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流特性论文-王宇轩

烟流特性论文-王宇轩

导读:本文包含了烟流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沉管隧道,隧道火灾,集中排烟,烟流特性

烟流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轩[1](2017)在《沉管隧道火灾集中排烟模式下烟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管法造价低、质量高、工期短等优点使其成为水下修筑隧道的主要方法。沉管隧道往往呈“V”字形纵坡,且坡长较大,沉管隧道中发生的火灾往往烟流距离更长,给司乘人员带来更大的危害。使用集中排烟模式作为沉管隧道的火灾排烟模式可以收获良好的排烟效果,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本文在对国内外排烟模式总结的基础上对沉管隧道排烟模式进行设计,通过数值模拟、理论研究的方法对沉管隧道下集中排烟的烟流特性进行研究。论文总结了国内外常用隧道火灾排烟方式及其特点,并详细介绍了集中排烟的特点及排烟理念。结合沉管隧道特点,对沉管隧道下火灾发生在不同位置的工况进行了排烟模式设计。利用烟流控制体能量守恒的方法,建立集中排烟模式排烟阀流速分布的计算以及烟流距离的计算式,将隧道分为排烟阀开启段及排烟阀关闭段,分段建立能量方程得出在不同区段下的温度场。最后采用伯努利方程建立烟流速度分布式。针对沉管隧道设计工况,对于组合风速下的模式也给出烟流速度计算式。利用FDS对火区压力场及风速场进行模拟,研究在不同火源热释放速率以及不同纵向风速下火区压力变化及纵向风速的增加量,以便后续研究。对沉管隧道下烟雾流动的温度场、烟流速度及烟流距离进行模拟,分别研究了在下游纵向风速改变、隧道坡度改变及排烟阀开启范围改变的情况下烟流特性的变化特点,采用理论计算式结果作为对比分析,并据此对沉管隧道集中排烟模式的合理布设方式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4-27)

齐庆杰,王欢,周新华,董子文[2](2017)在《线火源与点火源在巷道火灾中烟流特性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井下线火源与点火源诱导火灾的不同,达到有针对性的进行矿井火灾防治,依据两种火源类型的燃烧特性,应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建立了符合井下火灾燃烧特点的矿井平巷火灾模型,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类火源在相同火灾场景下烟气运动过程、速度分布及温度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1.2 m/s风速条件下,线火源在顶棚射流过程中烟气的水平运动速度大于点火源,烟流逆流长度较长;巷道中截面火源附近速度最大,可达3.5 m/s,由于节流作用和输送机的遮挡,上风向顶板附近及输送机后部风速减小.顶板最高温度随火源距离的增大出现衰减,且线火源的衰减速度小于点火源,竖向温度由巷道顶板向底板方向递减.因此,线火源的火灾危害性更大,在火灾防治中应该给予更高的关注.(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颜鑫[3](2012)在《高铁隧道动车组火灾烟流分布特性及通风控制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的大规模修建,促使大量的隧道工程不断涌现,伴随着交通流量的与日俱增,隧道火灾发生的概率呈上升趋势。开展高速铁路隧道火灾烟流分布特性及通风控制模式的研究,对防灾救援、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叁维非定常N-S方程和完全浮力修正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基于动网格技术,对动车组运行状态下突发火灾,列车经区间制动至停止过程中,列车风对火灾烟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与静止状态下动车组车厢底部火灾过程进行了对比,同时对不同火灾场景中的通风控制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静止火灾场景中,单线隧道内烟气羽流分叉后交汇于隧道顶壁,双线隧道内烟气羽流向右侧倾斜。与火源中心等距处,单线隧道烟流温度、浓度值均高于双线隧道。火源下游隧道顶部最先被加热,高温区域由拱顶向下扩大,横截面烟气温度分层明显。列车携火制动过程中,烟流先向车体后方扩散,随着车速减小,再转向车体前方扩散,停车后,列车风主导了烟气的运动形式,烟流向火源下游迅速扩散,并出现逆流现象,随着列车风的减弱,隧道顶部烟气逆流区长度增加。火灾荷载越大,烟气前端运动的距离越远,逆流区的范围越长。火灾位置越靠近尾车,烟气对下游车厢的覆盖面积越大,危险系数越高。运行动车组中部车厢发生火灾,制动停车后应及时采取正向机械通风,与列车风方向一致,加速烟流向下游转移。隧道通风的滞后性导致烟气逆流效应增强,压缩逃生空间,火灾发生时应尽快建立通风排烟方式,防止烟气回流。(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11-01)

王厚华,赵喆[4](2012)在《机械排烟条件下建筑火灾烟流特性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基于网络模型的建筑物火灾烟流特性预测系统的研究背景,发掘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作出改进.在原有的烟气流动网络模型基础上,对装有送风机或排风机的开口计算式进行改进,利用拟合出的计算式代替原有的负质量源计算式,实现网络模型装有机械排烟系统时烟流特性的联立求解.对重庆大学自主开发的烟气流动模拟软件进行改进后,可以实现建筑物在机械排烟时的火灾烟流特性模拟.(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9期)

李其修,李营,刘辉[5](2011)在《潜艇舱室封闭条件下火灾烟流特性瞬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场模拟计算模型引入到潜艇非规则舱室火灾的仿真计算研究中,并在分析潜艇非规则结构舱室几何特性对烟气运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不同火源功率条件下、火源处于封闭舱室横向中心位置时的烟流瞬态特性进行了叁维分析,得到了轴对称火烟流的体积分数、温度分布和烟气层厚度等特性。最后,与相同条件下的近壁面火烟流特性进行对比,发现舱室横向中心位置发生火灾时,舱室中心和舱门附近的温度略高于壁面火,而壁面火的FED数略高。(本文来源于《海军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熊杰,王厚华,胡洋[6](2008)在《多功能建筑火灾烟流特性的场—网复合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多功能建筑模型,构建了场模拟和网络模拟之间的连接平台,对特殊受限空间(着火室和大空间房间)采用场模拟,对体积均匀受限空间采用网络模拟。将场、网单独模拟的结果相互作为彼此交界面的边界条件,实现了模型建筑在特定火灾场景下的场-网复合模拟。复合模拟可以清晰地提供特定火灾场景下特殊受限空间内烟气各物理量分布的详细信息,还可以足够准确地预测建筑内各受限空间的烟气运动特征,满足了求解精度和求解速度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文集》期刊2008-11-01)

王厚华,刘希臣,张明[7](2008)在《建筑物火灾烟流特性预测系统的研究进展(下)》一文中研究指出陈述了建筑物火灾烟流特性预测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使用功能和具体实施方式。详细地介绍了日本同类软件的算例验证及其相关的实验研究,从而证实了本预测系统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预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从工程实例出发,说明了本预测系统在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中的应用,指出了预测系统存在的不足及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08年08期)

王厚华,方赵嵩[8](2008)在《建筑物火灾烟流特性预测系统的研究进展(上)》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基于网络模型的建筑物火灾烟流特性预测系统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动态、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介绍了预测系统的计算方程组、求解方法及其求解步骤,并给出了计算主程序框图。(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08年05期)

王厚华,胡洋,彭宣伟[9](2008)在《建筑火灾烟流运动特性网络模型的求解收敛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运用网络模型模拟建筑火灾烟流的计算过程,通过总结影响网络模型求解精度及收敛性的关键因素,改进了原烟流预测软件对建筑物各开口的净、正、负质量流量的算法。改进后的模型消除了振荡效应,模拟结果曲线平滑稳定,实现了运用网络模型对多室建筑物烟流特性的模拟计算。(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胡洋[10](2007)在《多功能高层建筑火灾烟流运动特性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物火灾烟气流动性状预测系统在前辈们不懈的努力之下逐渐趋于完善。在解决了软件的收敛性问题之后,模型的计算节点目前将近达到一百个。送排风系统的优化以及和疏散软件的结合已基本完成了软件在推向市场前的最后包装,软件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地步。烟流软件本身已相对成熟,但其仍然只是单一的网络模型,网络模型本身的各种假设会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主要假设为视所有控制体为一节点和烟气与空气瞬态混合,当所有控制体体积相差不大时,这种假设所造成的误差可以忽略,但目前的城市建筑逐渐趋向高层多室、功能繁杂,内部控制体的体积相差甚远,如某些多功能厅和会议室与客房体积相差几十到上百倍,这时如果仍然假设烟气的运动特性全部相同,计算结果就会出现严重误差,不能正确反映火灾时的全部特征。针对这种情况,在模拟复杂空间的火灾过程时,对包含火源的受限空间和有特殊要求的空间应用场模型,给出状态参数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对相邻的区域采用区域模型,构造出控制体的状态参量和高度变化的定解问题;最后,对于远离火源的受限空间,视为一个网络节点,应用网模型,计算节点状态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计算时,各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互为边界条件。这样就能充分发挥不同模型的功能,计算出火灾时所有关键参数,又避免了单独使用场模型计算代价高的缺点,使经济性和实用性达到最高,以此建立场-区-网模型的连接平台,开发复合模型软件运行平台。对于场-网复合模拟,可以事先通过场模拟和网络模拟得到场、网接口空间的压力分布,将接口面积划分为有利于计算的多个区域,一般选择竖直分布的水平横条,求解每个区域的压力差,再通过计算和汇总,可以得到接口处的质量流量和能量流量。模拟实例采用FLUENT场模拟软件,对着火室进行场模拟,研究参数的具体分布。计算可得到着火室开口面上各网格的速度值和温度值,由此计算出着火室开口的流动特性,作为下一步其他房间网络模拟的边界条件。最后将网络模拟得到的大空间开口处的计算结果,作为其场模拟边界条件,研究大空间节点在火灾时的参数分布。最后,通过对一塔楼的实体实验,验证对控制体相差较大的建筑采用复合模型模拟的效果,得出在模拟多室异体建筑火灾时,采用场模拟软件及烟流网络模型对建筑火灾进行复合模拟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模拟结果基本符合烟气运动扩散机理,复合模型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前途。对流换热是火灾中重要传热方式,但其设定值目前尚未确定。本文分析采用FLUENT计算软件对包括所有传热过程的整个火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求得整个火场空间内部的温度分布以及任意点的温度,再利用对流换热方程便可求得任意点的局部表面换热系数。(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7-10-01)

烟流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井下线火源与点火源诱导火灾的不同,达到有针对性的进行矿井火灾防治,依据两种火源类型的燃烧特性,应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建立了符合井下火灾燃烧特点的矿井平巷火灾模型,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类火源在相同火灾场景下烟气运动过程、速度分布及温度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1.2 m/s风速条件下,线火源在顶棚射流过程中烟气的水平运动速度大于点火源,烟流逆流长度较长;巷道中截面火源附近速度最大,可达3.5 m/s,由于节流作用和输送机的遮挡,上风向顶板附近及输送机后部风速减小.顶板最高温度随火源距离的增大出现衰减,且线火源的衰减速度小于点火源,竖向温度由巷道顶板向底板方向递减.因此,线火源的火灾危害性更大,在火灾防治中应该给予更高的关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烟流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宇轩.沉管隧道火灾集中排烟模式下烟流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7

[2].齐庆杰,王欢,周新华,董子文.线火源与点火源在巷道火灾中烟流特性对比[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颜鑫.高铁隧道动车组火灾烟流分布特性及通风控制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

[4].王厚华,赵喆.机械排烟条件下建筑火灾烟流特性预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李其修,李营,刘辉.潜艇舱室封闭条件下火灾烟流特性瞬态分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1

[6].熊杰,王厚华,胡洋.多功能建筑火灾烟流特性的场—网复合模拟[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文集.2008

[7].王厚华,刘希臣,张明.建筑物火灾烟流特性预测系统的研究进展(下)[J].暖通空调.2008

[8].王厚华,方赵嵩.建筑物火灾烟流特性预测系统的研究进展(上)[J].暖通空调.2008

[9].王厚华,胡洋,彭宣伟.建筑火灾烟流运动特性网络模型的求解收敛性[J].自然灾害学报.2008

[10].胡洋.多功能高层建筑火灾烟流运动特性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7

标签:;  ;  ;  ;  

烟流特性论文-王宇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