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粘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粘度,动力,电导率,毛细管,粘度计,沥青,润滑油。
动力粘度论文文献综述
郝欣[1](2018)在《“运动粘度”“[动力]粘度”须要改为“运动黏度”“[动力]黏度”吗?》一文中研究指出答须要。然而,在目前的科技文献中,量名称"运动粘度""[动力]粘度"使用得较多,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GB 3102.3—1993《力学的量和单位》中也是这样写的,因此,一些编辑同人对一定要改为"运动黏度""[动力]黏度"表示困惑不解。笔者认为,同人产生困惑的原因是对"粘""黏"2字的变化历史不太了解。"粘"有2个读音:一读nián,一读zhān。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淘汰,而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词表》又确认"黏"为规范字,于是二者(本文来源于《编辑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郑其格,刘惠,夏泉,刘青山,牟林[2](2017)在《两种疏水型膦类离子液体的密度、动力粘度及电导率(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传统的方法,制备了两种对水和空气稳定的四烷基膦类离子液体。离子液体是:己基叁丁基膦四氟化硼和己基叁丁基膦双叁氟甲基磺酸亚胺。在T=283.15-353.15 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两个离子液体的密度、动力粘度及电导率。讨论了温度、阴离子结构对离子液体的性质的影响。结合文献报道的其它离子液体,讨论了该类离子液体性质随阳离子结构的变化规律,并与咪唑类离子液体的性质进行了比较。通过经验方程,利用密度数据计算了两个离子液体的重要热力学性质参数,例如:分子体积、标准摩尔熵及晶格能等。并将估算性质与传统的咪唑、吡啶类离子液体进行了对比。通过密度和电导率确定了离子液体的摩尔电导率。讨论了Vogel-Fulcher-Tamman(VFT)方程和Arrhenius方程对于粘度和电导率拟合的可行性,并估算了电导活化能及流动活化能。通过Walden规则,描述了密度、粘度及电导率之间的联系。有关研究对新型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工业化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宿洪祯,尹静梅,刘青山,李长平[3](2015)在《四种深共融溶剂的性质:密度、电导率、动力粘度及折光率(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四种四丁基氯化铵类深共融溶剂,包括四丁基氯化铵:丙酸[TBAC:2PA]、四丁基氯化铵:乙二醇[TBAC:2EG]、四丁基氯化铵:聚乙二醇[TBAC:2PEG]、四丁基氯化铵:苯乙酸[TBAC:2PAA].在288.15–338.15 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它们的密度、电导率、动力粘度及折光率.讨论了温度对密度、电导率、动力粘度及折光率等性质的影响.通过经验方程估算了深共融溶剂的热膨胀系数、分子体积、标准摩尔熵及晶格能等热力学性质参数.利用Vogel-Fulcher-Tamman(VFT)方程和Arrhenius方程,将测量的电导率和动力粘度对温度拟合,得到了动力粘度和电导率随温度变化方程式.有关研究对深共融溶剂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朱林,石铭[4](2015)在《浅谈动力粘度对碳五加氢石油树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树脂液的物理性能中,动力粘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间接地反映了石油树脂的分子量分布情况和聚合程度,对碳五加氢石油树脂的色度和软化点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工业生产中树脂液的动力粘度在树脂加氢、汽提溶剂过程中的作用分析,明确了加强动力粘度控制的重要性,并对动力粘度进行了优化,旨在提高碳五加氢石油树脂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王俊,刘婷,石顺友[5](2014)在《润滑油基础油组成及物性与低温动力粘度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润滑油基础油因加工工艺的不同使其在组成及相应的物理性质方面相差较大,基础油的运动粘度、粘度指数、密度等物性参数能反映出其组成的不同,同时这些物性参数也是影响基础油低温动力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研究不同工艺生产的基础油低温动力粘度(-15℃)随其组成及物性变化的规律,通过数据拟合法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结果表明,基础油的低温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粘度指数和密度等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4年23期)
张翠丽[6](2013)在《熔融指数仪用于聚酯熔体动力粘度的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粘度是聚酯生产及后加工的一个重要参数。聚酯的动力粘度测定一般用毛细管粘度计(毛细管流变仪)法;作者根据毛细管粘度计的的原理,对熔融指数仪进行改进,建立了动力粘度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与相同测试条件下毛细管流变仪的测试结果基本相同。(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3年21期)
吴香梅,谢银军[7](2013)在《高分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动力粘度试验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高分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动力粘度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分析探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获得试验结论,从而为高分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动力粘度的检查提供技术基础。同时,建议将高分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动力粘度试验作为其基础的检验项目,并参考弹性恢复、韧性和粘韧性等相关的项目检验结果。(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3年08期)
陇伟,宋哲玉,宋伟[8](2012)在《高聚物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动力粘度试验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高分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动力粘度试验技术,分析了试验结果,得出了结论,建议今后考虑把动力粘度列入高聚物改性乳化沥青检验项目,并同时考虑把粘韧性、韧性和弹性恢复等检验项目一并列入。(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2年11期)
刘青山,颜佩芳,杨淼,谭志诚,李长平[9](2011)在《离子液体[C_npy][NTf_2](n=2,4,5)的动力粘度和电导率(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98.15-338.15K和283.15-338.15K温度范围内,分别测量了N-烷基吡啶双叁氟甲磺酸亚胺(烷基链分别为:乙基、丁基、戊基)叁种疏水型离子液体的动力粘度和电导率.利用Arrhenius方程和Fulcher方程将测量的动力粘度和电导率对温度拟合,得到了动力粘度和电导率随温度变化方程式.从电导率和密度计算出了上述叁种离子液体在283.15-338.15K温度范围内的摩尔电导率.应用Walden规则,描述了动力粘度与摩尔电导率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丁宇[10](2011)在《高剪切条件下润滑油动力粘度的测定(雷范费尔特法)不确定度的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SH/T0618-1995,采用BS/C型高温高剪切粘度仪对润滑油的动力粘度进行测定。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不确定度的来源,从千分表、标准曲线、方法重复性叁个方面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指出标准曲线是对结果不确定度贡献最大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1年12期)
动力粘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传统的方法,制备了两种对水和空气稳定的四烷基膦类离子液体。离子液体是:己基叁丁基膦四氟化硼和己基叁丁基膦双叁氟甲基磺酸亚胺。在T=283.15-353.15 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两个离子液体的密度、动力粘度及电导率。讨论了温度、阴离子结构对离子液体的性质的影响。结合文献报道的其它离子液体,讨论了该类离子液体性质随阳离子结构的变化规律,并与咪唑类离子液体的性质进行了比较。通过经验方程,利用密度数据计算了两个离子液体的重要热力学性质参数,例如:分子体积、标准摩尔熵及晶格能等。并将估算性质与传统的咪唑、吡啶类离子液体进行了对比。通过密度和电导率确定了离子液体的摩尔电导率。讨论了Vogel-Fulcher-Tamman(VFT)方程和Arrhenius方程对于粘度和电导率拟合的可行性,并估算了电导活化能及流动活化能。通过Walden规则,描述了密度、粘度及电导率之间的联系。有关研究对新型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工业化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粘度论文参考文献
[1].郝欣.“运动粘度”“[动力]粘度”须要改为“运动黏度”“[动力]黏度”吗?[J].编辑学报.2018
[2].郑其格,刘惠,夏泉,刘青山,牟林.两种疏水型膦类离子液体的密度、动力粘度及电导率(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7
[3].宿洪祯,尹静梅,刘青山,李长平.四种深共融溶剂的性质:密度、电导率、动力粘度及折光率(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5
[4].朱林,石铭.浅谈动力粘度对碳五加氢石油树脂性能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5
[5].王俊,刘婷,石顺友.润滑油基础油组成及物性与低温动力粘度的关系研究[J].广东化工.2014
[6].张翠丽.熔融指数仪用于聚酯熔体动力粘度的测定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
[7].吴香梅,谢银军.高分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动力粘度试验技术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
[8].陇伟,宋哲玉,宋伟.高聚物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动力粘度试验技术研究[J].民营科技.2012
[9].刘青山,颜佩芳,杨淼,谭志诚,李长平.离子液体[C_npy][NTf_2](n=2,4,5)的动力粘度和电导率(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1
[10].丁宇.高剪切条件下润滑油动力粘度的测定(雷范费尔特法)不确定度的评定[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