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地震波泊松比蕴涵着丰富的地质信息,根据泊松比可以识别地壳岩石的基性程度,进而分析地球动力学与成矿背景。本文搜集整理了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等数据平台自20世纪80年代至2017年底的天然地震震相资料,经过数据筛选,得到华南研究区内M≥2.0级地震事件11410个。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的走时-震中距关系直线方程,得到Pg波平均波速6.11 km/s, Sg波平均波速3.60 km/s,首波Pn波平均波速8.06 km/s, Sn波平均波速4.59 km/s。在此基础上,求得华南地壳平均波速比Vp/Vs为1.697,由公式计算得到华南地壳的平均泊松比为0.234,壳幔界面附近的平均波速比Vp/Vs为1.756,计算得到壳幔界面附近的平均泊松比为0.260。走时反演给出的泊松比结果显示扬子地块、华夏地块以及东南沿海地壳的物性差异。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存在大面积的低泊松比异常区,与江南造山带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而东南沿海、钦杭成矿带泊松比明显较高,解释为幔源物质注入地壳的结果。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陈安国,吕庆田,杜建国,严加永
关键词: 华南,天然地震,地震波速,波速比,泊松比,深部资源工程
来源: 中国地质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082,DD20190012),合肥市博士后科研项目联合资助~~
分类号: P548
页码: 750-758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2425K
下载量: 71
相关论文文献
- [1].负泊松比功能的结构复合纺纱技术进展[J]. 毛纺科技 2020(06)
- [2].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对负泊松比材料的促进[J]. 汽车文摘 2020(07)
- [3].钢筋混凝土的负泊松比设计及其常规力学性能研究[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0(05)
- [4].负泊松比材料和结构的研究进展[J]. 力学学报 2019(03)
- [5].砂岩泊松比函数的提出及研究[J]. 断块油气田 2017(01)
- [6].负泊松比纺织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 产业用纺织品 2017(06)
- [7].具有负泊松比材料的研究进展[J]. 江西化工 2016(01)
- [8].负泊松比针织结构及其应用[J]. 纺织导报 2015(07)
- [9].负泊松比圆弧曲线蜂窝芯结构的力学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10].负泊松比材料与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及应用[J]. 力学进展 2011(03)
- [11].基于经编网眼结构的负泊松比织物设计[J]. 纺织学报 2016(02)
- [12].负泊松比结构纺织材料的研究进展[J]. 纺织学报 2014(02)
- [13].负泊松比蜂窝动态压溃行为的有限元模拟[J]. 机械强度 2016(06)
- [14].分层梯变负泊松比蜂窝结构的面内冲击动力学分析[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6(04)
- [15].原状海洋土动泊松比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1(S1)
- [16].岩体负泊松比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08(10)
- [17].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经编织物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J]. 纺织学报 2015(08)
- [18].复合材料泊松比随疲劳衰减理论分析[J]. 河南科技 2019(05)
- [19].零泊松比蜂窝芯等效弹性模量研究[J]. 材料工程 2013(12)
- [20].天津浅部地层的泊松比特征初步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2014(01)
- [21].二维负刚度负泊松比超材料及其力学性能[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20(08)
- [22].一种低孔隙率材料负泊松比性能测试实验研究[J]. 实验室科学 2019(03)
- [23].负泊松比微结构拓扑优化设计[J]. 工程设计学报 2018(04)
- [24].基于二维不同尺寸旋转刚性单元的负泊松比研究[J]. 力学季刊 2014(02)
- [25].负泊松比材料的发展与探究[J]. 科技与创新 2019(05)
- [26].负泊松比蜂窝芯非线性等效弹性模量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11)
- [27].接收函数分析中强地震前后地壳泊松比变化在新疆地区的初步应用[J]. 中国地震 2019(03)
- [28].泊松比取值对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J]. 公路与汽运 2012(06)
- [29].华北东部地区地壳泊松比异常及其成因[J]. 地学前缘 2011(03)
- [30].在电脑横机上编织负泊松比可折叠纬编针织结构[J]. 国际纺织导报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