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杂交剂论文_董清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杂交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学,小麦,雄性,油菜,细胞学,叶绿素,杂种。

化学杂交剂论文文献综述

董清峰[1](2019)在《化学杂交剂SQ-1对不同小麦品种育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杂交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是其杂种优势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研究SQ-1对小麦品种育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本文以百农207、周28、秦科麦6309等2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小麦旗叶长为倒二叶的一半时(Feeke's8.5时期),分别用3kg/ha、4kg/ha、5kg/ha化学杂交剂SQ-1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喷施处理,调查不同小麦品种的结实率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喷施3kg/ha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平均为94%-100%,其中有50%左右的小麦雄性不育率为100%,喷4kg/ha的雄性不育率为97%-100%,其中有75%的小麦品种为100%,5kg/ha的雄性不育率为100%,即喷施4kg/ha化学杂交剂SQ-1能够诱导大部分小麦雄性不育。喷施5kg/ha化学杂交剂SQ-1能够诱导全部小麦雄性不育,表明SQ-1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杀雄效果良好。此外,喷施化学杂交剂SQ-1可使小麦株高平均降低1-14厘米,穗长平均缩短0.03-0.47厘米,表明SQ-1对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影响小,本研究为化学杂交剂SQ-1在杂交小麦生产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蒋韫博,郭燕,周雨馨,张改生,马守才[2](2019)在《化学杂交剂SQ-1对麦长管蚜生命表重要参数及酶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评价小麦化学杂交剂SQ-1的生态安全性,以5 kg·hm~(-2)的SQ-1处理过的小麦和对照小麦(等量清水处理)作为食材分别饲喂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连续饲喂11代,并记录第2、第6、第11代蚜虫的生命表数据,同时分别提取第2、第6、第11代处理组和对照组蚜虫的体内总酶液,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种群参数(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净增值率R_0、平均世代周期t)随世代增加呈递减趋势;SQ-1处理组的r_m、λ和R_0仅在第6代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第2代和第11代与对照无显着差异;SQ-1处理组的T在各世代均与对照无显着差异;处理组的产仔前总时间(TPOP)和寿命随世代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一致,且第2代、第6代和第11代处理组各繁殖参数(TPOP、产仔天数和寿命)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酶活性检测发现,处理组麦长管蚜CAT活性在第6代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在第2代和第11代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其他酶活性在各世代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酶活性随世代增加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 SOD活性在处理组呈递减趋势,对照组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OD活性在处理组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对照组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CAT活性在处理组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对照组呈递减趋势;AchE活性在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SOD、POD、CAT和AchE活性之间均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保护酶系统和解毒代谢途径的协同工作是SQ-1胁迫下确保麦长管蚜各种群参数随世代增加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和维持各繁殖参数不发生差异显着性变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说明,生物自身保护酶系统和解毒代谢途径可以修复一定剂量的化学杂交剂SQ-1对生物造成的胁迫损伤,因此认为小麦化学杂交剂SQ-1具有一定的生态安全性。(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建厂,李永红,张振兰[3](2019)在《新型油菜化学杂交剂SX-1施用技术方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油菜化学杂交剂新型精准高效施药技术方法,采用涂茎、注茎、灌根、饱和喷雾和标准喷雾5种施药技术方法,以甘蓝型油菜自交系K407为材料,研究了油菜化学杂交剂SX-1不同施用技术方法对油菜的化杀效果及对农艺、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花粉发育单核期,薹高20 cm左右,最大花蕾长度约2 mm时,每株注茎22μL浓度为110 mg/L的化杀剂和饱和喷雾(单株喷药量12 mL)浓度为1.2 mg/L化杀剂,2种方法对油菜雄性不育诱导效果最好,均可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株率100%,全不育株率高达99%以上,药害株率为0,自交结实率为0,异交结实正常;2种施药方法对株高、主花序长、角果数、角粒数等农艺和产量性状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曹永红,任军荣,张智,王京宏[4](2019)在《人工模拟降雨对油菜化学杂交剂SX-1使用效果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人工模拟中雨的方式研究了降雨对化学杂交剂SX-1使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杂交剂SX-1喷施后人工模拟中雨时间越近,化杀剂杀雄效果越差,表现在不育率降低、不育性持续时间变短;化杀剂SX-1喷施后8 h降中雨对药效影响不大。同时,化学杂交剂SX-1对油菜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雨时间距喷施化杀剂的时间越短,其抑制作用越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唐华丽,宋瑜龙,张改生,张双喜,叶景秀[5](2017)在《小麦新型化学杂交剂的筛选及其诱导败育后小麦的农艺性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拓展小麦化控两系途径的药剂种类,降低小麦杂交种制种成本,利用西农1376(浅蜡质材料)和矮抗58(厚蜡质材料)研究了23种化学药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以及对植株表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药剂诱导小麦花粉败育效果差异较大,Feek’s 8.5时期,XN-1药剂可诱导西农1376和矮抗58植株群体雄性不育率达98%以上,且植株表型及雌蕊发育正常,仅株高降低约5cm,饱和授粉后结实率正常,并能获得正常杂交种子。在银川和西宁对新筛选的小麦化学杂交剂XN-1的药效研究表明,XN-1可诱导春小麦品种银川P、银川Q和西宁P、西宁Q产生98%以上的雄性不育率,除株高降低约5~10cm外,其他株型指标不受影响。表明XN-1具有优良小麦化学杂交剂的特点和大面积应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潜力。(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张自阳,崔卫星,朱启迪,欧行奇,王玉玲[6](2016)在《化学杂交剂SQ-1诱导豫北地区小麦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化学杂交剂SQ-1与豫北地区小麦基因型和环境的互作效应,为其在豫北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以20个小麦品种和不同剂量(3.0、4.0 kg/hm~2)化学杂交剂SQ-1为处理,统计分析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的相对雄性不育率以及对小麦株高、穗长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发育期Feeke's 8.5时,使用化学杂交剂SQ-1 3.0 kg/hm~2对小麦叶片喷施,能够诱导一些小麦品种(系)的相对雄性不育率达到95%以上且大多数小麦品种(系)的适宜喷施剂量为4.0 kg/hm~2。化学杂交剂SQ-1对小麦株高、穗长等主要农艺性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化学杂交剂SQ-1可以诱导豫北地区小麦品种(系)雄性不育,在喷施化学杂交剂SQ-1时,应做到充分雾化,均匀喷洒,避免对小麦叶片产生灼伤。(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张伟,张鹏飞,张帅[7](2016)在《化学杂交剂SQ-1对小麦旗叶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使用化学杂交剂SQ-1来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是当今小麦杂交育种界普遍使用的方法。本文以西农1376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喷施化学杂交剂SQ-1后的小麦旗叶叶绿素A、B及其总量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探究化学杂交剂SQ-1的雄性不育机理是否与叶片有关。结果表明,经过SQ-1处理的植株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植株,而处理植株之间随着SQ-1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化学杂交剂SQ-1对小麦旗叶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剂量的增加,破坏细胞膜的程度也相应加大,对小麦叶片的伤害程度也增加。(本文来源于《种子世界》期刊2016年09期)

罗海燕,官春云[8](2016)在《化学杂交剂SX-1诱导油菜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石蜡切片和用Sudan Black B进行花药脂染色,对化学杂交剂SX-1诱导的油菜雄性不育花药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SX-1对油菜花药发育各个时期都有一定影响,一类是花粉败育发生在造孢细胞时期到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异常加厚、提前解体或是液泡化;另一类是绒毡层细胞延迟解体,单核小孢子不能发育为成熟的花粉粒。花药脂染色结果表明,SX-1影响了绒毡层细胞的油脂积累,油脂代谢受到抑制,不能为花粉外壁形成提供充足的脂类物质,是单核小孢子不能发育为成熟花粉粒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罗海燕[9](2016)在《化学杂交剂SX-1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我国和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是世界上仅次于大豆和棕榈的第叁大油料作物。一类能够诱导植物雄配子败育的化学物质,被称为化学杂交剂(Chemical hybridization Agent,简称CHA),也称化学杀雄剂。通过化学杂交剂诱导生理型雄性不育达到去雄的目的,称为化学杀雄。化学杀雄为油菜杂种选育和生产提供了一条方便、高效的途径。本研究使用化学杂交剂SX-1对甘蓝型油菜沪油15号在主花序最大花蕾长为1-2mmm时进行第一次处理(即1号制剂),10天后用SX-1的2号制剂进行第二次处理,探讨了SX-1处理期间油菜植株发育阶段、花器官形态变化、小孢子败育时期和特点、绒毡层细胞油脂代谢变化以及绒毡层细胞发育与功能基因的表达变化。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石蜡切片结果表明,SX-1诱导的不育花药中小孢子败育从造孢时期就开始发生,在花粉发育的各个时期都有观察到偏离正常发育状态的小孢子和绒毡层。绒毡层细胞的异常表现概括为两类:小孢子发生期绒毡细胞提前解体,雄配子形成期绒毡细胞延迟降解。花药苏丹黑B染色结果表明,不育花药中绒毡层细胞油脂合成出现障碍,不能为花粉外壁形成提供充足的脂类物质。2.SX-1诱导的不育株花器官表现为花瓣变小、花柄变短、雌蕊变短,表明植株整体的物质合成代谢受到抑制。最显着的变化是花丝变短长度仅为正常花丝的主要在大花蕾(>5mmm)中生长受到抑制,在大花蕾花药中观察到很多单核期的小孢子,因此花丝生长受到抑制可能与花粉败育存在关联。3.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X-1诱导的不育花药中绒毡细胞发育与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1)调控绒毡层细胞发育的基因:BnTPD1、BnEMS1、BnDYT1从四分体时期到单核期表达上调;BnTDF1、BnMS1在四分体时期表达下调;(2)参与油脂合成代谢的基因BnMS2、BnCYP704B1、 BnCYP703A2、BnACOS5、BnCHS1、 BnCHS2的表达在四分体时期表达下调。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对SX-1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作用机理做出如下总结:SX-1作用于油菜花序形成阶段,连接母体植株与花药的花丝生长受到抑制,调控绒毡层发育的基因与功能基因表达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绒毡层细胞中油脂代谢受阻,小孢子发育和花粉外壁形成所需的物质得不到充足供应,最终花粉败育。(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永鹏[10](2016)在《新型小麦化学杂交剂SC2011杀雄效果及制种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做为当前世界叁大主栽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为世界作物面积的16%,年产量可供给全世界35%的人口每年粮食需求,如何提高小麦产量历来为各国农业科学工作者所关注。通过多年小麦生产实践证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是当前有效的途径。小麦杂种优势具体表现为根系生长发达、种子生活力强、抗病性好、穗大粒多产量高。化学杀雄法作为一种有效生产杂交种的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小麦制种技术中。本研究在介绍小麦制种技术的基础上,综述了利用化学杂交剂进行小麦制种的优势,以及新型化学杂交剂SC2011使用方法,最后讨论了化学杂交剂SC2011定量进行小麦杀雄后的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SC2011作为一种新型小麦化学杂交剂,在试验研究中,不同品种小麦化杀后雄性不育率都超过了90%,表明SC2011与小麦不同基因型无明显的互作效应,达到了杂种小麦生产制种要求,说明SC2011是目前一种较理想的化学杂交剂,可大范围用运于化杀杂交组合配制和大面积制种实践中。2.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实践中,杂交种的应用蕴藏着无限潜力,选择小麦杂交强优势组合与成熟的制种技术相互配合,已成为当前农业科学工作者首要任务。制种田环境位置的选择,父母本行比播幅的配置、适宜的播期、化杀剂的喷施方法和时期的掌握,以及最终杂交种的收获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在提高制种产量的同时保证杂交种的纯度,这一切将最终决定小麦的产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化学杂交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准确评价小麦化学杂交剂SQ-1的生态安全性,以5 kg·hm~(-2)的SQ-1处理过的小麦和对照小麦(等量清水处理)作为食材分别饲喂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连续饲喂11代,并记录第2、第6、第11代蚜虫的生命表数据,同时分别提取第2、第6、第11代处理组和对照组蚜虫的体内总酶液,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种群参数(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净增值率R_0、平均世代周期t)随世代增加呈递减趋势;SQ-1处理组的r_m、λ和R_0仅在第6代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第2代和第11代与对照无显着差异;SQ-1处理组的T在各世代均与对照无显着差异;处理组的产仔前总时间(TPOP)和寿命随世代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一致,且第2代、第6代和第11代处理组各繁殖参数(TPOP、产仔天数和寿命)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酶活性检测发现,处理组麦长管蚜CAT活性在第6代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在第2代和第11代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的其他酶活性在各世代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酶活性随世代增加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 SOD活性在处理组呈递减趋势,对照组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OD活性在处理组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对照组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CAT活性在处理组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对照组呈递减趋势;AchE活性在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SOD、POD、CAT和AchE活性之间均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保护酶系统和解毒代谢途径的协同工作是SQ-1胁迫下确保麦长管蚜各种群参数随世代增加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和维持各繁殖参数不发生差异显着性变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说明,生物自身保护酶系统和解毒代谢途径可以修复一定剂量的化学杂交剂SQ-1对生物造成的胁迫损伤,因此认为小麦化学杂交剂SQ-1具有一定的生态安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杂交剂论文参考文献

[1].董清峰.化学杂交剂SQ-1对不同小麦品种育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2].蒋韫博,郭燕,周雨馨,张改生,马守才.化学杂交剂SQ-1对麦长管蚜生命表重要参数及酶活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9

[3].李建厂,李永红,张振兰.新型油菜化学杂交剂SX-1施用技术方法比较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9

[4].曹永红,任军荣,张智,王京宏.人工模拟降雨对油菜化学杂交剂SX-1使用效果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5].唐华丽,宋瑜龙,张改生,张双喜,叶景秀.小麦新型化学杂交剂的筛选及其诱导败育后小麦的农艺性状[J].麦类作物学报.2017

[6].张自阳,崔卫星,朱启迪,欧行奇,王玉玲.化学杂交剂SQ-1诱导豫北地区小麦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6

[7].张伟,张鹏飞,张帅.化学杂交剂SQ-1对小麦旗叶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种子世界.2016

[8].罗海燕,官春云.化学杂交剂SX-1诱导油菜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J].作物研究.2016

[9].罗海燕.化学杂交剂SX-1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

[10].张永鹏.新型小麦化学杂交剂SC2011杀雄效果及制种技术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化学杂交剂SQ-1降解产物色谱图小麦化学杂交剂杀雄嗪酸紫外光...化学杂交剂SQ-1紫外吸收光谱谱...小麦化学杂交剂雄性不育育种系...小麦化学杂交剂SQ-1色谱图小麦化学杂交剂杀雄嗪酸紫外光...

标签:;  ;  ;  ;  ;  ;  ;  

化学杂交剂论文_董清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