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城市的建设端木旭光

论生态城市的建设端木旭光

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北京100001

摘要:生态城市的建设所需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需要参考的原则是生态学原则,只有满足了这些前提条件,才能建立起一种社会、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学;文化;和谐发展

引言:

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家对城市建设与规划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而且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的步伐与速度越来越快,随之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如何有机的结合,城市如何合理规划,建筑如何满足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生态城市的定义

生态城市需要由发达的经济、稳定的人口、繁荣的社会、健康的生态循环来驱动,四者保持高度统一,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科技和健康的生态环境占主导地位,科技与环境能够较好的融合,充分的发挥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二、生态城市的特征

1.生态城市富有和谐之美

生态城市的和谐美,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即人与自然共同发展,人类回归自然的同时,力求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其次体现在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关系上,一个充满人情味,能够互相帮助的群体,再加上浓郁的文化气息、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正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

2.文化是生态城市的内核

和谐的生态城市并不是简单的用绿化景观妆点环境就可称之为生态城市的,而是从人的思想出发,创造出属于高等文明的宜居地的文化产物。生态城市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文化。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空气清新、健康环保、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需求也越来越多,对保护城市传统文化、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建设生态城市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处理好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与城市建设的关系,首先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科学客观地认识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创新生态城市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3.生态城市具有平衡性

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标的,就广义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各方必须加强合作,共享技术与资源,形成利益共享的网络体系,建立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平衡。生态城市除了环境优美、繁荣的景象,还兼顾了城市建设、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不仅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平衡,更重视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平衡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的统一体,是建立在区域平衡上的,而且城市与城市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平衡发展的区域,才有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

三、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案例一:美国俄勒冈州最大的城市——波特兰市。波特兰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最大的优点是公共交通系统十分发达,大大降低了人们使用私家车的频率,节约了能源。公交系统以轻轨和公交车为主,轻轨连接区域主要节点,如市中心、商业中心、机场码头、居住区、风景区等。公交系统铺设更为广泛,采用智能化管理方式,对车辆运行时间进行智能化控制。

在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方面,波特兰市提出在2015年将废物利用率提高到75%的目标,其固体垃圾至少分成四类回收:纸、玻璃、植物、厨余垃圾。厨余垃圾全部使用食物研磨机进行粉碎处理,排入排水系统。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节能方面,波特兰市主要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并主要通过发展绿色建筑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波特兰绿色建筑的平均市场价格比传统建筑高5%左右,同时有许多非盈利性机构都在无偿为绿色建筑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咨询。通过发展新能源电车及其相关产业,如电能储存等,实现交通及市政公用设施的环保节能。

案例二: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市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一步先将过去劳动力密集型、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矿企业逐步迁出北京。第二步开始大力兴建公共交通系统,地铁线路覆盖全市范围,推广共享单车、积极推行绿色出行环保出行方式,缓解国际大都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压力。同时采取各种赏罚措施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淘汰老旧的燃油车,降低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的污染。第三步全面推广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升整体城市环保文明程度。同时还从城市规划方面对土地的利用进行了更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控制,增加城市绿地,涵养水源,打造宜居、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生态城市。

四、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1.通过法律措施保障生态城市的建设工作

坚持通过立法及现有法律措施,强化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能,强化城市生态经营的理念,建立各级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决策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地方法规;加强环保执法监督和检察工作,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2.提升科研水平,积极推广新能源环保技术

在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政府都十分重视新能源技术,争相研发环保节能的高科技产品,我们要积极在研发领域持续不断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利用好现有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资源等环保节能技术,大力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从技术层面上保障生态城市的科学建设。

3.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教育,而生态文明教育又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教育程度。通过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可以从根源上解决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人们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必将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工作。

结束语:

生态城市的建设任重道远,需要从规划角度做总体城市设计,从法律法规方面规范人的社会行为,从科技创新层面提高环保节能效率。我们的生态城市建设工作才能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李文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年06期

[3]姬雪梅,杨学明;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绿地”[J];中国林业;2003年17期

标签:;  ;  ;  

论生态城市的建设端木旭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