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阻燃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阻燃,磷酸铵,阻燃剂,环氧树脂,力学性能,丙烯腈,棉织物。
复合阻燃剂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月,徐永田,朱义新,王菊琳[1](2019)在《膨胀型阻燃剂-ABS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素与叁聚氰胺反应制得改性木质素,再用改性木质素与市售阻燃剂XDP反应,制备出"叁位一体"阻燃剂,以改善XDP阻燃剂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中的耐热耐燃性。改性阻燃剂与ABS复配通过挤出造粒、注塑制备含有不同比例阻燃剂的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制备出的改性阻燃剂进行表征,利用热失重/热失重速率(TG/DTG)、扫描电镜(SEM)、冲击强度、极限氧指数(LOI)等对复合材料的耐燃耐热性能与力学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用木质素改性后的"叁位一体"阻燃剂不仅可增加ABS残炭炭层的致密性和连续性,提高ABS的残炭率,并且在提高ABS阻燃性能的情况下,对ABS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李胜,张广鑫,谭蕾,王文博,张雪[2](2019)在《一种复合阻燃剂对环氧树脂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聚磷酸铵(APP)、叁聚氰胺作为阻燃剂加入环氧树脂中制备出阻燃环氧树脂。通过氧指数仪(LOI)、垂直燃烧仪(UL-94)、热失重分析仪(TGA)研究了阻燃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和热降解行为,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阻燃环氧树脂燃烧后炭层的表面形态,用万能拉力机研究了阻燃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材料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加入聚磷酸铵与叁聚氰胺复配的阻燃剂质量分数达到25%时,阻燃效果最好。阻燃环氧树脂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7.6%,垂直燃烧效果达到V0级,热失重结果表明600℃时残炭量达到29.2%。(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粘合》期刊2019年04期)
马兴博,朱平,陈晓燕,贺鹏双,董朝红[3](2019)在《含硅-磷-氮阻燃剂对棉织物拒水阻燃复合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制得的含硅-磷-氮元素的拒水阻燃助剂-线性a,w-二(氯磷酰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CPN-PDMS)对棉织物进行改性,研究CPN-PDMS的用量、预改性温度、改性液pH值、焙烘温度以及焙烘时间对改性棉织物的拒水性能、阻燃性能、拉伸断裂强力和白度的影响,获得最佳整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CPN-PDMS用量为350g/L、预改性温度为60℃、改性整理液pH值为11.0、焙烘温度为150℃和焙烘时间为4 min时,改性后棉织物的拒水阻燃性能最好;其LOI值达到30.6%,改性后棉织物残炭率从10.3%提高到34.2%,拒水等级为90,接触角为148.15°,经、纬向拉伸断裂强力损失率分别为8.96%和10.03%。(本文来源于《纤维素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张巧然[4](2019)在《氮化硼基复合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对环氧树脂阻燃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化硼纳米片(BNNS)是一种具有二维(2D)分层结构的新兴材料,可在聚合物燃烧时起到类石墨烯的物理屏障作用,作为阻燃剂使用。然而,与石墨烯类似,未功能化的BNNS不仅阻燃性能差,而且容易堆迭。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通过引入几种复合组分来防止BNNS的堆迭、提高其阻燃性能。首先,采用具有阻燃功能的铁酸铋(BF)纳米颗粒对BNNS进行表面功能化,得到一种新型的BF-BNNS纳米复合阻燃剂,以抑制BNNS的堆迭,提高其在环氧树脂(EP)中的分散性能和阻燃性能。其次,采用铁酸锌(ZF)纳米颗粒修饰BNNS,得到一种新型的超顺磁性ZF-BNNS纳米复合阻燃剂;通过动态调控磁场来控制ZF-BNNS在EP中的分散状态,以保持BNNS的阻燃阻隔效应,并利用ZF-BNNS的分布取向进一步提高阻燃性能。最后,采用先形成叁维聚磷酸铵/氮化硼/铁酸锌(APP/BN/ZF)阻燃剂气凝胶骨架、后灌注EP的方式制备了EP复合阻燃材料,以有效提高阻燃剂填充量以及在EP中的分散性能,改善E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BF-BNNS纳米复合阻燃剂的制备、表征以及对EP阻燃性能影响的研究通过水热法制备了BF-BNNS纳米复合阻燃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等表征了其结构;并考察了BF-BNNS添加剂对EP的阻燃性能的影响。TEM和XRD表征结果表明,BF-BNNS纳米复合阻燃剂由BF和BNNS双相组成;尺寸为15 nm左右的BF纳米颗粒位于BNNS表面。锥形量热试验结果表明,添加3.0 wt%的BF-BNNS可以使E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烟产生速率峰值(PSPR)和CO产量峰值(PCOP)分别降低34.7%、35.6%和50.0%,显示出良好的阻燃性能。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结果表明,BF-BNNS可以提高E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储能模量,显示出良好的动态热机械性能。结合BF-BNNS在EP中的分散状态、残炭形貌和成分,以及EP热解过程分析可知,BF能提高BNNS在EP中的分散性能,减少EP热解产物中芳香族化合物和CO毒性气体的释放量,并能形成连续致密、石墨化程度高的炭层,因此显示出较好的阻燃性能。2.ZF-BNNS纳米复合阻燃剂的制备、表征以及在EP中的磁控排列与阻燃性能研究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ZF-BNNS纳米复合阻燃剂,采用XRD和TEM表征了其结构;随后将ZF-BNNS添加到EP中,通过动态磁场调控控制ZF-BNNS在EP中的分布取向,考察了ZF-BNNS磁控取向对EP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F-BNNS纳米复合阻燃剂具有超顺磁性,其位于BNNS表面的ZF纳米颗粒尺寸约为50 nm。XRD和断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磁场调控可使ZF-BNNS在EP基体中形成一定的取向。锥形量热试验结果显示,得益于BNNS的水平阻隔效应,具有一定取向分布的ZF-BNNS的阻燃性能最优。结合ZF-BNNS在EP中的分布取向、残炭形貌和成分,以及EP热解产物分析可知,具有取向的ZF-BNNS有利于BNNS更好地阻隔热、热解产物和氧气,并且ZF-BNNS可以提高炭层的石墨化程度和致密度,因而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3.叁维APP/BN/ZF气凝胶阻燃剂的构筑以及对EP阻燃性能的影响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备了叁维APP/BN/ZF复合气凝胶;经灌注EP的方式得到EP复合阻燃材料。采用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SEM表征了其结构;并考察了叁维APP/BN/ZF复合气凝胶对EP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冷冻干燥处理后,APP与BNNS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具有叁维多孔、低密度的APP/BN/ZF复合气凝胶结构;真空灌注EP后,气凝胶的多孔结构消失,形成阻燃剂质量分数为24.0%的致密EP复合材料。与EP基体相比,EP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由21.2提升至28.7,PHRR和总热释放量(THR)分别降低86.2%和86.5%,显示出良好的阻燃性能。结合EP复合材料的残炭以及热解过程分析可知,通过灌注方式制备的EP复合阻燃材料炭层石墨化程度和热稳定性高,热解产物中的不燃气体的释放量明显较高、可燃有机烃类和芳香族化合物的释放量明显较低,因而显示出较好的阻燃性能。此外,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疏水SiO_2在该EP复合材料表面构筑微纳结构,可以赋予其超疏水特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中诚[5](2019)在《磷氮阻燃剂的合成及其阻燃PA6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酰胺6(PA6)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很多的领域中都需要用到PA6材料,但是PA6在空气中是非常容易燃烧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对PA6进行阻燃改性处理。本文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叁种磷氮阻燃剂,并将其应用PA6中。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测试以及热失重测试对阻燃剂进行了表征;采用水平垂直燃烧试验机、氧指数测仪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阻燃性能的测试,同时也对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进一步通过热失重分析和锥形量热以及形态结构研究了体系的阻燃机理;最后通过动力学观察了叁种阻燃剂在加入到PA6中后的表观活化能的变化情况,系统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与阻燃性能之间的关系。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一步法将对苯二胺与二苯基次磷酰氯反应生成一种磷氮阻燃剂PAB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将阻燃剂加入到PA6中后表现出了良好的阻燃性,当加入15%的阻燃剂后在氧指数测试中表明LOI值为28.3相对于纯PA6来说增加了24.7%,垂直燃烧级别达到了V-0级,阻燃效果良好,阻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损失。在热失重测试中当加入15%的阻燃剂时600℃时的残炭量为2.9%,当加入20%阻燃剂时,残炭量为8.9%,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规整,紧凑的炭层,锥形量热表明当在体系中加入含量15%的阻燃剂PAB时,体系的P-THR和P-HRR值分别为111.7 MJ/m~2和614 KW/m~2,相对与纯PA6来说分别下降了5.3%和31.3%。经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与纯PA6相比,加入阻燃剂后,材料的分解活化能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有所降低。2、用一步法将对苯二甲醛与二乙烯叁胺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反应生成聚席夫碱。然后,通过加成反应在席夫碱分子链中加入DOPO,合成了两种新型的磷氮膨胀型阻燃剂PED和PDD。并对两种阻燃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发现这俩种阻燃剂与PA6有很好的相容性。当这两种阻燃剂与尼龙6熔融混合时,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能。当添加量为15%时,尼龙6复合材料达到UL-94V-0级,极限氧指数(LOI)分别为28.7%和29.3%。600℃时的残炭量分别为2.32%和5.19%。锥形量热法结果表明,添加20%的PED和PDD后,P-HRR分别降低41.2%和43.3%。HRR值分别下降了17.4%和24.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炭渣表面致密,致密的结构很好地阻止了热量传递,保护了基体内部。经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与纯PA6相比,加入阻燃剂后,材料的分解活化能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稍微有所降低。与其它俩种阻燃剂相比PDD阻燃复合体系表现出了更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董启殿,吕伟,李广富,李函坚,龚文幸[6](2019)在《几种阻燃剂复合体系对无卤阻燃TPE的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苯醚(PPE)、氰尿酸叁聚氰胺(MCA)、焦磷酸叁聚氰胺(MPP)、次磷酸铝、二乙基次磷酸铝(OP)、氢氧化镁(MH)6种阻燃剂进行复合使用时,对无卤阻燃TPE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阻燃机理对阻燃剂进行复合使用,根据UL94、UL1581标准对复合阻燃剂的阻燃效率进行测试。同时评估了不同阻燃剂复合体系对无卤阻燃TPE的性能影响。实验表明聚苯醚、氰尿酸叁聚氰胺、次磷酸铝进行复配后在无卤阻燃TPE上进行使用,能够满足UL94 V0和UL1581 VW-1标准,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宋英豪[7](2019)在《聚磷酸铵包覆碳微球复合阻燃剂的构建及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涤纶(PET)位于合成纤维之首,具有高强度、耐高温、耐磨擦、耐腐蚀、耐光等性能,广泛应用在军事、农业、工业、纺织业等领域。但涤纶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仅达到21%左右,属于易燃材料,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熔滴和黑烟,极易导致二次危害的发生。应用于涤纶的阻燃剂主要有卤系、磷系、无机型与膨胀型四大类,由于膨胀型阻燃剂(IFR)是一种主要由磷、氮为组成元素构成的复合阻燃剂,通常包括酸源、气源和炭源,具有环保、低烟、低毒、高效等阻燃优势,因此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阻燃剂。碳微球(CMSs)是一种新兴的碳材料,主要在凝聚相中起阻燃作用,可作为膨胀阻燃剂中的炭源成分。聚磷酸铵(APP)具有热稳定性好、含磷量高、无污染、价格低廉等优点,属于气相阻燃,具有良好的抑烟性能,为IFR体系中酸源和气源的首选材料。通过将CMSs与APP相结合,构建新的IFR体系,因协同阻燃效应,预期可达到阻燃和抑烟双重效果。鉴于此,本课题首先采用复配方式探讨了CMSs与APP之间的协同阻燃作用;其次,为改善两种阻燃剂成分与基体间的相容性,设计了一种以CMSs为芯材,APP为壳材的膨胀型阻燃剂(CMSs-APP),并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CMSs-APP/PET复合材料,研究了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并初步探索其阻燃机理;继而,通过后整理方式,将其直接应用于涤纶织物,并研究了涤纶织物的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等。通过以上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当CMSs与APP的复配比例为1:2,CMSs/APP阻燃剂总含量为2%时,二者协同阻燃效应最佳。CMSs/APP/PET复合材料的LOI值可达27.5%,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值下降了45.4%,残炭量由13.2%增加到17.3%,总产烟量(TSP)值下降了13.9%,达到阻燃与抑烟的双重效应,但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由47.56 MPa下降到18.97 MPa,相比纯PET下降了60.1%。(2)采用包覆技术制备了一系列复合阻燃剂CMSs-APP(CA)。研究得到当阻燃剂CMSs-APP含量为2%,CMSs与APP的包覆配比为1:2(CA2)时,协同效果最佳。CA2/PET复合材料的LOI值达到28.6%,通过了UL-94测试的V-0等级。相比纯PET,CA2/PET复合材料的PHRR值下降了71.4%,火灾性能指数(FPI)值提高了177.0%,TSP值降低了18.7%,抗拉强度达到36.13 Mpa。(3)将涤纶织物浸渍于阻燃剂含量为1.3%的涂层液中两次时,阻燃效果已经达到所需要求,其LOI值达到了28.1%,相比纯涤纶织物提高了33.8%,在垂直燃烧测试中达到了B1级别,且PHRR相比纯涤纶织物降低了51.0%。(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邓钧豪[8](2019)在《P-N-Si-B复合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在空滤纸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滤清器产业的蓬勃发展,给空滤纸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优异的净化空气的过滤性能、以及过滤纸页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以外,对其阻燃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空气滤纸所采用的增强树脂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要求成为这类过滤材料的关键。目前空气滤纸使用苯丙乳液增强,存在抗水性不足、使用寿命尤其是在沿海湿热环境下的使用寿命短等不足,同时苯丙乳液增强的空滤纸多采用植物纤维抄造,无法解决日益重视的阻燃防火等安全问题。因此,本论文从原料聚磷酸铵(APP)出发,设计并制备一系列P、N、Si、B协同阻燃的阻燃剂,同时引入有机硅氧烷、聚醚等柔性结构,最后与苯丙乳液复配,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空气滤纸。首先,APP作为当代无卤的绿色阻燃剂,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具有一定吸水性,故在纤维或纸张的应用上,会导致纤维或纸张在添加APP后出现一定的吸潮吸湿现象。因此,对APP进行疏水改性,是现阶段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溶胶凝胶法,在APP表面包覆纳米级的SiO_2,在此基础上,采用硅氢加成,在粒子表面进行原位反应,进行进一步的微胶囊包覆,引入具有不同聚醚侧链的有机硅氧烷结构。充分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不饱和键与硅氢键摩尔比、以及内外层包覆的质量比等因素,确认了最佳制备条件:温度为85℃,时间1.5hr,催化剂含量为30ug/g(以铂的量占反应物总质量计)。采用红外光谱(FT-IR)进行结构表征;采用表面接触角表征改性APP的亲水性能,结果显示通过双层包覆的改性APP的疏水性有了一定改善,接触角从原来的19.9°提高到41.2°;采用粒径分析表征改性APP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采用TGA分析发现,通过双层包覆的改性APP,其分解速率由原料APP的20%下降到7%左右,800℃的残炭率也由原料APP的21.73%提高到50%以上,充分说明改性APP的耐热性和阻燃性都获得提高。为了进一步改善粒子与乳液的相容性,以及提高材料的阻燃能力,在上述双层包覆粒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B元素。通过FT-IR分析确证其结构,通过粒径分析发现,当引入B元素以后,与相应未引入B元素的粒子相比,其粒径都变小,分布更均匀,同时与苯丙乳液的相容性获得极大改善;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表面形貌,二次的包覆的改性APP在原料APP的表面形成一层平均厚度为4.01μm类似荷叶表面微观结构的微米-纳米尺寸的包覆层,使APP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发生改变;采用TGA分析发现,引入B元素的改性APP,其分解速率由原料APP的20%下降到5.2%左右,最大质量损失由原料APP的60.71%降低到21.31%,800℃的残炭率也由原料APP的21.73%提高到50%以上,充分说明在引入B元素后改性APP的耐热性和阻燃性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稳定性良好的五种改性APP体系与苯丙乳液复配,考察了自制改性APP与苯丙乳液的共混体系用于增强空气滤纸的性能,以及研究了空滤纸的抗水性能、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共混体系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粒径分析表征共混树脂体系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采用TGA分析发现,通过加入改性APP的苯丙乳液树脂,其分解速率由纯苯丙乳液的60%下降到27%左右,800℃的残炭率也由纯苯丙乳液的0.23%提高到30%以上,充分说明增强树脂的耐热性和阻燃性都获得提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树脂燃烧前后的形貌分析其阻燃机理,确定为凝聚相阻燃和气相阻燃两种机理的协同作用;当经过复配树脂增强后,空气滤纸的耐破度、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挺度以及断裂功均较原滤纸得到大幅提升,其中耐破度和断裂伸长率较纯苯丙乳液增强的空滤纸,从371kPa和4.89%最大能够提高到440kPa和8.89%,分别提高了18.6%和81.8%;通过锥形量热仪燃烧测试分析,与纯苯丙乳液增强滤纸比较,复配树脂增强滤纸的HRR、THR和TTI指标均得到改善,说明其阻燃性获得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5)
魏红,李丽,梁习习,花逢林,雷自强[9](2019)在《增强EVA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PGS@P-N阻燃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坡缕石表面的羟基,采用化学方法首先将坡缕石(PGS)用磷酸进行了改性,随后通过酸碱中和的方法,将十二胺接枝到磷酸分子上,得到改性的含P、N复合型阻燃剂PGS@P-N。通过SEM、XRD、FTIR对所合成阻燃剂PGS@P-N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氧指数法(LOI)、垂直燃烧法(UL-94)和锥形量热法(CCT)对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相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EVA/PGS/EG(可膨胀石墨)复合材料比较,接入烷基链后,EVA/PGS@P-N/EG(1/9)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40%;EVA/PGS@P-N/EG(1/9)(阻燃剂总质量分数为30%)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了36.3%。(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陈超,闵样,秦维,付海,龚维[10](2019)在《膨胀阻燃剂与蒙脱土复合阻燃体系对环氧树脂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苯氧基磷酸联苯二酚酯(PBPP)与聚磷酸铵(APP)组成膨胀阻燃体系(IFR),同时为提高抑烟性能将一定量蒙脱土(MMT)引入阻燃体系中。将此体系应用到环氧树脂(EP)的阻燃改性中,以间苯二胺(m-PDA)为固化剂制得阻燃改性EP材料。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热重(TG/DTG)、锥形量热(CONE)和扫描电镜(SEM)分别探究了材料的阻燃性能、热降解行为、燃烧行为以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5%IFR+1%MMT(wt,质量分数,下同)的阻燃剂可使EP达到UL 94V-0级;10%IFR+1%MMT可将极限氧指数提高到29.2%;同时,改性EP的燃烧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平均热释放速率(AvHRR)下降了52.0%,热释放速率峰值(PkHRR)下降了33.2%,总烟产生量(TSP)下降了70.0%;炭层形态研究显示,改性后的EP燃烧后能形成致密、封闭的炭层,能有效阻碍热量释放与烟雾扩散。(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3期)
复合阻燃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聚磷酸铵(APP)、叁聚氰胺作为阻燃剂加入环氧树脂中制备出阻燃环氧树脂。通过氧指数仪(LOI)、垂直燃烧仪(UL-94)、热失重分析仪(TGA)研究了阻燃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和热降解行为,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阻燃环氧树脂燃烧后炭层的表面形态,用万能拉力机研究了阻燃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材料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加入聚磷酸铵与叁聚氰胺复配的阻燃剂质量分数达到25%时,阻燃效果最好。阻燃环氧树脂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7.6%,垂直燃烧效果达到V0级,热失重结果表明600℃时残炭量达到29.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阻燃剂论文参考文献
[1].李欣月,徐永田,朱义新,王菊琳.膨胀型阻燃剂-ABS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J].塑料工业.2019
[2].李胜,张广鑫,谭蕾,王文博,张雪.一种复合阻燃剂对环氧树脂性能影响的研究[J].化学与粘合.2019
[3].马兴博,朱平,陈晓燕,贺鹏双,董朝红.含硅-磷-氮阻燃剂对棉织物拒水阻燃复合功能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9
[4].张巧然.氮化硼基复合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对环氧树脂阻燃性能影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9
[5].李中诚.磷氮阻燃剂的合成及其阻燃PA6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
[6].董启殿,吕伟,李广富,李函坚,龚文幸.几种阻燃剂复合体系对无卤阻燃TPE的性能影响[J].广东化工.2019
[7].宋英豪.聚磷酸铵包覆碳微球复合阻燃剂的构建及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8].邓钧豪.P-N-Si-B复合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在空滤纸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9
[9].魏红,李丽,梁习习,花逢林,雷自强.增强EVA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PGS@P-N阻燃剂的制备[J].精细化工.2019
[10].陈超,闵样,秦维,付海,龚维.膨胀阻燃剂与蒙脱土复合阻燃体系对环氧树脂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J].化工新型材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