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政府制度建设之探讨

诚信政府制度建设之探讨

张国仲[1]2004年在《诚信政府制度建设之探讨》文中认为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在对人类早期“自然状态”假设性分析和“理性政府”的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人民主权论”和政治代理理论,为政府诚信的伦理属性提供了丰厚的学理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抛弃了资产阶级学者的“天赋人权”的神意安排和社会契约的虚拟场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理性分析了阶级国家政府诚信缺失的“实然性”,同时又对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诚信的“应然性”作了积极探讨,而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及其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决定了诚信原则是我国政府行政伦理属性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诚信状况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社会结构和体制转轨过程中,新旧体制的冲突,政治体制、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政府失信的制度原因,并遵从诚信政府制度建设的两个伦理维度要求,对我国诚信政府的制度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认为诚信政府的制度建设,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以诚信政府的理念为指导,深化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2) 完善公共政策制订的信用制度;(3) 建立有效的公共政策的管理、传播、执行的信用保障机制;(4) 完善政府的信息公开和沟通制度;(5) 建立健全公务员的诚信管理制度;(6) 建立健全政府的诚信监督机制。

孙红军[2]2016年在《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目标与路径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并且要通过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来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建设法治政府,是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战略、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一环。本文重点研究了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目标与路径问题。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地方政府法治化概述,主要阐述本文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法治与法治化;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角色;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等,主要是本文在后面的写作和分析要涉及到的一些概念。第二章为中西政府法治化历程与检视,主要是简要回顾和总结中国清末以前、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府法制(治)化历程;简要回顾和总结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政府法治化历程,并从中汲取值得我们今天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进程可资借鉴的经验。第叁章为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现状、成就、实践困境和原因分析,主要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法治化取得的成就(这成为我们今天继续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现实基础),剖析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章为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目标:建成法治政府,并将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具体化为建成依法行政的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廉价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第五章为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路径选择,主要是从执政党与中央政府“下压”、社会大众“上推”与地方政府相关的上下左右联动、协同角度分析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动力机制,从地方政府主体自律、社会主体参与、政社互动等叁个方面分析地方政府法治化的程序机制,从观念更新(法律至上、以人为本、权利本位和公平正义)、制度创新(党政关系、央、地关系、吏治法治化)、和市民社会建设叁个方面分析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的具体实现路径。最后是简短的结论,本文认为,推进地方政府法治化,最终目标是建成法治政府,而这是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胡艳芝[3]2012年在《公务员诚信制度体系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当前诚信缺失现象愈演愈烈,社会诚信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作为社会诚信体系支柱的政府诚信,也日渐受到质疑。行政人员诚信理念不强、责任意识薄弱、腐败现象频发等,致使政府公务员失信问题日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公务员作为体现政府精神的关键要素,其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也严重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因此,唯有“举”公务员诚信之“纲”,方能“张”全社会诚信之“目”。就我国国情而言,加强公务员诚信建设既是建设责任政府的题中之义,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举。宏观命题总需微观落实。诚信建设任重道远,抽象的诚信需要可操作的制度逐步建设。依靠真实有效的制度体系,过滤和净化不诚信之风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以公务员诚信为视角,从制度体系建构层面,来探讨公务员诚信建设的有效之道。文章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谋篇布局。第一章绪论,论述选题背景及意义,概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与存在不足;第二章理论分析,从基本概念出发,阐述公务员诚信制度建设的相关理论依据;第叁章现状分析,总结公务员诚信建设在制度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效,剖析其仍存在的问题,并挖掘制约诚信制度建设的根源;第四章为国际经验分析,以芬兰、美国和新加坡为例,阐述公务员诚信制度建设的具体实践,总结其对我国公务员诚信制度体系建构的思路启示;第五章为公务员诚信制度体系建构的对策与思考,具体从制度的理念层定位、规范层设计、保障层安排叁方面提出一些粗俗浅陋之见,试图对以诚信档案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构进行初步探索,以期对公务员诚信制度建设起到抛砖引玉之功。

杨秋菊[4]2006年在《诚信建设中的政府》文中认为从远古以来,诚信就伴随着人类对合作关系的诉求而存在于原始道德活动中。在原始社会时期,诚信作为一种社会自我调节的力量对规范个人行为和形成良好社会秩序产生过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利益分化不断加剧,社会自我调节在维护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上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客观需要一个具有强制力并能有效控制社会的组织,这个组织就是政府。政府产生后,利用其独占的政治权力部分实现了诚信道德的法律化,利用政权的力量进行诚信道德建设,向民众宣扬和灌输诚信道德观念,培养民众的诚信道德意识。同时,政府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在某种程度上也起着道德示范的作用然而,在自然经济状况下,社会的信用供给主要还是依靠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人格诚信,政府只是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控制。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市场经济后,社会对诚信的要求仅靠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诚信机制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客观需要构建超越个人之上的社会信用体系,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发挥积极作用,特别对于后发国家而言。具体来讲,政府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供给。政府通过不断完善正式的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和倡导非正式的社会信用文化来培育社会诚信。另一方面是率先垂范。政府诚信对社会诚信起着示范和促进作用,政府取信于民,无疑为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公民个人等诚实守信树立榜样。然而,强调政府的作用,并不等于忽视甚至抹杀社会的力量。这不仅在于诚信道德的产生,本身就是社会自发调节的结果,而且在信用制度供给上,某些方面社会也有政府不可比拟的优势。从社会资本的视域出发,公民社会拥有一定维护和建设社会诚信的功能,并且对于实现政府自身的诚信,公民社会也是一支重要的监督制约力量。自愿社团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但并非唯一来源,政府制订的良好正式制度和高水平的政府绩效也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因此,政府要推动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让公民社会成为社会资本存量不断提升的温床。同时,政府还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工作绩效,在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建设一个更加诚信的社会。

窦帅[5]2011年在《我国政府诚信的法律制度建设》文中认为诚信,对于当今中国,也许是最重要的需求。传统的中国文化告诉我们,诚信是历史演变不可缺少的元素。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比较敏感的社会转型期,政府守信尤为重要,政府行为如果失信于民,往往会导致政府权威性的丧失,乃至整个社会的失信。然而,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失信现象比比皆是,例如由于一些政府在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导致政府决策时常朝令夕改;或者一些政府官员由于自利性倾向,置公众利益于不顾,追求个人利益;又或是一些政府追求地方效益,擅自毁约,给民间组织带来巨大损失。笔者认为,我国政府诚信建设在现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政府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也时常发生失信行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政府诚信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法律制度约束。因此,推动我国政府诚信建设,首先应当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设。本文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诚信制度构建的介绍,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同时结合对我国政府诚信的法律缺失问题研究以及内在原因的分析,提出应当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从制定相关法律入手,强化政务公开制度、公务员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及失信救济制度几个方面完善政府诚信的法律制度建设。

肖梦驰[6]2014年在《和谐社会视域下政府诚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诚信作为国家与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和道德基础,社会成员按照信用原则进行联系交往,是使全社会协调和谐的基础条件,而政府则在社会诚信体系中起主导示范作用。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政府作为和谐社会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作为整个社会的管理者,更应该率先垂范,讲求诚信。对我国政府的诚信问题进行研究既是对诚信问题研究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对世界各国政府治理变革潮流的积极回应,更是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政府诚信的新要求的迫切需要。研究我国政府诚信问题,加强我国政府诚信建设,对于党和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执政能力,提升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诚信能增强价值认同,提升制度公正,有利于培养社会信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价值。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诚信建设问题已经愈发重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方面,同样体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为了在民众中起到号召的作用,真正的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对政府诚信有较高要求。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推进政府诚信建设。全文从五个部分展开并加以叙述。首先阐述政府诚信这一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其次研究政府诚信问题的概念内涵,以及相应的理论基础;第叁从政府诚信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出发,来分析进行政府诚信建设对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第四主要我国政府诚信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在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既然政府诚信建设面临如此之多的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对策来解决,即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政府诚信建设的对策研究。

张纪德[7]2007年在《关于当前我国政府诚信建设的思考》文中认为社会诚信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倡导诚信的道德规范,树立诚实守信的理念。而政府诚信作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发挥着基石和灵魂的作用,它引导、影响着公众的诚信精神,推动、决定着社会的诚信程度。因此,政府要做诚信守法的典范,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推进政府诚信建设。政府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从当前我国社会的诚信现状出发,紧紧围绕当前我国政府诚信建设这一主题,从加强政府诚信研究,提高政府诚信对于建设社会诚信体系,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入手,阐明了研究政府诚信的时代价值,密切联系实际,从我国政府诚信的现状发现、思考存在的问题,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力求寻找出从根本上解决政府诚信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途径。第一,加强和改进公务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权。(1)坚持以“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保政府诚信建设的正确方向;(2)建立从政学习制度,使政府工作人员经常接受思想品德再教育,先修身再执政。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政府诚信约束机制,依法治权。(1)建立健全有效的约束制度,是确保政府诚信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2)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建立建全政府诚信制度,建设诚信政府。第叁,建立政府诚信监督制度,依法督权。(1)监督制度是政府诚信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长效制度;(2)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是推进政府诚信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3)加强监督是促进政府诚信建设,总结经验的必然结论;(4)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的基本原则。

丁海涛[8]2017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重塑诚信是当今社会的迫切诉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壮大和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需要。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急剧转型相迭加的历史境遇下,社会关系的多样化、利益格局的复杂化,必然造成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引发行为的失范和价值取向的紊乱。因此,要解决诚信缺失这个核心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探索出有别于传统诚信建设的新路子,摆脱以往板着面孔的诚信说教,弥补制度性缺失的现状,并构建出易于传播的社会主义诚信文化。就理念和实践而言,我国当下的诚信建设既不是对古代社会德治型诚信建设模式不假思索的承接,也不是对西方社会法治型诚信建设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保障,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精神支撑的,符合时代要求、契合民族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诚信建设之路。基于此,本文将广义的社会概念作为研究对象,分八个部分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的基本路向选择,既关注重点领域的诚信建设,也涵盖了社会整体的诚信建设,力图构建一幅体现时代特色、传承民族精神,具有中国气派,展现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诚信建设蓝图。第一章,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当前该领域学术研究的薄弱点,指明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为论文的全面展开奠定基础。第二章,探究中外不同文化体系中“诚信”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比较中外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阐明中外诚信的相同之处和主要区别,并对“诚信价值观”、“诚信心理”、“诚信文化”、“信任”、“信用”、“公信力”、“信誉”等诚信概念谱系进行诠释,明确当代社会“诚信”的基本特征和具体表现。第叁章,考察我国古代社会诚信建设的历程,从理论依据、主要特征和理想目标着手,分析古代社会诚信建设的运行机理,探寻中国古代社会诚信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分析其中的合理因素,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汲取其中的有益经验,为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建设路径提供历史文化资源。第四章,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的发展与创新,详细阐述倡导“五爱”时期、提倡“精神文明建设”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来我国诚信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对其中的有益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出具有启示性意义的建设途径和方法。第五章,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深刻转型这一特定语境下,综合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建设面临的各种挑战。从公民诚信意识薄弱、诚信建设缺乏协同机制、诚信制度供给不足、法治环境有待改善等四个方面,正视我国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建设存在问题的基本原因,挖掘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内在病灶,找出“对症下药”的关键点。第六章,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的时代内涵。从顺应社会对诚信美德的迫切诉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维度,明确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创造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层面,阐述诚信建设的现实依据;从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社会转型期价值观重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诚信美德的必然性要求,论证我国诚信建设的社会主义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进一步指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建设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应然性。第七章,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思想为理论指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以全面依法治国为制度和强制力保障;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精神支撑的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诚信建设道路。第八章,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的路向选择。用发展的、辩证的方法分析看待社会各领域的失信现状,结合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认清主流,大力推进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等关键领域的诚信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多方参与、齐抓共建;政府主导、分类指导;德法兼治、刚柔相济的建设原则。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的诚信教育协同体系;打造中国特色的诚信制度保障体系;发挥诚信政府的示范带动作用;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使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进而形成一个“尊法守约、诚信友善、讲求信用、重视信誉”的良好社会氛围。毋庸置疑,诚信毕竟是人的诚信,它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应当放在公民个体诚信品质的塑造上。因为,无论任何形式的诚信缺失行为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层面。换句话说,个体是失信行为的主要实施者和承担者。故而,培育公民个体的诚信意识和价值观念,必须依托于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深入把握社会转型期间公民诚信心理结构的演变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主流的价值观引导人,用先进的文化滋养人,用完备的法治约束人,唤醒人们对诚信这一传统美德的向往,坚定其诚实守信的价值理想,进而实现全体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程蕾[9]2017年在《南通市A区政府公信力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政府公信力普遍受到学者的关注,这也是转型时期的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政府公信力,尤其是地方政府公信力,在地方政府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不但是地方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基本前提,也是影响公众政治态度和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关系着政府执行力的有效、政府治理绩效的提高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此次研究以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为核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并梳理国内外文献,积累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对研究现状的把握去对南通市A区政府公信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探究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策略。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序言。在序言中首先提出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目标和内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与困难之处。第二部分,也就是正文部分,是阐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基本理论。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四大基本理论,逐步为地方政府公信力夯实了理论基础。第叁部分对南通市A区政府公信力的现状调研和问题归纳。主要先简单介绍了南通市A区风貌以及研究设计路线,然后以访谈和调查问卷为依托,详细分析了南通市A区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第四部分对南通市A区政府公信力问题的原因分析。从公众因素、政府因素和社会因素叁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南通市A区政府公信力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探讨了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策略。从满足公众合理的利益需求、提高政府的施政能力和优化公共权力的运行环境叁大方面进行了论述。

周振彦[10]2008年在《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基本准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诚信更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坚守的宝贵品质。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何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大学生的诚信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课题。当前,大学生的诚信制度建设初见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大学生的政治生活、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经济往来、就业创业等五个方面,就如何规范大学生诚信行为、推进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作一探讨。全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内涵和研究意义。该部分主要界定诚信、制度、制度建设等相关概念,并将此作为本文的主线贯穿整个研究之中。同时阐述研究本选题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该部分集中揭示了高校诚信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环境某些不良因素、高校整体推进工作、大学生诚信教育叁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诚信制度建设提供参考和现实依据。第叁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策略思考。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和核心。这部分结合前两部分研究,集中阐述了大学生制度建设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建设的主要手段,勾勒出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基本轮廓,为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提供策略上的参考。第四部分: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实施要求。该部分就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从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提升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队伍素质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确保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全面推进提出明确要求。

参考文献:

[1]. 诚信政府制度建设之探讨[D]. 张国仲. 西南交通大学. 2004

[2]. 中国地方政府法治化:目标与路径研究[D]. 孙红军. 苏州大学. 2016

[3]. 公务员诚信制度体系建构研究[D]. 胡艳芝. 广州大学. 2012

[4]. 诚信建设中的政府[D]. 杨秋菊. 苏州大学. 2006

[5]. 我国政府诚信的法律制度建设[D]. 窦帅.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6]. 和谐社会视域下政府诚信问题研究[D]. 肖梦驰. 东北林业大学. 2014

[7]. 关于当前我国政府诚信建设的思考[D]. 张纪德.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研究[D]. 丁海涛. 陕西师范大学. 2017

[9]. 南通市A区政府公信力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D]. 程蕾. 苏州大学. 2017

[10]. 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研究[D]. 周振彦. 西南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诚信政府制度建设之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