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随机汇率模型

一类随机汇率模型

董列刚[1]2003年在《一类随机汇率模型》文中研究表明汇率是两国货币进行兑换的比率,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汇率被称为货币的“价格”或“对外价格”。在开放的货币经济中,汇率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经济变量,它的变动对经济领域有广泛的影响,因此汇率历来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般认为,汇率的决定是一个错综复杂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不能用一个因素或有限的一组变量来说明的。汇率实际上就是两国货币以各自所具有的价值量为基础而形成的交换比例。因此,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构成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这就是两国货币的理论汇率,一般来讲,理论汇率不会轻易变动,而外汇行市却时有涨落,这是由于外汇供求变化的关系。实际汇率的形成和变化都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考虑到状态变化对汇率的实际影响,本文在随机经济环境下,建立了一类随机汇率模型。用布朗运动{W_t,F_t,0≤t<∞}反映状态变化的不确定性对汇率的随机扰动,此时汇率、外汇的供给与需求满足如下随机微分方程:de_t=[re_t+λ(D(e_t)-S(e_t))]dt+σe_tdW_t 其中e_t、D(e_t)与S(e_t)分别是t时刻的汇率、外汇的需求和供给。 当S(e_t)=-c+de_t,D(e_t)=a-be_t时,本文求得满足随机微分方程的汇率过程的显式解,以及外汇欧式期权的定价公式,即定理1和定理2: 定理1 设0时刻的汇率是e_0,D(e_t)=α-be_t,S(e_t)=-c+de_t,汇率变化满足(2)式,则e_t=e~(σWt)[A-(A-Be_0)e~(-Bt)]/B,其中A=λ(a+c)>0,B=λ(b+d)-r-1/2σ~2。 定理2 设现在时刻是0,外汇的看涨欧式期权的交割时刻是T,交易价是 f\硕士学住论文 咆盂夕 MAn:R’S”l”IfeSISK,汇率随时间的变化满足*)上式,则看涨欧式期权现在的价值是C爪z‘宁{一 ()一Ke””呵二 (n)j,其中rf是无风险禾率,。t』。、、。,7、Inklnc-rs‘T Ink-IncC=]A 卜4-Beo)e-川 /B,m=二二+一二,n=二一子。 —一 了V/ oV上 另外我们还讨论了供给和需求均发生随机扰动时的随机微分方程组: ;dD。=一bde+厂DdW[‘) { ds。=dde.+rs,SdW“) D血=卜e+几!D一S】K+口.乙*W“) 得到定理3:定理3设需求、洪给与汇率满足上式,则 D。=f(t))XP(O-*”)一b了*W。*。)歹 S二一小)txP(厂,旷Z’+d厂;W”3。), *。二 P3 。)exp厂、W。。。其中口;,了*,O’,卯’,旷*’,阶*’如又中所设。吟(厂,扒(t),ljo)由常微分万程 D 一勺八—一了,*人 一勺厂—一a口:D dl 7-7“l I 人 一几 一:十厂D及初始条件确定。 通过对汇率满足的随机微方程的离散化,运用一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本文对近期美元兑日元的外汇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本模型一些重要的 11 厂】回【飞 硕士学住论文 w忍夕 MASTER’S T}ffiSIS参数估计。

董烈刚[2]2005年在《一类带有线性约束条件下随机环境汇率模型》文中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进行兑换的比率,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经济变量.考虑到状态变化对汇率的实际影响,本文在随机经济环境下建立了一类随机汇率模型.汇率,外汇的供给与需求满足如下的随机微分方程:det={ret+λ[D(et)-S(et) ] }dt+σetdWt,当S(et)=-c+det,D(et)=a-bet时,求得满足上式的汇率过程的显示解,并求得此时外汇欧式期权的定价公式.

穆洪华[3]2007年在《基于GARCH模型的VAR方法的综述及其对汇率模型的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汇率制度是联系一国与其他国家经济的纽带,因此,汇率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思想最为活跃的领域,汇率问题也一直是世界经济中的热点问题,与之相关的研究外汇风险的GARCH模型、VaR方法也成了研究的热点。由于GARCH族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收益的动态变化特征,捕捉股市的丛集性效应、非对称特征,所以近年来计算VaR的参数方法多集中于用各类GARCH模型结合能捕捉股市收益的厚尾特征的t-分布、GED分布进行计算。VaR估计的条件方差方法属于动态VaR计算的分析方法,由于实际金融市场中收益率的厚尾性会导致VaR对风险的低估,因此可以利用GARCH模型类中的条件方差来度量外汇市场VaR。本文文中不仅对GARCH模型、VaR模型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还对GARCH模型的VaR方法给出了一定的研究,尤其是对上一世纪具有重要影响的汇率理论进行了回顾,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在叁种分布下,用ARCH族模型计算VaR时,模型假设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

李艳丽, 余瑶姣[4]2015年在《人民币汇率预期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不同预期模型的比较分析》文中指出总结了汇率预期形成方式的几种主要模型,使用境外人民币NDF表示人民币汇率预期,对人民币汇率预期进行样本内拟合和样本外预测分析,并运用损失函数和DM检验比较不同预期形成模型的拟合与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各模型对人民币汇率预期都具有一定的拟合和预测能力,但外推型预期模型对短期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具有更好的拟合和预测能力,而回归型预期对中长期人民币汇率预期有更好的拟合预测能力,基于泰勒规则的汇率预期模型的表现并不稳定。

魏英辉[5]2009年在《行为金融视角下的汇率波动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汇率理论是构建在有效市场与理性预期假设基础上的,近年来,该理论不断遭受人们的质疑与挑战。汇率的行为金融理论从挑战传统汇率决定理论的市场有效性假设与理性预期假设两大理论前提出发,以外汇市场复杂性与交易者行为的异质性为切入点,对外汇交易进行建模、计量乃至模拟分析研究,对于认识外汇交易市场的非理性波动,研究一国央行如何对外汇市场进行适度干预,以实现影响本国货币即期汇率,消除或平抑短期经济波动对汇率预期影响的目的,此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2002年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出现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随后,由于美国政府的积极施压,升值呼声逐步形成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升值开始走上现实历程。自此,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叁年对美元持续升值过程,累计升值幅度超过20%,但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并未消失。2008年叁季度,受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外出口面临严峻挑战,国际市场又突现较为强烈的人民币贬值预期。预期的形成与逆转具有典型的行为金融学意义上的羊群效应特征,在此背景下,对行为金融视角下的汇率波动与央行干预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汇率决定理论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并从市场交易者的心理及行为入手,立足于外汇市场交易者的异质预期与选择行为特征,介绍早期行为金融学框架下的汇率模型。其次,在对“汇改”后人民币外汇市场结构体系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特征、市场的有效性及基本面因素影响程度叁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不符合传统汇率决定理论所描述的特征。然后,通过引入与修正行为金融框架下的汇率决定模型,采用计算机编程模拟方法,考察了汇率变化轨迹与规律,并加入央行干预进行模型扩展,进而总结央行对汇率的不同干预策略。最后,就完善外汇市场,提高外汇市场流动性、稳定性和市场效率以及改进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研究视角方面,本文摈弃了传统汇率理论的有效市场假设与理性预期假设,把行为金融理论纳入了汇率动态模型研究之中。研究方法方面,由于模型的非线性以及随机扰动,借助计算机程序设计并进行仿真模拟,可以更为深入地研究汇率波动的内在机理。当然,受限于时间与精力以及能力等因素,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可能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是,构建具有人民币市场特征的特定模型或寻找人民币汇率准确特征参数,以更好刻画人民币汇率动态变化的特征,研究更为有效而具体的央行干预策略。

何彦清[6]2017年在《美国利率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国际经济与金融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商品与资本的跨境流通加速,使各国货币政策相互影响,溢出效应明显。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其货币政策变化除影响本国经济运行外,还会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与全球货币体系中,美元无疑是大多数国家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因此美国货币政策冲击会对全球其他经济体产生更为显着的影响。2015年12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局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目标利率将维持在0.25%至0.50%之间,其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紧缩。时隔一年,在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5日,美联储又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上调至0.5%-0.75%之间,这是继美国实行零利率政策以来的第二次加息。在全球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势必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制定提出挑战。本文采取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统一的研究框架,来探究美国利率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通过历史经验分析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到美国利率政策冲击之下中国经济的经验特征。然后,根据实证分析所得特征事实,结合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实践的特点,构建了一个新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OE-DSGE)模型,来研究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从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美国大致经历了3轮完整的利率周期,分别为:1994年1月至1998年11月利率周期、1999年7月-2003年6月利率周期、2004年4月-2008年11月利率周期。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联储经历了4次加息进程。美联储加息进程一般始于经济企稳复苏,就业状况逐渐好转,就业率表现良好,通货膨胀率开始回升并超过目标通胀率(临界点通常为2%),且伴随着较强的趋势性上升。当经济由过热转冷,通货膨胀预期趋于合理,通胀率出现下降时,加息周期结束。随着中国经济开放度的逐步提升,中美利率政策与宏观经济的联动性不断加强,美国利率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趋复杂。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显示,在美国利率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正向冲击之下,联邦基金利率不断上升,作用效果较为显着,持续时间较长。国内利率随之持续上升,但相较与联邦基金利率,国内利率变化幅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联邦基金利率冲击对中国产出在短期内产生了较强的正向溢出效应,在中期则产生了一定负向溢出效应,而在长期则影响式微。美联储加息将使得中国在短期内出现较严重的通胀效应,人民币名义汇率在短期出现大幅贬值趋势,中后期则出现小幅升值趋势。官方外汇储备出现暂时下降趋势,表明货币当局的汇率政策为"逆风而行"的干预政策。国内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出现小幅下降,之后开始回升到正向水平,表明央行汇率干预政策为"非冲销"式,汇率的干预使得外汇占款同时发生变化。国际石油价格在短期大幅上升,之后逐渐回落;表明美联储加息后,供给成本增加,国内通胀压力加大。基于上述特征事实,结合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实践的特点,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OE-DSGE)模型,来研究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本文的创新在于,在基准理论模型中包含了跨境资本流动管制,考虑了实体经济与金融部门中存在的金融摩擦,引入了两类金融加速器。同时,基于央行不断进入外汇市场对汇率变化进行直接干预,从而造成外汇占款不断增加的现实,本文将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嵌入模型动态系统,刻画这一重要特征;另外,根据中国当前货币政策操作的实际情况,采用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并包含了汇率目标(或汇率目标区间),货币当局可据此进行间接干预以保持汇率稳定。对以上新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OE-DSGE)模型进行求解,然后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与贝叶斯估计,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通过将理论模型与VAR模型进行比较可知,美国利率、中国利率、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等变量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所得结论与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理论分析所得结论一致,表明特征事实与理论模型具有较强的自洽性,从而实现了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的高度统一。在一个统一的模型框架内,综合评估了各种货币政策规则及其福利绩效。总体来说,若央行实施数量型货币政策,McCallum规则盯住实际汇率目标最优,其次为McCallum不盯住汇率目标,而McCallum规则盯住名义汇率目标区间表现居末;若央行实施价格型货币政策,Taylor规则盯住实际汇率目标最优,其次为Taylor不盯住汇率目标,而Taylor规则盯住名义汇率目标区间表现居末。在现行意愿性结售汇制度下,若数量型货币政策与价格型货币政策所包含的目标变量相同,则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McCallum规则)优于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Taylor规则)。而在"藏汇于民"制度下,若数量型货币政策与价格型货币政策所包含的目标变量相同,则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Taylor规则)优于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McCallum规则)。为降低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潜在风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同时,央行应灵活运用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提升有效应对国外利率冲击的能力。货币当局应提高货币政策决策的透明度,稳定居民预期,疏通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渠道,理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为避免美联储启动新的加息周期后在短期出现较剧烈的资本外流,央行应完善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制度,构筑有效的监测指标和预警体系。当前,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存在严重冲突,加之反全球化、新保护主义与孤立主义势力在国际上抬头,可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风险。中国货币当局应就货币政策选择与美国联邦储备局保持沟通,提升国内资本市场运作效率,提高金融体系的战略地位,构建高效的防火墙来防范境外金融风险,科学合理的制定金融改革的路径与节奏。提高汇率弹性,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中国这样的大国,从长期战略来看,自由浮动无疑是最适宜的汇率形成机制。在过度阶段,较为适宜的汇率制度应该是人民币有效汇率在一个较宽的波动区间内浮动,这个制度能够较好地兼顾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与稳定性。降低国际储备规模与外汇占款数量,减少央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的频率,减轻央行资产负债表对其货币政策操作的钳制作用。在当前,数量型货币政策仍有其继续存在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实现从数量型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渐进式转型是较可取的选择。货币当局可在实施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同时,开始着手构建价格型调控的基准利率体系,最终实现从数量型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渐进转变。

叶军[7]2013年在《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汇率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价格指标,不仅如此,作为贸易的核心变量,汇率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和直接和间接作用越来越得到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承认和重视。可以说,汇率已经成为开放经济中最重要的价格体系。随着各国对外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汇率不仅成为各国进行贸易活动往来的桥梁,在维持一个国家经济内外部平衡中的作用也越发重要。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人民币浮动幅度的扩大,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将变得更为重要。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相应的汇率失调程度,是进一步研究货币失调对宏观经济产生的杠杆效应的起点。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对学术界有意义,对于我国汇率和贸易政策,也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在有效梳理均衡汇率理论体系与汇率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的研究文献基础之上,合理测算人民币均衡水平,并在均衡汇率水平的基础上确定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进一步研究货币失调对宏观经济,特别是贸易收支和经济增长的冲击。本文实证测量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及货币失调程度。从均衡汇率决定的角度,本文了讨论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购买力平价水平,并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和非线性两个角度扩展购买力平价模型。本文还进一步分析均衡汇率和贸易收支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我国汇率改革的一些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人民币汇率高估幅度不大,并且已经进入均衡汇率区间;人民币汇率在向均衡水平调整的时候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点,并且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存在;汇率对贸易失衡的改善作用不明显,汇率政策不是解决中国贸易顺差以及全球失衡的主要手段,对人民币汇率改革要循序渐进,在保持汇率弹性加大的同时减小汇率对宏观实际变量的冲击。

李秋敏[8]2015年在《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的人民币汇率趋势与波动研究》文中认为中国于2005年7月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下,采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后的人民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并持续升值。但是进入2014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的各种因素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出现贬值,形成双向波动的局面,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一波叁折,错综复杂。因此,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中国及各贸易伙伴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传统的汇率理论并不适合当下的汇率研究,尤其是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不同于钉住汇率制度以及发达国家的浮动汇率制度,也有别于一般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具有更强的可控性。如何体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管理特征和浮动特征,如何有效把握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和波动,需要新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本文根据汇率均衡理论、外汇干预理论,运用计量方法对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和波动进行分析。根据人民币汇率序列的非线性特征,利用k-GMDH算法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引入外汇干预变量改进GARCH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构建最小二乘-核估计的半参数模型,综合分析人民币汇率趋势与波动的变化规律,反映人民币汇率在现行汇率制度下的管理特征和浮动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研究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水平序列和波动序列的特征,包括非正态性、长记忆性、波动的聚集性、非对称性等,并对以上非线性特征一一进行验证。采用J-B统计量来检验汇率水平序列和汇率波动序列的非正态性,分别用R/S检验方法和修正的R/S检验方法检验汇率波动序列的长记忆性,并用GARCH模型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波动聚集性检验,利用TGARCH模型检验波动的非对称性效应。结果显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水平序列和波动序列存在非正态性特征,呈“尖峰厚尾”性态,汇率的波动具有长记忆性和聚集性,说明传统金融理论的有效市场理论和布朗运动将不再成立,汇率的历史信息有助于预测未来的汇率趋势和波动。接着,基于汇率序列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利用非参数估计方法构建人民币汇率趋势模型并进行估计。非参数估计方法选取了GMDH算法和k近邻-GMDH算法,GMDH算法是分析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本文利用k近邻估计改进了GMDH算法,并通过数学推理证明了改进模型的优良性质,能更有效的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利用实际数据选择输入变量和模型结构,实证分析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趋势,实证表明改进的模型能有效反映人民币汇率的非线性特征和趋势,预测效果更好。其次,引入外汇干预变量改进GARCH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根据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特征,考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将汇改后至2014年的汇率数据分为叁个子样本,2005-2008、2008-2010、2010-2014,分别采用GARCH(p,q)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其中高阶的GARCH模型由GMDH算法来确定阶数和参数。为了维护人民币的稳定,中国央行采取外汇干预手段抑制汇率的波动幅度。本文在GARCH模型中引入外汇干预变量,改进了汇率波动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规律和外汇干预对汇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实证分析表明:在改进模型的均值方程中,外汇干预变量的系数显着为负,汇率的变动方向与干预的方向一致。外汇干预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但不能完全抑制汇率的升值。在改进模型的方差方程中,外汇干预量的系数显着为负,表示外汇干预会减少汇率的波动,对波动起到熨平的效果。通过情景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有效的分析干预政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并能解释近一年来的汇率异常波动现象。最后,构建半参数模型综合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趋势与波动。根据汇率均衡理论和外汇干预理论,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构造最小二乘-核估计的半参数模型分析管理浮动制度下的人民币汇率。半参数模型的参数部分选择对汇率有影响的经济变量,非参数部分选择汇率波动。模型融合了汇率趋势与波动的信息,不仅可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变化和波动变化,还能反映趋势与波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综合反映人民币汇率趋势与波动的变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半参数模型融合了汇率的趋势与波动的综合信息,提高了模型估计精度,预测效果优于非参数方法。同时还可以对影响汇率变化的经济因素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各经济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与目前的经济现象一致。

王晓弟[9]2016年在《随机环境下动态投资组合选择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投资组合选择问题的研究一直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特别是资产定价研究领域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该问题的研究对金融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现实的投资环境并不是处于一种理想的环境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着随机性,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不确定、收入不确定、汇率波动不确定以及通货膨胀风险不确定等,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势必影响到投资者最终的消费与投资策略。因此,研究者在建立最优的投资组合决策模型时,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反应投资者在投资组合选择时的情况,将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考虑到所建立的决策模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即在随机的环境下研究如何对资产进行有效地配置,以实现最优的目标,获得最优的投资组合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在随机的环境下探讨了不同随机因素对投资者的最优消费或者投资决策的影响。首先,基于完备的金融市场条件假设下,在随机利率服从CIR (Cox-Ingersoll-Ross)模型时,研究了随机劳动收入对投资者的最优消费投资决策的影响。通过利用Ito公式以及动态规划原理,建立相应的HJB方程并推导出带有随机劳动收入影响因子的最优策略。然后在幂效用的特殊情形下,给出了相应值函数的显式解以及最优策略的显式解。并对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劳动收入不确定以及风险厌恶程度对投资者的最优消费投资策略的影响。其次,基于汇率变动过程满足扩散过程的情形下,且投资机会集为随时间变化的,研究了随机汇率对外商跨国投资决策的影响。同样是先利用Ito公式,给出以投资者投资所在国的货币表示的风险资产价格所满足的方程。再次利用上面的推导方法,基于投资者终端财富预期效用最大化下,当效用函数为幂效用函数时,得出最优的投资策略。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汇率变动对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策略的影响。最后,基于投资机会集为随机变化的情形下,在假定状态变量和资产价格动态服从二次马尔可夫扩散过程后,探讨了随机通胀对投资者的最优消费与投资决策的影响。依旧利用随机动态规划原理及Ito公式,建立HJB方程并推导出最优的投资组合策略,特别考虑投资者的效用满足CRRA效用时,针对完备和不完备两种金融市场,得出值函数的显式解以及相应的最优策略,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通胀因素以及风险厌恶度对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策略的影响。

马德功[10]2005年在《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研究》文中提出几乎所有的汇率制度都存在中央银行外汇市场的干预,几乎所有的汇率制度都可视作广义的汇率目标区制。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模式的不同,汇率目标区制中组成要素的区别,决定了汇率制度在IMF分类中成为不同类型的钉住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是未来我国汇率安排的理性选择,其中,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举足轻重。本文在西方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及其相关理论基础之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实践经验,研究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理论、实践及发展轨迹。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对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作了一般性描述。采用“外汇干预工作小组”的描述,给出了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概念,中央银行进入外汇市场通过本币与外币之间的买卖来改变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汇率变动的行为。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进行了分类: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冲销干预与非冲销干预;单边干预和联合干预等。对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方式和目标进行了概括,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外汇即期交易、远期交易、掉期交易等不同方式进行干预,外汇市场干预的目标主要有叁个方面:影响汇率的短期波动趋势;影响汇率的波动区间;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对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可行性和必然性、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相关因素也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第二章回顾、梳理和分析了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相关理论。在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传递效应的理论分析和回顾中,论述了货币政策及其传递渠道,比较和分析了资产组合效应、信号预期效应、联合干预效应。在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目标汇率决定理论的回顾和分析中,论述了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如购买力平价理论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汇率决定的存量理论如资产可

参考文献:

[1]. 一类随机汇率模型[D]. 董列刚.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2]. 一类带有线性约束条件下随机环境汇率模型[J]. 董烈刚.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5

[3]. 基于GARCH模型的VAR方法的综述及其对汇率模型的研究分析[D]. 穆洪华. 暨南大学. 2007

[4]. 人民币汇率预期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不同预期模型的比较分析[J]. 李艳丽, 余瑶姣.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

[5]. 行为金融视角下的汇率波动特征研究[D]. 魏英辉. 厦门大学. 2009

[6]. 美国利率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研究[D]. 何彦清.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7]. 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与应用研究[D]. 叶军. 南开大学. 2013

[8].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的人民币汇率趋势与波动研究[D]. 李秋敏. 电子科技大学. 2015

[9]. 随机环境下动态投资组合选择问题研究[D]. 王晓弟. 安徽工程大学. 2016

[10]. 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研究[D]. 马德功. 四川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一类随机汇率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