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厚度切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厚度,电火花,工件,线切割,加工,在线,工艺。
变厚度切割论文文献综述
吴吉荣[1](2019)在《变厚度工件电火花线切割温度场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理目前并未完善,仍需进行深入分析。变厚度工件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不同于以往的单一厚度工件的加工,需要以各厚度工件表面粗糙度一致性好为目的而非追求单个表面的质量高,同时还要考虑加工效率。实际加工过程存在电极损耗以及电极丝振动现象,影响加工精度。因此,利用有限元技术对变厚度工件的加工微观过程和电极丝振动进行仿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确定了符合的传热高斯热源形态、密度公式、放电通道半径以及各类边界条件,建立了变厚度工件仿真模型,模拟仿真得到了不同电参数变厚度工件表面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据此建立单个电蚀坑模型,并结合电蚀坑组成进行修正,求解了单个电蚀坑体积;分析确定电蚀坑排列为多级重迭,结合实际有效电火花率,求出工件表面蚀除量模型。进一步分析峰值电流、脉冲宽度等电参数的变化对工件表面电蚀坑几何尺寸大小、蚀除体积的影响。对电极丝损耗进行了微观机理的分析,运用ANSYS仿真分析了电极丝表面电蚀坑随峰值电流和脉冲宽度的变化规律。对气中电火花线切割电极丝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电极丝的振动模型,建立电极丝横向自由振动与强迫振动模型,分别从导轮跨距、电极丝张紧力和放电合力方面对电极丝进行有无工件作用时的模态分析,分析导轮跨距和电极丝张紧力和对电极丝固有频率、振幅的影响,分析放电合力的变化对有工件作用时电极丝模态振型的影响。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进行了变厚度工件的液中粗加工实验与气中精加工实验。对比两种介质下的工件表面形貌图,对比分析不同工艺参数的变化对变厚度工件表面质量和蚀除体积的影响。以粗糙度和蚀除量为标准选出切割变厚度工件的最优参数组合。对比实验与仿真得出的结果,验证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及仿真研究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吴林波[2](2019)在《水雾介质中变厚度工件的电火花线切割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火花线切割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加工领域,在切割变厚度工件的过程中,随着工件厚度的变化,工件表面质量和切割速度也会产生较大变化,造成工件表面质量一致性差和切割速度不稳定。为了改善变厚度工件表面加工质量和切割效率,达到表面一致性要求,需要对变厚度工件的切割特性进行研究,找到适用于变厚度工件的切割工艺。通过变厚度工件切割实验研究,运用不同的参数切割工件不同厚度处的表面时工件的表面一致性和切割效率最好,较大提高变厚度工件表面质量和切割效率,对变厚度工件加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变厚度工件在乳化液、蒸汽水雾、超声水雾叁种介质中加工特性实验研究,得到变厚度工件在各种介质下,工件的切割速度、工件表面粗糙度、直线度、工件表面实际切深、材料去除率、放电状态、放电间隙的变化规律。然后,进行蒸汽水雾中变厚度工件的电火花线切割实验研究,通过第一次乳化液中变厚度工件参数优选实验得到第一次粗切最优参数,为水雾中第二次精加工做准备,通过水雾介质中变厚度工件第二次切割单因素实验,得到脉冲参数和偏移量对变厚度工件表面粗糙度和切割速度影响。其次,设计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BBD中心复合实验,建立变厚度工件表面粗糙度和切割速度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得到各个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显着性和主次顺序,通过层次分析法加权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粗糙度和切割速度权值分别为40%和60%。运用功效系数法同度化处理,再通过粒子群算法进行Matlab多目标寻优迭代,优化出蒸汽水雾中变厚度工件的二次切割最优参数。提出运用不同参数加工不同厚度工件的方法,设计对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变参数切割能较大的改善变厚度工件表面粗糙度一致性和提高了切割效率。最后,建立基于广义灰色理论的厚度辨识模型。先进行理论分析找到影响厚度辨识的主要因素,通过minitab软件进行田口试验设计,并对切缝宽度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基于灰色理论的切缝宽度模型,然后运用Matlab中的多元非线性函数拟合分析得到关于切缝宽度的广义厚度辨识模型,通过验证实验对比厚度实际值和预测值,运用T检验法检验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能够准确预测工件厚度。采用厚度辨识模型预测工件的厚度,及时调节参数,可大大提升变厚度工件的切割速度和表面粗糙度一致性,为进一步研究线切割参数自动调控系统提供前提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刘盼[3](2019)在《变厚度工件电火花线切割放电点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不同形状工件的表面加工粗糙度。电火花加工属于特种加工范畴,对加工不同形状、硬度大与精度高的零件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对变厚度工件切割时,由于厚度的突变,导致放电点分布不均匀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当工件的厚度由小变大时,放电点分散,加工效率降低,相反,容易造成断丝现象。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开展了小波变换和噪点识别以及去除噪点研究,对数据进行了优化,从而使得到的检测结果更符合评价系统,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对脉冲宽度、峰值电流和脉冲间隔比等加工参数在乳化液介质中放电点位置均匀度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望得到最优的加工精度。本文通过比较选择电位差法来检测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放电点位置,用小波变换对电火花线切割放电点位置进行量化,以及对评价模块进行优化,用LabVIEW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对整个电火花线切割在线检测模块进行搭建。对整个检测系统进行测试它的可行性以及完成标定实验的设计,选出最佳标定函数,通过采集位置实验选定放电结束时的电压为有效电压,根据大量的标定实验来优化放电点位置标定函数。最后检测不同参数下的放电点位置均匀度,分两部分完成实验,第一部分在乳化液中进行粗加工变厚度工件正向(厚度由薄变厚)切割单因素实验,研究粗加工叁个主要加工参数(脉宽、峰值电流、脉冲间隔比)对叁个加工质量评定指标(表面粗糙度、切割速度和均匀度分布)影响趋势,优选出每种厚度的最优参数;第二部分用正向切割得到的叁组参数进行阶梯形工件的反向(厚度由厚变薄)切割验证实验,通过分析对比得到一组最佳参数,从而得到最优加工质量。该课题的研究对优选加工参数,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推动高速走丝线切割加工迅猛发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薛刚,白基成,李强[4](2014)在《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变厚度切割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在加工变厚度工件时,工件厚度变化处易出现加工条纹,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而根据不同厚度的工件采用不同的加工参数,可明显改善加工质量和效率。利用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进行不同厚度工件的加工试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规划,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其加工规律,分析得到加工变厚度工件的理想参数,从而实现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变厚度工件时始终保持较高的加工效率及一致的表面质量。(本文来源于《电加工与模具》期刊2014年04期)
王卉,张彤[5](2013)在《筒体开孔变厚度切割工艺技术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筒体开孔时存在变厚度切割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使用数控切割设备解决此类特殊切割问题的自动切割工艺技术,并将这种工艺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中,使切割质量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焊接》期刊2013年12期)
豆尚成[6](2013)在《变厚度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过程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作为电火花加工的一种类型,在模具、成形电极、难加工材料和精密复杂零件的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技术的发展,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用线切割加工变厚度工件时,断丝和效率低下是两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加工工件的厚度由厚变薄时,由于放电能量集中,易于断丝;反之,则效率低下。本文针对线切割加工变厚度工件时的断丝和效率低下问题,开展了离线与在线厚度识别、3D工件模型高度信息提取、加工过程模型建立、以及模型预测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提高加工的稳定性和加工效率。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Linux的线切割加工机床全软数控系统,采用RTAI实时内核满足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该数控系统包括人机界面、代码解释器、任务管理器、运动控制、机床I/O控制五个模块。运动控制模块产生的控制信号通过多功能I/O卡来驱动机床工作运动。在分析线切割放电电压和电流波形的基础上,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开发了放电频率检测电路。以上即为研究变厚度线切割加工的软硬件平台。为了避免加工变厚度工件时易于断丝和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需要获得工件在加工路径上的厚度,然后才能根据厚度选取合适的加工参数。本文针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时有无工件的3D模型提出了采用“黑盒法”和“白盒法”分别处理。当缺少工件叁维模型时,利用“黑盒法”建立工件厚度的辨识模型。当已知工件叁维模型数据时,则利用“白盒法”从工件叁维模型中直接提取加工路径上的工件厚度信息,经过数控系统处理,用于在线控制加工过程。鉴于支持向量机在非线性系统建模方面的优异特性,本文利用支持向量机,根据线切割加工过程中采集的放电频率和进给速度以及控制输入量伺服电压和脉冲间隔,建立工件厚度辨识模型,即所谓的“黑盒法”。输出量是待辨识的工件厚度,而模型输入量为放电加工参数(伺服电压和脉冲间隔)以及放电频率和机床的进给速度。在建立了工件厚度辨识模型之后,在加工中应用该模型在线实时地辨识工件厚度。以工件厚度为依据选取合适的加工参数控制加工过程。当加工具有叁维模型数据的工件时,从工件叁维模型中直接提取加工路径上的工件厚度,并应用到数控系统中在线控制加工过程,即所谓的“白盒法”。随着工件厚度范围的不断扩大,加工过程中所采集的加工信息也不断增加。这些数据不但可以在线指导加工过程,而且还可以用于在线修正工件厚度辨识模型,目的是使模型包含的加工状况更丰富、模型更准确。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在线算法实时修正工件厚度辨识模型。当新的数据产生后,在线算法根据投影法稀疏性处理判断新的数据是否需要参与模型计算。如果新的数据需要参与模型计算,则删除支持向量中对模型影响最小的向量。该算法确保参与建模的数据量不会超过预先设定的数量,这不仅减少了计算量和存储量,而且解决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固有的稀疏性问题。无论是通过“黑盒法”还是“白盒法”获得的工件厚度,最终目的是根据工件厚度,选取合适的加工参数,控制加工过程,达到避免断丝和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为了控制加工过程,基于标准支持向量机建立了加工过程模型,设计了适合变厚度线切割加工的模型预测控制器,当工件厚度变化时,由检测到的工件厚度实时计算出放电频率和加工速度参考值,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参考值实时调整输入量伺服电压和脉冲间隔,控制加工过程在不断丝的前提下保持高的加工效率。(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3-10-10)
黄河,白基成,宗福来,郭永丰[7](2009)在《电火花线切割变厚度加工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自校正控制理论应用于电火花线切割伺服进给控制系统中,将电火花放电状态中空载率和短路率的检测信息作为输入信息,实施对伺服进给的自校正控制,实现了对伺服进给的宽范围快速调节,取得了对变厚度工件稳定、高效的加工效果。讨论了线切割加工过程中加工能量和蚀除面积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描述工件厚度、工作台位移量与放电时间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了适合快速走丝线切割加工的工件厚度在线估测数学模型,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进行脉冲电源在线调节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利用所建立的工件厚度在线估测模型进行电源参数调节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10-24)
宗福来[8](2006)在《电火花线切割变厚度加工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作为一种特种加工方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所用的线切割加工控制系统在自适应控制功能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本文针对电火花线切割伺服进给控制和电源控制不适应变厚度、变截面加工的问题,进行了伺服进给的自适应调节、变厚度工件的在线估测、电参数的在线调节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分析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控制系统和加工控制理论的发展现状,讨论了现有电火花加工控制系统的不足之处,对可在线调节的控制参数进行了选择分析,以DSP作为核心处理器结合先进的自适应控制理论进行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本文将自校正控制理论应用于电火花线切割伺服进给控制系统之中,将电火花放电状态中空载率和短路率的检测信息作为输入信息,实施对伺服进给的自校正控制,实现了对伺服进给的宽范围快速调节,取得了对变厚度工件稳定、高效率的加工效果。本文分析讨论了线切割加工过程中加工能量和蚀除面积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描述工件厚度、工作台位移量与放电时间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了适合快速走丝线切割加工的工件厚度在线估测数学模型,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进行脉冲电源在线调节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利用所建立的工件厚度在线估测模型进行电源参数调节的可行性。本文开发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自适应控制器,进行了相应的软件设计。控制器以DSP芯片为核心处理器,能够实现对检测信息和自适应算法的快速处理,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可以通过软件方式和拨码开关对其资源进行任意配置,具有通用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6-06-01)
朱兆民[9](2004)在《等离子体弧变厚度切割工艺参数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等离子体弧切割因具备切割速度快、切割面光滑、容易设定切割条件、适合自动化、无人化作业等优点,正逐步在板材切割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实际生产中存在大量变厚度工件的切割,如果在此类工件的等离子体弧切割仍然沿用切割等厚度板的方式设定工艺参数,将造成切割质量的不稳定,增加了后续处理工作的难度。 等离子体弧切割是通过高温等离子体弧将工件弧柱部分的材料熔化并利用高速离子流将切渣吹除的物理过程,弧柱的功率和作用力将直接影响到切口质量。当工件的几何尺寸发生改变时,弧柱的功率和作用力应该随之而改变。弧柱功率的大小和作用力又与等离子体弧的切割电压、切割电流、压缩空气的压力和流量、电极与喷嘴的同心度、电极与喷嘴的距离、喷嘴直径的大小以及等离子体弧切割速度有关。分析和掌握上述工艺参数对等离子体弧切割质量的影响规律是合理调整等离子体弧切割工艺参数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将从两方面来讨论对等离子体弧切割工艺参数的切割质量影响规律以及调整方法。一是根据工件厚度的变化来调整等离子体弧切割速度,即改变单位体积上工件所吸收的功率。二是调整等离子体弧的切割电压或者切割电流,即改变等离子体弧的输入功率。重点研究对切割速度的调整以及实现方法。 基于弧柱双区域理论,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等离子体弧柱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在一定条件下喷嘴出口处压力、弧半径、切割电压、弧柱功率、作用力与切割电流之间的关系,为合理的调整等离子体弧工艺参数从而调整等离子体弧柱的功率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热传导的平衡方程,本文建立了等离子体弧切割热传导损失的数学模型,推导了等离子体弧切割过程中温度场分布的数学公式。将温度场公式进行变换,就可以根据工件材料的熔点求得将工件切透所需输入的功率。根据切割材料的相变,结合热传导平衡方程可以用来估算等离子体弧的最佳切割速度。 现代制造系统应该能在指定的时间内满足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不同要求,同时也要适应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一种针对基于个人计算机的开放式等离子体弧切割控制系统的模块化实现方法。针对等离子体弧切割的特殊性,讨论了等离子体弧切割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本文的最后部分对等离子体弧切割变厚度板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前面讨论的数控等离子体弧切割系统的技术方案组装了一套开环控制的简易切割装置。选择了几种不同厚度试件进行了大量的切割实验,分析了切割速度对各种厚度板材的切口宽度、挂渣情况、切割面割纹深度等切割质量的影响规律。实验验证,通过改变切割速度提高变厚度工件的切割质量是可行的。 上述研究工作为发展变厚度板材等离子体弧切割技术,扩展等离子体弧切割技术的应用范围,为最终形成叁维零件的等离子体弧加工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4-03-01)
变厚度切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火花线切割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加工领域,在切割变厚度工件的过程中,随着工件厚度的变化,工件表面质量和切割速度也会产生较大变化,造成工件表面质量一致性差和切割速度不稳定。为了改善变厚度工件表面加工质量和切割效率,达到表面一致性要求,需要对变厚度工件的切割特性进行研究,找到适用于变厚度工件的切割工艺。通过变厚度工件切割实验研究,运用不同的参数切割工件不同厚度处的表面时工件的表面一致性和切割效率最好,较大提高变厚度工件表面质量和切割效率,对变厚度工件加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变厚度工件在乳化液、蒸汽水雾、超声水雾叁种介质中加工特性实验研究,得到变厚度工件在各种介质下,工件的切割速度、工件表面粗糙度、直线度、工件表面实际切深、材料去除率、放电状态、放电间隙的变化规律。然后,进行蒸汽水雾中变厚度工件的电火花线切割实验研究,通过第一次乳化液中变厚度工件参数优选实验得到第一次粗切最优参数,为水雾中第二次精加工做准备,通过水雾介质中变厚度工件第二次切割单因素实验,得到脉冲参数和偏移量对变厚度工件表面粗糙度和切割速度影响。其次,设计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BBD中心复合实验,建立变厚度工件表面粗糙度和切割速度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得到各个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显着性和主次顺序,通过层次分析法加权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粗糙度和切割速度权值分别为40%和60%。运用功效系数法同度化处理,再通过粒子群算法进行Matlab多目标寻优迭代,优化出蒸汽水雾中变厚度工件的二次切割最优参数。提出运用不同参数加工不同厚度工件的方法,设计对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变参数切割能较大的改善变厚度工件表面粗糙度一致性和提高了切割效率。最后,建立基于广义灰色理论的厚度辨识模型。先进行理论分析找到影响厚度辨识的主要因素,通过minitab软件进行田口试验设计,并对切缝宽度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基于灰色理论的切缝宽度模型,然后运用Matlab中的多元非线性函数拟合分析得到关于切缝宽度的广义厚度辨识模型,通过验证实验对比厚度实际值和预测值,运用T检验法检验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能够准确预测工件厚度。采用厚度辨识模型预测工件的厚度,及时调节参数,可大大提升变厚度工件的切割速度和表面粗糙度一致性,为进一步研究线切割参数自动调控系统提供前提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厚度切割论文参考文献
[1].吴吉荣.变厚度工件电火花线切割温度场仿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2].吴林波.水雾介质中变厚度工件的电火花线切割实验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3].刘盼.变厚度工件电火花线切割放电点分布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4].薛刚,白基成,李强.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变厚度切割工艺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14
[5].王卉,张彤.筒体开孔变厚度切割工艺技术的探究[J].焊接.2013
[6].豆尚成.变厚度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过程控制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13
[7].黄河,白基成,宗福来,郭永丰.电火花线切割变厚度加工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研究[C].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8].宗福来.电火花线切割变厚度加工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9].朱兆民.等离子体弧变厚度切割工艺参数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