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酸酐论文_潘玉莹,秦耀伟,黄平,耿胜楚,郭少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丁二酸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丁二酸,羟基,己烯,聚异丁烯,丝氨酸,丁烯,丁酸。

丁二酸酐论文文献综述

潘玉莹,秦耀伟,黄平,耿胜楚,郭少锋[1](2019)在《丁二酸酐测定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中和滴定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丁二酸酐含量测定,讨论了两种测定方法的优劣,通过对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表明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丁二酸酐含量,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周期短,精密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祝龙生,崔爱军,朱晨浩,韦梅峻,陈群[2](2018)在《丁二酸酐对聚(乙烯环己烯碳酸酯)的扩链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氧化环己烯(CHO)、环氧乙烷(EO)和二氧化碳(CO_2)为原料进行叁元共聚合成聚(乙烯环己烯碳酸酯)(PECHC),再以丁二酸酐(SAH)为扩链剂对PECHC进行熔融扩链。考察了扩链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采用GPC、1HNMR、XRD、TGA等手段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熔融扩链后,聚合物的数均分子质量(Mn)增大了1. 99倍,5%热失重温度(T-5%)增大了31℃,并且结晶度降低。同时扩链提高了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大了10. 18 MPa、212. 17 MPa、10. 51%。(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12期)

梁旭,李丰,魏灵朝,崔发科,赵永祥[3](2018)在《顺酐加氢连续生产丁二酸酐中试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镍基催化剂,以顺丁烯二酸酐(顺酐)为原料,设计并建设了百吨级顺酐加氢连续生产丁二酸酐中试装置,优化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及顺酐浓度等工艺条件,打通了整个工艺流程,开发了顺酐加氢连续生产丁二酸酐工艺,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反应温度为68℃、反应压力为2.0~3.0MPa、顺酐浓度为10%时,顺酐转化率达到100%,丁二酸酐选择性大于98.5%。(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王俊,欧杰,韶晖,冷一欣[4](2018)在《基于固-液平衡和Erying绝对速率理论推算丁二酸酐液体黏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利用Erying绝对速率理论和固-液平衡给出了反推计算丁二酸酐黏度的方法。其次,实验测量了丁二酸酐在1,4-丁内酯中的溶解度数据及该体系的混合溶液黏度数据。再次,使用NRTL模型回归了溶解度数据得到了能量作用参数,以此为基础计算了该混合溶液的过量性质,利用计算结果和Rother关系得到了该混合溶液的流动吉布斯过量自由能。最后,利用这些数据回归得到丁二酸酐黏度模型,该模型可为丁二酸酐结晶装置的设计及优化提供相关参考。(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毛洁,王清,王慢慢,朱世侦,周娅芬[5](2018)在《蒙脱土负载镍催化顺酐加氢制备丁二酸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蒙脱土负载镍(Ni/MMT)催化剂,进行了XPS和TEM表征。在Ni/MMT催化顺酐加氢制备丁二酸酐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还原方法、反应溶剂、温度、氢气压力、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无需还原即可表现高的催化活性,以乙酸酐作溶剂时,该催化剂对顺酐的加氢性能最佳,反应温度100℃、氢气压力2 MPa、反应时间3 h,顺酐转化率达95.0%,丁二酸酐选择性100%。(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杜勇,郭丽萍,陈刚,陈常亮,雷家珩[6](2018)在《丁二酸酐酯化改性聚羧酸长侧链端羟基及减水剂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HPEG)与丁二酸酐(SAE)进行酯化,得到聚醚端羟基被丁二酸酯化的改性聚醚(SAEHPEG)。再以不同比例的SAE-HPEG和HPEG与丙烯酸聚合,得到一系列分子中含SAE-HPEG长支链的新型聚羧酸减水剂(SAEPCE)。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SAE-PCE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改性前后PCE在水泥浆体中的吸附量进行了测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减水剂SAE-PCE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8年08期)

崔小琴,周冬京,郭朝晖,屈叶青[7](2018)在《顺丁烯二酸酐加氢制备丁二酸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了一种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采用固定床连续加氢制备丁二酸酐的工艺。研究了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1,4-二氧六烷为溶剂、催化剂作用下采用固定床连续催化加氢制备丁二酸酐的反应。在自制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氢油比、反应空速对加氢反应的影响,进行了1 000h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4-二氧六烷为溶剂,在反应温度90~170℃、氢气压力1.5~2.0 MPa,反应空速0.7~1.0h~(-1)、氢油比500~1 000的条件下,顺丁烯二酸酐的转化率大于99.5%,丁二酸酐的选择性均为100%。(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王先津,代元坤,苑志磊,贺继东[8](2018)在《丁二酸酐酰化壳聚糖-g-PHB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将壳聚糖(CS)的氨基进行保护,得到油溶性产物SCS;以二丁基镁为引发剂引发β-丁内酯开环聚合合成聚β-羟基丁酸酯(PHB),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改性剂对PHB端基进行活化;然后将PHB接枝到SCS分子链上得到两亲性接枝聚合物SCS-g-PHB;再将壳聚糖氨基脱保护,得到CS-g-PHB;用丁二酸酐酰化得到具有一定pH值响应性的丁二酸酐酰化接枝聚合物SC-g-PHB;最后,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SC-g-PHB纳米微球;并通过FTIR、1 HNMR、TGA、SEM、TEM和DL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Sg-PHB的接枝率为21.5%,SC-g-PHB纳米微球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在200nm左右,是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载体。(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赵华平,董云,李俊杰,杜华善,周桂松[9](2018)在《聚异丁烯丁二酸酐衍生物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氨基酸酯盐酸盐、聚异丁烯丁二酸酐(PIBSA)为主要原料,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催化剂,基础油为溶剂,经反应合成了聚异丁烯丁二酸酐衍生物类乳化炸药用乳化剂。考察了氨基酸酯盐酸盐种类、基础油种类、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乳化剂性能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为:以220 N基础油为溶剂,n(PIBSA)∶n(o-叔丁基-L-丝氨酸甲酯盐酸盐)=1.0∶1.1,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6 h。此合成工艺简单,安全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所合成乳化剂临界乳化剂用量为1 g,乳胶基质水溶值为1.26%,适合用于制备乳化炸药。(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18年01期)

万鑫燕[10](2018)在《纤维素基丁二酸酐和5-羟甲基糠醛转化的绿色反应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工业化和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传统化石燃料的急剧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恶化。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极大地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面临化石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时,开发绿色的,可持续的新能源是我们在当前21世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可再生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极大地缓解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与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不同的是,生物质能源是当前自然界中唯一一种可再生的有机碳资源。在生物质能源中,木质纤维素被认为是生物燃料和其他增值化学产品的主要来源。生物质基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石油基的化工产品。因此,充分利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燃料及化工产品的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纤维素基生物平台化合物将其转化为生物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问题。而当前的转化途径仍然存在一些缺陷,特别在传统催化剂的使用上,存在难以回收,具有腐蚀性,产物不易分离以及制备成本高,低水热稳定性和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等问题。或者在催化氢化的反应中使用氢气进行反应,存在安全问题。本文以商业可得的氧化锌做催化剂,将丁二酸酐(SA)转化成丁二酸二甲酯(DMS)。同时还研究了CuO/MgO/ZrO_2催化剂在异丙醇做液态氢源的条件下催化氢化5-羟甲基糠醛(HMF)加氢合成2,5-二甲基呋喃(DMF)的反应。这两个绿色反应过程都实现了纤维素基生物平台化合物的充分利用制备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实现了纤维素基生物平台化合物的资源化利用。首先,以甲醇做溶剂,考察了不同的催化剂对于丁二酸酐转化成丁二酸二甲酯的催化效果,发现氧化锌的催化效果最佳。接着考察了催化剂的添加量、溶剂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目标产物丁二酸二甲酯产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为:丁二酸酐0.2 mmol,氧化锌6 mg,甲醇1.2 mL,反应温度140 ~oC,反应时间10 h,得到最高丁二酸二甲酯的产率为100%,选择性100%。氧化锌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锌物种可以再沉积形成氧化锌,并且再形成的氧化锌多次循环用于该反应,循环五次之后仍保持高活性,得到丁二酸二甲酯的产率仍为100%。另外,本文对比了不同理化特性的氧化锌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及不同底物与溶剂的拓展研究。原料拓展结果发现丁二酸酐与乙醇在最佳条件下反应也能够生成较高产率的丁二酸二乙酯(92%)。同时,本文还通过对反应中间体锌物种的表征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路径。最后,本文考察了负载型铜基催化剂催化5-羟甲基糠醛氢解合成2,5-二甲基呋喃,结果发现CuO/MgO/ZrO_2的催化效果最好,并初步探究了催化剂的添加量、不同液态氢源、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5-羟甲基糠醛(HMF)0.2 mmol,CuO/MgO/ZrO_2 25 mg,异丙醇3 mL,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250 ~oC,产物2,5-二甲基呋喃(DMF)的产率为63.6%。最后,提出了可能的催化HMF氢解制备2,5-二甲基呋喃的反应路径。(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1)

丁二酸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氧化环己烯(CHO)、环氧乙烷(EO)和二氧化碳(CO_2)为原料进行叁元共聚合成聚(乙烯环己烯碳酸酯)(PECHC),再以丁二酸酐(SAH)为扩链剂对PECHC进行熔融扩链。考察了扩链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采用GPC、1HNMR、XRD、TGA等手段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熔融扩链后,聚合物的数均分子质量(Mn)增大了1. 99倍,5%热失重温度(T-5%)增大了31℃,并且结晶度降低。同时扩链提高了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大了10. 18 MPa、212. 17 MPa、10. 5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丁二酸酐论文参考文献

[1].潘玉莹,秦耀伟,黄平,耿胜楚,郭少锋.丁二酸酐测定方法的研究[J].河南化工.2019

[2].祝龙生,崔爱军,朱晨浩,韦梅峻,陈群.丁二酸酐对聚(乙烯环己烯碳酸酯)的扩链改性研究[J].现代化工.2018

[3].梁旭,李丰,魏灵朝,崔发科,赵永祥.顺酐加氢连续生产丁二酸酐中试工艺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8

[4].王俊,欧杰,韶晖,冷一欣.基于固-液平衡和Erying绝对速率理论推算丁二酸酐液体黏度[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毛洁,王清,王慢慢,朱世侦,周娅芬.蒙脱土负载镍催化顺酐加氢制备丁二酸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杜勇,郭丽萍,陈刚,陈常亮,雷家珩.丁二酸酐酯化改性聚羧酸长侧链端羟基及减水剂性能[J].新型建筑材料.2018

[7].崔小琴,周冬京,郭朝晖,屈叶青.顺丁烯二酸酐加氢制备丁二酸酐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2018

[8].王先津,代元坤,苑志磊,贺继东.丁二酸酐酰化壳聚糖-g-PHB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8

[9].赵华平,董云,李俊杰,杜华善,周桂松.聚异丁烯丁二酸酐衍生物合成工艺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8

[10].万鑫燕.纤维素基丁二酸酐和5-羟甲基糠醛转化的绿色反应过程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环氧树脂水性化装置示意图不同臂数PLGA-mPEG共聚物的核磁共振氢...甘蔗渣对照样与不同WPG丁二酸酐V2O5负载量对丁二酸酐选择性的...原料、对照样与所得丁二酸酐丁二酸酐

标签:;  ;  ;  ;  ;  ;  ;  

丁二酸酐论文_潘玉莹,秦耀伟,黄平,耿胜楚,郭少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