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使用银尘汤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早期使用银尘汤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一、早期服用茵陈汤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农小欣,苏晓文,符燕青,陈美岑,段桂姣,吕艳杭,王振常[1](2020)在《中药对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最常出现的临床症状之一,临床上常用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高低来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在出生后24?d出现黄疸的婴儿,尤其是由于溶血引起的黄疸,有发展为急性和慢性胆红素脑病的风险。现代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中药可通过调节胆红素代谢、调控胆汁酸合成与转运、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影响肝脏胶原形成等多个途径发挥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

韩姗姗[2](2019)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GRADE研究方法,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考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中国《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减少母婴分离,增加人文关怀。方法:1.召开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进行结局指标的重要性排序。2.运用网络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中成药的检索,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9.1.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获得最终目标文献,并形成文献证据登记表和文献特征提取表。3.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应用不同的条目/量表进行偏倚评估:对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予AMSTAR-2量表评估;对于RCT予ROB风险偏倚评估,对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予MINORS量表评估。4.运用Revman5.3软件对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获得相应森林图。5.专家共识:1)德尔菲法: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各地正高职称以上的儿科/新生儿科中西医专家,以邮件方式对其展开三轮问卷,统计其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指标,同时针对中成药的推荐意见进行投票表决;2)共识会议:对通过问卷仍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再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成一致。6.运用GRADE系统对经循证研究和专家共识达成一致的中成药进行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表,并综合德尔菲票数、患者利益对中成药作出最终推荐。结果:1.循证研究:最终10种中成药67项研究纳入证据,包括41项茵栀黄制剂研究(口服液23、颗粒18)、9项清肝利胆口服液、4项四磨汤口服液、6项黄疸茵陈颗粒、2项清开灵冲剂、2项茵陈五苓糖浆、1项消炎利胆片、1项黄栀花口服液、1项肝舒乐颗粒。2.专家共识:明确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用人群对象、时机和范围、优势证型、用法用量、副作用相关等描述。3.质量评价:最终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黄疸茵陈颗粒、茵陈五苓糖浆、四磨汤口服液5种中成药纳入GRADE研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的总体质量证据等级为C级,其余均为D级。4.形成推荐意见:推荐单独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光疗发生率(1B);推荐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1C),降低黄疸消退失败率(2C),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考虑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失败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效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日均胆红素下降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湿重于热。推荐服用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IV类证据,D级推荐),中医属阳黄,小便不利(专家共识)。暂不建议黄疸茵陈颗粒(2D)、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2D)。结论:依据GRADE系统和共识结果,最终对茵栀黄口服液予以强推荐,对茵栀黄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给予弱推荐,对茵陈五苓糖浆给予D级推荐,暂不推荐黄疸茵陈颗粒和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

陈园园[3](2019)在《中药泡浴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治疗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观察中药泡浴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血常规、肝功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中药泡浴方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中药泡浴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5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症状积分变化,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水平,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黄疸消退情况,光疗时间,住院天数,不良反应等;采集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对两组一般资料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症状积分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症状积分差值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胎黄湿热郁蒸证临床表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TBIL、IBIL下降程度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LT、AST均较治疗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下降程度相当(p>0.05)。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HGB、RBC、PCV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6.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EPO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泡浴联合西医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疗效明显,在降低血清胆红素值、间接胆红素值,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优于西医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中药泡浴可能在延缓溶血的发生,推后贫血出现时间方面有一定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EPO受体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郭雯雯,胡子衡,孟娜娜,刘霞,李小梅[4](2018)在《加减保产无忧方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减保产无忧方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在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华佗医院名中医诊室进行调体治疗的妊娠晚期孕妇35例,分别于孕28、32、36周时服用加减保产无忧方进行中医体质调理干预,每次连续服用6 d。另随机选取仅孕期常规保健护理未进行药物干预的孕妇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新生儿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分娩方式、胎龄及出生体质量)、24 h内吃奶次数、首次胎粪排出时间、首次胎粪排出量、首次胎粪转黄时间,以及2组新生儿出生24、48及72 h时经皮胆红素水平,72 h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统计病理性黄疸发生率,观察比较2组孕妇分娩前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情况。结果 2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新生儿出生24 h内吃奶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0. 05),首次胎粪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P <0. 05),出生24、48、72 h时经皮胆红素及72 h血清总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 <0. 05),72 h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且2组孕妇分娩前ALT及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减保产无忧方可促进新生儿新陈代谢,降低经皮胆红素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出现。

邹敏[5](2017)在《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茵陈地黄汤在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按就诊顺序单号分为观察组,双号分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基础治疗(常规蓝光治疗、口服金双歧、补液及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茵陈地黄汤,3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每日经皮胆红素值、总共接受光疗时间及一个疗程后血清胆红素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收集所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价其疗效。结果:(1)两组患儿胎龄、性别、体重、入院日龄、原发疾病种类、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皮胆红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第1、2、3天观察组经皮测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能更好的降低经皮胆红素值,在今后的治疗里观察组再次光疗的机会及光疗时间低于对照组。(3)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胆红素水平。(4)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更好地降低血清胆红素值。(5)两组患儿光疗时间比较,观察组光疗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用茵陈地黄汤能有效缩短光疗时间。(6)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可明显降低蓝光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1)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可有效降低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熏蒸证患儿血清胆红素、经皮胆红素水平,有较好退黄疗效。(2)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可缩短光疗时间,降低蓝光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索子敏[6](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茵陈蒿汤方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茵陈蒿汤是医圣张仲景的经典名方之一,首见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本方是治疗湿热黄疸的专方,组方严谨,用药精简,疗效显着,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其现代临床应用亦十分广泛。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和研究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分析并总结历代医家及现代临床对本方的应用发挥,以期进一步发掘茵陈蒿汤的方证辨治规律,更好地发挥经方在现代临床中的作用,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全文共分为四个方面:文献综述方面,通过收集整理近几十年来有关茵陈蒿汤的临床报道以及最新实验研究成果,整体把握该方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的主治病证和应用范围,全面了解该方的药理研究现状与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广泛的治疗思路与参考。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研究方面,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明确茵陈蒿汤的出处,并对相关条文进行分析。《伤寒论》第236条阐明了阳明病湿热郁蒸发黄的病因病机,第260条讨论湿热发黄的辨证要点。《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中载"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以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宜下之,以茵陈蒿汤"与236条基本相同,但多出"宜下之"三个字,点出了茵陈蒿汤具有泻下的作用。第二,茵陈蒿汤方证理论研究。本章以历代文献及中医理论为基础,从多角度对本方证之方药、病位、症状、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茵陈蒿汤证的病位在脾胃肝胆,病机为湿热郁蒸,胆失疏泄,病理基础是湿热、肝郁和血瘀,多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或病后续发而成,其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疫毒、气滞、淤血等。其典型临床症状有"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以及"心胸不安"。第三,总结《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不同证型的发黄特点,以期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涉及的发黄病有多种类型,包括湿热发黄、寒湿发黄、少阳发黄、表郁发黄、表虚发黄、火劫发黄、虚劳发黄、蓄血发黄、燥结发黄等。第四,将仲景治黄诸方进行比较,以期明辨各方证在病因病机、主要症状、主治功效等方面的异同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第五,梳理历代医家对茵陈蒿汤的衍化与发展。本章节运用中华医典单机版V5.0软件和中医e百网站之中医古籍数据库,共整理出102首历代茵陈蒿汤的衍化方,以历史为线,纵向分析茵陈蒿汤在历代的运用规律。茵陈蒿汤现代医案研究方面,收集近60年来茵陈蒿汤的临床个案报道,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建立相应数据库,对中西医病名、症状、舌象、脉象、剂量、加味药物等信息进行研究,统计其频数及相关比例,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茵陈蒿汤的方证特点和运用规律提供参考,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本方临床使用非常广泛,临床各科疾病均有涉及,但以肝胆病证为主,具体疾病为消化系统的急性黄疸型肝炎和病毒性肝炎。亦总结了本方临床运用指征为:小便黄赤、身目俱黄、便秘、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质多见红或暗红,舌苔多见黄腻或黄厚腻。总结茵陈蒿汤各药物的常用剂量为:茵陈30克,栀子10克、15克,大黄10克、6克。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方面,本研究首次对1955-2016年2月发表在国内各种医学期刊上的有关茵陈蒿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相关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共纳入26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计2844例患者,Met 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相比,茵陈蒿汤能够显着提高治疗总有效率[0R=4.35,95%CI(3.18,5.95),P<0.00001;RR=1.16,95%CI(1.13,1.20),P<0.00001;RD=0.13,95%CI(0.11,0.16),P<0.00001]、治愈率[OR=2.40,95%CI(1.82,3.16),P<0.00001;RR=1.52,95%CI(1.33,1.74),P<0.00001;RD=0.21,95%CI(0.15,0.27),P<0.00001],缩短血清总胆红素复常时间[SMD=-1.16,95%CI(-1.33,-1.00),P<0.00001]、黄疸消退时间[SMD=-1.22,95%CI(-1.47,-0.97),P<0.00001]、住院时间[SMD=-1.33,95%CI(-1.88,-0.78),P<0.00001]。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茵陈蒿汤能有效地治疗新生儿黄疸,明显缩短血清总胆红素复常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综上所述,通过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医案统计以及循证医学四个方面的研究,从而对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和辨治规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为茵陈蒿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邓纲[7](2016)在《新生儿黄疸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文中认为目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共计12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为60例,治疗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疗效比对照组患者的要好,经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主要是感染、围产期因素、母乳性黄疸,我们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赵丹丹,高翔羽[8](2016)在《茵栀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属中医学"胎黄"范畴,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多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治疗原则,首选茵栀黄剂型治疗。目前较多研究证实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一定的疗效。针对近年来茵栀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从现代药理作用机制看,有保肝利胆、拮抗溶血、诱导肝酶的作用。常用剂型有口服液、颗粒剂、注射液。从用量、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联合其他药物(益生菌、苯巴比妥、蒙脱石)等方面进行探讨。

袁超[9](2016)在《茵陈解毒汤佐治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茵陈解毒汤佐治新生儿感染性黄疸(中医辨病为胎黄,辨证分型为邪毒证型)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比观察茵陈解毒汤临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本病提供一套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茵陈解毒汤+基础治疗(蓝光治疗+注射用头孢唑林钠+补液),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蓝光治疗+注射用头孢唑林钠+补液)。观察治疗前及治疗5天后两组患儿中医症候评分、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hs CRP、总的有效率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出现皮疹、吐奶、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胆红素脑病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5天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2、治疗5天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明显。3、治疗后两组新生儿感染指标hs CR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治疗3天后实验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着,治疗5天后两组hs CRP下降幅度无统计学差异。4、治疗5天后实验组总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证实茵陈解毒汤在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治疗中有很好的协同作用,疗效显着;同时也证实了从邪毒论治胎黄是切实可行的,丰富了临床对胎黄的中医辨证施治,为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徐怀彦[10](2016)在《高危孕妇围产期服用茵陈蒿汤加减方对新生儿黄疸预防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新生儿黄疸是较为常见的新生儿临床症状,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处理不及时会对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茵陈蒿汤加减方是中医临床较长使用、安全性较高的一类中医药方剂,本次研究通过对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在涡阳县中医院分娩的882例孕妇孕期相关因素统计分析,探讨新生儿黄疸母系孕期危险因素。随后对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涡阳中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具有危险因素的高危孕妇孕期予以中医药方剂茵陈蒿汤加减方服用,观察比较茵陈蒿汤加减方能否降低高危孕妇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方法第一阶段将199例黄疸新生儿的母亲列为研究组,将683例健康新生儿母亲列为对照组。将两组研究对象母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有关的各种母系孕期危险因素。第二阶段将具有危险因素的高危孕妇按照自愿服药的原则,孕期愿意服用茵陈蒿汤加减方一个月的177例孕妇列为研究组,拒绝孕期服用茵陈蒿汤加减方的293例高危孕妇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结果第一阶段研究发现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溶血反应、孕期淤阻性黄疸、孕期感染人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683 vs 103/199,X2=142.008,P<0.001;225/683 vs 85/199,X2=6.454,P=0.011;134/683 vs 67/199,X2=17.28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血反应、孕期感染、孕期淤阻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3个主要危险因素(OR=8.014,P<0.001;OR=1.804,P=0.003;OR=1.507,P=0.025),体力劳动则是保护性因素(OR=0.578,P=0.026)。第二阶段研究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高危孕妇在肝功能各项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研究组新生儿黄疸总人数与病理性黄疸发病率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198 vs 38/139,X2=6.526,P=0.011;66/227 vs 24/153,X2=5.730,P=0.017)。研究组流产/死胎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254 vs 8/169,X2=4.400,P=0.036)。结论溶血反应、孕期感染、孕期淤阻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母孕期重要危险因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母孕期间予以中医药方剂茵陈蒿汤加减方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病率,中医药在孕期的预防性用药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早期服用茵陈汤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期服用茵陈汤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对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黄疸与血清胆红素
    1.1 新生儿黄疸
    1.2 血清胆红素
2 中药对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2.1 实验研究
    2.2 临床研究
        2.2.1 中药内服
        2.2.2 外治法
3 总结

(2)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和缩略语
2.0 引言
2.1 研究现状
    2.1.1 流行病学
    2.1.2 机制
    2.1.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1.4 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的原因
    2.1.5 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类型
    2.1.6 诊断
    2.1.7 治疗
    2.1.8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2.1.9 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及不足
2.2 指南制定过程
    2.2.1 构建临床问题
    2.2.2 循证研究
    2.2.3 专家共识
    2.2.4 形成证据概要表
    2.2.5 形成推荐意见
    2.2.6 形成初稿
2.3 讨论
    2.3.1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类分析
    2.3.2 关于中医证型、时机问题
    2.3.3 关于原始研究的设计质量
    2.3.4 关于干预措施的相关问题
    2.3.5 关于结局指标的相关问题
    2.3.6 关于发表偏倚的问题
    2.3.7 关于调查问卷的问题
    2.3.8 关于指南制定方法学问题
2.4 结论
    2.4.1 茵栀黄口服液
    2.4.2 茵栀黄颗粒
    2.4.3 清肝利胆口服液
    2.4.4 茵陈五苓糖浆
2.5 创新点及意义
2.6 不足与展望
    2.6.1 存在不足
    2.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中药泡浴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治疗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认识
        1.1 病名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1.4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研究进展
    2. 西医学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认识
        2.1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2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病因和发病机制
        2.3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诊断依据
        2.4 西医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1. 引言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排除标准
        2.4 终止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分组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判定
        3.4 数据处理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中医证候
        4.3 治疗有效率
        4.4 实验室检查
        4.5 光疗时间、住院天数
        4.6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药泡浴方的研究
        1.1 组方依据
        1.2 现代药理学研究
    2. 研究结果分析
    3. 本研究创新之处
    4. 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加减保产无忧方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治疗组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
    2.2 2组新生儿24 h内吃奶次数、首次胎粪排出时间、首次胎粪排出量及首次胎粪转黄时间情况比较
    2.3 2组孕妇分娩前ALT及AST水平比较
    2.4 2组新生儿出生72 h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
    2.5 2组新生儿出生24、48、72 h时经皮胆红素及72 h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3 讨论

(5)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2 西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3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及干预标准
        3.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
        3.2 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
    4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4.1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治疗
        4.1.1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内治疗法
        4.1.2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外治疗法
        4.2 新生儿黄疸的西医治疗
        4.2.1 光照疗法
        4.2.2 药物治疗
        4.2.3 换血疗法
        4.2.4 基因治疗
        4.3 新生儿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其优势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干预措施
        2.3 临床观察指标及方法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比较
        3.2 疗效分析
    4 讨论
        4.1 结果分析与评价
        4.2 挖掘茵陈地黄汤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理由
        4.3 茵陈地黄汤组方分析
        4.4 茵陈地黄汤单味药现代药理研究
        4.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防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茵陈蒿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茵陈蒿汤现代临床应用
        1.1 内科疾病
        1.2 外科疾病
        1.3 妇科疾病
        1.4 胎产疾病
        1.5 儿科疾病
        1.6 皮肤系统疾病
        1.7 其他
    2 茵陈蒿汤的现代实验研究
        2.1 消化系统疾病方面
        2.2 内分泌系统和代谢性疾病方面
        2.3 肾脏疾病方面
        2.4 血液系统疾病方面
        2.5 防治癌症方面
        2.6 抗炎镇痛方面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研究
    1 茵陈蒿汤的出处及相关条文分析
        1.1 出处
        1.2 相关条文分析
    2 茵陈蒿汤方证分析
        2.1 方药配伍分析
        2.2 病位分析
        2.3 病因病机分析
        2.4 症状分析
    3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黄"
        3.1 湿热发黄
        3.2 寒湿发黄
        3.3 少阳发黄
        3.4 表郁发黄
        3.5 表虚发黄
        3.6 火劫发黄
        3.7 虚劳发黄
        3.8 蓄血发黄
        3.9 燥结发黄
    4 仲景治黄诸方比较
    5 历代医家对茵陈蒿汤的衍化发展
        5.1 晋唐时期
        5.2 宋元时期
        5.3 明清时期
第三章 茵陈蒿汤现代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资料收集标准
        2.3 资料整理规范
        2.4 医案录入
        2.5 数据统计方法
    3 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
        3.1 病名统计分析
        3.2 症状统计分析
        3.3 舌象与脉象统计分析
        3.4 原方药物剂量统计分析
        3.5 加味药物统计分析
        3.6 合方统计分析
        3.7 发病地区统计分析
        3.8 病例采集时间统计分析
        3.9 性别统计分析
        3.10 患者年龄段统计分析
    4 研究结论及分析
第四章 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资料检出及评价
        2.2 二分类变量的Meta分析
        2.3 连续性变量的Meta分析
    3 小结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新生儿黄疸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8)茵栀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及危害
二、茵栀黄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一)现代药理作用机制
        1. 保肝。
        2. 利胆。
        3. 保肝利胆。
        4. 拮抗溶血。
        5. 诱导肝酶。
    (二)剂型及用量
    (三)疗效及不良反应
        1. 疗效。
        2. 不良反应。
三、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
四、茵栀黄联合其他药物辅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一)益生菌
    (二)苯巴比妥
    (三)蒙脱石
五、总结

(9)茵陈解毒汤佐治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相关临床资料
    研究的方法
结果
讨论
    中医对胎黄邪毒证的认识
    西医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认识
    茵陈解毒汤的研究
    实验疗效观察与体会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及附录表
附录
致谢
新生儿黄疸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10)高危孕妇围产期服用茵陈蒿汤加减方对新生儿黄疸预防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1.新生儿黄疸的危害性
    2.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
    3.新生儿黄疸主要危险因素
    4.茵陈蒿汤加减方方解
    5.方剂药物成分分析
    6.茵陈蒿汤加减方临床应用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新生儿黄疸母系危险因素调查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临床研究二 茵陈蒿汤加减方应用高危孕妇围产期对新生儿黄疸发病率影响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小结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茵陈汤加减方药物分析及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早期服用茵陈汤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对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 农小欣,苏晓文,符燕青,陈美岑,段桂姣,吕艳杭,王振常.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24)
  • [2]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韩姗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中药泡浴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治疗作用的研究[D]. 陈园园.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加减保产无忧方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应用研究[J]. 郭雯雯,胡子衡,孟娜娜,刘霞,李小梅. 河北中医, 2018(11)
  • [5]茵陈地黄汤联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D]. 邹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茵陈蒿汤方证研究[D]. 索子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7]新生儿黄疸临床表现及其治疗[J]. 邓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76)
  • [8]茵栀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评价[J]. 赵丹丹,高翔羽.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6(03)
  • [9]茵陈解毒汤佐治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研究[D]. 袁超. 西南医科大学, 2016(05)
  • [10]高危孕妇围产期服用茵陈蒿汤加减方对新生儿黄疸预防作用[D]. 徐怀彦.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早期使用银尘汤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