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模拟论文_帅勇,孙乐飞,龚红根,操瑞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相,厚板,结晶,奥氏体,晶粒,孔隙,页岩。

热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帅勇,孙乐飞,龚红根,操瑞宏[1](2019)在《特厚板坯凝固过程叁维热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铸坯重压下技术是改善大断面铸坯中心偏析、缩孔,提升铸坯致密度的有效手段,但重压下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重压下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以断面420 mm×2 390 mm的ES355特厚板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温度场叁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现场测温和射钉实验的凝固终点测试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利用模型研究了过热度、拉速和比水量对ES355凝固过程温度场和固相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过热度和二冷比水量,拉速对ES355铸坯温度场、凝固终点和固相率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徐洁,陶辉飞,陈科,张中宁,王晓锋[2](2019)在《过成熟页岩在半封闭热模拟实验中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过熟页岩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选用上扬子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2套过熟页岩开展热模拟实验,结合X-衍射、氮气和二氧化碳吸附以及扫描电镜研究其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龙马溪组样品孔体积在500℃时得到最大提高,为原样的1.35倍;牛蹄塘组样品孔体积在450℃时上升为最高,较原样提高到1.13倍.利用吸附数据计算出牛蹄塘组样品微孔体积是龙马溪组样品的1.72倍,龙马溪组中孔体积是牛蹄塘组样品的1.44倍.结果表明:(1)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生烃潜力弱且原始微孔体积高,生烃量少又不易排出,孔隙结构改善较差;(2)龙马溪组页岩石英含量较高抗压能力较强,利于中-大孔隙的发育与保存,也有利于烃类生成后排出,孔体积得到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耀升,刘志恩,孙现众,安亚斌,张熊[3](2019)在《软包锂离子电容器放电过程热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装置,锂离子电容器的热性能尚未得到重视,因此研究锂离子电容器在放电过程的温度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利用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对不同环境温度与不同放电倍率下软包锂离子电容器放电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电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且最高温度出现在电芯的中心区域,放电倍率越高温升越大;锂离子电容器单体的内部温差受外部环境温度影响较小。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表明此生热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锂离子电容器在实际放电过程中的温升情况,有助于其性能优化和结构设计。(本文来源于《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朱连丰[4](2019)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主力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普遍发育一套湖相烃源岩,勘探证实这套烃源岩对油气成藏贡献很大,为盆地内主力烃源岩。黄金管—高压釜限定体系热模拟实验表明,巴音戈壁组二段样品的总烃累计产率为265.50~798.06 mg/g,"生油窗"内(模拟镜质组反射率EasyR_o=0.7%~1.5%)的总油产率为263.99~778.74 mg/g,大量生气阶段(EasyR_o>1.5%)的气态烃产率为191.19~582.69 mL/g,预示着这套源岩具有较高的生油气潜力。依据热模拟烃类产物的产率变化特征,可分为4个主要成烃演化阶段:(1)干酪根热解生油阶段,EasyR_o=0.57%~0.8%(样品热模拟的起始EasyR_o为0.57%),该阶段以干酪根热解生油为主;(2)凝析油生成阶段,EasyR_o=0.8%~1.5%,以早期生成的油裂解为轻烃和干酪根裂解生气为特征;(3)油裂解生气阶段,EasyR_o=1.5%~3.3%,此阶段以早期生成的油裂解生气为主;(4)气裂解阶段,EasyR_o>3.3%,以C_(2-5)裂解成甲烷为特征。(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柳美玲,汤亨强,朱国辉[5](2019)在《Nb和Nb-Ti系微合金耐候钢的连续冷却转变与形变热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Nb和Nb-Ti微合金耐候钢进行连续冷却转变与形变热模拟试验,观察比较两类钢显微组织、析出相与力学性能;利用TEM观察第二相粒子析出物状态。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组织将由珠光体向贝氏体到马氏体转变。当冷却速度达到5℃/s时Nb微合金钢就发生马氏体转变;而Nb-Ti微合金钢在10℃/s才获得马氏体组织,即马氏体转变延迟。形变热模拟试验中,Nb-Ti微合金钢获得的铁素体更加细小,提高了材料的低温韧性;在TEM观察下,Nb C和(Nb、Ti) C粒子在晶内与晶界上是随机分布的,其中Nb C粒子尺寸大约20 nm,体积分数约为0. 6%,(Nb、Ti) C粒子尺寸大约75 nm,体积分数约为1. 33%; Nb-Ti微合金钢的硬度比Nb微合金钢的硬度值更高,说明粒子体积分数比粒子尺寸对硬度的贡献更大。(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7期)

李磊,蔡建华,陈军[6](2019)在《铜合金的Gleeble热模拟试验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铜合金由于延展性好、耐磨损、导热性和导电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机械制造、化工、汽车、电气仪表和建筑等各个行业领域。但是在新型铜合金材料研发过程中,铜合金的Gleeble热模拟试验由于电偶焊接难、加热不稳定、均温区难以确定,导致试验失败率高,数据不准确,分析难度大等问题。使用Gleeble3800系统,系统地研究Cu-Cr-Zr合金的Gleeble热模拟试验。通过多种手段解决了以上问题,试验成功率达到90%以上,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铜合金拉伸试验结果显示,高温条件下样品整体都会发生拉伸变形,但是主要变形集中在中间6 mm的均温区域,中间6 mm的变形量大约在90%~110%左右。(本文来源于《物理测试》期刊2019年03期)

张玉成,孟振生,史学星,鞠新华,蔡宁[7](2019)在《不同型号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比对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Gleeble 2000D型热模拟试验机和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Gleeble1500型和Gleeble 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动态再结晶、静态再结晶和相变比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Gleeble2000D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得的静态再结晶曲线存在波动和形态异常现象,但其与Gleeble 1500型和Gleeble 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得的动态再结晶和静态再结晶试验规律一致;无论是动态相变还是静态相变,采用Gleeble 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得的相变温度均高于Gleeble 2000D型热模拟试验机。(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9年06期)

郭彦辉[8](2019)在《Gleeble热模拟AISI 304N不锈钢重复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电装备在40-60年服役过程中,由于材料老化、热疲劳裂纹、应力腐蚀开裂等造成局部失效,常需要采用重复焊接,即多次原位焊接对局部缺陷进行修复,恢复设备整体使用功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热影响区是焊接接头的性能薄弱区域,重复焊接对热影响区组织和力学性能会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多焊道多次重复焊接热影响区的非平衡动态相变过程复杂,且热影响区宽度仅有1 mm-3 mm,采用常规实验方法难以对热影响区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准确表征。Gleeble热模拟技术可以精确再现热影响区的焊接热循环,获得大体积热影响区试样,为表征多焊道重复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创造了条件。本文以AISI 304N奥氏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将实际焊接和Gleeble热模拟技术相结合,通过自动焊接代替手工焊接、施加刚性约束,系统研究原始焊接和1-5次重复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性能演变规律及作用机理,为解决相关工程应用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采用自动钨极氩弧焊接方法,在试板刚性约束条件下,制备多焊道多次重复焊接接头热影响区试样,研究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演变规律。显微组织分析表明,热影响区宽度由原始焊接的约1 mm扩大至5次重复焊接的约3 mm。热影响区主要由奥氏体和少量δ铁素体组成,随着重复焊接次数增加,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在18.9 μm-23.7μm之间变化,δ铁素体含量由0.36%增加至1.90%。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局域取向差由原始焊接的2.05°增大至5次重复焊接的4.75°,择优取向由<001>偏转为<111>方向。焊缝、热影响区和近热影响区母材显微硬度测试表明,热影响区熔合线附近显微硬度最低。拉伸实验表明,随着焊接次数增加,热影响区的延伸率呈减小趋势,而屈服强度呈增大趋势,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1次重复焊接抗拉强度最大,为582 MPa,5次重复焊接抗拉强度最小,为535 MPa,已低于标准规范要求的550 MPa,重复焊接热影响区的冲击功在137 J-155 J之间变化,均高于标准规范要求的56 J。采用上述自动焊接工艺,搭建60 Hz高频温度采集和高精度热电偶测温系统,测量了多焊道焊接热影响区热循环曲线,热影响区峰值温度分别为1314 ℃、1290 ℃、945 ℃、843 ℃、768 ℃,前两焊道热输入对热影响区影响最大。基于测量的热循环曲线,采用Gleeble热模拟技术制备重复焊接热影响区试样,原位研究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显微组织分析表明,随着重复焊接次数增加,奥氏体晶粒尺寸在41.4 μm-47.3μm之间变化,晶粒尺寸变化的原因主要和再结晶以及再结晶初始晶粒尺寸有关。δ铁素体主要呈板条状,1-5次重复焊接试样中,2次重复焊接δ铁素体含量最低,为0.69%,4次重复焊接δ铁素体含量最高,为1.5%,能谱分析发现,Cr/Ni比值与δ铁素体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关系,Cr/Ni比值增大,δ铁素体含量增加,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系统分析了多次重复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晶界特征,2次重复焊接试样大角度晶界含量最高,为31.8%,4次重复焊接试样的大角度晶界含量最低,为22.3%。力学性能实验表明,随着重复焊接次数增加,热影响区显微硬度在160 HV3N-170 HV3N之间波动,室温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2次重复焊接试样的室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最大,为670 MPa和245 MPa,4次重复焊接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最小,为525 MPa和190 MPa,高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在460 MPa-475 MPa和200 MPa-215 MPa之间变化。δ铁素体含量增加,拉伸强度减小,大角度晶界含量增加,拉伸强度增大。随重复焊接次数增加,冲击功先减小后增大,冲击功在225 J-272 J之间变化,冲击功与晶粒尺寸和δ铁素体含量直接相关,晶粒尺寸增大,冲击功增大,δ铁素体含量增加,冲击功减小。通过多焊道多次重复焊接接头热影响区与Gleeble热模拟重复焊接热影响区力学实验对比,确定了Gleeble热模拟试验结果更为清晰地表征了重复焊接对热影响区力学性能的影响,证明了AISI 304N奥氏体不锈钢经过2次重复焊接,热影响区室温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最优,经过3次重复焊接室温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仍然满足ASME标准规范要求。(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陈翱,李忠华,何康,李烈军,陈松军[9](2019)在《钛微合金钢形变诱导析出规律的热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 3800热力模拟实验机模拟了钛微合金化低碳钢的两阶段控轧技术,通过应力松弛法得到了其应力松弛曲线及析出—时间—温度(PTT)曲线,研究了钛微合金钢在变形过程中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两阶段轧制后钛微合金钢的组织显着细化,比较不同变形量下的应力松弛曲线,可以发现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应力松弛的速度加快,形变诱导析出的PTT曲线会向左偏移,最快析出的鼻尖温度由910℃降低到900℃,析出的开始时间提前,由65 s缩短至50 s,析出开始的孕育时间减少;此外,晶粒由于形变诱导析出的作用而逐渐细化,但随着保温时间的持续延长,晶粒会由于形变诱导析出的完成继续长大直至粗化。(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娟,王作栋,薄海波,张婷,吉生军[10](2019)在《下马岭组油页岩热模拟实验抽提物中叁芴系列化合物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华北张家口中元古界下马岭组低熟海相页岩进行温压模拟实验,并对原始样品和模拟后的残渣抽提物做了GC/MS分析,讨论了2种温压模式下叁芴系列化合物(以下简称"叁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叁芴的相对含量受温度影响,且压力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叁芴含量也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随着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呈现出F的相对含量增大、OF含量减小、SF含量无明显变化的规律,叁芴相对丰度表现出F>OF>SF特征;②温度低于390℃时,温压共同作用比单一温度作用更易使有机质进入成熟阶段;③温度低于337℃时,加压抑制了共轭烯键的芳构化;温度高于337℃时,加压促进了共轭烯键芳构化;在327~450℃温度范围内,硫芴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④随着温度的升高,模拟实验样品的成熟度从未成熟演化到成熟晚期,叁芴含量的原始比例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故利用叁芴相对含量判断有机质沉积环境时,要考虑温度对叁芴相对含量变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热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过熟页岩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选用上扬子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2套过熟页岩开展热模拟实验,结合X-衍射、氮气和二氧化碳吸附以及扫描电镜研究其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龙马溪组样品孔体积在500℃时得到最大提高,为原样的1.35倍;牛蹄塘组样品孔体积在450℃时上升为最高,较原样提高到1.13倍.利用吸附数据计算出牛蹄塘组样品微孔体积是龙马溪组样品的1.72倍,龙马溪组中孔体积是牛蹄塘组样品的1.44倍.结果表明:(1)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生烃潜力弱且原始微孔体积高,生烃量少又不易排出,孔隙结构改善较差;(2)龙马溪组页岩石英含量较高抗压能力较强,利于中-大孔隙的发育与保存,也有利于烃类生成后排出,孔体积得到较大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帅勇,孙乐飞,龚红根,操瑞宏.特厚板坯凝固过程叁维热模拟研究[J].铸造技术.2019

[2].徐洁,陶辉飞,陈科,张中宁,王晓锋.过成熟页岩在半封闭热模拟实验中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J].地球科学.2019

[3].张耀升,刘志恩,孙现众,安亚斌,张熊.软包锂离子电容器放电过程热模拟[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

[4].朱连丰.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主力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9

[5].柳美玲,汤亨强,朱国辉.Nb和Nb-Ti系微合金耐候钢的连续冷却转变与形变热模拟[J].金属热处理.2019

[6].李磊,蔡建华,陈军.铜合金的Gleeble热模拟试验探讨[J].物理测试.2019

[7].张玉成,孟振生,史学星,鞠新华,蔡宁.不同型号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比对试验[J].中国冶金.2019

[8].郭彦辉.Gleeble热模拟AISI304N不锈钢重复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9].陈翱,李忠华,何康,李烈军,陈松军.钛微合金钢形变诱导析出规律的热模拟[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10].杨娟,王作栋,薄海波,张婷,吉生军.下马岭组油页岩热模拟实验抽提物中叁芴系列化合物演化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东方体育中心赛场站温度对数压力图红外热像仪测试的温度分布两次变形真应力-应变曲线热真空环境模拟系统结构简图控制系统框图4-24 58.7ns 时刻的相空间图

标签:;  ;  ;  ;  ;  ;  ;  

热模拟论文_帅勇,孙乐飞,龚红根,操瑞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