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派伤寒论文-卢建珍,裴静波

绍派伤寒论文-卢建珍,裴静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绍派伤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绍派伤寒,通俗伤寒论,腹诊,俞根初

绍派伤寒论文文献综述

卢建珍,裴静波[1](2019)在《绍派伤寒名家俞根初腹诊特色举要》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腹诊与方药相结合,开启了腹诊辨证施治的先河,直到清代,名医俞根初为代表的绍派伤寒注重腹诊法,俞氏学习前代名医关于腹诊的相关理论,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证感悟,所编纂的《通俗伤寒论》中有专章讨论腹诊,观点独到,颇有特色,被后人称为"集腹诊之大成"。(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朱飞叶,谢冠群[2](2019)在《《景岳全书·伤寒典》对绍派伤寒发展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绍派伤寒系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有关外感病证治的一个学术流派,一般认为张景岳是绍派伤寒的开山鼻祖,《景岳全书·伤寒典》是张景岳系统论述外感病的专篇,其在温热病的中医理论、诊断、辨证与治疗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绍派伤寒在寒温统一、舌诊、八纲辨证等方面都继承了张景岳的学术思想,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外感热病学术流派,对于诊治江浙一带的外感病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严瑶琦,苗丽丽,谢志军[3](2018)在《绍派伤寒名医邵兰荪治疗时病用药特色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邵兰荪先生是绍兴清末民初着名医家,是绍派伤寒代表人物之一。作者通过研读《邵兰荪累验医案》,并参考相关文献,对其治疗时病的用药特色进行分析,发现邵氏用药轻灵、善于化湿、重视药物炮制与产地、喜用鲜药,其用药经验值得借鉴,以期能对当今临床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8年10期)

公培强,沈元良[4](2018)在《简述绍派伤寒学术思想及流派工作室创建传承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略介绍绍派伤寒的主要学术思想特色,包括:(1)采纳乡间俗语俚语,病名通俗易懂;(2)宗六经融合叁焦寒温一统成新论;(3)重观目四诊合参,腹诊别具一格;(4)治燥创立温凉分治;(5)外感强调透达,重视透祛邪有出路;(6)辨证重湿施治主化,方药轻灵效卓;(7)饮食调理顺应四时,疾病治养并重。同时介绍了我们建设绍派伤寒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思路:(1)梳理流派文献史料,探究流派发展规律;(2)根植越医传统文化,深挖流派传承研究;(3)立足临床疗效,提炼流派特色诊疗技术;(4)多途径重视人才培养,构建传承人才梯队;(5)注重流派经验推广运用,增强辐射影响力;(6)加强流派间学术交流,提升流派特色优势。(本文来源于《第四次全国温病学论坛暨温病学辨治思路临床拓展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期刊2018-07-28)

沈钦荣[5](2017)在《绍派伤寒》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栏的话:浙江是中医药大省,历代名医辈出、流派纷呈,7月1日“浙派中医”综合称谓正式发布,统领温补学派、钱塘学派、绍派伤寒、丹溪学派、永嘉学派、医经学派等全省十大中医学术流派,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同期开展巡讲活动。为使读者了解“浙派中医”,推动中医学术传承创(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7-08-23)

吴国水[6](2017)在《陈祖皋传承绍派伤寒诊治外感发热疾病学术特点述要》一文中研究指出陈祖皋先生,系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现已退休多年,求诊者仍络绎不绝,为绍兴市区妇孺皆知名中医。笔者有幸侍诊一侧,共事同科数年,并多次问业于先生,获益匪浅。今不揣固陋,希冀把先生运用绍派伤寒治疗外感发热疾病学术特点作一简单介绍,以期抛砖引玉,并飧同道。1六经分证,辨证精到绍派伤寒,以清末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中何秀山序中得名:吾绍伤寒有专科,名曰绍派。它发端于明代,成熟于清末民初。其学术特点,以六经统摄叁焦,(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张玲玲[7](2016)在《绍派伤寒与朱氏伤寒腹诊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诊法是中医四诊中按诊的重要组成。中医通过切按胸腹,判断病邪之部位、性质,正气之虚实及体质之强弱。以清代绍兴名医俞根初为代表的绍派伤寒和以近代江阴名医朱莘农为代表的朱氏伤寒派均擅治伤寒热病,均注重腹诊法。前者最重虚里与脐间动脉按诊,精于冲任命门不足之证与真假寒热之证的鉴别,临证结合腹诊运用峻下法治疗阳明证尤有心得。后者最重脐诊,精于夹阴伤寒之体的识别,临证擅用桂枝类方治疗体虚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颇具特色。(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吕旭阳,裴静波,朱阳蓬勃[8](2015)在《沈元良传承绍派伤寒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沈元良教授传承绍派伤寒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特点。[方法]通过学习沈元良教授的相关着述和跟师临诊,介绍沈元良教授在传承绍派伤寒学术思想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及临证经验和用药思路,并举验案1则加以分析。[结果]沈元良教授传承了绍派伤寒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特色经验,临证重望诊和腹诊,治外感邪去正自安,疗内伤重视调脾肾,用药轻灵通补,瘥后注重调护。所举案例经调治后病情完全康复。[结论]沈元良教授学术思想富有特色,临床诊治疾病特点鲜明,经验丰富,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吕旭阳,裴静波,朱阳蓬勃[9](2015)在《绍派伤寒学术思想与传承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绍派伤寒"形成与发展的3个时期和主要的代表人物,概括了绍派伤寒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1六经融叁焦,寒温成一统;2四诊重望切,腹诊具特色;3治燥分温凉,外感重透邪;4施治重化湿,方药轻灵验;5疗疾重调护,饮食宜忌口。今后为流派传承所开展的工作将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1梳理流派渊源,挖掘整理相关着作;2加大条件建设,探索流派传承机制;3注重人才培养,构建传承人才梯队;4立足临床疗效,开展特色诊疗技术;5加强推广应用,扩大辐射与影响力。(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章关春,沈小萍,周忠东[10](2015)在《绍兴市中医院打响“越医”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小儿推拿科,8个月大的男孩王胤,原先颈部粗脖子不会转弯,诊为先天胎位不正引起“肌性斜颈”,经过两个多月每天1次推拿,斜颈已近痊愈。 颇具特色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使绍兴市中医院的门诊、出院人次与业务收入连续5年保持稳定增长,20(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5-01-05)

绍派伤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绍派伤寒系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有关外感病证治的一个学术流派,一般认为张景岳是绍派伤寒的开山鼻祖,《景岳全书·伤寒典》是张景岳系统论述外感病的专篇,其在温热病的中医理论、诊断、辨证与治疗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绍派伤寒在寒温统一、舌诊、八纲辨证等方面都继承了张景岳的学术思想,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外感热病学术流派,对于诊治江浙一带的外感病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绍派伤寒论文参考文献

[1].卢建珍,裴静波.绍派伤寒名家俞根初腹诊特色举要[J].浙江中医杂志.2019

[2].朱飞叶,谢冠群.《景岳全书·伤寒典》对绍派伤寒发展的意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3].严瑶琦,苗丽丽,谢志军.绍派伤寒名医邵兰荪治疗时病用药特色探析[J].新中医.2018

[4].公培强,沈元良.简述绍派伤寒学术思想及流派工作室创建传承思路[C].第四次全国温病学论坛暨温病学辨治思路临床拓展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2018

[5].沈钦荣.绍派伤寒[N].中国中医药报.2017

[6].吴国水.陈祖皋传承绍派伤寒诊治外感发热疾病学术特点述要[J].浙江中医杂志.2017

[7].张玲玲.绍派伤寒与朱氏伤寒腹诊法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

[8].吕旭阳,裴静波,朱阳蓬勃.沈元良传承绍派伤寒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9].吕旭阳,裴静波,朱阳蓬勃.绍派伤寒学术思想与传承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

[10].章关春,沈小萍,周忠东.绍兴市中医院打响“越医”牌[N].中国中医药报.2015

标签:;  ;  ;  ;  

绍派伤寒论文-卢建珍,裴静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