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智能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智能,作战,节点,传感器,轨迹,卡尔,弹道。
智能雷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刘立芳,齐小刚[1](2019)在《基于遗传算法的反坦克智能雷场作战方案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雷场费效因素、多目标打击、目标撤退等因素,建立非线性作战方案规划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迭代求解最优作战方案。通过Matlab仿真对比不同毁伤次数、毁伤代价、智能雷布设密度条件下智能雷场对坦克的毁伤效能,确定最优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最优化迭代求解的作战方案可以有效提高雷场作战效能,指导智能雷场对坦克实施准确打击,确定反坦克智能雷场合理布雷密度。(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翰朋,宣兆龙[2](2018)在《智能雷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雷是新概念弹药,是能够自主探测、识别、定位和主动攻击多种目标的智能化武器系统和作战平台。介绍了智能雷的产生背景,作用原理,并根据用途分类介绍智能雷的典型产品和发展情况,分析了智能雷传感器、战斗部、快速布设、智能雷场等关键技术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周昂扬,张志安,盛娟红[3](2018)在《基于网格划分的移动智能雷覆盖与修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移动智能雷的覆盖与修复问题,在目标区域信息已知且节点能够自由移动和精确定位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基于网格划分的研究策略。根据移动智能雷的实际工作过程,首先从降低能耗的角度给出具体的雷场网格覆盖形成算法。然后采用分布式信息融合的拓扑结构,提出一种以邻居节点阀值作为判断标准的分布式雷场缺口信息融合算法。最后针对雷场中出现矩形缺口的情况,设计依据雷场受损程度的网格化修复算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能在MFC平台下完成仿真应用程序的编写。(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8年01期)
吴石水,华宇宁,郝永平[4](2016)在《基于智能雷场的一种平面多路径路由协议的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智能雷场中节点能量受限的缺点,借鉴平面路由协议反向路由的思想,提出一种新的平面多路径路由协议(FMR):使用多条路径轮流传递数据,避免了某条链路的开销过大,降低了网络的能量消耗。在NS2仿真平台上实现对FMR多路径路由协议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AODV协议相比较,FMR表现在一次发送数据包至控制中心的过程中端到端时延更低,具有更好的节点剩余能量;在节点的多次发送的数据包至控制中心的过程中,网络中节点的利用率更高,网络中的能量更加均衡。(本文来源于《机电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本刊编辑部[5](2016)在《智能雷沃 以全新品牌形象起航》一文中研究指出刚结束的2016上海宝马展上,雷沃工程机械集团以"智能雷沃品质诚诺"为主题,携全新升级的挖掘机、装载机产品亮相本届展会,并向外界发布雷沃工程机械新品牌形象与品牌战略。全新品牌形象亮相雷沃全新品牌形象在继承雷沃品牌原有优秀基因的基础上,构建起全新的雷沃品牌理念体系,确定了"世界非公路行走机械装备领先品牌"的定位,提出了"以创新的科技实现人、产品、资源、(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与维修》期刊2016年12期)
周昂扬[6](2016)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移动智能雷定位与覆盖修复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战场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地雷,作为一种传统的防御型武器,在这场军事变革中获得了新生。以网络化、智能化为特点的现代雷场系统一经出现就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对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移动智能雷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节点定位和雷场的覆盖修复问题上。节点的定位是雷场协同作战的前提和保障,精确的定位对实现雷场的阵型布设和对入侵目标的监测打击十分有利。覆盖修复则直接关系到雷场对目标区域的封锁质量和系统的生命周期,具有重要的战术意义。本文正是针对移动智能雷系统的定位与覆盖修复两大问题进行研究。深入调研了国内外网络化智能雷场的研究现状,对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定位方法和覆盖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介绍,确定了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测距的节点定位算法和网格划分的雷场覆盖策略。本文首先完成了以CC2430/CC2431为核心的节点硬件电路设计,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保障。在定位问题上,通过比较确定了基于对数正态阴影的无线电信号传输基本模型,选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RSSI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具体的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位实验,指出了传统的基于距离加权的叁角形质心定位算法存在的叁点不足,并提出了一种以重迭区域面积为权值的定位算法,利用MATLAB仿真实验证实了改进算法的优越性。在对覆盖修复问题的研究中,根据移动智能雷场的实际工作过程,首先介绍了常用的网格划分方法,并从降低能耗的角度给出了具体的雷场网格覆盖形成算法。然后采用分布式信息融合的拓扑结构,提出了一种以邻居节点阀值作为判断标准的分布式雷场缺口信息融合算法。接着针对雷场中出现矩形缺口的情况,设计了依据雷场受损程度的网格化修复算法。最后在MFC平台下完成了仿真应用程序的编写,证实了上述算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李大勇,赵俊利,王妍,王立君[7](2016)在《扫描器布置方式对智能雷扫描轨迹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不改变智能雷子雷本体结构的情况下扩大其扫描面积,进而增大攻击范围,提出了一种新型扫描器布置方式。先应用高等动力学原理建立所需的坐标系,并为获得飞行扫描轨迹,推导出子雷飞行的六自由度弹道方程。然后通过空间解析几何方法获得子雷扫描器在地面的扫描轨迹方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将数学模型转换为可仿真的离散模型,并利用Matlab进行计算机仿真。最后将新型扫描器布置方式得到的扫描轨迹与传统的布置方式得到的轨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轨迹扫描圆的横向幅度和对目标的捕获概率更大,新型扫描器布置方式能够增大智能雷攻击范围。(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期刊2016年03期)
王苗苗,王玲,郝永平[8](2016)在《基于智能雷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中,多属性决策在事先确定好的有限数目备选方案中用于偏好决策.多属性决策中使用的因素权值通常都是固定的,无法反应真实情况从而影响数据融合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多属性决策和变权理论相结合用于威胁评估.实验表明,与使用多属性决策相比,该方法有效地发挥了多属性决策和变权理论各自的优越性,所得结果准确地反映了目标真实的威胁程度.给智能雷场作战指挥决策提供了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理论方法.(本文来源于《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期刊2016年02期)
王妍[9](2016)在《反坦克智能雷气动特性及飞行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坦克智能雷是国内外重点研制的用于攻击坦克顶甲的作战平台,它能自动预警、搜索、辨识并跟踪目标,找准合适的时间对装甲目标发射EFP,给敌方造成毁灭性打击。反坦克智能雷的气动力特性是指智能雷在扫描目标过程中受到的气动控制力和力矩。智能雷空气动力计算与飞行稳定性分析是完成总体空气动力设计和研究智能雷的运动规律的先决条件。本文所做的研究为智能雷的研制和使用从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方面提供理论基础,最终提高智能雷的总体性能。本文首先基于刚体动力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反坦克智能雷发射装置的设计方案。该结构可以实现反坦克智能雷以规定的射角发射并在空中稳定地扫描目标。其次运用有限元软件FLUENT分别对雷体不旋转和雷体旋转两种情况下智能雷所受的气动力和力矩进行了数值计算。对于雷体无自转角速度的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阻力系数的值比较大,有利于智能雷维持扫描稳定状态,随着攻角绝对值的不断增加,阻力系数的值也逐渐增大,呈现抛物线的形状。不同攻角下智能雷附近的流场变化很大是导致其飞行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对于雷体以角速度35r s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相同马赫数下旋转后的智能雷的阻力系数要远大于无旋转的情形。并且阻力系数随攻角绝对值变大增幅不大。最后,分析了智能雷进行扫描运动的稳定性并建立单扫描器智能雷的飞行动力学模型。使用Matlab编程,讨论了不同发射状态对于维持子弹药稳定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增加自转角速度能够在保证稳定性的条件下扩大智能雷的扫描范围。而增大俯仰角,俯仰角速度,偏航角和偏航角速度初始值都会导致智能雷扫描光轴倾斜幅度变大,造成智能雷越来越不稳定。本文的研究一定程度上为优化智能雷扫描轨迹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6-05-25)
张强[10](2016)在《智能雷场节点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具有广域和自寻的功能为特征的第叁代智能地雷出现和发展起来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敏锐的注意到网络通信技术,尤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国防军事领域的重要作用.各国的国防军事部门纷纷开展基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第四代智能雷场的研究,即网络化智能雷场。在智能雷场网络系统中,只有基于地雷节点位置信息的数据交换,才能使各个地雷节点之间实现分工协作,实现智能雷场对封锁区域内的目标实现精确识别、捕捉和打击,共同完成对部署战区的封锁,使作战效能发挥到最佳。因此,智能雷场网络中地雷节点的定位技术是智能雷场技术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调研了目前国内外在智能雷场网络节点定位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智能雷场的实际定位要求,深入研究分析了现有典型的几种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方法,通过网络化节点定位、定位精度、对硬件性能的要求等几方面的对比确定了基于接收的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RSSI)测距的定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RSSI数据预处理方法,提出了基于卡尔曼-均值滤波的测距方法,通过对卡尔曼滤波算法处理后的数据再次进行均值处理,减小了长时间大干扰的影响,使得滤波曲线收敛更快,波动更小,并对均值滤波、高斯滤波、卡尔曼和卡尔曼-均值分别计算模型中的A和p值,建立各自的无线电传输模型,结合实测的数据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卡尔曼-均值滤波方法的可行性。在节点位置坐标计算方法中,改进了叁边定位法,采用基于质心思想的叁边质心定位方法,减小了因锚节点位置参数利用不充分带来的误差,并通过MATLAB仿真和定点实测实验进行了验证。最后设计了基于STM32和CC2530芯片的智能雷场节点定位系统的硬件,并在此硬件平台上实现了对算法的验证。(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1-01)
智能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智能雷是新概念弹药,是能够自主探测、识别、定位和主动攻击多种目标的智能化武器系统和作战平台。介绍了智能雷的产生背景,作用原理,并根据用途分类介绍智能雷的典型产品和发展情况,分析了智能雷传感器、战斗部、快速布设、智能雷场等关键技术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智能雷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静,刘立芳,齐小刚.基于遗传算法的反坦克智能雷场作战方案规划[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2].李翰朋,宣兆龙.智能雷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J].现代防御技术.2018
[3].周昂扬,张志安,盛娟红.基于网格划分的移动智能雷覆盖与修复算法[J].兵工自动化.2018
[4].吴石水,华宇宁,郝永平.基于智能雷场的一种平面多路径路由协议的仿真[J].机电技术.2016
[5].本刊编辑部.智能雷沃以全新品牌形象起航[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6
[6].周昂扬.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移动智能雷定位与覆盖修复问题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7].李大勇,赵俊利,王妍,王立君.扫描器布置方式对智能雷扫描轨迹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MeasurementScienceandInstrumentation.2016
[8].王苗苗,王玲,郝永平.基于智能雷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16
[9].王妍.反坦克智能雷气动特性及飞行稳定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6
[10].张强.智能雷场节点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