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模式论文_王聪,伍星,傅伯杰,韩兴国,陈亚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恢复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式,生态,植被,养分,黄土高原,吐鲁番,土壤。

生态恢复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聪,伍星,傅伯杰,韩兴国,陈亚宁[1](2019)在《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模式现状与发展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控制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恢复已成为重要议题。我国脆弱生态区分布广泛,生态系统退化显着,荒漠化、水土流失、石漠化等问题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已开展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积累了数量众多的生态恢复模式。在梳理重点脆弱生态区(北方风沙区、青藏高寒区、干旱荒漠区、黄土高原区和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基础上,整理了针对不同脆弱生态区及亚区的生态恢复模式,构建了一套全面评估生态恢复模式的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结合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评估了脆弱生态区的生态恢复模式的综合效益,基于此提出生态恢复实践中应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作为重要目标,同时加强针对生态恢复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综合设计生态恢复管理制度,搭建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信息平台可为生态恢复模式筛选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荣浩,何京丽,张欣,张林,杨红艳[2](2019)在《荒漠草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境内退化荒漠草原为研究区域,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植物群落组成、土壤含水量、土壤侵蚀的影响,为退化草原水土流失治理和草原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退化草原特点、水土流失特征,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植物群落特征、土壤水分、地表径流和侵蚀量的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退化荒漠草原的3种植被恢复模式试验样地的植物种类组成、群落总盖度、地上生物量均高于放牧天然草地,"围栏封育+灌木条带+施肥复壮"、"围栏封育+松土补播+草种包衣"2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地上生物量与放牧天然草地之间变化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土壤侵蚀,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均低于天然草地。[结论]"围栏封育+松土补播+草种包衣"植被恢复模式在保持水土资源,增加群落稳定性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最好。(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帆,刘小龙,杨君珑,李小伟,曹兵[3](2019)在《六盘山生态移民迁出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TOPSIS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南部山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生态移民迁出可降低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但移民迁出后如何进行生态系统恢复仍不明确.本研究以六盘山海子流域生态移民迁出后设计的6种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即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油松、旱柳(Salix matsudana)+刺槐+山杏(Prunus armeniaca)、油松+山杏、刺槐+山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油松+旱柳+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通过调查其土壤养分指标和树木生长指标,以TOPSIS法对恢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所有植被恢复模式均能够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38.7%~280.4%)和土壤有机质含量(16.5%~298.9%),但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82.9%~65.2%).②植被恢复模式配置的树种中,青海云杉、油松、河北杨和刺槐均能够正常生长,山杏幼苗生长不良,死亡率较高.③TOPSIS综合评价表明,青海云杉+油松+河北杨模式效果最佳(Ci=0.799 9),其次为油松+旱柳+红豆草(Ci=0.537 8)、刺槐+油松(Ci=0.526 3),油松+山杏模式综合评价最低(Ci=0.119 9).研究表明乔木针阔混交的植被恢复模式更适于研究区;在林分形成郁闭抑制林下野生草本后,配置耐阴灌木和草本,利于稳定生态系统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农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姜琳,万丽,吴磊,欧阳美娟,杨宁[4](2019)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配置模式的生态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典型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草本、灌草、灌丛、乔灌4种植被配置模式以及未采取植被恢复措施的裸荒地为研究对象,同时为研究植被恢复程度,选裸荒地作为对照,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对各配置模式人工、半人工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物种多样性及土壤主要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裸荒地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种类单一,共8种植物,草本层低矮;草本、灌草、灌丛与乔灌4种植被配置模式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共出现35种植物,分属22科.人工植被恢复约15 a后,植物群落主要以人工种植的植物为主,伴生种多为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马兰(Kalimeris indica),鬼针草(Bidens pilosa),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以及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等.灌草模式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较高,说明紫色土丘陵坡地采取紫穗(Amorpha fruticosa)+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的灌草模式生态恢复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生态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齐清,刘晓伟,佟守正,张冬杰,张洺也[5](2019)在《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模式下苔草草丘生态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哈尔滨太阳岛草丘湿地为对象,对比了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下苔草草丘个体和种群的生态特征,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苔草植株生长随时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5—8月),初期(5—6月)生长迅速,6月达到峰值.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模式下,苔草草丘个体和种群特征差异显着:自然恢复下苔草叶面积、叶宽、单株鲜重、单株干重、丘墩高度、直径、丘顶面积、丘墩表面积、丘墩体积等苔草草丘个体特征均显着高于人工恢复,人工恢复下苔草草丘密度、盖度、生物量等种群特征显着高于自然恢复,物种多样性无显着差异.土壤含水量、水深、草丘密度、丘间距离是导致2种恢复模式下苔草草丘生长差异的主要因素,自然恢复区土壤含水量、水深、间距均显着高于人工恢复区,对草丘个体的形成和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人工恢复区高移栽密度是导致草丘密度、盖度、生物量高于自然恢复区的主要因素.建议未来开展苔草草丘湿地恢复和保护时,应参考自然恢复湿地中草丘的分布特点,适当调整丘间距离(54.22~117.89 cm)和种群密度(1.9~3.1墩·m~(-2)),同时采取干旱区春季适当补水措施,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和水深,促进苔草草丘的生长发育和快速恢复,维持其种群长期健康稳定.(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孙建,刘子琦,朱大运,李渊,李开萍[6](2019)在《石漠化治理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及土壤质量情况,以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北盘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采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对花椒、金银花、核桃和撂荒地4种不同生态恢复模式下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不同生态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4种生态恢复模式下0—5 cm表层土壤养分富集明显,且20 cm土层内随着深度的加深,各营养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与短年限撂荒地相比,花椒、金银花和核桃样地总体土壤物理性状较好,养分含量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明显改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花椒(0.671)>金银花(0.664)>核桃(0.597)>撂荒地(0.589),表明花椒、金银花对土壤质量提升成效较好,在石漠化治理土壤环境的改善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胡根华,段俊涛[7](2019)在《江西省废弃稀土矿生态恢复综合治理监管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是我国保护性开采的战略资源,在开采稀土过程中必须强化综合治理。基于离子型稀土矿开采采用的池浸、堆浸、原地浸矿主要工艺和特点,总结了叁种采矿工艺产生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危害,阐述了当前研发废弃稀土矿生态恢复新技术和开采新工艺现状,以及废弃稀土矿综合治理监管模式,并提出了完善建议和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9年09期)

卢立华,农友,李华,杨予静,明安刚[8](2019)在《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石漠化生态系统碳储量对植被恢复模式的响应,在广西天等县中度石漠化山地,研究了吊丝竹纯林(Dendrocalamus minorD)、任豆纯林(Zenia insignis Z)、任豆、蚬木(Buerretiodendron hsienmu)和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混交林(mixed plantation M),以及相应同龄封育林(D_(CK)、Z_(CK)、M_(CK))的碳储量。结果表明:人工林碳储量显着高于相应同龄封育林的碳储量,D、Z、M人工林碳储量分别为67.75、66.56、121.20 t/hm~2,而D_(CK)、Z_(CK)、M_(CK)封育林仅为49.75、52.89、60.86 t/hm~2。碳储量在乔木层、地被物层、土壤层分配排序因生态系统类型而异,如M:乔木层>土壤层>地被物层;D和Z:土壤层>乔木层>地被物层;D_(CK)、Z_(CK)和M_(CK):土壤层>地被物层>乔木层。此外,M、D、Z乔木层年平均碳储量差异显着,而封育林尚未形成乔木层,其植被碳储量则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即M_(CK)>Z_(CK)>D_(CK)。可见,在中度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模式显着影响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人工造林相对于封山育林更能快速促进植被恢复、形成乔木林,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碳储量。(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杨晓东,齐实,周利军,刘卉,李昱彤[9](2019)在《西部管道工程建设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大量的管道建设扰动地表,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尤其在西部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困难,因此研究和探讨西部管道工程建设的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模式,对保护和维护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部长输管道经过的天山地区山地亚区,河西走廊地区平原亚区,河西走廊地区荒漠戈壁亚区,河西走廊及黄土高原干草原区域等四个区域作为生态恢复典型区域,提出其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模式。(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2期)

杜泽慧[10](2019)在《基于区域多中心治理模式的生态恢复——以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水利系统的再生利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的人口增长及工农业发展加剧了吐鲁番地区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现代水利工程使坎儿井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逐渐失衡,与坎儿井相伴而生的绿洲文明和特色文化景观也逐渐丧失活力。本文以坎儿井为切入点,以当下气候变化为契机,在分析吐鲁番地区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区域多中心治理模式的规划、设计和实施途径,以探寻能够协调社会各方利益的公共环境治理新思路。具体策略包括:1)建立水账户管理体系;2)建立生态农业节水、控水机制;3)构建"农-牧-渔"循环发展模式;4)挖掘废弃空间的潜在价值。通过重新梳理场地的供需关系,重置现状资源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参量,发挥景观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功能性作用,上述策略可在各方利益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公共利益,以实现韧性景观的构建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景观设计学》期刊2019年03期)

生态恢复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境内退化荒漠草原为研究区域,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植物群落组成、土壤含水量、土壤侵蚀的影响,为退化草原水土流失治理和草原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退化草原特点、水土流失特征,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植物群落特征、土壤水分、地表径流和侵蚀量的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退化荒漠草原的3种植被恢复模式试验样地的植物种类组成、群落总盖度、地上生物量均高于放牧天然草地,"围栏封育+灌木条带+施肥复壮"、"围栏封育+松土补播+草种包衣"2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地上生物量与放牧天然草地之间变化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3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土壤侵蚀,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均低于天然草地。[结论]"围栏封育+松土补播+草种包衣"植被恢复模式在保持水土资源,增加群落稳定性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恢复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王聪,伍星,傅伯杰,韩兴国,陈亚宁.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模式现状与发展方向[J].生态学报.2019

[2].荣浩,何京丽,张欣,张林,杨红艳.荒漠草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J].水土保持通报.2019

[3].李帆,刘小龙,杨君珑,李小伟,曹兵.六盘山生态移民迁出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TOPSIS综合评价[J].农业科学研究.2019

[4].姜琳,万丽,吴磊,欧阳美娟,杨宁.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配置模式的生态恢复[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9

[5].齐清,刘晓伟,佟守正,张冬杰,张洺也.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模式下苔草草丘生态特征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2019

[6].孙建,刘子琦,朱大运,李渊,李开萍.石漠化治理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质量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9

[7].胡根华,段俊涛.江西省废弃稀土矿生态恢复综合治理监管模式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9

[8].卢立华,农友,李华,杨予静,明安刚.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9].杨晓东,齐实,周利军,刘卉,李昱彤.西部管道工程建设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模式探究[J].科技风.2019

[10].杜泽慧.基于区域多中心治理模式的生态恢复——以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水利系统的再生利用为例[J].景观设计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潞安矿区生态恢复模式空间格局潞安矿区生态恢复模式空间格局...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恢复模2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质量综合指...湖泊湿地生态恢复综合效益Fig一4.2th...盐碱地生态恢复模式

标签:;  ;  ;  ;  ;  ;  ;  

生态恢复模式论文_王聪,伍星,傅伯杰,韩兴国,陈亚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