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隋红叶许春苗
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急诊科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引入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抢救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出98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则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为6.12%(3/49),明显低于对比组22.45%(11/49),同时研究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优化护理能够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同时降低院内复发几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效果
当人体内脂质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就会导致冠状动脉内脂质物质堆积,形成血栓或硬化斑块,导致冠脉持续供血功能失调,局部心肌组织发生缺氧性或缺血性坏死,继而影响心脏功能,严重时可引发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1]。本文即是对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选出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比组中男性32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从45岁至77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9.26±3.82)岁,患者发病时间从0.5h到9h不等,平均发病时间为(4.28±0.33)h。研究组中男性35例,女性14例,患者的年龄从43岁至7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9.71±3.23)岁,患者的发病时间从0.5h到8h不等,平均发病时间为(4.16±0.28)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49例。对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则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常规急救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绿色通道开通、急救前评估(要求在2min内完成)、无固定模式急诊抢救、静脉通路建立、血液样本化验、急诊时常规护理干预等。
1.2.2全程优化护理方法
首先,应优化患者的接诊措施,现场急救人员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应定时向急诊值班室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急救车当前位置,分诊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急救车位置提前2min就位,当听见急救车警笛声时立即将平车推到急救中心门前对患者进行转运,并快速将其转移到急诊室或抢救室内。如患者是在家属带领或自行前往就医时也应该立即用平车将患者推往相应科室,并委派一名护理人员通知医生进行急救[2]。
其次,如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症较为严重,此时应先将患者转移到急诊室内进行病情诊断,要求在30s内对患者面色、呼吸进行观察,并询问患者胸痛程度、服药时间、服药种类以及既往病史等基本资料,然后在30s内为患者开展心电图检查,不必等待医生下达心电图检查的指令,并在最短时间内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
第三,在病情初步评估完毕后,应采用确定手术时间、参与者、手术方向、手术责任的制度进行检查。在患者进入急救室2min内必须提供氧气护理,并在3min内测定患者的血压和血氧浓度,5min内需建立静脉通路,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由另外一名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供医生进行病情判断。急性心肌梗死一般采取介入治疗急救,选择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静脉通路则在左侧上肢静脉建立。如果此时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情况,护理人员必须在患者右侧开展心肺复苏,并采用气管插管给氧,保障患者的供氧[3]。
第四,在患者抢救结束后,应通知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进行交接,并由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转接手续必须由双方护理人员共同签字。在转移过程中要保护好患者的头部,可用双手扶持头部两侧,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的变化,推动平床时还要注意稳定,不可产生颠簸。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x2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来表示计量数据,并利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患者急救数据进行整理,并制成如下表格: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表()
从上表当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为6.12%(3/49),明显低于对比组22.45%(11/49)(P=0.0209,x2=5.3333)。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每分每秒的延误都会对其急救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传统的急救护理虽然也采取了绿色通道、优先抢救等手段,但所消耗的时间仍然较长。而全程优化护理则是在原有时间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处理,接诊护理人员必须在急救中心门口等候急救车,在患者到达的同时将其转运到急诊室或急救室内,病情较重患者抢救前的病情评估总时间应控制在1min以内,最长不得超过80s。在患者进入急救室内后,还要立即开展给氧、静脉通路建立、介入治疗等手段,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4]。
参考文献:
[1]曾祥嵩,颜芳.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J].湖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12(02):42-44.
[2]董琴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14(18):108-109.
[3]杨兆华.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7):125-126.
[4]魏宝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4):81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