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恩美论文_任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谭恩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记忆,美国,中国,之女,情感,撒手人寰,文化。

谭恩美论文文献综述

任冰[1](2019)在《多重记忆书写——论谭恩美《接骨师之女》的主题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记忆是一种回溯过去的心理形式,其在功能上显示为一种储存机制。而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记忆形式,它既是记忆的载体,又是记忆的场所。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对记忆有着特殊的情感,在她的作品中记忆元素贯穿始终。如果从记忆书写的角度去审视《接骨师之女》则会发掘出该作品多层次、多角度的多重记忆书写及其含义。(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吴敬玲[2](2019)在《谭恩美小说中的抗战书写——以《喜福会》和《灶神之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文学的研究虽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因战争时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其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抗战文学研究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仅会推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全面把握,还可以从人道主义和人性的立场更好地反思战争和历史。本文试图以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两部畅销小说《喜福会》和《灶神之妻》为例,从传统英雄形象的解构、日常生活叙述视角和战争苦难的另类书写并集体记忆的重构叁个角度分析其独特的抗战书写模式,以便从华裔文学的视角去展开抗战文学研究,从而丰富人类对抗日战争历史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0期)

王凯[3](2019)在《故事背后的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开始的地方》(Where the Past Begins)是谭恩美最新出版的一部散文集。在2018年的全国图书节(National Book Festival)上,她在接受美国公共电视台(PBS)的采访时明确指出,这是一部“有关写作的书……也就是说(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8-16)

刘齐平[4](2019)在《真实与虚构之间——谭恩美回忆录《回首来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新作《回首来时——作家回忆录》中,首次论述了家族旧物如何激发其情感记忆,进而帮助其挖掘家族的历史。其次,通过谈论素描及音乐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她进一步阐释了自己的创作手法与特点。此外,通过植入电子邮件、父母亲的信件、官方文件等其他文本,她不仅揭示了其真实的情感体验,而且讨论了记忆、语言与写作之间的关系。以此回忆录为媒介,谭恩美对其创作观做出了崭新的诠释,即无论是其小说作品还是其回忆录都不是自传性的纪实作品,而是结合其情感记忆与艺术想象所进行的自发性创作。谭氏的自发性创作,既能让读者深刻体会其作品中的真实情感,又能感受其中的虚构色彩。此种创作所产生的"亦真亦假"的阅读体验,便是其作品艺术魅力之所在。(本文来源于《英语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邵华妮[5](2019)在《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解读谭恩美《喜福会》中的文化权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谭恩美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华裔作家,她的作品常见主题多为探究母女之间的关系。《喜福会》作为谭恩美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描述母女之间的感情冲突,挖掘了母女两代人在诸多方面之间的文化权力差异。本文应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解析《喜福会》中呈现的文化权力及文化差异。文章借助以费尔克劳夫叁维话语分析结构为代表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通过话语分析挖掘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权力和文化意识形态,进而阐述小说中母女两代人之间的文化权力。论文共由五部分构成。第一章概括介绍了作家谭恩美的生活经历以及作品。第二、叁、四章的设计遵从费尔克劳夫的叁维话语分析结构,分别从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叁个维度对小说中的文化权力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实现从微观语言功能到宏观社会现实的科学分析。语篇分析探究语言在小说人物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话语实践分析则侧重研究文本的创作过程及其阐述过程,以此洞悉其文化性。社会实践分析侧重探讨文化权力产生的社会环境,阐述母女两代人在文化观念和价值方面最终趋于融合的原因。第五章是论文的总结部分。包括整篇论文的写作意义、写作局限以及论文创作过程中的建议。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借助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本文为《喜福会》中母女两代人在文化方面存在的冲突提供了一个全新丰富的鉴赏视角和富有启发性意义的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张丽秀[6](2019)在《中国形象的流变——从谭恩美到裘小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经济文化高度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美华文学发展迅速。同一时期的华裔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中国形象的刻画却不经相同。本文以谭恩美和裘小龙作品中塑造的中国形象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文化、人物、社会叁个角度去探讨中国形象在美华文学作品中的流变。(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05期)

张丽秀[7](2019)在《谭恩美《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思想、文化、价值观叁个方面解读《喜福会》中的母女两代人的文化冲突。在矛盾中挣扎迷茫之后,女儿们冲破文化差异带来的阻隔,对母亲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彼此实现了文化的融合与共生。(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05期)

张佳蕾[8](2019)在《谭恩美与卡勒德·胡塞尼小说中身份意识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浪潮使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频繁交流,催生了人口的全球性流动。人的自主性增强,不仅可以选择变更国籍,还可以自由选择信仰和价值观念。身份不再是一个静态的标识,而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研究其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族裔文学的边缘性特色正随着全球视野、后殖民语境的兴盛日益改变。自从特朗普当政以来,被视为文化熔炉、自由圣地的美国,却推行了一系列限制移民的高压政策。因此,对美国族裔作家创作中的身份寻求意识比较研究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本文选取华裔和阿富汗裔两位移民作家谭恩美和卡勒德·胡塞尼进行平行研究。通过分析他们自身因移民所导致文化身份危机,比较其文学创作中对身份叙述的异同,以此启示所有跨文化作家如何平衡身份危机。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身份危机对谭恩美和卡勒德·胡塞尼文学创作的正反两方面影响。首先通过释义何为“身份”,指明二人身份危机的来源。其次是进一步深入探讨身份危机对二者人生及文学的影响:一方面美国在移民政策对中国和阿富汗的限制导致了文化身份认同和表现危机,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身份危机成为二者文学创作的内驱力,使其在重构身份叙述时更具活力。第二部分以文本细读和查阅文献的方式,总结谭恩美和卡勒德·胡塞尼在文学创作中重构身份叙述时表现出的叁个相同点:即运用自传性叙事、塑造身份认同的人物、沿袭原民族文化身份。第叁部分论述谭恩美和卡勒德·胡塞尼在文学创作中对身份叙述的两个不同点:语体风格和创作题材。第四部分通过比较谭恩美和卡勒德·胡塞尼在文学创作中对身份意识的异同,总结出对跨文化作家获取身份认同的有效途径,即弥补文化间的缝隙,唤起人类爱的集体无意识情感,以此摆脱漂泊无归属感的身份危机。(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静姝[9](2019)在《谭恩美小说中的神秘东方——以《接骨师之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谭恩美的小说中蕴藏深厚的东方意象,包含算命、人与灵对话以及托梦等情节,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以《接骨师之女》为例,探讨谭恩美小说中的神秘东方。该小说当中包含四种神秘意象,不仅展现出民间传统文化现象,又符合小说艺术真实性要求。(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9年03期)

刘向辉[10](2019)在《谭恩美营造另类“中国景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谭恩美与《奇幻山谷》从1989年发表《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而成功登上文坛以来,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Amy Tan, 1952-)先后通过《灶神之妻》(The Kitchen God’s Wife,1991)、《通灵女孩》(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 1995)、《接骨师之女》(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2001)、(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19年03期)

谭恩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抗战文学的研究虽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因战争时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其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抗战文学研究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仅会推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全面把握,还可以从人道主义和人性的立场更好地反思战争和历史。本文试图以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两部畅销小说《喜福会》和《灶神之妻》为例,从传统英雄形象的解构、日常生活叙述视角和战争苦难的另类书写并集体记忆的重构叁个角度分析其独特的抗战书写模式,以便从华裔文学的视角去展开抗战文学研究,从而丰富人类对抗日战争历史的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谭恩美论文参考文献

[1].任冰.多重记忆书写——论谭恩美《接骨师之女》的主题意蕴[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吴敬玲.谭恩美小说中的抗战书写——以《喜福会》和《灶神之妻》为例[J].华文文学评论.2019

[3].王凯.故事背后的故事[N].文艺报.2019

[4].刘齐平.真实与虚构之间——谭恩美回忆录《回首来时》述评[J].英语文学研究.2019

[5].邵华妮.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解读谭恩美《喜福会》中的文化权力[D].沈阳师范大学.2019

[6].张丽秀.中国形象的流变——从谭恩美到裘小龙[J].当代旅游.2019

[7].张丽秀.谭恩美《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生研究[J].当代旅游.2019

[8].张佳蕾.谭恩美与卡勒德·胡塞尼小说中身份意识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9

[9].王静姝.谭恩美小说中的神秘东方——以《接骨师之女》为例[J].参花(下).2019

[10].刘向辉.谭恩美营造另类“中国景观”[J].博览群书.2019

论文知识图

谭恩美着作《喜福会》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奖附 20...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奖附 20...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奖附 20...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奖附 20...资料汇编高校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标签:;  ;  ;  ;  ;  ;  ;  

谭恩美论文_任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