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眼论文-高彩荣

高度近视眼论文-高彩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度近视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水浴法B超,生物测量

高度近视眼论文文献综述

高彩荣[1](2019)在《水浴法B超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生物测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生物测量中应用水浴法B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3例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92只眼),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分别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水浴法B超、接触式A超叁种测量方式测定患者眼轴长度均值及术后绝对屈光误差,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叁种测量方式眼轴长度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L-Master、水浴法B超测量的眼轴长度均值显着大于接触式A超(P<0.05),IOL-Master、水浴法B超测量的眼轴长度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种测量方式绝对屈光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L-Master、水浴法B超≤±0.50 D占比、≤±1.00 D占比均显着高于接触式A超(P<0.05);IOL-Master、水浴法B超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生物测量中应用水浴法B超与IOL-Master价值高于接触式A超。(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20期)

蒋政,王华,罗栋强[2](2019)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眼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收集2017年1至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接受ICL植入术治疗的近视眼和散光患者32例(49只眼)。其中,男性11例(18只眼),女性21例(31只眼),年龄21~42岁,平均(26.38±7.39)岁。术前屈光度球镜-6.00~-11.00 D,柱镜-2.50~0 D,等效球镜(-9.39±1.80)D。全部行ICL植入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屈光度、客观眼内散射指数(OSI)及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以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作为分类变量,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患者的OSI值和MTF cut off值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最小显着差异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49只眼中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1.0者47只眼,占95.92%;≥1.2者33只眼,占66.35%。其中,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者42只眼,占85.71%,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病例。术后6个月,等效屈光度为(0.30±0.20)D。OSI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1.16±0.77)、(1.04±0.60)、(0.99±0.60)、(0.86±0.38)和(0.85±0.37)。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后各时间点OSI值均低于术前,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OSI值与术前OSI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95;P>0.05),而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OSI值与术前OSI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6.05;P<0.05)。术后各随访阶段的OSI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6,P>0.05)。MTF cut off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34.04±9.71)、(35.88±9.02)、(37.15±9.89)、(37.11±6.61)和(37.08±3.31),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MTF cut off值均高于术前,但术后1周的MTF cut off值与术前MTF cut of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而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MTF cut off值与术前MTF cut of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6,23.85,17.88;P<0.05)。术后1个月MTF cut off值较术后1周MTF cut off值有明显提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MTF cut off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P>0.05)。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眼及散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术后视觉质量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视觉质量达到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侯芳,王海燕,刘宁朴,段安丽[3](2019)在《高度近视眼内眼手术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临床资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内眼手术术中和术后爆发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发病原因、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2010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内眼手术中或术后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的高度近视眼患者7例(7只眼),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诱因、患者眼轴长度、治疗方法等。结果 7例患者年龄范围40~69岁,平均56岁。5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糖尿病史,3例服用抗凝药物。7例患者均为高度近视,眼轴长度为30.75~39.26 mm,平均33.82 mm。术中发生爆发性出血5例,术后迟发出血2例。7例出血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又行手术治疗,爆发出血后手术治疗时间为15~21 d,平均为17 d,1例行玻璃切除及注气术,1例行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玻璃切除及注气术,5例行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玻璃切除及硅油注入术。术后视力光感至0.1。结论高度近视眼内眼手术术中和术后发生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与高龄、高度近视、高血压及术中眼压波动关系密切。手术积极处理可挽救一定视力。(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万娟[4](2019)在《同一屈光范围高度近视性弱视眼与高度近视眼眼底结构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同一屈光度数范围内高度近视性弱视眼与高度近视眼在EDI-OCT下视网膜、脉络膜、视盘神经纤维层的形态特征。方法:本试验招募6~16岁的中国儿童19例26眼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度近视性弱视组(11眼)和高度近视组(15眼)。采用频域OCT深层影像扫描模式,检查黄斑中心凹及黄斑中心凹旁不同区域的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中心凹外1.0、1.5、2.0、2.5、3.0mm区域的视网膜厚度在绝大多数方位上,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下方3.0mm处,高度近视性弱视组脉络膜厚度显着薄于高度近视组(P=0.012)。两组各方位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在同一屈光度数范围内,中心凹周围的视网膜厚度,高度近视性弱视眼明显薄于高度近视眼,弱视的发生发展可能参与其变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梦媛,汤云霞,张静琳,侯金佟,陈倩茵[5](2019)在《成年超高度近视眼患者黄斑区巩膜厚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成年超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9.00 D)患者黄斑区巩膜厚度的改变,并分析巩膜厚度与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广州爱尔眼科医院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12例(195只眼)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84只眼),女性62例(111只眼);年龄18~67岁,平均(33.10±13.27)岁。采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处及由中心凹向鼻侧、颞侧各500μm、1000μm及1500μm的巩膜厚度值,共测量7个点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超高度近视眼黄斑区不同部位的巩膜厚度有无差异,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再用最小显着性差异法进行两两比较,计算相关系数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黄斑中心凹处巩膜厚度和眼轴长度、年龄、屈光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68±0.31),区间为0.01~1.00;平均屈光度数(-14.68±4.31)D,区间为-9.00~-25.25 D;平均眼轴长度(29.14±2.06)mm,区间为25.20~36.00 mm。中心凹颞侧1500μm处的巩膜厚度均值最小,为(281.17±93.84)μm;中心凹处巩膜厚度均值最大,为(318.13±87.49)μm。颞侧1500μm处的巩膜厚度与颞侧500μm、中心凹处和鼻侧相比较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3.90,-3.37,-2.85,-3.07;P<0.05);颞侧1000μm处的巩膜厚度与中心凹处、鼻侧500μm和鼻侧1500μm处相比较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2.35,-2.05;P<0.05)。中心凹处巩膜厚度与年龄呈轻度负相关(r=-0.371,P<0.05);与眼轴长度呈中度负相关(r=-0.573,P<0.05);与屈光度数和最佳矫正视力呈中度正相关(r=0.469,0.41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眼轴长度和年龄是影响中心凹处巩膜厚度的独立相关因素(β=-18.436,-1.347;P<0.05)。结论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成年超高度近视眼患者黄斑区巩膜全层图像的方法,是无创、实用且简单易行的。本研究结果提示巩膜的病理变化,可能在超高度近视眼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测量高度近视眼患者黄斑区巩膜厚度,可作为后巩膜葡萄肿观察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而为高度近视眼的防控提供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曾丽娟,韦琦,左慧懿,谭少健[6](2019)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眼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中高度近视眼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SMILE手术的63例(110只眼)中高度近视眼患者的病例资料,提取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的检查结果,包括角膜顶点及以顶点为圆心2 mm与4 mm直径范围上45°、135°、225°、315°角膜后表面高度,以此9点处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平均值作为角膜中央后表面高度。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及角膜中央后表面的高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的变化量和角膜中央后表面高度的变化量与年龄、术前等效球镜度数、角膜中央厚度、平均手术切削深度、平均剩余角膜厚度及角膜切削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及角膜中央后表面高度在术后1个月内呈下降趋势并在术后1个月时开始恢复,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分别为(0.52±2.46) mm、(0.39±2.21) mm、(0.33±2.33) mm、(-0.06±2.18) mm及(0.00±2.72) mm,角膜中央后表面高度分别为(1.18±0.90) mm、(1.16±0.76) mm、(1.06±0.76) mm、(1.04±0.74) mm及(1.09±0.89)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4,0.62;P>0.05)。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平均变化量分别为(-0.13±1.43) mm、(-0.19±1.74) mm、(-0.58±1.65) mm及(-0.52±1.96) mm,角膜中央后表面高度平均变化量分别为(-0.02±0.68) mm、(-0.12±0.74) mm、(-0.14±0.78) mm及(-0.09±0.95)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98,0.47;P>0.05)。各时间点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的变化量及角膜中央后表面高度的变化量与患者年龄、术前等效球镜度数、角膜中央厚度、平均手术切削深度、平均剩余角膜厚度及角膜切削比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MILE矫正中高度近视眼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无明显变化,并在术后早期恢复,对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影响小,安全性和稳定性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闰[7](2019)在《青少年高度近视眼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对青少年高度近视眼患者以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方法治疗之后其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12~2017-12我院接诊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高度近视眼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行病历回顾性分析,分析数据为佩戴者在7 d、1 mon、6 mon、1 a和2 a后的的视力情况。结果:戴镜前曲率值未见显着差异(P>0.05),7d后二者有轻微改善,但仍不具备显着差异(P>0.05)。1个月后的两年内数据显示,改善效果趋于稳定,且夜戴的曲率明显低于日戴曲率,差异显着(P<0.05)。戴镜前,夜戴和日戴的两组青少年视力均较差,二者不具备显着差异(P>0.05),治疗7d后两组青少年视力均有一定改善,但二者不具备显着差异(P>0.05)。在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二者裸眼视力均有改善,数据显示夜戴改善效果优于日戴(P<0.05)。治疗一年后和两年后的数据显示改善逐渐趋于稳定,日戴和夜戴的改善程度不具备显着差异(P>0.05)。根据裸眼视力改善效果对比,角膜塑形镜能够起到抑制高度近视增长过快的效果。结论:夜戴角膜塑形镜能够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又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近视的发展,作为一种起效快、安全、有效且可逆的非手术矫正治疗近视的方法,其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史彩霞,闫东霞,王璐,张可,李晋文[8](2019)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度近视是以高度负性球体当量(≥-6.0D)或者眼轴长度>26 mm为特征,因常引发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进行性变性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又称变性近视、恶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1])。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外伤、中毒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因晶状蛋白质变性而产生的混浊。当高度近视患者合并白内障时,视力会进一步下降,给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本研究(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林毅龙[9](2019)在《Keratograph眼表分析仪对高度近视眼表功能的评估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对高度近视患者眼表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并确诊为近视的42例患者,将21例(42只眼)非高度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21例(42只眼)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予以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OSDI问卷进行调查,对比两组分析结果。结果 OSDI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干眼患病率为61.90%,对照组为19.05%,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结果显示,研究组干眼患病率为61.90%,对照组干眼患病率为28.57%,P<0.05,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泪河高度检测中,研究组为(0.24±0.32)mm,对照组为(0.25±0.14)mm,均大于0.20mm,属正常;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更短、睑板腺完整度评分更高,数据比较均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高度近视患者眼表功能进行评估时,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准确检测出患侧的干眼患病情况、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等,数据的客观性、精确性更强,值得加以推广。(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张景尚,万修华[10](2019)在《后巩膜加固材料在高度近视眼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巩膜加固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的常见手段,能够加强巩膜的强度,抑制高度近视的进展。术中后巩膜加固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其中生物性材料主要包括心包膜、异体巩膜、脐带、硬脑膜、去细胞异体真皮等;非生物性的合成材料主要包括有聚酯纤维网即涤纶片、明胶海绵及等离子体化学改进物等,均在实验动物及临床进行了应用,并且对控制高度近视的进展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高度近视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收集2017年1至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接受ICL植入术治疗的近视眼和散光患者32例(49只眼)。其中,男性11例(18只眼),女性21例(31只眼),年龄21~42岁,平均(26.38±7.39)岁。术前屈光度球镜-6.00~-11.00 D,柱镜-2.50~0 D,等效球镜(-9.39±1.80)D。全部行ICL植入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屈光度、客观眼内散射指数(OSI)及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以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作为分类变量,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患者的OSI值和MTF cut off值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最小显着差异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49只眼中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1.0者47只眼,占95.92%;≥1.2者33只眼,占66.35%。其中,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者42只眼,占85.71%,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病例。术后6个月,等效屈光度为(0.30±0.20)D。OSI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1.16±0.77)、(1.04±0.60)、(0.99±0.60)、(0.86±0.38)和(0.85±0.37)。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后各时间点OSI值均低于术前,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OSI值与术前OSI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95;P>0.05),而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OSI值与术前OSI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6.05;P<0.05)。术后各随访阶段的OSI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6,P>0.05)。MTF cut off值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分别为(34.04±9.71)、(35.88±9.02)、(37.15±9.89)、(37.11±6.61)和(37.08±3.31),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MTF cut off值均高于术前,但术后1周的MTF cut off值与术前MTF cut of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而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MTF cut off值与术前MTF cut of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6,23.85,17.88;P<0.05)。术后1个月MTF cut off值较术后1周MTF cut off值有明显提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MTF cut off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P>0.05)。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眼及散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术后视觉质量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视觉质量达到稳定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度近视眼论文参考文献

[1].高彩荣.水浴法B超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生物测量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

[2].蒋政,王华,罗栋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眼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

[3].侯芳,王海燕,刘宁朴,段安丽.高度近视眼内眼手术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9

[4].万娟.同一屈光范围高度近视性弱视眼与高度近视眼眼底结构的特点[J].国际眼科杂志.2019

[5].李梦媛,汤云霞,张静琳,侯金佟,陈倩茵.成年超高度近视眼患者黄斑区巩膜厚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

[6].曾丽娟,韦琦,左慧懿,谭少健.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眼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

[7].王闰.青少年高度近视眼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

[8].史彩霞,闫东霞,王璐,张可,李晋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9

[9].林毅龙.Keratograph眼表分析仪对高度近视眼表功能的评估探究[J].江西医药.2019

[10].张景尚,万修华.后巩膜加固材料在高度近视眼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9

标签:;  ;  ;  

高度近视眼论文-高彩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