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草甸土壤中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青藏高原草甸土壤中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论文摘要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草甸草地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类型最独特的草地生态系统,是该地区重要的碳库,对温室气体过量排放产生的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土壤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尤为重要。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功能发挥和生物化学循环的驱动者和重要载体,为了了解青藏高原土壤碳循环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需要明确土壤中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及其影响因子。本论文分别在水平区域尺度和垂直方向上选取西藏东南部地区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中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2个不同梯度层面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降水梯度带上: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年降水量减少而降低,二者相关性显著;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在研究区域空间上呈西高东低,西部土壤物种分布更为均匀;各组间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大于组内差异,呈现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处于绝对优势,优势属包括碱螺菌属(Alkalispirillum),硫杆菌(Sulfurifustis)等。控制土壤固碳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均降水量、土壤含水率、植被盖度、年均温以及pH值,其中pH值与其它环境因子呈负相关关系;年均降水量与除粒度和pH外其它环境因子都呈正相关关系,年均降水量是影响土壤固碳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海拔梯度上: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先升高后降低,整体趋势东高西低;东坡样本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度更好,西坡各组离散严重,东西坡各组间差异显著;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上,亚硝化单胞菌目Nitrosomonadales,红细菌目Rhodobacterales等在东坡占据优势,西坡与东坡相似,并且着色菌目Chromatiales丰度突出。相对丰度较高的优势属为贪铜菌属(Cupriavidus),红细菌属(Rhodobacter)等。土壤固碳微生物多样性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高度,其次有盖度、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碳、粒度等,大部分环境因子之间都呈正相关关系。海拔高度变化是影响米拉山土壤固碳微生物多样性最主要因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微生物
  •   1.2 土壤微生物碳循环与固碳途径
  •   1.3 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     1.3.1 卡尔文循环概述
  •     1.3.2 多种生态系统固碳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   1.4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基因的研究方法
  •   1.5 小结
  • 第二章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
  •   3.1 土壤样品测定分析
  •     3.1.1 土壤理化指标测定
  •       3.1.1.1 土壤pH值测定方法
  •       3.1.1.2 土壤容重、含水率测定方法
  •       3.1.1.3 土壤粒度测定方法
  •       3.1.1.4 土壤速效磷测定方法
  •       3.1.1.5 土壤全碳、有机碳测定方法
  •     3.1.2 植被盖度质地测定
  •   3.2 土壤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功能基因分析
  •     3.2.1 土壤微生物DNA的提取
  •     3.2.2 PCR扩增与Miseq文库
  •   3.3 测序数据处理与统计
  •     3.3.1 数据处理过程和参数
  •     3.3.2 生物统计学分析方法
  •   3.4 完成工作量
  • 第四章 高原草甸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随降水梯度分布特征
  •   4.1 前言
  •   4.2 区域概况与实验材料
  •     4.2.1 研究区概况
  •     4.2.2 采样点描述
  •     4.2.3 实验设计及土壤样品采集
  •   4.3 土壤地化参数在降水梯度带上的分布特征
  •     4.3.1 土壤水分含量及区域降水差异
  •     4.3.2 有机碳在降水梯度带上的分布特征
  •   4.4 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特征
  •     4.4.1 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特征分析
  •       4.4.1.1 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
  •       4.4.1.2 Beta多样性分析
  •     4.4.2 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山地草甸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及分布特征
  •   5.1 前言
  •   5.2 区域概况与实验材料
  •     5.2.1 研究区概况
  •     5.2.2 采样点描述
  •     5.2.3 实验设计及土壤样品采集
  •   5.3 米拉山草甸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   5.4 固碳微生物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特征
  •     5.4.1 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特征分析
  •       5.4.1.1 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
  •       5.4.1.2 Beta多样性指数分析
  •     5.4.2 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6.1 降水梯度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6.2 米拉山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7.2 研究结论
  •   7.3 建议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王哲

    导师: 冯海艳,陈保冬

    关键词: 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水分梯度,海拔梯度,环境因子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畜牧与动物医学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01286):我国典型冻土区土壤碳循环对温度响应的研究

    分类号: S812.2

    DOI: 10.27493/d.cnki.gzdzy.2019.000912

    总页数: 96

    文件大小: 5230K

    下载量: 259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物固碳途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 2020(02)
    • [2].种植固碳森林 守护多彩地球[J]. 浙江林业 2018(06)
    • [3].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过程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J]. 辽宁林业科技 2017(01)
    • [4].固碳方法比较研究及利弊分析[J]. 北方农业学报 2017(03)
    • [5].林分结构与固碳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17(03)
    • [6].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生物固碳领域研发态势分析[J]. 中国科学基金 2015(06)
    • [7].集三域生物之力,合成一条高效的固碳通路[J]. 中国科技教育 2017(04)
    • [8].2008-2018年广州市人民公园植被变化及固碳价值核算[J]. 南方林业科学 2020(02)
    • [9].化学吸收剂强化微藻固碳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20(S2)
    • [10].褐腐对白杨木材固碳量的影响规律及机理[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11)
    • [11].设施农业固碳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02)
    • [12].基于单木模型对温州常见城市绿化树种固碳增湿能力的比较[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7)
    • [13].森林固碳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定位及增加固碳的途径[J]. 农业与技术 2015(17)
    • [14].采伐对豫西退耕还林工程固碳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6(05)
    • [15].基于碳循环的黄淮海平原耕地固碳功能研究[J]. 资源科学 2016(06)
    • [16].辽宁省新造林固碳价值估算[J]. 中国集体经济 2013(32)
    • [17].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量对气温升高的响应[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2)
    • [18].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及其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07)
    • [19].园林植物固碳功能景观构建[J]. 科技创业家 2013(20)
    • [20].绿色住宅的固碳技术与应用[J]. 华中建筑 2011(06)
    • [21].我国开展生物固碳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科学基金 2008(05)
    • [22].京津冀地区林木固碳价值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14)
    • [23].体外苏氨酸循环固碳途径的构建[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06)
    • [24].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固碳量的长期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6)
    • [25].不同造林方式小黑杨生产力及固碳量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3)
    • [26].荒漠地区土壤表层固碳作用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 2014(19)
    • [27].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固碳功能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01)
    • [28].喀斯特适生植物固碳增汇策略[J]. 中国岩溶 2011(04)
    • [29].生物固碳途径及其进化[J]. 广东化工 2010(10)
    • [30].森林经营与管理下的温室气体排放、碳泄漏和净固碳量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2)

    标签:;  ;  ;  ;  ;  

    青藏高原草甸土壤中固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