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人格论文_史婷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想人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格,理想,儒家,孔子,君子,内圣外王,克己复礼。

理想人格论文文献综述

史婷婷[1](2019)在《试论孔子与老子基于理想人格塑造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创建了以"仁礼合一"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框架,老子提出知足不争、少私寡欲、柔弱守雌的教育理论。孔子与老子既塑造了圣人理想人格,在道德教育内容的具体建构方面,亦开创出不同的发展路向。深入挖掘以孔子、老子为代表的儒道两家德育思想,追寻可亲可敬的人格榜样,开拓与道合一、守道同德的理想之境,传承创新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追求的理想人格价值目标,对于今天坚定并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有极大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2](2019)在《衣雪峰:盛世书风与理想人格》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2月,我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观看颜真卿特别展,四次排长队近距离拜观颜真卿《祭侄文稿》真迹,也整体通览了自甲骨金文至晚清的中日书法名作巨制,感受颇深。一、日本学者将展名定为"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从字面看,意味着颜真卿的书史地位超越了王羲之的书史地位。尽管按照王国维先生说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不同时代的文学史或艺术史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也就无所谓谁超越谁。所以日本学者的这一提法、这一定位,足见大家对于颜真卿的无以复加的推重。(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8期)

武海鹏[3](2019)在《儒家理想人格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圣外王"思想作为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对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该思想强调由内及外、存心养气、由心及物、扩充四端,以个体道德修身和实现自我价值为本,是完满理想人格的体现,更符合人性的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正是社会急需的教育内容。本文基于儒家"内圣外王"为视角,从其渊源及内涵的阐述入手,重点探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启示,旨在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正确定位提供些许参考或助力。(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27期)

高婷婷,鲁瑶[4](2019)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教育理论为着眼点,分析其对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价值和意义,探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实现的具体路径。(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5期)

杨吉华[5](2019)在《缺席的君子:苏轼理想人格追求的双重困境与自我突围》一文中研究指出"君子"从最早指向阶级意义上处于社会高位之人,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在道德蕴意的政治概念,并成为儒家倡导的理想人格模式,为文人士大夫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途径将"立德、立功、立言"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目标追求有机结合起来,并在二者的良性互动中为有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提供了良好契机。当时的儒学复兴运动,也对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建构产生了积极影响。苏轼在继承发展传统儒家君子理论的基础上,在积极追求自我君子理想人格的建构过程中,不但面临着君子理论预设的完满性导致其不可完全实现性所带来的君子缺席之困境,还面临着现实政治斗争复杂性与单纯依靠道德判断难以解决君子缺席的双重困境。集文人、学者与官员于一身的宋代文人士大夫复合型文化身份特点,使苏轼在不断强化自我内在道德修养的基础上,又以深刻的自我反省精神和文化创造活动,在自我世界中构建了一个以君子之道为目标追求和精神皈依的理想世界,从而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内在调和中有效突破了现实世界君子缺席的尴尬处境。(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毋燕燕[6](2019)在《《深衣》:儒家理想人格的象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深衣》是《礼记》第39篇,主要记载了上古时期的深衣样式、深衣各部分设计在礼法层面上所体现的儒家礼仪思想与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一种,深衣上衣下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戴圣《礼记·深衣》),不仅代表着儒者的身份与品格,而且作(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8-15)

朱义禄[7](2019)在《论王夫之的“成人之道”——以人性论为造就理想人格之途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提出了"成人",是儒家理想人格中的一种,后世学者有所涉及,但作了全面且有创见论述的是王夫之。他通过对《易传》"继善成性"的阐发,提出了"性日生日成"的人性论,把人性的完善视为动态的进程,是在人与自然交互作用中实现的。这对以往的人性论是重大的突破。王夫之以为,人性的发展,是感性欲望满足与德性意识造就的相互统一的过程。这对理学家"无我"禁欲主义人性论,是强烈的冲击。王夫之以人性论为突破口,把"成人之道"看作是理想人格造就的途径加以考察,并把它置于实践的基础上。一方面,在人性发展的过程中使自然物人化;另一方面,又在人化过程中发展了人的本质。这使人向着真善美全面发展的方向行进。(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马睿[8](2019)在《孔孟荀儒家哲学建构的理想人格理论及其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怎样培养人创造理想社会?"是儒家哲学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在中国儒家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儒家学者有着不同的理想人格培养方法。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儒家哲学,在对"仁"、"性"等问题的普遍探讨中,提出的道德实践要求为塑造儒家理想人格奠定了理论基础,分析与总结叁者的基本观点、关系及实践路径,对于理解儒家哲学建构的理想人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2期)

费津润[9](2019)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迷失与自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戏曲剧本《代悲白头翁》中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出发,以创作者的视角结合历史文化背景来审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迷失与自赎的表现和成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多追求“内圣型”理想人格,凭借道德担当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实现其社会价值。从剧中宋之问与沈佺期、刘希夷以及其自身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迷失可由扬己抑人的嫉妒心理、权位带来的人格异化及欲望吞噬道德理性等原因导致。因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内圣”规定,自赎也成了其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体现为反省自求时良知的自我发现,以死谢罪式的自我惩罚等多方面,从中可窥视到道德力量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当中发挥着可代宗教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9-06-30)

黄传波[10](2019)在《《黄绣球》:晚清小说理想人格塑造的实践性文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文人对小说极为推重的原因正在于看到小说对改造社会、"新民"的作用。而在"新民"方面,晚清小说中成功的理想人格形象并不多见,《黄绣球》是一个较为成功的理想人格塑造的实践性文本。黄绣球和黄通理并非晚清"新人"理念的简单图解,而是真正对现实有一定映射的理想人格形象,是晚清社会变革实践的形象化产物。(本文来源于《滨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理想人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2月,我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观看颜真卿特别展,四次排长队近距离拜观颜真卿《祭侄文稿》真迹,也整体通览了自甲骨金文至晚清的中日书法名作巨制,感受颇深。一、日本学者将展名定为"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从字面看,意味着颜真卿的书史地位超越了王羲之的书史地位。尽管按照王国维先生说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不同时代的文学史或艺术史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也就无所谓谁超越谁。所以日本学者的这一提法、这一定位,足见大家对于颜真卿的无以复加的推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想人格论文参考文献

[1].史婷婷.试论孔子与老子基于理想人格塑造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

[2]..衣雪峰:盛世书风与理想人格[J].艺术品鉴.2019

[3].武海鹏.儒家理想人格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4].高婷婷,鲁瑶.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路径探析[J].长江丛刊.2019

[5].杨吉华.缺席的君子:苏轼理想人格追求的双重困境与自我突围[J].河南社会科学.2019

[6].毋燕燕.《深衣》:儒家理想人格的象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7].朱义禄.论王夫之的“成人之道”——以人性论为造就理想人格之途的考察[J].船山学刊.2019

[8].马睿.孔孟荀儒家哲学建构的理想人格理论及其培育[J].青年与社会.2019

[9].费津润.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迷失与自赎[D].云南艺术学院.2019

[10].黄传波.《黄绣球》:晚清小说理想人格塑造的实践性文本[J].滨州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恽寿平《锦石秋花图》理想人格-范仲淹像理想人格-公元前497年,孔子五十五岁...圣人品格与佛陀精神-朱熹故里朱子巷-3:“凫雁”、“白鹤”等理想人格画四四..

标签:;  ;  ;  ;  ;  ;  ;  

理想人格论文_史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