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分之三百的收获(论文文献综述)
瞿亮,张承昊[1](2021)在《砂糖产业与近代日本的南方扩张》文中指出侵吞、占领、经营本土以南广大地区的"南进"是近代日本主要扩张路线之一,围绕"南进",政、军、财各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而砂糖在日本南方扩张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倒幕维新、殖产兴业、染指南洋和太平洋战争各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早在近世时期,萨摩藩控制琉球后,其垄断控制下的砂糖贸易与经营就成为倒幕维新的重要助力。明治初年,在"殖产兴业"政策带动下日本糖业迅速发展,导致它需要更多适宜的土地以种植甘蔗,将糖业布局重心放在包括琉球在内的南方地区。甲午战争后,日本强占台湾并进行一系列的砂糖业部署,同时以台湾为基点向南洋迈进,走上了向南扩张最终发动太平洋战争之路。日本南进过程中的砂糖问题牵扯到疆域的变化、殖民地政策、国内外经济战略以及燃料国策,是影响日本向南方侵略扩张的战略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砂糖产业与侵略战争绑定,致使其从一开始就在有违和平开放、自由竞争的贸易与产业原则下畸形生长,一旦失去了"侵略扩张"基石,砂糖产业便开始进入委靡不振的状态,被纳入殖民统治与对外战争机器的近代日本糖业最终走向没落。
尹洪东[2](2021)在《东野三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卷一 东野一世 去意迟迟第一章身体的突发事件有时真的说来就来,猝不及防。这不,毫无征兆,齐东野竟得了突发性耳聋。先是左耳一阵阵秋蝉嘶鸣,节奏三长一短,涩涩不畅,有几分沙哑,接着是右耳,仿佛一根正在浇灌的细塑料水管,乍然被几枚钢钉刺破,发出不可抑制的嗤嗤的喷溅声。两种声音先后发作有五六分钟,便戛然而止。齐东野正惶惑不已,两耳又嗡的一声,随之是整个脑腔轰然共鸣。听觉就像一只正在高速旋转的陀螺,莫名其妙地骤然停了下来。
郎海春[3](2021)在《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工伤事故救济的法律完善》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人们的教育意识也越来越强。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因此大学毕业生通过实习获取工作经验以便在求职中更胜一筹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学生实习过程中法律地位不明确,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责任划分的不清晰,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致使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因工受伤时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济。在现行的法律体系下,大学生实习过程中有两种方式获得人身损害赔偿:一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侵权责任。众所周知,工伤事故的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而一般侵权损害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实习单位、学校和学生的过错程度决定了各自承担责任的大小。在民事诉讼中,其要求“谁主张谁举证”。而在现实中,由于大学生实习过程中自身力量弱小,其很难拿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导致维权困难。二是可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来救济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受伤的权利。但是我国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中明确规定,只有劳动者在工作时受伤才可以享受工伤事故保险待遇,并且法律未将大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身份定义为劳动者,因此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因工受伤时其权利很难得到救济。近年来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因工受伤的事件越来越多,因此我们急需出台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保障大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权益,以确保这一庞大的群体能够顺利的从校园中转向社会,服务于社会、报效于国家。本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对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工伤事故救济的法律完善进行论述。第一,通过案例形式介绍目前我国针对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因工受伤的处理方式,并根据处理方式的差别引出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工伤事故救济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对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理论上主要由于相关立法缺失导致实习生法律地位不明确,现有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实际中各地的法院审理依据及审判结果差距悬殊。第三,对我国目前有关大学生实习过程中权益保护的法律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尤其是关于大学实习生发生工伤事故后的权利保护及救济途径。第四,针对我国关于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因工受伤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并进行针对性立法。
丁意涵[4](2021)在《大连AX证券公司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对于证券公司来说,作为企业发展投入要素,人力资本的价值要远高于任何其他投入要素的价值。因此,能否构建专业、高效、创新的人才团队,对于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证券行业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出现了相当大规模的知识型员工离职潮,使得部分证券公司正面临着人才空心化的风险。因此,证券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必须重视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以保持公司的离职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本文选取大连AX证券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绩效考核理论、激励理论和职业发展规划和管理理论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特征描述,同时通过问卷调研挖掘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主观心理因素,发现知识型员工流失是内部、外部和个体特征的混合效应。内部原因包括考核晋升制度不完善、人员培训制度不健全、薪酬福利制度不科学等;个人原因包括职业价值理念发生重大转变、职业发展规划不够明确;外部环境原因包括相关行业人才吸引力加强、区域金融人才竞争加剧、工作职责和压力过大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文章围绕大连AX证券公司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从公司内部角度、员工个人角度以及外部环境角度给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大连AX证券公司知识型员工流失现状得到有效缓解。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缓解大连AX证券公司人力资源流失的压力,而且对形成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人才管理机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盛贤[5](2021)在《基于关键性事件的职业女性自我导向学习叙事研究》文中认为作为成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导向学习对于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职业女性作为成人的特殊群体,对我国终身学习社会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受社会高速发展的影响,重视程度日渐减少。因此有必要了解职业女性基于关键性事件时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明确其面临的困境,结合成人教育学理论对职业女性基于关键性事件的自我导向学习提出科学合理的策略,以促进其持续发展。通过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了解到,目前职业女性所面临的关键性事件类型包括正向关键性事件、负向关键性事件、精心预设的关键性事件和即时生成的关键性事件,特征包括影响深远、多出现于职业转折期、引发个人反思等。通过分析访谈结果,提出职业女性的自我导向学习特征包括情境性、目标驱动性、策略性和自主性,构建职业女性基于关键性事件的自我导向学习运行机制,即动机驱动机制、目标导向机制、自我调控机制、情境和文化机制、技术支持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在访谈过程中发现,职业女性的自我导向学习面临缺乏“他人”指导、社会角色障碍、工学矛盾突出、自我导向学习意识不足等诸多困境。针对上述困境,以自我导向学习理论为基础,以非连续性教育理论、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提出基于关键性事件的职业女性自我导向学习策略,即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健全外部保障机制、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善用关键性事件。最后对本研究进行了反思,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期望对关键性事件下的职业女性自我导向学习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王南芳[6](2021)在《文化自信培育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反复强调文化自信,而且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并用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这六个层层递进的词语来形容文化自信,表明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也充分说明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化自信的提出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协调,“一手软,一手硬”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在社会转型的巨大变革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尤其在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下,各种各样的不良社会思潮使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剧烈冲击。思想文化领域一旦“根不稳”、“魂不定”,将会动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因此,增强文化自信,夯实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砥砺奋进的思想基础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坚定文化自信,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塑造力、生产力、防御力,有助于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价值。实现从文化不够自信到文化自信的转变,必须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艰苦的文化自信培育实践,而关于文化自信培育的研究正是当前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研究文化自信培育是对当前中国文化不够自信的理性审视,也是对党中央坚定文化自信要求的学术回应,既有助于增强我国社会成员的文化自信水平,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又能弥补当前研究的局限,深化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意义十分显着。文化自信培育是指在深刻掌握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依靠一定的社会群体通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教育方法开展的文化育人实践活动,以期实现增强我国社会成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的目标,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文化自信培育围绕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展开,与文化自信的重构、重塑、重建的形成机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生长点和落脚点是培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人民性等特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对文化自信培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文化自信与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信培育者与培育对象、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容、文化自信培育的方法、文化自信培育的环境进行深入系统探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定文化自信要求的需要。文化自信培育的展开始终依靠人、围绕人并服务人。依据人在文化自信培育中地位、任务、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文化自信培育的主体划分为文化自信培育者和文化自信培育对象,这是文化自信培育最基本构成要素。文化自信培育者肩负着教育引导培育对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知识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的神圣使命,必须具备过硬的知识素质、良好的能力素质、健全的人格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虽然文化自信培育具有人民性,应该面向全体中华儿女展开,但也应该有重点,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将青少年作为文化自信培育的重点对象,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作为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对象,网络大流量群体作为文化自信培育的特殊对象进行深入探讨。文化自信培育者与文化自信培育对象在实践交往中要秉承平等性、亲和性、发展性的交往原则,推动文化自信培育顺利实施。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容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培育、革命文化自信培育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培育三个方面构成的系统。从结构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培育是基础内容,革命文化自信培育是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培育是核心内容。从层次来看,按照从低到高的原则,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容可以分为知识层面的认知性内容、道德层面的规范性内容和政治层面的信仰性内容。其中知识层面的认知性内容是文化自信培育内容的基础层次,道德层面的规范性内容是文化自信培育内容的中间层次,政治层面的信仰性内容是文化自信培育内容的最高层次。从当前的培育状况来看,我国民众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得分最高,对革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得分最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高认同、低认知的现实反差,要求我们不仅要紧密联系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文化自信培育的实效性,而且要按照整体性、有序性、层次性原则推动文化自信培育内容的要素完整、结构协调和层次科学。文化自信培育的方法是文化自信培育的桥和船。推动文化自信培育实践的完备化、效果的优质化、制度的常态化,必须遵循“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的古训,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培育方法的研究。随着文化自信培育的显性方法与隐性方法、线上方法与线下方法、内部方法与外部方法的综合使用,文化自信培育的方法日益呈现协同性、互补性、同构性等特征。文化自信培育的方法是由哲学方法、原则方法和具体方法构成的层次分明的系统,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问题的相关论述是指导文化自信培育的哲学方法,起到最根本的作用。主导性与多样性相互补的原则、平等性与层次性相协调的原则、理论性与实践性相促进的原则、渗透性与协同性相共生的原则、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文化自信培育的原则方法,是指导文化自信培育顺利实施的基本准则。用理论点亮文化自信、用实践养成文化自信、用文艺滋养文化自信、用网络传导文化自信、用制度保障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培育的基本方法,在实践中要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文化自信培育环境是指影响文化自信培育活动的一切环境因素的总和。按照范围来划分,文化自信培育环境可以分为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按照外延来划分,文化自信培育环境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按照形态来划分,文化自信培育环境可以分为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按照作用来划分,文化自信培育环境可以分为积极环境和消极环境。从结构来看,文化自信培育环境是文化自信培育的构成要素,没有它就没有文化自信培育体系的完整性;从功能来看,文化自信培育环境的感染、导向和强化功能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培育的实效性,没有它就没有文化自信培育目标的达成。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对文化自信培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科学分析文化自信培育环境的机遇与挑战,提高化危为机的能力。要自觉遵循马克思主义环境观的指导,秉承实事求是、方向一致、协同共振、循序渐进的优化原则,努力建设繁荣有序的经济环境、民主法治的政治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温馨乐学的家庭环境、风清气正的学校环境、文明有礼的社区环境、高效健康的工作环境,在有效应对危机中抓住新机、开拓新局,将文化自信培育环境的优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开展下去,有效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崔杰[7](2021)在《技能型权威:传统乡村的第四种治理形态 ——基于湖南省汤家垅村的形态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秩序是人类社会平稳运行的一项基石,也是治理行为所追求的一项核心价值目标。秩序的实现依赖于权威,在群体社会中,权威往往起到调节成员之间的关系与行为逻辑的作用,是秩序实现不可或缺的基础。本文采用实证调研的方法,对湖南省山区汤家垅村的传统形态进行了探索与发掘,深入探讨了乡村社会内生权威的产生逻辑及其对秩序的规范作用。学界对于传统乡村治理中的权威类型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以国家权威为代表的政治型权威,以宗族与传统习俗为代表的文化型权威以及以地主为代表的经济型权威。这三种权威被认为是传统乡村中最主要的权威类型,也是乡村秩序构建中最重要的治理资源。不同于以往的认知,经过实地调研后发现,调研村庄内国家权威微弱、宗族权威衰落、村内不存在脱产的大地主,也即政治型权威、文化型权威、经济型权威均弱在场,但是村庄仍旧可以有序运转,这激发了本研究的问题意识:典型权威式弱,村庄秩序是如何实现的?是否存在着已知类型之外的权威?其存在条件、及在村庄治理秩序中的表现形式与功能效能如何?通过对村庄形态的深入挖掘,发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技能”成为了村庄中的一项重要治理资源。个体或者组织因为在某个领域所拥有的专项能力,使其在社会交往中居于一种优势地位,出于对预期利益的追求,专项能力的掌握者获得了支配他人行为的能力,从而形成了一种技能型权威。技能型权威一经形成,就在自身的领域范围内占据权威地位,能够影响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重塑领域内的秩序。而当技能型权威的技能足够强时,可以突破领域的限制,与政治型权威、经济型权威或者文化型权威等其他权威发生叠加与融合,从而更加深刻全面的对村庄秩序进行重塑与整合。本文的主要贡献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技能型权威”概念的提出,基于对村庄事实的挖掘与梳理,提出了技能型权威的概念;第二,对传统权威类型的补充,技能型权威是对政治型、文化型、经济型权威的一种重要补充;第三,对韦伯权威理论的探讨与发展,技能型权威的概念是对韦伯原有三种权威类型的补充,也是对超凡魅力型权威概念的超越,通过提出新的权威类型划分,即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与技能型权威,实现了对韦伯权威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刘文瀚[8](2020)在《果尔达·梅厄的外交思想及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果尔达·梅厄是以色列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之一,有“以色列的助产士”、“中东铁娘子”之称,以色列开国总理本·古里安评价其为“内阁中唯一的男人”。她历任犹太代办处政治部主任、以色列驻苏联首任公使、劳工部长、外交部长、工党总书记、以色列总理等要职,为以色列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的从政经历促使她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外交思想,这一思想对当时以色列的对外政策和中东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这一外交思想的研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意义。果尔达·梅厄的外交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一方面,以色列自建国以来持续和周边阿拉伯国家进行军事对抗,冲突不断;另一方面,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苏展开对中东的争夺,频繁插手中东事务,造成了中东局势更加动荡。再加之复杂的国内政治环境并结合其本人多年从政经验,使她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交思想体系。在出任外交部长之初,她提出了通过技术援助非洲实现外交“突围”的理念,而后在其政治生涯中后期,特别是总理任内又提出了在大国外交中彻底倒向美国和在巴以冲突上“寸土不让”的思想,从而构成了其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外交思想指导了以色列建立与新兴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深化发展美以特殊关系以及1967年到1973年期间的对阿政策,尤其是消耗战和赎罪日战争中的外交活动等诸多实践,并在这些实践中得以不断完善。毫无疑问,果尔达·梅厄是一位独具魅力的女性政治家,在西方世界中一直享有较高声誉。她的外交思想和对外政策强硬有力地保障了国家安全,为以色列赢得了美国的长期支持和一定的国际声誉,使以色列在阿以冲突中占据了战略主动权。虽然从现有资料来看,她本人是渴望阿以和解的,并在政治生涯早期做出过现实努力,但是当时以色列严峻的安全形势和不断激化的阿以矛盾促使她的对阿立场和外交政策逐渐强硬,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阿以和解的进程。
蒋达兴[9](2020)在《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以上海十院医联体成员张家港澳洋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体制创新之举,有利于解决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匀、配置不平等及不合理等问题。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医联体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肯定了其对分级诊疗模式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从卫生正义的理论视角,以上海十院医联体成员张家港澳洋医院实践为个案,采用实证调查等方法,探讨如何完善医联体建设并更好地发挥医联体的实际效果,本文首先考察了张家港澳洋医院参与的上海十院医联体的特点及其建设效果,接着分析了张家港澳洋医院参与上海十院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患者/社区群众和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认同度不高、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不畅、医联体运行机制不完善和医联体缺乏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具体是对社会力量办医存在认识偏差、对医联体的深层功能缺乏认识、患者方面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医联体缺乏整合的内在动力和医联体内部存在经济利益博弈。最后就如何完善上海十院医联体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性建议,包括强化社会力量办医的行业自律、将预防保健纳入社会网格化治理、改进对医联体宣传的固有模式、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和施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本文认为,医联体建设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多措并举,最关键的是需要基于“平等互惠、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自主自愿”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医联体建设的体制机制,具体包括:创新医联体纵向整合模式;创新医联体分工协作机制;创新医联体“平战”结合模式;完善人员保障和和激励机制;构建资源收益合作共享机制。
郭维[10](2020)在《抗战时期昆明版《中央日报》社论研究(1939-1945)》文中提出昆明版《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中央直辖党报,在当时的云南新闻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该报创刊于全面抗战时期,既是战时历史的重要叙述者,又是中央在昆的喉舌,其无论是人员构成还是新闻言论都带有浓厚的党办色彩,而相对次要的的广告和副刊版块则党性相对较弱,主要以提高报社收入和增进与读者间互动为办报目的。社论作为报纸的核心新闻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该报的立场。战时昆明版社论内容丰富,主要围绕着增强国民党影响力、加大抗战宣传力度和争取国际支持三方面展开讨论,充分体现了其政治性和民族性并存。昆明版社论立足于国民党中央方针政策的同时,其言论随着形势发展而发生微妙变化,党性愈加凸显,在抗战中后期发表了不少违背新闻原则的不实言论,但在民族存亡关头,该报社论不拘泥于为国民党宣传,亦积极进行抗战舆论引导,具有实际意义。此外,昆明版又是《中央日报》的地方分版,传达中央声音的同时,关注政策在云南地方之实施,体现了该报的党办色彩。本文运用图、表将战时昆明版社论概况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理清其在不同时段的比重变化和走向。就昆明版与贵阳版的“七七”社论内容做详细对比,能大致了解两报战时意识形态的异同。
二、百分之三百的收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分之三百的收获(论文提纲范文)
(1)砂糖产业与近代日本的南方扩张(论文提纲范文)
一、 侵占琉球与近代日本砂糖产业早期发展的南方布局 |
二、 殖民台湾与近代日本砂糖业的扩张 |
三、 “南进”与军政财扶植下的南洋砂糖业兴衰 |
四、 结 语 |
(2)东野三世(论文提纲范文)
卷一东野一世去意迟迟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卷二东野二世京华新月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卷三东野三世归而不隐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3)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工伤事故救济的法律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案例介绍 |
(二)案例分析 |
1.按工伤事故处理 |
2.按一般侵权责任处理 |
3.由第三方商业保险公司承担 |
4.三方协商处理 |
二、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工伤事故救济的必要性 |
(一)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工伤事故救济的理论基础 |
1.弱势群体保护理论 |
2.利益平衡理论 |
(二)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工伤事故救济的现实必要性 |
1.保障大学生权利要求 |
2.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
三、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工伤事故救济立法现状分析 |
(一)立法现状 |
1.劳动法的规定 |
2.工伤保险法的规定 |
3.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
(二)存在的问题 |
1.大学生实习过程中法律地位不明确 |
2.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明确 |
3.各地工伤事故保险适用标准不统一 |
四、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伤事故救济法律完善的建议 |
(一)明确大学生实习过程中法律地位 |
1.明确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劳动者身份 |
2.衔接好工伤事故保险和商业保险间的适用 |
(二)合理的划分学校与用人单位责任 |
(三)规范实习协议的相关内容 |
(四)完善大学生实习中工伤事故认定和赔偿标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大连AX证券公司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员工流失原因分析研究 |
1.2.2 员工流失应对策略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脉络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
2.1.2 员工流失的概念 |
2.2 关于员工流失的理论 |
2.2.1 普莱斯模型 |
2.2.2 激励理论 |
2.2.3 绩效考核理论 |
2.2.4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理论 |
3 大连AX证券公司知识型员工流失现状分析 |
3.1 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概况 |
3.1.2 人力资源情况 |
3.2 知识型员工流失现状 |
3.2.1 年龄层次 |
3.2.2 工龄结构 |
3.2.3 职级结构 |
3.3 知识型员工流失对大连AX证券公司的影响 |
3.3.1 人力成本升高 |
3.3.2 优质资源流失 |
3.3.3 品牌形象损害 |
4 大连AX证券公司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
4.1 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的问卷调查 |
4.1.1 调研问卷设计 |
4.1.2 调研对象基本特征 |
4.1.3 调研数据统计分析 |
4.2 企业内部原因 |
4.2.1 薪酬福利体系不合理 |
4.2.2 考核晋升制度不健全 |
4.2.3 人员培训机制不完善 |
4.3 员工自身原因 |
4.3.1 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 |
4.3.2 职业理念发生重大转变 |
4.4 外部环境原因 |
4.4.1 区域金融人才竞争加剧 |
4.4.2 相关行业人才吸引力加强 |
4.4.3 工作职责与压力过大 |
5 大连AX证券公司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的应对策略 |
5.1 完善知识型员工管理机制 |
5.1.1 健全知识型员工的薪酬福利制度 |
5.1.2 完善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晋升制度 |
5.1.3 创新知识型员工培训机制 |
5.2 针对员工个体角度的知识型员工流失应对策略 |
5.2.1 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 |
5.2.2 转变自身职业价值理念 |
5.3 完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策略 |
5.3.1 构建知识型员工区域流动机制 |
5.3.2 打造知识型员工流失预警机制 |
5.3.3 构建高质高效减压数字化组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大连AX证券公司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调查问卷 |
致谢 |
(5)基于关键性事件的职业女性自我导向学习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
1.1.2 终身学习态势加强 |
1.1.3 自我导向学习的重要性彰显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内研究概况 |
1.4.2 国外研究概况 |
1.4.3 研究述评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5.3 研究方法 |
1.6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6.1 研究重点 |
1.6.2 研究难点 |
1.6.3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关键性事件 |
2.1.2 职业女性自我导向学习 |
2.1.3 教育叙事研究 |
2.2 理论基础 |
2.2.1 非连续性教育理论 |
2.2.2 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
2.2.3 自我决定理论 |
第三章 基于关键性事件的职业女性自我导向学习个案呈现 |
3.1 个案A |
3.1.1 “初为人师” |
3.1.2 “缺少交流平台” |
3.1.3 “攻读硕士研究生” |
3.2 个案B |
3.2.1 “从柜员到信贷客户经理” |
3.2.2 “多种方式灵活应对” |
3.2.3 “个人提升遇到困难” |
3.3 个案C |
3.3.1 “第一份工作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
3.3.2 “疫情之下面临职业困惑” |
3.3.3 “新的学习需求产生” |
3.3.4 “动力源自个人的追求” |
3.3.5 “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反思氛围” |
3.4 个案D |
3.4.1 “性格里的一股劲” |
3.4.2 “再不做点事情就老了” |
3.4.3 “攻读硕士研究生” |
3.5 个案E |
3.5.1 “教研室主任的工作” |
3.5.2 “持续不断提升自我” |
3.6 个案F |
3.6.1 “工作部门不断转换” |
3.6.2 “考取社工资格证” |
3.6.3 “担任团支部书记” |
3.7 个案G |
3.7.1 “担任班主任” |
3.7.2 “担任学科带头人” |
3.7.3 “扩大知识面” |
第四章 基于关键性事件的职业女性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剖析 |
4.1 关键性事件的类型和特征 |
4.1.1 关键性事件的类型 |
4.1.2 关键性事件的特征 |
4.2 职业女性自我导向学习的特征 |
4.2.1 情境性 |
4.2.2 目标驱动性 |
4.2.3 运用策略性 |
4.2.4 自主性 |
4.3 职业女性自我导向学习的运行机制 |
4.3.1 动机驱动机制 |
4.3.2 目标导向机制 |
4.3.3 自我调控机制 |
4.3.4 情境和文化机制 |
4.3.5 技术支持机制 |
4.3.6 评估反馈机制 |
第五章 基于关键性事件的职业女性自我导向学习困境 |
5.1 缺乏“他人”指导 |
5.2 社会角色障碍 |
5.3 工学矛盾突出 |
5.4 自我导向学习意识不足 |
第六章 基于关键性事件的职业女性自我导向学习策略 |
6.1 掌握学习方法 |
6.2 提升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
6.3 健全外部保障机制 |
6.4 搭建知识共享平台 |
6.5 善用关键性事件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6)文化自信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一、问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 |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化自信培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 |
一、唯物史观视域下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 |
二、交往视域下文化的交流和安全 |
三、共产主义视域下文化建设 |
第二节 列宁的文化理论 |
一、文化革命理论 |
二、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改造理论 |
三、文化领导权理论 |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 |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概述 |
二、科学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辩证关系 |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 |
四、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
五、借鉴外来文化的精髓 |
六、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
七、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
第三章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信培育 |
第一节 文化自信内涵的厘定 |
一、文化的基本概念 |
二、自信的内涵和特点 |
三、文化自信内涵的多维解读 |
四、文化自信的相关概念辨析 |
第二节 文化自信培育的内涵和特征 |
一、文化自信培育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二、文化自信培育的特征 |
第三节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信培育的关系 |
一、文化自信与文化自信培育的区别 |
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信培育的联系 |
第四章 文化自信培育者和培育对象 |
第一节 文化自信培育者 |
一、文化自信培育者的内涵和特征 |
二、文化自信培育者的作用 |
三、文化自信培育者的素质 |
第二节 文化自信培育对象 |
一、文化自信培育对象的内涵和特征 |
二、青少年是文化自信培育的重点对象 |
三、共产党员是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对象 |
四、网络大流量群体是文化自信培育的特殊对象 |
第三节 文化自信培育者与培育对象的关系 |
一、澄清文化自信培育者与培育对象关系的误区 |
二、文化自信培育者与培育对象之间关系的特征 |
三、文化自信培育者与培育对象之间关系的影响因素 |
四、正确处理文化自信培育者与培育对象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
第五章 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容 |
第一节 文化自信培育内容的要素分析 |
一、文化自信培育内容的基本要素 |
二、文化自信培育内容的具体要素 |
第二节 文化自信培育内容的结构分析 |
一、文化自信培育内容结构分析的必要性 |
二、基础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培育 |
三、重要内容:革命文化自信培育 |
四、核心内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培育 |
第三节 文化自信培育内容的层次分析 |
一、第一层次:知识层面的认知性内容 |
二、第二层次:道德层面的规范性内容 |
三、第三层次:政治层面的信仰性内容 |
第六章 文化自信培育的方法 |
第一节 文化自信培育方法的内涵、特点和价值 |
一、文化自信培育方法的内涵 |
二、文化自信培育方法的类型与特点 |
三、文化自信培育方法的价值 |
第二节 文化自信培育的原则 |
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互补的原则 |
二、平等性与层次性相协调的原则 |
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促进的原则 |
四、渗透性与协同性相共生的原则 |
五、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三节 文化自信培育的基本方法 |
一、用理论点亮文化自信 |
二、用实践养成文化自信 |
三、用文艺滋养文化自信 |
四、用网络传导文化自信 |
五、用制度保障文化自信 |
第七章 文化自信培育的环境 |
第一节 文化自信培育环境的内涵、类型、特征和价值 |
一、文化自信培育环境的内涵 |
二、文化自信培育环境的类型 |
三、文化自信培育环境的特征 |
四、文化自信培育环境的重要价值 |
第二节 文化自信培育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一、宏观层面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二、微观层面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三节 文化自信培育环境的建设 |
一、建设文化自信培育环境的基本态度 |
二、建设文化自信培育环境的基本原则 |
三、建设文化自信培育环境的现实路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7)技能型权威:传统乡村的第四种治理形态 ——基于湖南省汤家垅村的形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关于乡村秩序的研究 |
(二) 关于权威类型的研究 |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 权威 |
(二) 技能型权威 |
(三) 秩序 |
(四) 治理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个案概况 |
(一) 村落当下概况 |
(二) 村庄的建制沿革 |
第二章 村庄的典型权威形态 |
一、国家权威与乡村控制 |
(一) 自然环境与交通状况 |
(二) 长年重税下的逃税传统 |
(三) 行政权威与本土权威 |
二、宗族权威与宗族认同 |
(一) 宗族结构与权力分配 |
(二) 制度设计与公众参与 |
(三) 宗族矛盾与宗族秩序 |
三、小结 |
第三章 技能型权威的产生 |
一、技术竞争下的能者为王 |
(一) 首席师傅:插田活动中的权威 |
(二) 掌作师傅:长工中的权威 |
二、需求倒逼产生的技能型组织 |
(一) 公共设施的提供者路会 |
(二) 公共秩序的提供者田会 |
(三) 公共信仰的提供者庙会 |
三、小结 |
第四章 技能型权威对村庄秩序的形塑 |
一、技术能力对行业秩序的塑造: 以裁缝为例 |
(一) 汤家垅的裁缝行业 |
(二) 技术传承与家庭秩序 |
(三) 技术声望与行业秩序 |
二、公共设施使用秩序的塑造 |
(一) 道路管护的常态化 |
(二) 道路的修建 |
(三) 道路使用规则的制定 |
三、公共治安环境的秩序塑造 |
(一) 纠纷的解决 |
(二) 纠纷解决体系的建立 |
(三) 各方势力之间的默契平衡 |
四、公共信仰活动的秩序塑造 |
(一) 安龙山与土地庙: 公共信仰空间的建造 |
(二) 庙宇的常态化管护 |
(三) 信仰活动的组织 |
五、小结 |
第五章 技能型权威对村庄秩序的整合 |
一、从佃户到地主,技能对村落秩序的整合 |
(一) 从佃户到“作家”,耕种技能的施展 |
(二) 从“作家”到地主,村落产权秩序的再造 |
(三) 儿子成为“小保长”,政治权威的叠加 |
二、庙会的功能扩展与整合 |
(一) 教育功能: 私塾与族校 |
(二) 医疗功能: 求药与发马 |
(三) 娱乐功能: 唱戏与耍龙 |
(四) 救济功能: 接纳灾民 |
三、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一、技能型权威的产生条件 |
(一) 平等的社会环境 |
(二) 精湛的专项能力 |
(三) 能力符合社会需求 |
二、技能型权威的表现形式 |
(一) 个体主体: 行家里手 |
(二) 群体主体: 功能性组织 |
三、技能型权威的特点 |
(一) 权威的内生性 |
(二) 权威的领域性 |
(三) 权威的成长性 |
四、技能型权威的治理逻辑 |
五、技能型权威与其他权威的关系 |
(一) 对传统权威类型的补充 |
(二) 对韦伯权威类型的完善 |
六、研究的缺陷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果尔达·梅厄的外交思想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果尔达·梅厄外交思想产生的背景 |
一、果尔达·梅厄的个人经历 |
二、果尔达·梅厄外交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二章 果尔达·梅厄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倡导技术援助非洲 |
二、放弃平衡思维,彻底倒向美国 |
三、阿以关系:从渴望和解到安全至上 |
第三章 果尔达·梅厄外交思想的实践 |
一、发展对非洲新兴国家的外交关系 |
二、“消耗战”中的外交博弈 |
三、赎罪日战争的外交策略 |
第四章 对果尔达·梅厄外交思想的评价 |
一、果尔达·梅厄外交思想的核心 |
二、果尔达·梅厄外交思想的现实影响 |
三、果尔达·梅厄外交思想的局限 |
四、果尔达·梅厄外交思想的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以上海十院医联体成员张家港澳洋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的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 |
(二) 国外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问卷调查法 |
(三) 访谈法 |
(四) 实证分析法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 |
(一) 医联体 |
(二) 分级诊疗 |
(三) 双向转诊 |
二、理论基础 |
(一) 社会正义理论 |
(二) 新公共管理理论 |
(三)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二章 张家港澳洋医院参与上海十院医联体建设的现状 |
一、上海十院医联体的建立 |
二、张家港澳洋医院参与上海十院医联体建设的情况 |
(一) 医联体建设的政策依据 |
(二) 医联体组织模式与特点 |
(三) 具体落实措施与主要成效 |
三、调查数据 |
(一) 患者/社区群众和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认同度调查 |
(二) 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认同度调查 |
第三章 张家港澳洋医院参与上海十院医联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一、张家港澳洋医院参与上海十院医联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患者/社区群众和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认同度不高 |
(二) 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不畅 |
(三) 医联体运行机制不完善 |
(四) 医联体缺乏互联互通信息平台 |
二、张家港澳洋医院参与上海十院医联体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一) 对社会力量办医存在认识偏差 |
(二) 对医联体的深层功能缺乏认识 |
(三) 患者方面的主观与客观原因 |
(四) 医联体缺乏整合的内在动力 |
(五) 医联体内部存在经济利益博弈 |
第四章 进一步完善上海十院医联体建设的若干对策性建议 |
一、强化社会力量办医的行业自律 |
二、将预防保健纳入社会网格化治理 |
(一) 政府将健康纳入对卫生行业的考核指标 |
(二) 政府将预防保健作为社会网格化治理的内容 |
三、改进对医联体宣传的固有模式 |
(一) 激发全体参与者的能动性 |
(二) 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
(三) 有效实现医患之间良性互动 |
四、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 |
(一) 创新医联体的整合模式 |
(二) 创新医联体分工协作机制 |
(三) 创新医联体“平战”结合模式 |
(四) 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 |
(五) 构建资源收益合作共享机制 |
五、施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10)抗战时期昆明版《中央日报》社论研究(1939-194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昆明版《中央日报》的创刊及发展 |
第一节 抗战前《中央日报》历史沿革 |
第二节 昆明版《中央日报》创刊 |
第三节 昆明版《中央日报》经营概况 |
一、广告与发行 |
二、副刊与专刊 |
三、报纸更正 |
第二章 昆明版《中央日报》社论总览 |
第一节 社论的基本概况 |
第二节 社论形式的统计 |
第三节 社论题材类型的演变 |
第四节 社论题材的分类概述 |
第三章 昆明版《中央日报》社论中的国民政府政策宣传 |
第一节 宣扬国民党党义 |
第二节 宣传文化统一性 |
第三节 加强国家总动员 |
第四节 关注云南限价政策之实施 |
第四章 昆明版《中央日报》社论中的抗战宣传 |
第一节 揭露日寇暴行 |
第二节 声讨汪精卫集团 |
第三节 宣传日本国内危机 |
第四节 争取经济战之胜利 |
第五章 昆明版《中央日报》社论中的国际宣传 |
第一节 剖析苏日、美日关系 |
第二节 关注太平洋战局发展 |
第三节 宣扬中国与友邦的友谊 |
第四节 争取国际支持 |
第六章 昆明版与贵阳版社论之比较 |
第一节 宣传内容的整体分析 |
第二节 “七七”社论的文本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百分之三百的收获(论文参考文献)
- [1]砂糖产业与近代日本的南方扩张[J]. 瞿亮,张承昊. 世界历史, 2021(05)
- [2]东野三世[J]. 尹洪东.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1(05)
- [3]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工伤事故救济的法律完善[D]. 郎海春.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2)
- [4]大连AX证券公司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研究[D]. 丁意涵.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5]基于关键性事件的职业女性自我导向学习叙事研究[D]. 盛贤. 河北大学, 2021(02)
- [6]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 王南芳. 湖北大学, 2021(01)
- [7]技能型权威:传统乡村的第四种治理形态 ——基于湖南省汤家垅村的形态调查[D]. 崔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8]果尔达·梅厄的外交思想及实践研究[D]. 刘文瀚. 河南大学, 2020(04)
- [9]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以上海十院医联体成员张家港澳洋医院为例[D]. 蒋达兴. 苏州大学, 2020(03)
- [10]抗战时期昆明版《中央日报》社论研究(1939-1945)[D]. 郭维.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