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献亮
(河南省虞城县高中体育组河南商丘476300)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5-0000-01
面对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状况,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该文件明确要求学校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其目的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抓手作用,使“阳光体育运动”更好的全面渗透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各个方面,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此就阳光体育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和发展谈谈初步想法。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要素及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按照一般文化层次的划分,体育文化可概括为三个层次:表层是运动形式(包括身体运动形式及所使用的场地、器材等物质形态);中层是体育体制(包括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和教学训练体制等);深层是体育观念(包括身体观、运动观、价值观、方法观等)。
校园体育文化也涵盖了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制度文化、体育精神文化三大类。这些文化不同层面的不同表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通过激发、营造、培育的方法构建一种和谐、大众、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其为校园文化添彩,为人才培养服务。尤其是体育精神文化是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我们所努力营造的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
二、“阳光体育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支撑
1.“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及行为文化的发展
长期以来,体育场馆、场地设施、器材等经费的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着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随着阳光体育运动贯切及实施,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学校要根据实际状况,想一切办法,落实满足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所需的场地、器材设施等,来完成“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使85%的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的学生落实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这无形中推动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建设,为学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构建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阳光体育运动”其目的之一就是重新引起各领导层对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这也迫使学校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法规建设,深化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尽力解决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问题。
2.“阳光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以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基础的“阳光体育运动”,使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形式多样性,不管是竞技项目,还是休闲项目,营造了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迎合了广大学生的文化需要,为学生身体锻炼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适宜的环境,将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这些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会给国家带来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
3.“阳光体育运动”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学生在紧张学习的间隙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进行阳光体育运动,为校园带来了活力与生气,如某些社会流行的余暇体育运动项目在校园里很快风行。另外,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倡导给校园带来了新的气象,为体育文化带来了新的动力。所以只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自身特点,丰富活动形式,创造出丰富而生动的文化氛围,进而充实人们的精神境界,就会推动整个校园体育文化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三、“阳光体育运动”语境下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建议
1.加强宣传及组织系统的建设,并进一步抓好体育资金投入和设施建设。
利用校园内的广播、墙报、刊物等传播媒体积极宣传、广泛传播“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能够深入人心,也可以结合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的时机,营造体育锻炼氛围,宣传健康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使校园体育活动融入良好的舆论氛围。此外,应制定好学校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充分发挥共青团、班级、辅导员、学生干部、体育骨干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教师的引领和辅导作用;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估体系。实现体育场地、器材等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投入产生的效益方面来衡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手段、方法等环节的实施效果。
2.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文化的建设要贴近师生的真实需求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首先是为了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体育教学的需要,尤其是项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和只有少数人感兴趣的项目,应大量引入趣味性强、时代性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操作简单、大众性的体育娱乐项目,扩大直接参赛人数。活动形式也要多样化,比如请校内外专家配合“阳光体育运动”举办体育健康讲座,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观赏体育比赛,运用录像、电视实况转播、现场观看等形式,在生动热烈的比赛气氛感染之中,享受体育的魅力以及竞赛中体现出的体育精神,增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3.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传统学校建设相结合,形成特色
建设一支水平较高的、适合本校实际状况的竞技体育队伍,形成自己的校园体育传统,并在传统的积累过程中形成本校的传统与风气。这样,良好的校园体育传统与风气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出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契机,随着“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的实施和全面推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将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同时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也对此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能够起到教育、激励、感化、暗示、促进和启迪的作用,对于学生形成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体育能力、锻炼习惯均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这对于阳光体育而言无疑将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极大飞跃,更是我们学校体育所期盼的。因此,各校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方案,并通过具体的细化了的实施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体育文化氛围,切实有效地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