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在线教育对高校网络教学档案管理带来的探索

MOOC在线教育对高校网络教学档案管理带来的探索

(社科院研究生院,北京)

摘要: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文献相比,具有宝贵的利用价值和大数据服务的功能,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扩大,这些宝贵的资源如何做长期保存、利用,给各个国家及各级教育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MOOC教育为引子,通过对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借鉴国外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先进经验和特点,从而得到我国信息化资源实现长期保存和利用工作的启示,为国内教育机构和高校在创建、管理网络在线教育资源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MOOC在线教育;高校网络教学;档案管理;探索

1、前言

两年来我国高校慕课教育在课程建设、平台运营等方面的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高校、教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回落,支撑开放在线教育模式的生态系统均不完善。究其原因,一是我国高校尚未培育形成发展慕课教育的内在动力、开放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慕课这一新事物在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自身固有的内在矛盾。为了促进慕课健康发展,国家应加强顶层设计,保证有效的制度与政策供给;高校应为慕课教育的发展提供系统支持与配套服务,实行跨校学分互认,为慕课教育创造发展空间;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专业能力、教学水平,工作重心从知识传播向知识创造转移。

2、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MOOC课程建设与运营水平有待提高

慕课课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数量少、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都无法满足大规模在线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优质慕课远未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实际上线的课程数量与我国健全的学科门类与专业课程体系不相适应,绝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还没有上线。从质量上看,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保持着较高的授课水准,有的则不能尽如人意,有的课程内容较陈旧,未能反映最新的学科进展与学术水平。从课程的吸引力上看,大部分课程只是课堂教学的视频化,授课形式固化,缺少娱乐元素,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课堂效果还不如传统教学。

2.2国内慕课平台的功能有待完善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我国自建、运行的慕课平台有9个,但这些平台提供的教学交互模块功能有限,手段单一,其海量学习数据的分析能力薄弱,平台的稳定性差。各平台自成体系,界面、功能不尽相同,但平台基本都以微课视频、文档、随堂测验、讨论、期末考试等模块为主,较少设计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各平台普遍存在课程单一、上线课程少、利用率低等情况。课程来自不同的平台,由于缺少规划,导致存在各课程之间难度不一、内容重叠、缺乏体系连贯性等问题,不利于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开放共享。平台的学习效果反馈机制以及学习之后干预功能普遍缺乏。一些MOOC平台的互动功能较弱,课程内容与互动系统之间分离,许多课程的小测试题目较少,不足以充分支持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难以有效展开。MOOC平台缺乏专业团队来做市场调研和数据收集,导致在线功能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只能视作数字化学习资料或参考文献。

2.3慕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学习者普遍参与程度低,课程完成率低,学生流失率高,整体学习效果不理想。慕课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制力有一定的要求。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生很难获取传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代入感。根据2013年11月果壳网完成的“MOOC中文用户大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只有约6%的MOOC课程学习者最终完成了课程学习,这远低于校园内有组织的传统课堂中课程完成的比例。虽然慕课平台系统都不同程度地支持师生互动、学生互评等在线交流方式,但这些通过键盘与屏幕进行的线上交流终究无法代替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目前,我国高校MOOC都存在某种相似的缺陷,如完成度低、注意力下降快、考核模式模糊等。

2.4慕课产业生态远未形成,慕课价值链尚不完整

长期来看,我国高校慕课教育尚处于启动与萌芽阶段,完整的慕课生态系统与价值链还未形成。具体表现在:(1)我国高校慕课教育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尚不成熟;(2)高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技术、资金进行慕课建设,却只能在本校或联盟内共享,无法取得相应的价值回报;(3)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心血制作与运行慕课,在工作量考核、业绩报酬与评职称时得不到认可;(4)平台的运维方技术、人力、资金、软硬件等巨大的投入短期内还无法收回投资成本;(5)学生成绩的考核、认定与学分互认等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改革尚处于试验阶段。

3、对策分析

3.1高校层面

慕课应用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为在线教育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办学管理带来挑战。作为教育的组织者,高校应为慕课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配套服务。

(1)设立学校层面的慕课工作推进机构

(1)研究慕课教育模式的特征与发展规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慕课发展的战略、策略、规划、时间表与路线图,负责本校慕课工作的协调、培训、推进事务。(2)探索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及翻转课堂等创新性教学模式,融合到人才培养中。(3)慕课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制作、管理与运行成本高昂,技术要求高,单个或几个教师难以胜任,高校有必要为其运营与教师建设提供人力、物力、资金、技术支持。(4)对于已经开课的教师,应该在人力调配、资金、技术、设备、翻转课堂教室空间等方面提供支持。

(2)当务之急就是围绕学分互认进行配套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允许学生跨专业、跨院系、跨校选修慕课,建立慕课学分认可与授予制度,考虑允许通过慕课进行学习并获得学位。(1)学分互认的前提考核要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慕课上课、测试、考核过程中,作弊现象严重。可采用线上学习、线下测试、考核的O2O混合方式杜绝网上作弊的可能。(2)要配套建立慕课课程质量认证与分级制度,只有通过质量认证或达到一定级别的课程才能进行学分互认。(3)建立慕课教师的教学评估、考核、奖惩制度,并对分流教师做出妥善安排。

(3)慕课课程建设方面实行有计划逐步推进的精品战略。高校可以选择本校几门有特色而且适合慕课模式的课程,精心制作,组织团队协同运营,努力打造精品课程,样板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的优化改进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课程内容需要吸收新的科学知识与学术研究成果来不断补充、完善,教学方式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与教学效果的评估进行不断完善。

3.2教师层面

慕课首先改变的是教师。面对慕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教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直面挑战、争取主动,抱着开放的态度去认识、去实践、去创造,积极参与并且融入其中。一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认真研究学习慕课教学的客观规律,掌握慕课制作与教育教学技术,适应“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革;二是慕课使教师之间的竞争加剧,同时也提供了教师之间合作的可能,慕课模式下教师主要依靠团队共同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学会适应团队协作;三是教学中要实现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教师要实现从讲授者和讲解者向学习的激励者和启发者的转换。翻转课堂更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转变教学风格与教学技巧;四是教师工作重心应实现从传递知识向创造知识转变,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

4、结语

总之,教学档案从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过渡是一项长期性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地方政府、教育机构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教学等各项工作也随之发展变化,高校在教学档案信息化进程中,需要逐步完成过去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工程,同时尽快完成现有电子文件等教学档案的归档工作。

参考文献

[1]何瑞金,李淑君.细节管理与高校档案利用[J].兰台世界,2010,(5).

[2]陈希琳.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7).

标签:;  ;  ;  

MOOC在线教育对高校网络教学档案管理带来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