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覆岩破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值,煤层,松散,含水层,采空区,基岩,水害。
覆岩破坏论文文献综述
易四海,朱伟,刘德民[1](2019)在《薄基岩厚松散层条件覆岩破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薄基岩厚松散层地质条件下水体压覆煤层的安全开采,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理论分析,探讨了薄基岩厚松散层的采动破坏发育规律,提出了覆岩自稳结构的判据。研究结果表明:厚松散层薄基岩很难在基岩内形成有效的自稳结构,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后,基岩将全厚度断裂,松散层将作为一个整体跟随基岩弯曲下沉;解析了厚松散层的采动隔水能力,认为松散层底部岩层岩性、厚度及所受采动变形将是决定导水裂缝带继续向上发育的关键;结合叁元矿薄基岩厚松散层水体下采煤,通过地面钻探实测,论证了粘土层具有较好的隔水能力,薄基岩厚松散层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止于松散层底部。(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李连祥,张会宾,李春祥,尚建卫[2](2019)在《浅埋深厚煤层覆岩破坏规律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长安煤矿4113工作面位于邵家湾沟流下,煤矿运用综采放后,顶煤全部垮落,地表水可能沿着开采产生的导水裂隙带流入井下,引发矿井水灾的问题,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4113工作面的不同推进长度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开采过程中该工作面覆岩垂直应力变化、垂直位移量变化和塑性区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覆岩的垂直应力和位移量均呈现不断加大的趋势,而塑性区破坏轮廓形似拱形。(本文来源于《粉煤灰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5期)
张会宾,李连祥,李春祥,尚建卫[3](2019)在《基于相似模拟实验的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覆岩破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旬东矿区煤层埋深较浅,井田局部处于沟流下,开采时有可能导致地表沟流水进入采场,造成水患。针对这一情况,采用相似模拟实验,详细观测工作面在采动过程中垮落带、导水裂隙带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覆岩破坏高度和工作面推进长度呈正相关,冒落带高度为26 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16 m。(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张纪星,师修昌[4](2019)在《浅埋采空区大采高条件下覆岩破坏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浅埋采空区下远距离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直接影响本煤层工作面安全开采和上覆采空区稳定性。针对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开采实际,采用相似模拟试验、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方法研究了2-2煤采空区下伏的5-2煤层开采覆岩运动及裂隙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柳塔煤矿5-2煤层一次采全高开采,覆岩裂隙带贯穿层间岩层导通2-2煤采空区,层间岩层的破断会诱发上覆岩层大面积垮落,工作面出现强烈的矿压显现,同时加剧了上覆采空区围岩结构失稳及地表沉陷。现场实测也表明大柳塔煤矿5-2煤层大采高开采覆岩破坏高度137. 32 m,裂采比20. 2,与模拟结果一致。这些成果可以为大柳塔矿5-2煤层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贾林刚[5](2019)在《充填开采不同充填率覆岩破坏特征相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充填开采过程中覆岩破坏、应力、位移等特征,根据某矿充填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采用相似模拟试验方法开展了不同充填率对覆岩移动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覆岩变形破坏剧烈程度与充填率密切相关,充填率较低时,裂隙分布范围扩大,出现纵、横交错裂隙,充填率较高时,裂隙只在低位岩层出现,覆岩整体比较完整;采动影响距离与充填率之间呈幂函数关系,集中应力程度随充填率增加而线性减小;充填率较低时,岩层垂直位移分化明显,充填率较高时,岩层位移集中发生在直接顶及附近岩层,各岩层位移曲线在稳定沉陷区黏合在一起,呈现整体弯曲变形移动特征。充填率是控制地表变形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对指导充填开采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王志光[6](2019)在《采动区覆岩破坏扰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面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破坏易对邻近煤层产生较大影响。为了研究工作面开采对上覆煤层下沉量及应力分布的具体影响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以开滦集团钱家营矿1622W工作面开采为工程背景,分析开采前后9~#煤层下沉量以及两侧煤柱区域垂直应力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后,采空区中部下沉量最大,随着逐渐向工作面边缘过渡,下沉量逐渐减小;同时工作面两端头处的垂直应力值均呈现先快速升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最终压力值远远大于开采前的煤层压力,分析结果对9~#煤层上行开采巷道的布置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煤炭》期刊2019年04期)
李录标[7](2019)在《金谷煤业近距煤层上行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一直是煤炭行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论文通过金谷矿开采过程中实验模型的受力变形和覆岩破坏情况,研究得出了10#煤处在11#煤上方的弯曲下沉带内,受采动影响较小,可实现正常上行开采。(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9年06期)
郑训臻,王岩,赵海波,成之祥[8](2019)在《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数值模拟及工程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以安盛煤矿2煤8201工作面、5煤85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方法计算8501工作面单煤层开采覆岩导水断裂带高度,运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与导水通道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导水断裂带理论高度为65.35m,占层间距的84.87%;多煤层开采条件下,距8501工作面切眼200 m位置处产生低应力区,垂直应力峰值约为6.2 MPa,较单独开采时减小了32.6%,该区域产生大面积塑性破坏区,超过层间距77 m,覆岩产生足够长的导水通道造成水害威胁。工程实践表明:对采空区积水进行疏放后,8501工作面已安全完成回采,未发生水害事故。(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6期)
刘凯旋[9](2019)在《厚松散含水层直覆下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井水害是煤矿开采的主要灾害之一,松散含水层突水作为矿井水害的重要类型,影响着矿井的安全有效开采。浅部煤层在开采过程中顶板导水裂缝带一旦沟通松散强含水层,便易发生突水。顾桥矿北二采区新生界松散层厚度323.50~524.76m,由于其厚度大,含水层富水性强,部分区域松散含水层又与基岩直接接触。如果开采过程中,导水裂缝带与松散含水层沟通发生突水,将会威胁矿井安全。因此,有必要对顾桥矿北二采区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和导水裂缝带发育特征进行研究,为松散含水层水害防治提供技术保障。在收集顾桥矿北二采区勘探阶段、生产阶段、补勘阶段资料,以及相邻矿井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数据分析与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相似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顾桥矿北二采区厚松散强含水层直覆下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北二采区新生界厚度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随古地貌形态的变化而变化,新生界中含、上含与下含之间基本无水力联系,对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采区底部有隔水性极为良好的隔水层,仅在采区东部地区隔水层极为薄弱,中含与下含的部分地区与基岩直接接触,存在水力联系。(2)北二采区11-2煤层顶板多为老顶直覆型、伪顶老顶型及伪顶直接顶老顶型,顶板岩层及上覆岩层岩性以软岩~中硬岩为主,并根据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及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建立了厚松散含水层直覆下煤层开采水文工程地质模型。(3)根据注水法钻孔冲洗液漏失量分析得到,垮落带高度为18.4m,导水裂缝带高度为48.14m。通过分布式光纤与高密度电法技术探测得到覆岩导水裂缝带与垮落带的高度分别为40.0m与18.0m。(4)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2017.05)中煤层分层开采的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北二采区11-2煤层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公式一计算结果为36m~47.98mm,计算公式二计算结果为34m~53.54m。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计算导水裂缝带高度为46m~48.94m。淮南矿区经验公式计算11-2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集中于34.23~47.89m,为采高的11.4~16倍。采用多元回归数学模型计算导水裂缝带高度为36.01m~47.74m,平均42.20m。(5)采用FLAC~(3D)软件对厚松散含水层直覆下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特征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为:垮落带高度24.5m,导水裂缝带高度42.5m。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得到煤层顶板在开采至45m处初次垮落,垮落带在开采至135m处时达到最高且趋于稳定,随着煤层开采的推进,上覆岩层破坏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最终模拟结果:垮落带高度27.5m,导水裂缝带高度43m。图[54]表[14]参[56](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5)
郑雷雷[10](2019)在《门克庆矿侏罗纪3-1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发育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矿井事故,其中覆岩破坏引发的顶板事故给煤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防止这类灾害的发生,从事相关行业的人们对此十分关注和重视,迫切需要利用相关测试技术和方法对覆岩破坏特征进行精细化研究。文章通过介绍覆岩破坏探测基本原理及测试方法,利用FLAC~(3D)数值软件构建采场覆岩叁维地质模型,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变形破坏的特征,并结合地电场观测系统和相关监测技术对采煤面电阻率值和电极电流变化进行有效探测,综合分析采场覆岩破坏发育规律,这对于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内蒙古门克庆矿区某采煤工作面3-1煤层顶板岩层力学测试数据,构建FLAC~(3D)数值模型对采场覆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模拟研究。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煤层回采过程中,采场覆岩出现应力集中和增大的现象,工作面两侧及周围围岩则形成了应力支撑结构。工作面顶板和底板都以剪切破坏为主,采场覆岩塑性区破坏形态呈“马鞍状”分布,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05.9m;覆岩位移量随着煤层回采持续增加,最大可达0.176m。采用地电场观测系统和电阻率CT法监测技术对门克庆矿区某采煤工作面3-1煤层回采过程中覆岩破坏发育规律进行实测,其中电阻率反演结果和电极电流比值变化结果确定了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08m,为砂质泥岩与泥岩界面位置;垮落带发育高度为22m,为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界面位置。工作面超前应力影响范围为60m,离层裂隙带发育范围为120~127m。3-1煤层平均采高4.35m,裂采比为24.6,垮采比为5.1。工作面导水裂缝带的鞍部发育高度略低于边缘高度。通过对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判断两者探测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和覆岩破坏发育形态是基本一致的,从而确定侏罗纪3-1煤层开采导致导水裂隙带最终发育高度为108m,垮落带发育高度为22m。又由于经验公式所得的导水裂隙带高度较实测结果相差较大,表明防治水规定的“两带”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区域性,在门克庆矿区不能完全适用。同时,实测结果中裂高比和垮采比可以为侏罗纪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发育规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矿井安全生产、水害防治和保护煤柱的留设提供一定的基本保障。图[23]表[5]参考文献[98](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5)
覆岩破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长安煤矿4113工作面位于邵家湾沟流下,煤矿运用综采放后,顶煤全部垮落,地表水可能沿着开采产生的导水裂隙带流入井下,引发矿井水灾的问题,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4113工作面的不同推进长度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开采过程中该工作面覆岩垂直应力变化、垂直位移量变化和塑性区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覆岩的垂直应力和位移量均呈现不断加大的趋势,而塑性区破坏轮廓形似拱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覆岩破坏论文参考文献
[1].易四海,朱伟,刘德民.薄基岩厚松散层条件覆岩破坏规律研究[J].煤炭工程.2019
[2].李连祥,张会宾,李春祥,尚建卫.浅埋深厚煤层覆岩破坏规律数值模拟[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9
[3].张会宾,李连祥,李春祥,尚建卫.基于相似模拟实验的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覆岩破坏规律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4].张纪星,师修昌.浅埋采空区大采高条件下覆岩破坏规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
[5].贾林刚.充填开采不同充填率覆岩破坏特征相似模拟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6].王志光.采动区覆岩破坏扰动分析[J].陕西煤炭.2019
[7].李录标.金谷煤业近距煤层上行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
[8].郑训臻,王岩,赵海波,成之祥.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数值模拟及工程实践[J].煤矿安全.2019
[9].刘凯旋.厚松散含水层直覆下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10].郑雷雷.门克庆矿侏罗纪3-1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发育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