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治(论文文献综述)
张自强,王佳佳,任玉莹,朱慧杰,张倩文,刘玉梅[1](2021)在《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文中认为兔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后,常引起兔多发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危害家兔养殖业。作者剖检河南省某兔场疑似病死兔,并采集组织分离鉴定病原菌,然后进行药敏试验,以期确定引起兔呼吸困难、腹泻的病原。结果显示,经细菌分离培养得到1株革兰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状可疑致病菌及1株革兰阴性、卵圆形的可疑致病菌;其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1 492和1 494 bp,与B.bronchiseptica AU 12671和K.pneumoniae菌株F5feb.57相似性分别为99.85%和100.00%,即该兔场患病兔为B.bronchiseptica和K.pneumoniae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B.bronchiseptica和K.pneumoniae同时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唑啉3种药物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综上表明,此次分离的细菌为B.bronchiseptica和K.pneumoniae,本试验为家兔B.bronchiseptica和K.pneumoniae混合感染的分离鉴定及科学用药提供参考。
戴海兵[2](2020)在《一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严重威胁养兔业健康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如发现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得当,对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则比较大。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特点,再结合从发病兔的鼻分泌物及肺组织病料中分离到的都属于Bb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可以对本病例作出确诊。长途运输、兔舍卫生条件差、高分贝噪音、饲养密度过大等,最主要是热应激,是诱发本病的病因。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及时选择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防治,并采取免疫接种等预防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圈舍条件和日粮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以期效益最大化。
逯凯[3](2020)在《浅析家兔巴氏杆菌病与波氏杆菌病》文中提出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在家兔中较为频发,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温骤变、闷热潮湿的多雨季节较多发生,成为危害养兔业的重要疫病之一。家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一种以鼻炎和肺炎为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并且兔场一旦发生本病,则很难净化,使养兔场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逯凯[4](2019)在《浅析家兔巴氏杆菌与波氏杆菌病的防治》文中提出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在家兔中较为频发,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温骤变,闷热、潮湿多雨季节较多发生,成为危害养兔业的重要疫病之一。家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一种以鼻炎和肺炎为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并且免场一旦发生本病,则很难净化,使养兔生产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王瑞,刘涛,曲哲会,董建国,赵瑜,左春生,易本驰,焦凤超,马超锋[5](2017)在《某大型长毛兔场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兔支气管波氏杆菌病(Brodetellosis of rabbit)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家兔的呼吸道传染病,本病易发,给养兔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2016年11月河南省舞钢市一规模化长毛兔种兔场发生疑似兔波氏杆菌感染,现将实验室诊断过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6年11月10日,河南省舞钢市一存栏8000余只长毛兔场,陆续出现病兔,患病兔从鼻腔中流出黏性分泌物,打喷
杨万郊[6](2016)在《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养兔过程中,兔波氏杆菌病是经常发生的一类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一旦发生将会对青幼年兔群伤害较大,并可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就该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进行总结,提出诊断、预防和治疗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亚平[7](2015)在《兔波氏杆菌灭活苗佐剂筛选及免疫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是引起家兔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其致病病程长,难治愈,是严重影响兔产业的重要疾病,临床上有该菌感染人的报道。目前,该病的疫苗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保护率较低,开展高效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疫苗研究佐剂,提高疫苗对兔机体的保护效果,对改善兔产业体系健康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不同的佐剂进行了筛选,对筛选出的新型佐剂苗木鳖子提取物(Extract of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s,ECMS)+ 油佐剂苗与常规油佐剂苗及无佐剂苗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新型佐剂进行了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新型佐剂苗不仅提高动物机体的体液免疫而且提高了其细胞免疫水平。本研究为兔波氏杆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技术依据,同时也为兽用新型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1.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优化以兔Bb全菌蛋白包被酶标板,建立了Bb间接ELISA检测方法。优化的结果为:全菌蛋白(1 μg/ml)37 ℃包被2h;封闭液为5%的脱脂乳,37℃作用2h;血清以1:400稀释后37℃作用1h;二抗(1:5000)37℃作用75 min;显色条件为37℃避光作用10 min。阴阳性临界值为0.19。该方法以其高敏感性、稳定性以及高度的特异性,为波氏杆菌的抗体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2.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灭活苗佐剂的筛选本研究在波氏杆菌灭活苗中添加了不同剂量的ECMS,不同剂量ECMS+油,以及常规的矿物油和铝胶佐剂,以上疫苗免疫家兔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以不同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血清抗体IgG,同时检测血清中IL-2的含量等,攻毒前采集全血,MTT试验检测家兔的细胞免疫状态,最后进行攻毒感染检测疫苗保护率。结果显示ECMS800+油组的抗全菌蛋白和外膜孔蛋白前体(outer membrance porin protein precursor,PPP)抗体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其他各组,细胞因子IL-2的含量较其他各组均有上升的趋势(P<0.05),ECMS800+油组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在三种刺激物的刺激下均高于其他各组,两次的攻毒保护率均最高,分别为78%和100%。综上所述,比较筛选出ECMS800+油为最优佐剂。3.ECMS800+oil对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灭活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本试验用油佐剂苗及无佐剂苗作为对照,对筛选的ECMS800+油苗进行免疫指标检测,对其免疫增强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究。家兔免疫后,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可溶性CD4(sCD4)及CD8分子(sCD8)含量以及器官粘膜中IgA抗体水平;采集抗凝血MTT法检测淋巴细胞转化率、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的表达量、流式细胞法检测CD4+、CD8+型T细胞含量;无菌摘取脾脏荧光定量检测脾脏中IL-2、IL-6、IFN-y等的表达量;气管粘膜及肺脏做石蜡切片检测IgA阳性细胞的含量;称取免疫兔脾脏和胸腺鲜重及活体重检测免疫器官指数;最后进行攻毒感染试验。结果ECMS800+油苗有效提高了家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并达到了较好的粘膜免疫效果,疫苗保护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激发了机体全面而持久的免疫反应。该佐剂的研究为波氏杆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方法。
陈辉,刘燕,季权安,韦强,肖琛闻,姚火春,鲍国连[8](2014)在《兔波氏杆菌分离鉴定及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012—2013年多个兔场送检的鼻炎病死兔病料中分离出12株细菌,根据其染色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确定为兔波氏杆菌,在此基础上进行兔波氏杆菌16S rRNA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波氏杆菌属相关菌株序列同源性均达到了99%以上,进一步证明分离的菌株为兔波氏杆菌。结果表明:从浙江省鼻炎病死兔分离获得的12株病原菌为兔波氏杆菌,该菌的分离及其特性鉴定为浙江省兔波氏杆菌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李科[9](2013)在《兔波氏杆菌和巴氏杆菌LAMP快速诊断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兔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Bb)和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引起兔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致病菌,临床上这两种菌有时呈现混合感染,由于它们在菌落形态、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仅靠表面症状容易造成误诊,所以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显得十分必要。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技术是Notomi等在2000年开发的一种新颖的核酸扩增技术,通过一种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的作用,在恒温条件下高效、快速、特异地扩增靶基因,不需要PCR的热循环步骤和繁琐的电泳检测过程,为病原在临床上的快速诊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研究针对Bb16S rRNA基因和Pm Kmt1基因,使用在线设计软件(https://primerexplorer.jp/lamp3.0.0/index.html)设计LAMP引物,然后分别对反应温度和时间、dNTPs浓度、Mg2+浓度、Betaine浓度、Bst DNA Polymerase浓度以及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建立了LAMP反应体系。本研究利用LAMP技术对8株兔源性细菌分别进行Bb和Pm的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仅有目标菌株为阳性,其余7株细菌均为阴性,表明LAMP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研究采用Qiagen试剂盒法制备模板进行LAMP反应,该方法检测Bb和Pm的检出限分别为1.65CFU/mL和1.29CFU/mL,而对照PCR检测Bb和Pm的检出限分别为165CFU/mL和129CFU/mL,表明LAMP技术的灵敏度为普通PCR的100倍。本研究用已优化的LAMP检测方法分别对15份Bb阳性样品和10份Pm阳性样品进行稳定性与重复性试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本研究比较了3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对LAMP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AMP方法对制备模板DNA的要求不高,采用煮沸法提取基因组DNA,不仅节约提取时间,而且也大大降低检测成本。本研究分别检测了54份Bb样品和44份Pm样品,同时与实验室已建立的PCR方法做了比较,结果表明:Bb-LAMP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77.78%,特异性为85.71%,敏感性为100%,符合率为96.3%;Pm-LAMP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7.73%,特异性为88.46%,敏感性为100%,符合率为93.18%。LAMP反应耗时短,可在70min内完成,反应终止后加入1μL SYBR GREENⅠ(1000×)核酸染料,可通过肉眼观察有无荧光直接判定结果,使得整个检测过程更加快速与高效;通过酶切鉴定,测得酶切片段与理论预期值相符,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此外,LAMP反应只需一个简单的恒温水浴锅,不需要昂贵的PCR仪,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推广应用。
章春桃[10](2011)在《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fim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引起的一种家兔呼吸道传染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多为慢性,急性败血性死亡较少。该病病程长,反复发生,难治愈,给养兔业带来了严重的的经济损失。Bb的菌毛蛋白兼具毒力因子及免疫原的特性,其免疫原性已被证实。对fimN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分析,以重组蛋白为检测抗原建立间接ELISA诊断方法,为兔波氏杆菌临床快速检测和研制高效疫苗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一共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采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fimN基因;第二部分以大肠杆菌原核pET-28a(+)为表达系统进行fimN基因的表达、纯化及表达蛋白免疫原性分析;第三部分是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第四部分是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根据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毛蛋白的fimN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648bp的目的基因片段,将产物与pMD-19T载体连接,阳性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扩增的fimN基因与参考序列同源性可高达99%,成功构建了克隆载体。对pMD19T-fimN以及表达载体pET-28a(+)双酶切,连接转化后,获得重组质粒pETBb-fimN,双酶切和序列鉴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和方向正确,加入IPTG诱导后经SDS-PAGE检测得到的目的蛋白大小约为27KD,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蛋白能与Bb全菌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为后续的以重组fimN蛋白为包被抗原来建立间接ELISA快速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中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fimN基因的短片段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反应,且检出最低浓度为10pg,说明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临床检测。以表达并纯化的fimN蛋白为包被抗原,用fimN蛋白免疫实验兔制备血清作为阳性血清。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抗原和血清的最佳工作浓度,最佳封闭液、酶标二抗和血清的最佳作用时间,得出了阴性血清临界值为0.267,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随机采集的50份兔血清,结果显示阳性率为58%。该方法的建立为Bb血清学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二、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料来源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
1.4 生化试验 |
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
1.6 分子生物学鉴定 |
1.7 动物回归试验 |
1.8 药敏试验 |
2 结 果 |
2.1 临床剖检 |
2.2 形态及培养特性观察 |
2.3 生化试验 |
2.4 分子生物学鉴定 |
2.5 动物回归试验 |
2.6 药敏试验 |
3 讨 论 |
4 结 论 |
(2)一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及发病特点 |
2 临床症状 |
3 病理剖检及组织学变化 |
4 实验室诊断 |
4.1 实验室诊断 |
4.2 回归试验 |
4.3 药敏试验 |
5 治疗与防控 |
5.1 根据药敏试验提供的依据制定了治疗方案 |
6 防治体会 |
(3)浅析家兔巴氏杆菌病与波氏杆菌病(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2 主要类型及临床症状 |
2.1 巴氏杆菌病 |
2.1.1 鼻炎型 |
2.1.2 地方流行性肺炎型 |
2.1.3 败血症型 |
2.1.4 中耳炎型(又叫斜颈病) |
2.1.5 结膜炎型 |
2.2 波氏杆菌病 |
3 病理变化 |
4 防治 |
(4)浅析家兔巴氏杆菌与波氏杆菌病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1.1 病兔及健康带菌兔为主要传染源 |
1.2 种兔引进措施、兔场防疫及消毒措施不当更容易引发巴氏杆菌病的发生 |
2 主要类型及临床症状 |
2.1 巴氏杆菌病 |
2.1.1 鼻炎型 |
2.1.2 地方流行性肺炎型 |
2.1.3 败血症型 |
2.1.4 中耳炎型(又叫斜颈病) |
2.1.5 结膜炎型 |
2.2 波氏杆菌病 |
3 病理变化 |
4 防治 |
(5)某大型长毛兔场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剖检变化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 |
3.2 方法 |
4 结果 |
4.1 细菌形态及培养特性 |
4.2 细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 |
4.3 药敏试验结果 |
4.4 细菌PCR鉴定结果 |
4.5 动物攻毒试验结果 |
5 讨论分析 |
(6)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流行病学调查 |
2临床诊断 |
3病理剖检 |
4综合诊断 |
5预防 |
6控制措施 |
(7)兔波氏杆菌灭活苗佐剂筛选及免疫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家兔波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
1. 波氏杆菌致病因子的研究现状 |
2. 波氏杆菌病疫苗的研究现状 |
3. 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
3.1 佐剂的作用机制 |
3.2 常见的免疫佐剂 |
3.3 免疫佐剂面临的挑战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试验硏究 |
第二章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 |
1.1 抗原与血清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2.1 抗原与血清最佳浓度的确定 |
2.2 最佳包被时间的确定 |
2.3 封闭条件的优化 |
2.4 血清作用时间的优化 |
2.5 酶标二抗作用条件的优化 |
2.6 底物作用时间的优化 |
2.7 血清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
2.8 敏感性试验 |
2.9 特异性试验 |
2.10 重复性试验 |
3 结果 |
3.1 抗原抗体最佳浓度的确定 |
3.2 最佳包被时间的确定 |
3.3 封闭条件的优化 |
3.4 血清作用时间的优化 |
3.5 酶标二抗作用条件的优化 |
3.6 底物作用时间的优化 |
3.7 血清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
3.8 敏感性试验 |
3.9 特异性试验 |
3.10 重复性试验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灭活苗佐剂的筛选 |
1. 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佐剂和抗原 |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 方法 |
2.1 ECMS的制备 |
2.2 疫苗制备 |
2.3 凝集抗原的制备 |
2.4 动物分组与免疫处理 |
2.5 抗体检测 |
2.6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2.7 微量凝集抗体检测 |
2.8 血清中细胞因子IL-2的测定 |
2.9 攻毒保护率的测定 |
2.10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抗体水平检测 |
3.2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3.3 血清中细胞因子IL-2的测定 |
3.4 攻毒保护率的测定 |
3.5 全菌蛋白抗体检测结果 |
3.6 微量凝集检测抗体效价 |
3.7 间接ELISA与MAT的符合率 |
3.8 攻毒保护率的测定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ECMS+oil对兔波氏杆菌灭活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
1 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佐剂与抗原 |
1.3 试剂和仪器 |
2 方法 |
2.1 灭活苗制备 |
2.2 动物分组及免疫处理 |
2.3 免疫抗体检测 |
2.4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2.5 细胞因子的测定 |
2.6 T淋巴细胞亚型的测定 |
2.7 免疫指数的测定 |
2.8 石蜡切片检测肺脏及气管IgA阳性细胞 |
2.9 攻毒保护率的测定 |
2.10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3.2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3.4 T淋巴细胞亚型的测定结果 |
3.5 免疫指数测定结果 |
3.6 肺脏及气管IgA阳性细胞的检测结果 |
3.7 攻毒保护率的测定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文章 |
(8)兔波氏杆菌分离鉴定及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 1 材料 |
1. 1. 1 病料样品 |
1. 1. 2 主要试剂及菌种 |
1. 2 方法 |
1. 2. 1 细菌分离与培养 |
1. 2. 2 生化鉴定 |
1. 2. 3 16S rRNA基因的扩增及测序 |
1. 2. 3. 1 引物设计 |
1. 2. 3. 2 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 |
1. 2. 3. 3 16S rRNA序列测序分析 |
2 结果 |
2. 1 病理变化观察 |
2. 2 生化鉴定 |
2. 3 波氏杆菌16S rRNA基因PCR扩增 |
2. 4 分离株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与同源性分析 |
3 讨论 |
(9)兔波氏杆菌和巴氏杆菌LAMP快速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 兔波氏杆菌和巴氏杆菌研究概述 |
1.1 形态、培养和培养特性 |
1.2 兔波氏杆菌的抗原结构及毒力因子 |
1.2.1 菌毛 |
1.2.2 菌毛血黏素 |
1.2.3 百日咳杆菌黏附素 |
1.2.4 皮肤坏死毒素 |
1.2.5 腺苷酸环化酶溶血素 |
1.2.6 支气管细胞毒素 |
1.2.7 Ⅲ型分泌系统 |
1.3 兔巴氏杆菌的血清分型 |
2 兔波氏杆菌和巴氏杆菌病的研究现状 |
2.1 兔波氏杆菌和巴氏杆菌病的流行性病学 |
2.2 兔波氏杆菌和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3 16S rRNA基因和Kmtl基因的研究 |
3.1 兔波氏杆菌16S rRNA基因的研究 |
3.2 兔巴氏杆菌Kmt1基因的研究 |
4 兔波氏杆菌和巴氏杆菌诊断方法的研究 |
4.1 普通细菌学检测方法 |
4.2 血清学诊断方法 |
4.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 |
4.4 LAMP技术 |
4.4.1 LAMP法简介 |
4.4.2 LAMP法的基本原理 |
4.4.3 LAMP法的基本特点 |
4.4.4 LAMP法的引物设计 |
4.4.5 LAMP产物的检测 |
4.4.6 LAMP法的应用 |
第二章 兔波氏杆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研究 |
1 材料 |
1.1 试验菌种 |
1.2 试验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2 方法 |
2.1 菌种的培养 |
2.2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2.3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4 LAMP反应体系 |
2.5 PCR反应体系 |
2.6 LAMP反应体系优化 |
2.6.1 反应温度的优化 |
2.6.2 反应时间的优化 |
2.6.3 dNTPs浓度的优化 |
2.6.4 Betaine浓度的优化 |
2.6.5 Mg~(2+)浓度的优化 |
2.6.6 Bst DNA Polymerase的优化 |
2.6.7 引物浓度的优化 |
2.7 LAMP的特异性检测 |
2.8 LAMP产物的检测 |
2.8.1 可视化检测 |
2.8.2 荧光检测 |
2.8.3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2.8.4 酶切鉴定 |
2.9 PCR法和LAMP法的敏感性比较 |
2.10 LAMP的稳定性试验 |
2.11 LAMP的重复性试验 |
2.12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
2.12.1 Qiagen试剂盒法 |
2.12.2 蛋白酶K法 |
2.12.3 煮沸法 |
2.13 LAMP临床检测试验 |
3 结果 |
3.1 反应体系优化结果 |
3.1.1 最佳反应温度的选取 |
3.1.2 最佳反应时间的选取 |
3.1.3 最佳dNTPs浓度的选取 |
3.1.4 最佳Betaine浓度的选取 |
3.1.5 最佳Mg~(2+)浓度的选取 |
3.1.6 最佳Bst DNA Polymerase的选取 |
3.1.7 最佳引物浓度的选取 |
3.2 LAMP的特异性检测结果 |
3.3 LAMP产物检测结果 |
3.3.1 可视化检测结果 |
3.3.2 荧光检测结果 |
3.3.3 电泳检测结果 |
3.3.4 酶切鉴定结果 |
3.4 LAMP和PCR的灵敏度检测结果 |
3.5 LAMP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
3.6 LAMP的重复性试验结果 |
3.7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结果 |
3.8 LAMP临床试验检测结果 |
4 讨论 |
第三章 兔巴氏杆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研究 |
1 材料 |
1.1 试验菌种 |
1.2 试验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2 方法 |
2.1 菌种的培养 |
2.2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2.3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4 LAMP反应体系 |
2.5 PCR反应体系 |
2.6 LAMP反应体系优化 |
2.6.1 反应温度的优化 |
2.6.2 反应时间的优化 |
2.6.3 dNTPs浓度的优化 |
2.6.4 Betaine浓度的优化 |
2.6.5 Mg~(2+)浓度的优化 |
2.6.6 Bst DNA Polymerase的优化 |
2.6.7 引物浓度的优化 |
2.7 LAMP的特异性检测 |
2.8 LAMP产物的检测 |
2.8.1 可视化检测 |
2.8.2 荧光检测 |
2.8.3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2.8.4 酶切鉴定 |
2.9 PCR法和LAMP法的敏感性比较 |
2.10 LAMP的稳定性试验 |
2.11 LAMP的重复性试验 |
2.12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
2.12.1 Qiagen试剂盒法 |
2.12.2 蛋白酶K法 |
2.12.3 煮沸法 |
2.13 LAMP临床检测试验 |
3 结果 |
3.1 反应体系优化结果 |
3.1.1 最佳反应温度的选取 |
3.1.2 最佳反应时间的选取 |
3.1.3 最佳dNTPs浓度的选取 |
3.1.4 最佳Betaine浓度的选取 |
3.1.5 最佳Mg~(2+)浓度的选取 |
3.1.6 最佳Bst DNA Polymerase的选取 |
3.1.7 最佳引物浓度的选取 |
3.2 LAMP的特异性检测结果 |
3.3 LAMP产物检测结果 |
3.3.1 可视化检测结果 |
3.3.2 荧光检测结果 |
3.3.3 电泳检测结果 |
3.3.4 酶切鉴定结果 |
3.4 LAMP和PCR的灵敏度检测结果 |
3.5 LAMP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
3.6 LAMP的重复性试验结果 |
3.7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结果 |
3.8 LAMP临床试验检测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常用缓冲液及溶液配制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fim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1 支气管波氏杆菌的研究概况 |
1.1 形态和培养特性 |
1.2 抗原 |
1.3 毒素 |
1.3.1 腺苷环化酶溶血素 |
1.3.2 皮肤坏死毒素或不耐热毒素 |
1.3.3 气管细胞毒素 |
1.4 其它生物学特性 |
1.4.1 丝状血凝素 |
1.4.2 百日咳杆菌黏附素 |
1.4.3 菌毛 |
1.4.4 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 secretion system) |
2 支气管波氏杆菌病的研究现状 |
2.1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流行性病学 |
2.2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2.3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
3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诊断方法的研究 |
3.1 普通细菌学检测方法 |
3.2 血清学诊断方法 |
3.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 |
3.4 16SrRNA测序 |
4 支气管波氏杆菌菌毛蛋白研究进展 |
第一章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FIMN基因的克隆 |
1 材料 |
1.1 菌种和质料 |
1.2 主要试剂 |
2 方法 |
2.1 fimN基因的扩增与克隆 |
2.1.1 Bb基因组DNA的提取 |
2.1.2 fimN引物设计和合成 |
2.1.3 PCR反应扩增体系 |
2.1.4 PCR产物的纯化 |
2.2 目的基因的克隆 |
2.2.1 产物与T载体连接 |
2.2.2 感受态细胞制备 |
2.2.3 转化 |
2.3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2.3.1 小量提取质粒(碱裂解法) |
2.3.2 重组质粒的鉴定 |
3 结果 |
3.1 fimN基因的扩增 |
3.2 fimN在T载体中的克隆及鉴定 |
3.2.1 PCR法鉴定 |
3.2.2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
3.2.3 目的基因的序列分析 |
4 讨论 |
第二章 FIMN基因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
1 材判 |
1.1 质粒和菌种 |
1.2 主要试剂 |
2 方法 |
2.1 fimN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2.1.1 重组质粒DNA的双酶切处理及产物的回收 |
2.1.2 连接反应 |
2.1.3 连接产物转化 |
2.1.4 重组质粒的提取及鉴定 |
2.2 fimN基因的诱导表达及条件优化 |
2.2.1 重组质粒pET28a-fimN转化 |
2.2.2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2.2.3 IPTG诱导培养时间的优化 |
2.3 表达蛋白的纯化 |
2.3.1 包涵体的获取与裂解 |
2.3.2 重组表达蛋白的纯化 |
2.4 重组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
3 结果 |
3.1 fimN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3.2 fimN基因的表达及条件优化 |
3.2.1 fimN基因的表达 |
3.2.2 表达时间优化 |
3.3 重组表达蛋白的纯化 |
3.4 重组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
4 讨论 |
第三章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 |
1.1 菌种 |
1.2 主要试剂 |
2 方法 |
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2 模板DNA的制备 |
2.3 PCR反应体系 |
2.4 PCR反应条件优化 |
2.4.1 最佳退火温度 |
2.4.2 MgCl_2浓度梯度 |
2.4.3 引物最佳浓度 |
2.5 PCR敏感性试验 |
2.6 PCR特异性试验 |
2.7 PCR扩增产物的克隆及目的片段的序列分析 |
2.8 分离株的检测 |
3 结果 |
3.1 PCR扩增 |
3.2 PCR反应条件优化 |
3.3 PCR敏感性试验 |
3.4 PCR特异性试验 |
3.5 PCR扩增产物的克隆及目的片段的序列分析 |
3.6 PCR法检测分离株 |
4 讨论 |
第四章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间接ELISA诊断方法建立 |
1 材料 |
1.1 抗原 |
1.2 血清 |
1.3 主要试剂 |
2 方法 |
2.1 阳性血清的制备 |
2.2 ELISA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
2.2.1 抗原包被最佳浓度和阳性血清最适浓度的选择 |
2.2.2 最佳封闭液的确定 |
2.2.3 封闭时间的确定 |
2.2.4 阴阳性血清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2.2.5 酶标抗体作用时间的选择 |
2.2.6 ELISA结果判定 |
2.3 敏感性试验 |
2.4 交叉反应试验 |
2.5 阻断试验 |
2.6 重复性试验 |
2.7 ELISA方法的应用 |
3 结果 |
3.1 抗原包被最佳浓度和阳性血清最适浓度的选择 |
3.2 最佳封闭液的确定 |
3.3 最佳封闭时间 |
3.4 阴阳性血清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3.5 酶标抗体最佳作用时间的选择 |
3.6 ELISA结果判定 |
3.7 敏感性试验 |
3.8 交叉反应试验 |
3.9 阻断试验 |
3.10 重复性试验 |
3.11 ELISA方法的应用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常用缓冲液及溶液配制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J]. 张自强,王佳佳,任玉莹,朱慧杰,张倩文,刘玉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21(08)
- [2]一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控[J]. 戴海兵. 草食家畜, 2020(06)
- [3]浅析家兔巴氏杆菌病与波氏杆菌病[J]. 逯凯. 中国养兔, 2020(04)
- [4]浅析家兔巴氏杆菌与波氏杆菌病的防治[A]. 逯凯. 第九届(2019)中国兔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9
- [5]某大型长毛兔场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J]. 王瑞,刘涛,曲哲会,董建国,赵瑜,左春生,易本驰,焦凤超,马超锋. 畜禽业, 2017(11)
- [6]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J]. 杨万郊. 江西农业, 2016(05)
- [7]兔波氏杆菌灭活苗佐剂筛选及免疫效果的研究[D]. 刘亚平.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8]兔波氏杆菌分离鉴定及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J]. 陈辉,刘燕,季权安,韦强,肖琛闻,姚火春,鲍国连. 畜牧与兽医, 2014(03)
- [9]兔波氏杆菌和巴氏杆菌LAMP快速诊断技术研究[D]. 李科. 浙江师范大学, 2013(03)
- [10]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fim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D]. 章春桃. 浙江师范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