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皮吸收促进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促进剂,骆驼,冰片,延胡索,中药,薄荷脑,挥发油。
经皮吸收促进剂论文文献综述
陆姗姗,赵玉荣,姚俊宏,任略,李钰[1](2018)在《中药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剂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皮给药系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中药挥发油作为一大类性质优良的透皮吸收促进剂,不仅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对皮肤刺激性小,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与透皮吸收的药物产生协同作用,但中药挥发油自身溶解度差,还存在不稳定的问题。目前应用于挥发油透皮促渗的制剂技术包括贴剂、包合物、凝胶膏剂、凝胶剂、微乳等,单独或组合使用能不同程度地增加挥发油的溶解度,提高透皮促渗效果。对目前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的制剂技术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10期)
朱重政[2](2018)在《不同透皮促进剂对隔药饼灸药物体外透皮吸收性能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隔药饼灸实验,探讨冰片和氮酮两种透皮促进剂对隔药饼灸药物体外透皮吸收性能影响,确定最佳透皮吸收促进剂,为新型隔药饼灸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1、将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隔药饼灸组、隔药饼灸加冰片组、隔药饼灸加氮酮组、隔面饼灸组,每组各8只。采用传统隔药饼灸方式,分别对隔药饼灸组、隔药饼灸加冰片组及隔药饼灸加氮酮组进行干预,连续施灸4周,施灸结束后禁食,于体外心脏采集血液样本;处死动物,取各组家兔施灸穴位处皮肤组织。2、运用高清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血液样本中隔药饼灸药物的透过量及皮肤组织内药物成分的含量。结果:(1)在无添加促透剂条件下,空白组和隔面饼灸组无药物透过,传统隔药饼灸组药物透过量较少,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普通隔药饼灸组相比,加冰片促透剂组及加氮酮促透剂组药物透过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加冰片促透剂组药物透过量较加氮酮隔药饼灸组药物透过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高清液相仪检测皮肤组织匀浆液,样品浓度均在检测线以下,未测得药物成分。结论:促透剂对隔药饼灸药物具有促透作用,冰片和氮酮都均可增加隔药饼灸药物的经皮吸收,其中冰片的促透量要高于氮酮的促透量。(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吴彦,王慧娟,俸婷婷,彭礼军,周英[3](2017)在《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接骨乳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不同含量冰片和薄荷油及不同含量氮酮对接骨乳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以SD大鼠的背部皮肤为透皮实验模型,每隔2 h,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池中总甾酮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冰片、薄荷脑及氮酮含量的增加,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皮肤的药物量逐渐增加。添加0.36 g冰片和0.04 g薄荷脑的接骨乳膏的透皮吸收能力稍强于添加4%氮酮接骨乳膏的透皮吸收能力。选择0.36 g冰片,0.04 g薄荷油作为促透皮吸收剂为较好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黄秋洁,叶勇,魏涌标,刘华钢,韦冬迷[4](2017)在《战骨提取物中柚皮素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战骨提取物中柚皮素的最佳透皮促渗剂及其用量。方法以大鼠腹部皮肤为实验屏障,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建立离体经皮吸收实验方法,收集战骨提取物中柚皮素的透皮接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透皮速率。结果以冰片、薄荷脑、氮酮作为促渗剂对柚皮素的透皮吸收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促渗作用强度冰片>薄荷脑>氮酮,当冰片用量为5%时,柚皮素的透皮速率可达0.136 8 mg/(cm2·h)。结论以5%冰片作为促渗剂时可以较好地促进战骨提取物中柚皮素的经皮吸收。(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7年16期)
朱学敏,马敏,任略,董洁,陈军[5](2017)在《透皮吸收促进剂评价的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添加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是目前在经皮给药制剂中提高生物利用度最常用的方法。笔者综述了近年来用于PE的透皮促渗能力、促渗机制和皮肤安全性评价的新技术,并提出促渗能力评价高通量化,促渗机制研究微观分子化和皮肤安全性表征数量化是PE研究的发展趋势。新技术的出现将为未来PE的筛选和研究提供更加快速、全面、可信度更高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7年15期)
白晶梅[6](2016)在《透皮吸收促进剂在中药巴布剂中的应用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巴布剂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在他的制备中,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合理使用将有助于各组分中药的渗透吸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中药巴布剂中透皮吸收促进剂进行归纳总结,为中药巴布剂的制备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甘肃省针灸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暨针灸推拿科研思路设计培训班郑氏针法的临床应用培训班论文集》期刊2016-10-14)
任丽君,李岩,孙婷,孟庆勇,王长虹[7](2016)在《复方骆驼蓬子水凝胶贴剂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复方骆驼蓬子水凝胶贴剂中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种类。方法:以小鼠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装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运用HPLC法测定接受池中药物累积透过量,考察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水凝胶贴剂中有效成分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均有促渗作用,其中二元相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促渗作用比单一促进剂强。结论:丙二醇和氮酮可作为复方骆驼蓬子水凝胶贴剂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6年10期)
林含露[8](2016)在《渗透促进剂对粉防己碱透皮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各种促渗剂对粉防己碱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20%乙醇为接收介质,以小鼠离体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计算不同浓度单元促透剂和不同组合促透剂作用下粉防己碱的累积渗透量Q及相关参数。结果 :不同促渗剂对粉防己碱都有不同程度的促渗作用。结论 :50%的乙醇促渗效果最好,为粉防己碱透皮吸收制剂处方的优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6年16期)
赵玉娜,高婷,陈晶[9](2016)在《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消炎润麻胶浆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消炎润麻胶浆体外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筛选有效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提高消炎润麻胶浆的透皮吸收速率。方法分别制备含不同透皮促进剂的消炎润麻胶浆,采用智能透皮实验仪,以0.9%氯化钠溶液为接收介质,离体小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消炎润麻胶浆的体外透皮吸收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中主药盐酸利多卡因的含量,并计算12 h内的累积透过量(Q)和经皮渗透速率(J),同时与无促进剂的消炎润麻胶浆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浓度、种类及联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消炎润麻胶浆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以Q值为指标,不同促进剂对消炎润麻胶浆都有不同程度的促渗作用,促渗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4%氮酮[(222.75±3.4)μg·(cm~2)~(-1)]>2%氮酮[(207.42±5.1)μg·(cm~2)~(-1)]>3%薄荷脑[(183.38±4.9)μg·(cm~2)~(-1)]>5%薄荷脑[(160.82±5.4)μg·(cm~2)~(-1)]>2%氮酮+3%薄荷脑[(151.25±5.5)μg·(cm~2)~(-1)]>2%氮酮+5%肉豆蔻异丙酯[(127.26±7.1)μg·(cm~2)~(-1)]>2%油酸[(125.16±6.5)μg·(cm~2)~(-1)]>无促进剂胶浆[(109.82±8.2)μg·(cm~2)~(-1)]。其中,以4%氮酮促渗作用最优,Q值为[(222.75±3.4)μg·(cm~2)~(-1)],J为19.896μg·(cm~2)~(-1)·h~(-1),是无促进剂胶浆的2.08倍。结论 4%的氮酮作为消炎润麻胶浆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效果良好,本实验可为消炎润麻胶浆透皮吸收制剂处方的优化提供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08期)
张岭,张莉,周淑娟,陈莉[10](2016)在《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延胡索乙素透皮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延胡索乙素透皮吸收的影响,为促透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ranz体外释药装置,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接受液中延胡索乙素的浓度,通过计算药物的累积透皮百分率研究延胡索乙素经离体鼠皮的透皮规律。考察了不同种类及浓度促透剂对延胡索乙素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结果】延胡索乙素透皮吸收与其浓度有关,促透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其皮肤透过量均有影响。250μg/ml浓度的延胡索乙素透皮吸收效果较好,2%冰片的促透作用较其它促透剂作用更强。【结论】选择适当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可显着提高延胡索乙素的经皮渗透速率,延胡索乙素有望开发成经皮给药制剂。(本文来源于《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经皮吸收促进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隔药饼灸实验,探讨冰片和氮酮两种透皮促进剂对隔药饼灸药物体外透皮吸收性能影响,确定最佳透皮吸收促进剂,为新型隔药饼灸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1、将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隔药饼灸组、隔药饼灸加冰片组、隔药饼灸加氮酮组、隔面饼灸组,每组各8只。采用传统隔药饼灸方式,分别对隔药饼灸组、隔药饼灸加冰片组及隔药饼灸加氮酮组进行干预,连续施灸4周,施灸结束后禁食,于体外心脏采集血液样本;处死动物,取各组家兔施灸穴位处皮肤组织。2、运用高清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血液样本中隔药饼灸药物的透过量及皮肤组织内药物成分的含量。结果:(1)在无添加促透剂条件下,空白组和隔面饼灸组无药物透过,传统隔药饼灸组药物透过量较少,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普通隔药饼灸组相比,加冰片促透剂组及加氮酮促透剂组药物透过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加冰片促透剂组药物透过量较加氮酮隔药饼灸组药物透过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高清液相仪检测皮肤组织匀浆液,样品浓度均在检测线以下,未测得药物成分。结论:促透剂对隔药饼灸药物具有促透作用,冰片和氮酮都均可增加隔药饼灸药物的经皮吸收,其中冰片的促透量要高于氮酮的促透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皮吸收促进剂论文参考文献
[1].陆姗姗,赵玉荣,姚俊宏,任略,李钰.中药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剂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8
[2].朱重政.不同透皮促进剂对隔药饼灸药物体外透皮吸收性能的比较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
[3].吴彦,王慧娟,俸婷婷,彭礼军,周英.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接骨乳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7
[4].黄秋洁,叶勇,魏涌标,刘华钢,韦冬迷.战骨提取物中柚皮素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筛选[J].中草药.2017
[5].朱学敏,马敏,任略,董洁,陈军.透皮吸收促进剂评价的新技术[J].中国药学杂志.2017
[6].白晶梅.透皮吸收促进剂在中药巴布剂中的应用及研究[C].甘肃省针灸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暨针灸推拿科研思路设计培训班郑氏针法的临床应用培训班论文集.2016
[7].任丽君,李岩,孙婷,孟庆勇,王长虹.复方骆驼蓬子水凝胶贴剂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筛选[J].中国药师.2016
[8].林含露.渗透促进剂对粉防己碱透皮吸收的影响[J].人人健康.2016
[9].赵玉娜,高婷,陈晶.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消炎润麻胶浆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6
[10].张岭,张莉,周淑娟,陈莉.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延胡索乙素透皮吸收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