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之歌论文-陈亮

额尔古纳河之歌论文-陈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额尔古纳河之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诗性书写,生命哲学

额尔古纳河之歌论文文献综述

陈亮[1](2019)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诗性命运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迟子建扎根于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以娓娓道来的温情叙事描绘隐秘的生死往事,以澄澈、宽厚而又从容的审美品格给读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暖意。《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族年届九旬的女性酋长视角描绘出这个古老民族的风雨兴衰。迟子建用理性思维节制情感的喷涌,小说中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崇拜都含有浓厚的浪漫诗意,命运除却生死,还有爱恨情仇,命运的体验无法预知,往昔无法重现,当繁芜的尘世生活尘埃落地,用坦然且豁达的胸怀拥抱命运,"人"与"自然"在诗性书写下融为一体。(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李苗苗[2](2019)在《试论“汉写民”小说故事话语的“景观化”特征——以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代表的"汉写民"小说,试图以汉族作者身份虚拟少数民族视角,构建故事话语层和内容层的整体圆满。然而,迟子建无意识带入的汉族文化视角已然将少数民族故事"景观化"。纠正浮躁,促进民族文化天然融合,才是"汉写民"文学的题中正义。(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文玲[3](2019)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叙述手法与记叙文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当代小说家迟子建所写的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与百年沧桑的民族史诗。在现实与虚构之间,作者选取了这一民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妻子——"我"——作为叙述者与参与者,描绘了鄂温克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信奉神灵等文化原貌,同时也记录了这一民族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衰落。整部作品饱含作者对生灵的关爱与体贴,对人的自然天性的颂扬,以及对人类面临的生态困境的忧虑与不安。这部作品因其叙述特色而受到众多学者的(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潘琪,肖维青[4](2019)在《民族题材文学作品的隐喻翻译探析——以《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题材文学是反映民族文化和历史、承载民族形态的重要形式,这类题材文学作品的翻译对文化交流传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隐喻修辞作为重要的文学表现手法之一,具有鲜明的语言、文化特色,不仅为译者带来了诸多挑战,也为译者带来了巨大的发挥空间。本文以少数民族题材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右岸》汉英平行语料库有针对性地提取出有效的研究句段,以翻译学者纽马克提出的隐喻翻译方法为原型,通过对译文中的隐喻表达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适用于民族题材文学作品的隐喻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四川民族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华雪[5](2019)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族的死亡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迟子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创作于2005年,作品从迈进暮年的"我"开始,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近百年来的盛衰史。作品历经四代人,通过对鄂温克族日常的生活习俗、民族传说、祭祀等描写,真实地展现了这个民族的生活状态与信仰文化。由不同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以及整个民族的群居景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真实的鄂温克族画卷。本文主要探究《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族的死亡意识,挖掘鄂温克族的人性与民族之美,以及这支民族深处蕴含的生命观。(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2期)

郭璐璐[6](2019)在《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反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现代社会中,这一理论发展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上部《清晨》中建立了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化外世界,在现代文明对应下的鄂伦温克人和谐自足的生活构成了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一种无声的反抗;在下部《黄昏》及尾声《半个月亮》中处处显露现代文明发展至今自身所显露出来的种种焦虑感,瓦解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在中部《正午》中显示了作者对于传统现代共融的美好构想,表达了在现代文明社会,我们应推崇的应该是一种更加多样和包容的世界观,而非社会达尔文主义指向的无休止的争斗。(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9期)

魏萌桦,段文颇[7](2019)在《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以《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身份经历了由蒙蔽到彰显的过程。不少学者开始以译者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其中有些学者认为汉学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理想翻译群体。鉴于此,从译者主体性的叁个重要特征出发,对汉学家徐穆实关于《额尔古纳河右岸》文本选取的原因及其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来探讨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和制约的因素,以期丰富承载民族文化的文学作品的外译研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雁飞[8](2019)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和《劳燕》中的大女人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义理论及作品自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引发国内作家的剧烈震动,由90年代末的"她们"文丛、"红罂粟"文丛等可以看出女性意识强烈地觉醒,然而真正摆脱社会对女性传统小女人的身份期待,成为"大"女人,还需假以时日。发表于2005年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下简称《右岸》)是女性作家迟子建用二十余万字的篇幅描写鄂温克族某部落近100(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21期)

赵奎英[9](2019)在《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看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从生态语言学批评角度对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系统考察,具体分析了该作品中旨在加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生态命名"、恢复人与自然连续性的"生态语法"、建立人与自然平等对话关系的"生态叙事"、促进生物多样性与语言多样性的濒危语言拯救的诸种表现和可能。生态语言学批评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两大基本范式之一,其批评对象主要集中在一般语言系统和非文学性话语文本,对《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生态语言学批评,既可拓展生态语言学批评的应用范围,也可拓展《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批评路径,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生态语言和生态精神。(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贺慧婷[10](2019)在《黑土地上不合时宜的花朵——《呼兰河传》与《额尔古纳河右岸》之细较发微》一文中研究指出萧红和迟子建都是东北黑土地上开的文学花朵,创作于1941年的《呼兰河传》和2005年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两人的代表作,虽相隔半个多世纪,但依然可以看到两部作品在题材内容、叙事对象、叙事视角及审美风格上都具有时代的边缘性特色,而乡土之中又具有相异之处,为我们进行比较提供了立足点。同时,有鉴于在当前研究中一些学者只注意到两者的风格相似之处,而在深入文本具体比较时则浅尝辄止,笔者特意选取二人的代表性作品为切入点,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更微观具体地对两者作品进行分析,达到管中窥豹之效果,从而对萧红、迟子建比较研究进行补充。(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0期)

额尔古纳河之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代表的"汉写民"小说,试图以汉族作者身份虚拟少数民族视角,构建故事话语层和内容层的整体圆满。然而,迟子建无意识带入的汉族文化视角已然将少数民族故事"景观化"。纠正浮躁,促进民族文化天然融合,才是"汉写民"文学的题中正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额尔古纳河之歌论文参考文献

[1].陈亮.《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诗性命运书写[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李苗苗.试论“汉写民”小说故事话语的“景观化”特征——以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中心[J].文化学刊.2019

[3].文玲.《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叙述手法与记叙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4].潘琪,肖维青.民族题材文学作品的隐喻翻译探析——以《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

[5].张华雪.《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族的死亡意识[J].戏剧之家.2019

[6].郭璐璐.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反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J].美与时代(下).2019

[7].魏萌桦,段文颇.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以《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8].张雁飞.《额尔古纳河右岸》和《劳燕》中的大女人形象[J].牡丹.2019

[9].赵奎英.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看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贺慧婷.黑土地上不合时宜的花朵——《呼兰河传》与《额尔古纳河右岸》之细较发微[J].文教资料.2019

标签:;  ;  ;  

额尔古纳河之歌论文-陈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