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师专业自主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师,专业自主权,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
教师专业自主权论文文献综述
曾汶婷[1](2019)在《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京9所中小学324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取专业自主权量表、职业认同量表、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探讨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专业自主权与职业认同均可显着正向预测教师工作满意度;(2)职业认同在专业自主权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专业自主权部分通过教师的职业认同,对教师工作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2019年14期)
刘艳荣[2](2019)在《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当拥有专业自主权以实现专业领域内的自由。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实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支持教师自主发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教师赋权增能和教师自主发展理论为基础,考察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赋予与需求、行使和保障叁个方面的现状,并总结其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建议。研究有如下发现:首先,研究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赋予与需求、行使和保障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赋予与需求程度看,幼儿园教师拥有中等水平的专业自主权,但叁个维度上的专业自主权不均衡,表现为教育教学权实现程度高,参与决策权实现程度低,幼儿园教师最迫切需要专业成长权。从行使过程看,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行使的主要形式是制度保障,主要态度是积极参与,行使效果比较好,但行使途径不丰富。从保障水平看,幼儿园最为常见的物质保障是活动场地、教材和参考书及图书资料,主要的组织制度保障是工作考核制度和教研学习制度,主要的文化心理保障是“幼儿园教育理念”和“幼儿园管理理念与风格”。其次,研究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一,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各维度的属性和需求特征不同。教育教学权为既得性权利,专业成长权为期待性权利,参与决策权为潜在性权利。其二,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行使效果较好,但教师对权利行使的认知存在偏差;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行使过程中权利不对等。其叁,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物质保障水平较高,但各维度差异较大;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组织制度保障不到位,且针对性不强;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文化心理保障突出管理效能,教师对园所管理文化认同度不高。同时,研究还从教师自身、幼儿园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因素等角度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本研究认为要从内在保障和外在保障两个方面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一方面,强化教师权利意识,激发教师权利需求;增强教师权利能力,提供专业保障。另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和模式,实现权力共享;建立教师专业社群,营造民主、合作共享的园所文化;重视教师领导者的培养,拓宽权利行使途径,;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制度保障;转变社会观念,增强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4-28)
曾凡[3](2019)在《民国前期中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研究(1912-1927)》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教育中,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种教育理念重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而同样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则在一定程度上只被考虑其客体价值,缺乏对教师应有的本体性关照。当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力受到一定程度挤压的事实,意味着在学校教育中亟需赋予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更大的自主来释放其教育教学活力。而反观民国前期的中学教师则在教育活动中拥有相对较大的专业自主权,可以为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历史观照。从民国前期中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获得与发展来看,其主要依靠四重“力量”或因素的影响。第一,立足本土的中学教师受到传统的“师尊”思想与源自西方的自由教育方式的影响;第二,动荡的政治环境造成官方教育部门的频繁更替,教育宗旨几经变化,政府对教育的公信力降低;第叁,经济凋敝,政府挪用教育经费,教师工资报酬不能得到保障;第四,活跃的民间教育组织和私人办学对中学教育的支持。在这四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展开专业自主权的实践。民国前期中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由于教师准入门槛的宽松以及学校组织权力的下放,中学教师享有管教自主权;第二,官方课程文本的模糊性使得中学教师具有宽松自由的课程选择权;第叁,国家在教科书审定方面的宽松管理给予中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自由编择教科书的权力;第四,中学教师自主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模仿实验西方的新式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创新本土化的教学方法;第五,国家教育考试权的下移使得学校掌握教育考试大权,学校赋权给教师,中学教师的教育考试评价权空前高涨。从民国前期中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实践来看,主要呈现出叁大特点:第一,民国前期中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是由外而内的催化过程;第二,中学教师的专业自主行使过程中主要是在教师的知识背景影响下做出的主观决断;第叁,民国前期中学教师专业自主权展现出不断发展和扩张的特点。通过历史反思发现,民国前期中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实践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第一,中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实践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师创造性智慧的生成;第二,中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第叁,中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实践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第四,民国前期中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系统性有待加强。在当代,我们必须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首先,在教师赋权方面,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把握好尺度,既不能统的过死,也不能放的太宽。其次,权力下方之后必须强化对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唤醒,通过专业组织的培训增强其专业能力,加强对其专业自主权的引导,减少非专业团体对教师专业自主的干预。第叁,教师必须处理好知识传授和育人的关系,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不仅体现在教师自主对课程知识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当成为受教育者的重要陪伴者,在其成长过程中依靠教师的经验自主的把握受教育者的行为并实施恰当的教育,从而促进其成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0)
王晓丽,齐亚静,姚建欣[4](2018)在《乡村教师教学自主权对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影响: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690名乡村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的现状及其与教学自主权、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部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动性尚有提升空间;乡村教师教学自主权和工作投入、专业发展能动性显着正相关;乡村教师工作投入在教学自主权与专业发展能动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8年11期)
肖冉[5](2018)在《“权利本位”理念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自主权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专业自主权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基于"权利本位"理念,明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内涵,并从权利与义务的失衡、行政权力的侵蚀及自主意识的欠缺等方面对其发展困境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转变社会观念,增强社会认同;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权力保障;注重专业培训,树立自主意识;改革评聘机制,实现特教特评。以期增强特殊教育教师权利意识,提升权利能力。(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夏正江[6](2018)在《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究竟有多大?》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能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拥有和行使专业自主权,绝不仅仅是由教师行业整体的专业成熟度所决定的。强调专业自主权大小应与专业成熟度相适应的"比例原则"并不适用于教师行业,因为它既不符合教师行业的工作性质及内在特点,也不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行使专业自主权既可以在合理运用现有专业知识解决普通问题的常规水平上进行,也可以在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那些开放性的复杂问题并有所发现的创意水平上进行。考虑到教师行业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以及职前教师教育的局限性与未完成性,全社会应当无条件地尊重和信任教师,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赋予他们更大范围和程度的专业自主性。唯其如此,教师才能拥有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才能通过自主探究与创造的反思性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8年18期)
刘姝[7](2017)在《本溪市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现状及提升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是小学教师依照专业知能在进行专业活动时所享有受尊重并且不受外界不合理干涉的权力或影响力,内涵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以及学校管理叁个层面。在强调教师专业发展时,国际上普遍认同“增权赋能”,随后这一理念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使教师在进行专业活动时能够拥有专业自主权的希望更为迫切。在专业领域内的行为自由需要拥有教师专业自主权,而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作为基础教育成功关键更为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多元化要求和小学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特点使得教师拥有专业自主权成为必然。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以民主为根本,学校的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社会整体对教师职业的态度等多重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均有诸多约束,使得小学教师普遍缺乏专业自主权。因此,本文以本溪市小学为例,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如下放行政主管部门权力、整合评价体系、建立融洽的校园文化、改善学校与社会沟通对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展更为有利。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实现需要教师自身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来增强自主性、民主的管理方式与分散的教育管理权、以及成熟的教师专业组织来扩展教师自由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自由”与“平等”间达到平衡。(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张立忠[8](2016)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博弈下大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实现——兼论大学“去行政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专业自主权是大学教师学术权力系统的基本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矛盾是专业自主权实现的主要障碍。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实现过程就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博弈的过程,同时也是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利益组织的分化过程,职称体系是这种组织分化的重要表现场域。去行政化使学术权力地位上升,进而使大学管理决策权逐渐下移,这对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6年10期)
李曌圆[9](2016)在《职业院校教师行使专业自主权的困境与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权力是教师专业化的维度之一,而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是权力维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的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被弱化。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职业院校教师行使专业自主权的困境,试探讨应对困境的策略,以促进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10](2015)在《专业自主权,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有人认为:"相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受考试‘指挥棒’等外界因素影响更少,幼儿园教师拥有更多专业自主空间。"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专业自主权。深入思考这一问题,会发现影响教师专业自主权实现的因素非常多,包括对幼儿教师是否需要专业自主权的认识、实践层面是否有制度保障、幼儿教师自身是否有能力实现等。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既然幼儿教师是专业人员,就应享有专业自(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期刊2015年38期)
教师专业自主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当拥有专业自主权以实现专业领域内的自由。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实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支持教师自主发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教师赋权增能和教师自主发展理论为基础,考察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赋予与需求、行使和保障叁个方面的现状,并总结其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建议。研究有如下发现:首先,研究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赋予与需求、行使和保障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赋予与需求程度看,幼儿园教师拥有中等水平的专业自主权,但叁个维度上的专业自主权不均衡,表现为教育教学权实现程度高,参与决策权实现程度低,幼儿园教师最迫切需要专业成长权。从行使过程看,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行使的主要形式是制度保障,主要态度是积极参与,行使效果比较好,但行使途径不丰富。从保障水平看,幼儿园最为常见的物质保障是活动场地、教材和参考书及图书资料,主要的组织制度保障是工作考核制度和教研学习制度,主要的文化心理保障是“幼儿园教育理念”和“幼儿园管理理念与风格”。其次,研究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一,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各维度的属性和需求特征不同。教育教学权为既得性权利,专业成长权为期待性权利,参与决策权为潜在性权利。其二,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行使效果较好,但教师对权利行使的认知存在偏差;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行使过程中权利不对等。其叁,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物质保障水平较高,但各维度差异较大;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组织制度保障不到位,且针对性不强;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文化心理保障突出管理效能,教师对园所管理文化认同度不高。同时,研究还从教师自身、幼儿园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因素等角度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本研究认为要从内在保障和外在保障两个方面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一方面,强化教师权利意识,激发教师权利需求;增强教师权利能力,提供专业保障。另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和模式,实现权力共享;建立教师专业社群,营造民主、合作共享的园所文化;重视教师领导者的培养,拓宽权利行使途径,;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制度保障;转变社会观念,增强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师专业自主权论文参考文献
[1].曾汶婷.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
[2].刘艳荣.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研究[D].扬州大学.2019
[3].曾凡.民国前期中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研究(1912-1927)[D].西南大学.2019
[4].王晓丽,齐亚静,姚建欣.乡村教师教学自主权对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影响: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8
[5].肖冉.“权利本位”理念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自主权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8
[6].夏正江.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究竟有多大?[J].教育发展研究.2018
[7].刘姝.本溪市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现状及提升策略[D].沈阳师范大学.2017
[8].张立忠.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博弈下大学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实现——兼论大学“去行政化”[J].理论导刊.2016
[9].李曌圆.职业院校教师行使专业自主权的困境与应对[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10]..专业自主权,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J].福建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