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余热,溶液,双机,数值,摩擦,物候,制冷机。
热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陶思敏[1](2019)在《“读史热”驱动的销售增长——近年历史类图书市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类图书多套系,从形式到内容都呈现出趣味化和通俗化的趋势,更符合大众的阅读需求,将厚重的历史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延续下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的一席话,虽为表达失去魏征的哀痛,但也道出了读史明史的重要性。近年来,历史类图书在图书市场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学术文化类图书市场更是常年稳居第一,新书动销品种数相对稳定。历史类图书多套系,从形式到内容都呈(本文来源于《出版人》期刊2019年12期)
高展羽,王建伟,雷晓龙[2](2019)在《回热驱动式小汽轮机启动运行方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东汽630℃百万二次再热机组,对回热驱动式小汽轮机的启动运行方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小汽机在启动运行过程中需关注的要点并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来源于《东方汽轮机》期刊2019年03期)
王泽印,殷勇高[3](2019)在《空压机废热驱动溶液式压缩空气干燥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压缩空气溶液除湿系统实验台,对甲酸钾(KCOOH)溶液的干燥性能进行实验研究.以常压露点温度、除湿量和除湿效率为指标探究不同溶液流量、不同空气流速和压力下溶液除湿系统的干燥特性,同时基于压缩空气溶液除湿器传热传质数学模型,探究了KCOOH溶液与压缩空气间的传热传质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应浓度下的KCOOH与LiCl溶液具有相近的干燥能力,而KCOOH溶液成本仅为LiCl的35%,且对金属的腐蚀速率远低于LiCl,因此KCOOH可视为LiCl的理想替代物;KCOOH溶液在不同空气压力下的除湿效率均在80%以上,一些工况下与LiCl相当或更高,表明干燥性能接近理想状态且与空气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传热传质;除湿过程中LiCl溶液可将压缩空气处理至更低的露点温度且传质系数更高,说明溶液除湿系统中LiCl溶液具有更好的干燥能力与传质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孙香宇,代彦军,赵耀,葛天舒,王如竹[4](2019)在《废热驱动的高效除湿空调系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构建了由固体废弃物气化炉废热驱动的高效除湿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利用除湿换热器承担湿负荷。此外,该空调系统内还设有回热装置,利用该回热装置能够显着降低实际能耗。文章在有、无回热子系统的情况下,分析了高效除湿空调系统的热湿传递特性,并得到了带有回热子系统的高效除湿空调系统的最优工况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当驱动热源温度为70℃时,若高效除湿空调系统存在回热子系统,则该空调系统的平均除湿量达到了9.01 g/kg;在有、无回热子系统的条件下,高效除湿空调系统的COP分别为0.7,1.34;当预再生时间为180 s时,高效除湿空调系统的运行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09期)
王慧志,张丽敏,胡剑英,余国瑶,吴张华[5](2019)在《直连型热驱动室温热声制冷机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室温制冷,本文提出并优化设计了新型直连型热驱动热声制冷机。该直连型热驱动热声制冷机包含叁个相同的基本单元,每个基本单元依次由热声发动机、热声制冷机和谐振管组成,具有无运动部件、紧凑和环保无污染的优点。计算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50℃,热端温度300℃,制冷温度10℃的条件下,整机获得了4.54 kW的制冷量,系统热效率达到0.44,未来在制冷卡车及渔船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熊光耀,杨煜,徐斌,季德惠,沈明学[6](2019)在《摩擦热驱动界面纳米铜的生成及其减摩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摩擦热通常会伴随摩擦副表层结构的摩擦化学效应、局部熔融或胶合、甚至形变和裂纹等发生,给摩擦副服役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拟借助摩擦过程中的摩擦热效应来驱动润滑介质热解原位产生纳米铜,来实现对摩擦副表面磨损的原位修复。在UMT-3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甲酸铜-辛胺配合物前驱体为润滑环境,以316L不锈钢为对磨副,进行往复摩擦磨损试验。随后,利用SEM、EDX、表面轮廓仪、XRD等研究了纳米铜的生成及其减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试验环境下316L不锈钢配副表面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纳米铜,能有效减缓摩擦副间的摩擦剪切作用,大大提高了摩擦副的抗磨损性能;经摩擦热驱动实现纳米铜原位修复的磨损表面深度可降低50%,摩擦副表面材料去除量仅为未经修复时的1/3。因此,通过摩擦副表面摩擦热的合理利用,可以将摩擦热对摩擦过程的不利影响转变为有利的磨损修复基础条件,实现摩擦热驱动下的磨损表面原位修复。(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07期)
赵昕宇[7](2019)在《工业废热驱动的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优化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方地区城镇空调能耗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节能的主要工作对象之一。回收工业废热用于驱动区域供热供冷系统,有助于提高建筑供热和供冷系统能效水平,同时有利于降低电网夏季空调制冷用电负荷。然而,工业企业废热源通常远离市区供热、供冷负荷中心,致使废热源与负荷空间分布不匹配,导致工业废热长距离输送成本较高,从而限制了工业废热高效利用技术的发展。本文根据供热负荷和供冷负荷特性,结合工业废热特点提出了叁种工业废热驱动的区域供冷供热技术方案,并与一种常规的区域供热+传统分散式供冷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采用双效、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溶液除湿和蓄冷技术的复合系统;方案二比方案一减少了溶液除湿设备;方案叁比方案二减少了单效吸收式热泵。叁者显着区别在于能源站系统工艺及其构成。本文根据区域供热供冷一体化特点,提出了年系统性能系数(ASCOP)和年产品?效率(PEE)评价指标,并结合工程案例,从热力学和经济学角度对四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叁种方案,方案一具有较高的热力学性能。当废热输送距离达到60 km时,其制冷工况ASCOP为11.28,供热工况ASCOP为22.9,系统全年ASCOP为16.47;制冷工况PEE为36%,制热工况PEE为63%,全年PEE为38%。根据经济学理论,本文分析了废热价格、售冷价格、财政补贴对四种方案经济效益的影响。当废热价格和废热输送距离分别为30元/GJ和60km时,四种方案的供能成本分别为150元/GJ、153元/GJ、157元/GJ和183元/GJ;当废热价格和基准投资回收期分别为30元/GJ和4年时,四种方案的废热经济输送距离分别为41.1 km、42 km、37km和26 km。当售冷价格为1元/(kw·h)时,四种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均低于基准年限4年;当废热价格、废热输送距离和财政补贴标准为25元/GJ、60km和30%时,方案四的供能成本减少了15.68元/GJ,投资回收期减少了1.41年。相对于方案四,前叁种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长的废热经济输送距离。相对于区域供热系统,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可以提高废热输送管网及相关设备的利用小时数,从而有助于降低非能源成本。方案一每年可回收74.95万GJ废热,相对于其他叁种方案每年可分别减少电力消耗1.88万GJ、1.76万GJ和5.15万GJ。相当于常规燃煤锅炉供热和分散式电压缩式制冷方式相比,四种方案的节能减排的潜力为:91.4%%、86.1%、85.6%和72.7%。方案一具有较高的热力学性能、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其系统配置最优,为中低温工业废热高效回收与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成洁,殷勇高,张凡[8](2019)在《低品位热驱动混合溶液除湿降温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低品位热驱动混合溶液除湿降温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基于混合溶液传质关联式,对混合溶液除湿、再生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比较了不同浓度溶液除湿器和再生器出口空气含湿量的实验值与模型计算值,其误差均在10%之内,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模拟分析了混合溶液浓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使用48%混合溶液的系统送风参数为19℃,9. 7 g/kg,氯化钙和氯化锂的混合溶液的除湿能力与氯化锂溶液相当,而混合溶液成本则大大降低,成本最高可降低65. 7%;随着混合溶液浓度的增加,系统热力性能提高且输配能耗降低,但也会导致送风温度及含湿量偏高,因此为了满足送风及节能需求,需要合理地选择氯化钙和氯化锂的混合溶液浓度.(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潘权稳,王如竹[9](2018)在《热驱动的双模式冷电联供系统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朗肯循环(ORC)与吸附式制冷结合的冷电联供系统可实现对低品位热能较好的回收利用。针对应用中存在有/无须制冷情况,提出了一种热驱动的双模式ORC-吸附式冷电联供系统,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性能对比分析。冷电联供时,ORC和吸附式系统分别输出电和冷;电力单供时,吸附式系统制出的冷水直接用于冷却ORC系统冷却器,获得更大的电输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与单一ORC系统、单一吸附式系统和传统单模式ORC-吸附式冷电联供系统相比,双模式ORC-吸附式冷电联供系统在可获得更佳的性能,且在高热水温度条件下,性能优势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赵永宏[10](2018)在《祁连山北麓中段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对水热驱动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祁连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云杉是祁连山中段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乔木建群种,对维系祁连山生态安全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准确分析流域尺度上森林对气候变化的物候和生理响应是研究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也是当前环境变化条件下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养分、水、能量以及碳等循环的关键。对林木物候和林木生理指标与气候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精确分析,可以为准确描述森林的结构、功能和生态水文过程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水源涵养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物候是森林响应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径向生长是树轮气候学研究的重点,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模拟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输入参数,树干液流是表征林分蒸腾的关键因子,研究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机理,是森林生态水文学的热点问题。本文对青海云杉展叶和球果成熟物候、不同径级径向生长、林冠层LAI以及不同优势度树干液流4个生理生长参数进行了连续两年(2015~2016年)监测,分析了它们的季节动态特征,研究了它们与空气温度、降雨、土壤温度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响应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区海拔2700m处2016年平均气温比2015年升高了0.37℃,2016年青海云杉展叶期开始日期比2015年提前了3天,2016年青海云杉球果成熟期开始日期比2015年提前了2天。积温增加是物候持续期增加的原因,积温达到一定值时,青海云杉的物候变化就会发生。青海云杉展叶期持续日数与上个月的降雨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球果成熟期持续日数与上个月的降雨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展叶期和球果成熟期持续日数都受上个月降雨的影响显着,降雨对青海云杉展叶期和球果成熟期物候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青海云杉展叶期持续日数与展叶期开始月的土壤温度极显着正相关(p<0.01),即土壤温度升高展叶物候持续期延长。球果成熟期持续日数与展叶期开始月的土壤温度极显着负相关(p<0.01),即土壤温度升高球果成熟期物候持续期缩短。青海云杉展叶期和球果成熟期物候都受上一月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显着,土壤含水量也对青海云杉展叶期物候和球果成熟期物候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2)青海云杉日径向生长量和年径向生长量均和径级成正比,累积径向生长量最大的是大树,最小的是小树。不同径级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受空气温度影响均较小,与降雨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很小。土壤温度对青海云杉径向生长有着显着影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0~20cm土层土壤温度对小树和中树径向生长影响一般,对大树径向生长影响显着(p<0.05),20~80cm土层土壤温度对大树径向生长影响极显着(p<0.01),对小树和中树径向生长影响显着(p<0.05)。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1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很小,与4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着正相关(p<0.05),与60~8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极显着相关(p<0.01)。小树和大树径向生长与加权平均土壤含水量极显着正相关(p<0.01),中树径向生长与加权平均含水量显着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共同影响青海云杉径向生长的水热因子主要是40~60、60~80cm土层土壤温度和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3)青海云杉林LAI季节变化呈一条先升、达到最大值后相对稳定、再降的单峰曲线,曲线的峰值出现在7月中旬左右,且LAI介于2.33~4.18之间。不同月青海云杉叶面指数与空气温度正相关,与降雨也呈正相关关系。其中7月和8月份LAI与空气温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7月和8月份青海云杉LAI与各土层土壤温度均显着正相关,5月和6月份青海云杉LAI与20~80cm土层土壤温度显着相关。青海云杉LAI总体上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不同月份略有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逐步多元回归模型很好地拟合了青海云杉LAI与空气温度、降雨、土壤温度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总体上回归模型通过了检验,具有统计意义,并且,不同月份影响LAI的主要水热因子是不一样的。(4)不同优势度的青海云杉月平均树干液流密度大小排序为:优势木>亚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优势木树干液流密度与气温极显着正相关(p<0.01),亚优势木和中等木树干液流密度与气温呈显着正相关(p<0.05),被压木树干液流密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不同优势度青海云杉树干液流密度与土壤含水量正相关,相关系数较小,其中0~10cm土壤含水量与树干液流密度显着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共同影响青海云杉树干液流密度的水热因子是气温(T_a)、0~10cm土层土壤温度、1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2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热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结合东汽630℃百万二次再热机组,对回热驱动式小汽轮机的启动运行方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小汽机在启动运行过程中需关注的要点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陶思敏.“读史热”驱动的销售增长——近年历史类图书市场分析[J].出版人.2019
[2].高展羽,王建伟,雷晓龙.回热驱动式小汽轮机启动运行方案探讨[J].东方汽轮机.2019
[3].王泽印,殷勇高.空压机废热驱动溶液式压缩空气干燥特性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孙香宇,代彦军,赵耀,葛天舒,王如竹.废热驱动的高效除湿空调系统实验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9
[5].王慧志,张丽敏,胡剑英,余国瑶,吴张华.直连型热驱动室温热声制冷机性能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6].熊光耀,杨煜,徐斌,季德惠,沈明学.摩擦热驱动界面纳米铜的生成及其减摩特性研究[J].材料保护.2019
[7].赵昕宇.工业废热驱动的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优化配置[D].北京建筑大学.2019
[8].成洁,殷勇高,张凡.低品位热驱动混合溶液除湿降温系统性能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潘权稳,王如竹.热驱动的双模式冷电联供系统的性能分析[J].化工学报.2018
[10].赵永宏.祁连山北麓中段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Kom.)对水热驱动的响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