿瘤治疗后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心理功能状态、手术应激程度的指标水平、颅内肿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满意度、心理功能状态、手术应激程度的指标水平、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颅内肿瘤治疗的配合度、颅内肿瘤治疗后住院的时间、颅内肿瘤手术并发症率对比常规组有优势,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早期心理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有效减轻患者应激水平,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1期)

苏清彬,石冰,陈玮玮[10](2019)在《细节性护理配合动脉瘤夹闭术对颅内肿瘤患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细节护理配合动脉瘤夹闭术对颅内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3月由同一主刀医生行单个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40例,其中20例纳入干预组,20例纳入对照组,干预后对2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和皮肤问题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66.00±14.65)min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84.00±26.98)min,P<0.05;干预组患者实际手术时间(212.50±51.05)min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70.50±45.85)min,P<0.05;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间皮肤问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性护理配合动脉瘤夹闭术能缩短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和实际手术时间,预防压疮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中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颅内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肿瘤术后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4例硬膜外血肿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8例术区出血沿原手术入路进入术区清除血肿。结果术后第1天复查CT示:血肿完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2例。术后3 d因脑干功能衰竭死亡1例。11例随访1~10年,Karnofsky评分100分3例,60~90分6例,30~50分2例。结论术中彻底止血、全切除肿瘤、缓慢减压及预防术后血压增高等有助于预防颅内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及早发现颅内出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颅内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1].付瑞壮.颅内肿瘤的CT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

[2].楚燕飞,王辉,张旋,刘博,郑鲁.颅内肿瘤术后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9

[3].曹传里,王刚,王倩.广西合浦可县内治疗颅内肿瘤[N].健康报.2019

[4].陈桂增,李少鹏,杨彬源.3D打印技术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初步应用[J].海南医学.2019

[5].窦晓南.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切除患者术后ICU综合征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6].刘海娜.颅内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7].焦建同,孙骏,程超,黄进,黄维一.血管内介入栓塞合并有颅内肿瘤的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8].陈健,贾鹏飞,杨韬,许竣.颅内肿瘤放射治疗CT定位体表标记点选择探讨[J].交通医学.2019

[9].张慧,刘梅,王婷,李维佳.探究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对颅内肿瘤患者治疗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0].苏清彬,石冰,陈玮玮.细节性护理配合动脉瘤夹闭术对颅内肿瘤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

论文知识图

提取纯化HPK1WT和HPK1Mutant蛋白进行...、CD133以及AMF在侧群细胞和非侧群...胶质瘤U25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组织学图...恶性胶质瘤根据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颅内肿瘤颅内肿瘤常规MRI扫描检查结果

标签:;  ;  ;  ;  ;  ;  ;  

颅内肿瘤论文_付瑞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